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南宁市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状况进行评价,提出确保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对策,以促进南宁市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方法]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计算南宁市土地资源生态安全水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结果]南宁市辖区处于生态安全风险区,其人口密度过大,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与之脱节,同时过快的人口增长速度也造成了人均耕地面积急剧下降,从而造成市区生态环境恶化;隆安县、马山县、横县处于生态安全敏感区,其在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发展均处于一般水平;武鸣县、上林县、宾阳县处于生态安全良好区,这些地区土地利用结构相对合理,在粮食自给、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等方面相对较好.[建议]编制土地生态建设规划,制定土地生态保护措施;严格控制城市规模,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提高宣传和教育力度,强化公众土地生态安全意识;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加强生态用地管制;积极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以确保南宁市土地资源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南宁市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状况进行评价,提出确保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对策,以促进南宁市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方法]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计算南宁市土地资源生态安全水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结果]南宁市辖区处于生态安全风险区,其人口密度过大,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与之脱节,同时过快的人口增长速度也造成了人均耕地面积急剧下降,从而造成市区生态环境恶化;隆安县、马山县、横县处于生态安全敏感区,其在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发展均处于一般水平;武鸣县、上林县、宾阳县处于生态安全良好区,这些地区土地利用结构相对合理,在粮食自给、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等方面相对较好.[建议]编制土地生态建设规划,制定土地生态保护措施;严格控制城市规模,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提高宣传和教育力度,强化公众土地生态安全意识;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加强生态用地管制;积极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以确保南宁市土地资源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3.
海南岛土地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海南岛为研究区,在介绍研究区概况的基础上,依据1999~2008年《海南统计年鉴》、1999~2008年《海南年鉴》、2000~2004年《海南生态省建设年鉴》等数据,依据科学性、代表性、综合性、简明性、可操作性、适用性等原则,结合海南岛特殊的地理环境特点,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概念框架模型,以土地生态压力、土地生态状态、土地生态响应为子系统,共选取18项指标,构建了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原理和综合评价法建立了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模型,利用此模型对2000~2007年海南岛的土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评价和分析,根据评价结果从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维护生态安全的角度提出了具体的对策与建议。结果表明,2000~2007年海南岛土地生态安全处于敏感级(预警状态),2007年处于良好级(较安全状态),并且土地生态安全水平整体上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制约海南岛土地生态安全水平的因素主要是人口自然增长率、单位播种面积粮食产量、城市化水平、人均耕地面积、土地资源后备资源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等。  相似文献   

4.
基于PSR模型的河北省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的分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充分认识河北省的土地生态状况,从而有针对性地对河北省土地生态安全问题采取措施,保障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采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框架,选取28个评价指标,构建河北省土地生态安全评价分区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和综合指数法建立土地生态安全综合评价模型,对河北省各地区土地生态安全进行评价分区研究.结果表明:河北省各地区的土地生态安全状况差距较大.张家口市和秦皇岛市的土地生态安全处于良好状态,廊坊市、沧州市、石家庄市、承德市、唐山市、保定市和邢台市的土地生态安全处于预警状态,邯郸市、衡水市的土地生态安全处于中警状态.在此基础上,针对各地区土地生态安全状况特点,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河北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分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对河北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进行评价分区.以河北省11个地区作为评价的基本单元,首先建立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分区的指标体系,然后用综合评价模型对各个地区进行了生态安全评价并提出政策建议.结果表明,河北省11个行政区划可分为3个生态分区,即生态良好区、生态待改善地区、生态重点治理地区,研究结果客观的反映了河北省土地资源的生态安全现状,提出的政策建议切实可行,对于保障河北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以太原市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以国家土地资源安全评价应用性评估指标体系为基础,建立了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太原市2006—2012年土地资源生态安全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2006—2012年太原市土地资源生态安全水平基本处于较不安全的状态;生态环境、人文社会压力是影响太原市土地资源安全压力重要的因素,而太原市的响应力度不够,土地资源的压力仍有增长的趋势,政府必须采取更多适当的手段和政策来保护土地资源。针对评价结果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安全对策。  相似文献   

7.
依据区域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一般性指标体系和现有的评价实例,结合义乌市实际情况,建立了由25项指标组成的具有义乌特色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基于SPSS软件的主成分分析(PCA)方法,对义乌市土地生态安全情况进行评价,并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对其土地生态安全水平进行分极.结果表明,2008 ~ 2012年义乌市土地生态综合安全得分分别为0.697、0.289、-0.869、0.151和-0.140;义乌市土地生态综合安全水平,共分为3级,2008年为安全级,2009和2011年是良好级,2010和2012年是预警级.义乌市土地生态安全水平总体呈下降趋势,2010和2012年有较高的风险等级.对义乌市土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评价,可为义乌市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管理经验.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吉尔吉斯生态环境对土地利用的响应,为该国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提供科学依据,为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为邻邦中国的生态安全提供保障.[方法]货币量价值法、贡献率分析、敏感度分析.[结果](1) 2000~2008年减少的地类有耕地、水域以及储备土地,其他地类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特别保护自然土地利用类型的增加幅度最大.(2) 2000~2003年吉尔吉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增加的趋势,对这种变化产生的贡献最大的地类为特别保护自然土地.2004~2008年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减少的趋势,对这种变化产生贡献最大的地类为水域.[结论]近年来,吉尔吉斯土地利用结构没有发生剧烈的改变,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小幅度不大,但是该国土地管理粗放,建设用地呈现无序扩张,大量优质耕地被建设占用,耕地质量日趋下降,土地利用的变化对脆弱的生态系统带来的影响不容忽视.同时,水域虽然仅占土地利用总面积的3.84;,但是具有很高的生态价值,需要大力的保护,以确保吉尔吉斯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生态质量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9.
海南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调查研究及层次分析方法,以海南国际旅游岛为研究对象,从土地资源自然生态安全、经济生态安全和社会生态安全3个方面构建海南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对海南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海南省2005-2011年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状况总体较安全.结合海南省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战略定位,提出了促进海南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0.
河北省近20年耕地资源安全动态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耕地资源的安全对确保区域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以1991-2010年河北省耕地资源的相关数据为基础,构建河北省耕地资源安全动态变化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模型对耕地资源安全状态进行定量评价,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影响耕地资源安全变化的驱动因子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近20年间,河北省耕地资源安全综合指数时序变化明显,介于不安全状态和较不安全状态之间。其中数量安全指数呈先减后增的变化趋势,质量安全指数呈明显的增长趋势,耕地资源生态安全指数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影响河北省耕地资源安全的驱动因素主要是社会经济因素、人口因素及自然因素。最后,结合河北省的实际情况,提出改善河北省耕地资源安全水平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以江苏省为例,从土地生态安全的自然、经济、社会3方面因素中选取了18个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指数法对2000、2004、2008年江苏省土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了动态评价。结果表明,2000和2004年江苏省土地生态安全属于Ⅱ级水平,为较差状态(风险级);2008年属于Ⅲ级水平,为一般状态(敏感级)。总体上看,江苏省土地生态安全状况逐年有所改善,但仍处于较不安全状态。针对评价结果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刘飞跃  万哨凯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1):5788-5790,5809
依据1999~2008年吉安市土地利用变化生态安全评价指标数据,对所选取的逆向指标运用倒数法进行正向化处理,采用指数法对所选指标进行标准化,以年为单位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1999~2008年土地利用变化生态安全度相关数据FB;遵循科学性、整体性、层次性、实用性、动态性原则,建立了吉安市土地利用变化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借助主成分分析法和评价模型计算出吉安市土地利用自然资源安全指数、土地利用社会经济安全指数、土地利用生态环境安全指数以及土地利用生态安全度4个参数;通过分析得出吉安市土地利用变化生态安全度整体上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上升趋势减缓,同时得出吉安市土地利用变化生态安全水平较低,安全度值为0.645,仅仅处于弱度安全区域,需要加强监控和维护。  相似文献   

13.
采用DPSIR-KRUSKAL与模糊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河北省2010、2012、2014、2016、2018年168个县(市、区)建立土地生态安全DPSIR传导与影响框架,运用CRITIC-熵权法确立各评价指标的权重,通过KRUSKAL进行模糊聚类,计算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综合值,对不同土地生态安全区进行级别划分。结果表明,2018年河北省生态安全区(1级)20个、生态较安全区(2级)21个,生态基本安全区(3级)67个,生态临界区(4级)49个,生态不安全区(5级)11个。2010—2018年河北省168个县(市、区)的土地生态安全状况处于不断转好的趋势,土地生态安全级别不断上升。安全等级1级区域增加13个,5级区域减少51个。其中,2010—2012年河北省南部平原区、中东部区、东部部分沿海区包括石家庄、保定、邢台、衡水、邯郸、廊坊、沧州、唐山等市的62个县(市、区)处于不安全等级,86个县(市、区)处于临界安全或基本安全等级;2014年以后,土地生态安全情况由不安全级别向临界级和基本安全级开始迅速变化,河北省南部平原区、中东部区、东部部分沿海区的土地生态安全等级显著提高,安全、...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投入强度、利用程度、产出效果和持续状况四个层面构建耕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分析了1994-2008年河北省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及障碍因子。研究结果表明:(1)1994-2008年河北省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呈波动上升趋势,大致经历以下三个阶段,1994-1999年为波动阶段;2000-2003年为平稳阶段;2004-2008年为上升阶段;(2)1994-2008年河北省耕地集约利用的障碍因子主要为人均耕地、劳力投入、复种指数、地均产量、劳均产值和非农指数。从长远来看,人均耕地和劳力投入的障碍度呈上升趋势,非农指数的障碍度呈下降趋势。最后,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提高耕地资源集约利用水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三峡库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区域发展的载体,土地资源生态安全成为区域生态安全的重要内容,如何科学评价区域土地生态安全及其变化,成为区域生态安全评价的关键内容.针对三峡库区土地资源的特点及所面临的主要问题,采用熵权法确定权重的综合指标评价法,对库区2003~2006年的土地生态安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库区土地生态安全总体情况基本稳定,但总体上处于不安全阶段,根据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土地利用环境功能与区域经济之间的协调发展关系,以河北省张家口市为例,建立土地利用环境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综合指数法,分析张家口市土地利用环境功能演变特征;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究张家口市土地利用环境功能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结果表明,2000—2013年张家口市土地利用环境功能呈波动增长的趋势,其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关系经历了轻度失调到良好协调的上升过程。并据此,针对张家口市土地利用环境功能与社会经济之间的协调发展关系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石斌 《甘肃农业》2020,(3):50-51
本文以土地资源利用情况为基本研究对象,从自然、经济、生态安全等方面打造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生态安全评价指标,对当地土地资源的安全利用问题进行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为如何提升区域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率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孙茜  张小虎 《贵州农业科学》2012,40(4):224-226,230
为河南省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提供科学依据,促进河南省人口、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环境间的协调发展,针对河南省土地利用的特点,从土地的生产性、稳定性、保护性、经济可行性、社会可接受性等方面构建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构建综合分析模型,对河南省2000-2009年土地可持续利用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00-2009年河南省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呈增加态势,其中,2000-2001年处于基本可持续水平,2002-2008年处于较可持续水平,2009年为可持续水平;"三废"处理率偏低、人口数量较大及自然灾害频发等是制约河南省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新疆城市土地集约节约利用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统一为出发点,建立了PSR框架的土地集约节约利用评价体系,分别运用熵值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新疆5个差异性较大的城市土地集约节约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2种评价方法的评价结果都反映了石河子市的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高于其他4个城市,处于基本集约化状态,乌鲁木齐市和五家渠市土地利用水平仅处于低集约化程度,昌吉市和克拉玛依市土地利用处于粗放状态,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以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统一为出发点,建立了PSR框架的土地集约节约利用评价体系,分别运用熵值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新疆5个差异性较大的城市土地集约节约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2种评价方法的评价结果都反映了石河子市的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高于其他4个城市,处于基本集约化状态,乌鲁木齐市和五家渠市土地利用水平仅处于低集约化程度,昌吉市和克拉玛依市土地利用处于粗放状态,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