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9白蘑科Tricholomataceae9.1分类特征担子果肉质,也有膜质,杯伞状、口蘑状、小菇状或类似侧耳状。菌柄与菌盖同质,常中生,有侧生和偏生。个别菌柄基部有菌索或假根。菌褶明显,直生、弯生至延生等。多数无菌幕,少数种能形成残留的菌环及菌盖鳞片。单型菌丝系统,非淀粉质。孢子印白色、黄色至粉红色,稀更深色。  相似文献   

2.
野生松口蘑菌丝的分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松口蘑菌丝体分离困难,分离成活率低问题,采用4种培养基配方,对长白山区3个子实体的不同部位(菌盖内菌肉、菌褶、菌柄上中下5个部位)进行组织分离。结果表明,菌褶为最佳分离部位,都获得慢生型菌丝体分离菌株,从菌柄基部仅获得2支快生型菌丝体分离菌株。山楂-黑木耳菌丝麦麸浸汁培养基为最佳分离培养基。此培养基组成比较简单,容易操作,培养基上分离成活率和菌丝生长速度比其他培养基好。对所获得的菌丝体形态特征进行显微观察发现,慢生型菌丝是由有隔膜的丝状菌丝组成,而快生型菌丝有很多孢子囊。  相似文献   

3.
侧耳属3种食用菌解剖学性状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PDA培养基和棉籽壳为培养料,培养了姬菇、榆黄蘑和鲍鱼菇,并对其解剖结构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姬菇、榆黄蘑和鲍鱼菇菌丝均具有锁状联合,子实体菌柄都侧生,每个担子顶部产生4个担孢子,孢子内含油滴,孢子印皆为白色。姬菇和鲍鱼菇菌盖颜色为灰黑色,榆黄蘑为黄色,姬菇和榆黄蘑菌丝生长快,姬菇菌丝浓密,榆黄蘑和鲍鱼菇菌丝稀疏,鲍鱼菇菌丝能产生黑色分生孢子。姬菇和榆黄蘑子实体小而多,出菇早、产量高,鲍鱼菇子实体较大内部组织紧密,担子、担孢子梗粗壮,孢子饱满油滴大。  相似文献   

4.
黄伞和滑菇的解剖学性状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黄伞和滑菇的解剖结构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黄伞和滑菇菌丝均为白色,具有锁状联合,子实体形状、颜色相近,菌柄都中生,具菌幕,每个担子顶部产生4个担孢子,孢子形状接近,表面光滑含油滴.黄伞气生菌丝多,并产生分生孢子,滑菇出菇晚,黄伞菌盖菌柄上着生鳞片,滑菇表面覆有一层粘液.黄伞的孢子相对大些,滑菇产孢量大,颜色浅内含油滴较大.  相似文献   

5.
长白山区松口蘑与栎松口蘑子实体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松口蘑与栎松口蘑两种食用菌的子实体进行了显微解剖结构研究。结果表明:松口蘑与栎松口蘑的菌肉、菌柄组织都是由有隔膜的丝状菌丝组织组成。松口蘑菌摺的菌髓中菌丝排列属于两侧型。而栎松口蘑菌褶的菌髓中菌丝排列属于近规则至规则型,褶缘处都未见到囊状体。  相似文献   

6.
采用形态描述及分子鉴定采自中国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的群生标本,确定为中国乳菇属一新记录种(Lactarius scoticus)。主要鉴别特征是菌盖直径3.6 cm~6 cm,半球形,中部稍下凹,白色或污白色,表面光滑,中间色深,赭黄色或金黄色,边缘内卷并有绒毛;菌肉白色,受伤后变淡黄色,厚,具有轻微辣味,乳汁白色,不变色。菌褶白色、密、延生。菌柄白色,孢子无色,椭圆形,有小刺,大小(6~7.2)μm×(4.8~7.0)μm;担子棒状,(28.8~38.4)μm×(7.2~9.6)μm;褶侧囊状体近梭形,(28.8~53.2)μm×(6.7~8.4)μm;褶缘囊体与侧囊体形状相似。菌盖表皮由杂乱的菌丝组成,有丰富的乳管,菌丝无色有隔膜,直径4.3μm~7.2μm,菌盖表皮具囊状体,棒状,有隔膜,(48~67.2)μm×(12~14.4)μm。经分子鉴定,标本与Lactarius scoticus聚在一枝,属于乳菇属(Lactarius)辣乳菇亚属(Piperates)Aspideini组,支持率为76%。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秦岭南麓黄柏塬自然保护区中大型真菌的本底资源进行调查,以传统形态学及分子系统学相结合的方法对样品进行了鉴定,确定采集到的吉林拟鬼伞(Coprinopsis jilinensis)为陕西省新记录种。该物种的子实体小型至中型。菌盖直径3~7 cm,幼时钟型,成熟扁半球型,顶部稍脐凸,浅灰褐色;表面具丰富的菌幕,菌盖被白色纤毛,边缘具丝膜状菌幕。菌柄长3~6 cm,直径1.0~1.5 cm,中生,棒状,被白色从毛鳞片,基部有白色索状菌丝体。担孢子4.3μm×8.7μm;担子[(3.6~8.9)×(21.4~33.9)]μm,具2~4小梗。  相似文献   

8.
观察不同培养基、不同温度对巨大口蘑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在供试培养基中加富PDA-4(马铃薯20%,葡萄糖2%,酵母粉0.5%,钙中盖03%,MgSO4 0.2%,琼脂2%。)巨大15蘑菌丝生长速度最快,菌丝粗壮、浓白、致密;最适温度为28-30℃。  相似文献   

9.
蒙古口蘑担孢子萌发及初生菌丝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蒙古口蘑(Tricholoma mongolicum)为试材,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担孢子及菌丝体形态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培养基对蒙古口蘑担孢子萌发及初生菌丝生长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蒙古口蘑担孢子呈肾形或椭圆形,大小约为(4~6)μm×(6~9)μm;担孢子在培养基上萌发出肉眼可见的微小菌落至少需要1周的时间;MS培养基中添加1.5g·L~(-1)酵母粉和1.5g·L~(-1)酸水解酪蛋白,对担孢子萌发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根据初生菌丝菌落生长速度和菌落形态等有关特征,发现有5种明显不同类型的初生菌丝,分别为菌丝绒毛型、菌丝贴生型、菌丝稀薄型、成簇生长型、缓慢生长型。另外,采用rDNA-ITS方法、PCR产物测序及NCBI-Blast比对,证明试验材料为蒙古口蘑。该试验提供了一种食用菌菌丝体直接PCR的方法,为进行有关食用菌DNA分子方面研究提供了便利;该研究结果可为蒙古口蘑担孢子交配型研究提供依据,为珍稀食用菌研究积累资料。  相似文献   

10.
培养条件对巨大口蘑菌丝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不同培养基配方、pH、温度对巨大口蘑(Tricholoma giganteum)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培养基中,巨大口蘑菌丝生长的最佳培养基为加富PDA-4(马铃薯20%,葡萄糖2%,酵母粉0.5%,钙中盖0.3%,MgSO40.2%,琼脂2%),巨大口蘑菌丝的生长速度较快,菌丝粗壮、浓白、致密;最适温度28~30℃,最适pH7.0。  相似文献   

11.
韩进业  陶国锋  温云 《食用菌》2001,23(4):12-13
口蘑是张家口以北地区多种美味食用蘑菇的通称,与真菌分类学概念中的口蘑科Tricholo motaceae口蘑属 Genus Ticholoma Trchoioma Fr.Qnel.的几种美味口蘑,如:蒙古口蘑(又称口蘑,白蘑),大白桩蘑(又名青腿蘑、雷蘑),香杏丽蘑(又名虎皮香杏)有较大区别。因古城张家口曾经是河北北部以及内蒙古草原所产蘑菇的商品集散地.对口蘑的命名,属商业界对商品的俗称;其中包括几个蘑菇科蘑菇属的大型菇种,分类学上与口蘑无关.但在口蘑产区和口蘑市场上也为上品口蘑,因其子实体开伞后菌…  相似文献   

12.
金福菇学名tricholomalobayenscheim,是一种高温型珍稀食用菌。金福菇在国内商品名称有洛巴伊口蘑、洛巴口蘑、大口蘑等。金福菇子实体丛生或簇生,白色或乳白色,菌盖小,柄粗大,菌盖平展光滑,呈半球形,菌柄上小下大,呈长棒状(见图)。金福菇营养丰富,100g干品中含有蛋白质27.56%,粗脂肪9.58%,总糖38.44%,粗纤维8.20%。  相似文献   

13.
柳松菇的遗传生活史及品种选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我国现栽柳松菇菌种遗传特征及生活史的研究发现,该菇由菌丝生长的营养生长阶段进入原基分化发育的生殖生长阶段,可产生正常的子实体,电镜观察可见成熟的担子上着生双孢担孢子,单个担孢子隅适宜条件萌发形成有锁状联合的菌丝体,并自交可孕、基于柳松菇具有次级同宗结合菌的单孢可育特征,我们采用单孢分离方法进行品种选育,获得了出菇菇丛密,菇数多、产量高的单孢菌株。  相似文献   

14.
不同培养基对松口蘑菌丝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以PDA为基础,分别加入松口蘑土、松枝、松针、糙皮侧耳菌丝和Fu浸汁,制备成琼脂培养基,对照PDA和浜田氏培养基培养松口蘑纯菌丝。结果表明糙皮侧耳菌丝麦Fu汁培养基的效果明显优于包括浜田氏培养基在内的其它配方,松口蘑土培养基也有良好表现。松口菌丝在不同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特征也不尽相同。进一步的试验结果表明,在采用几种不同真菌菌丝为原料制成的菌丝麦Fu汁培养基上,松口蘑菌经线生长速度的差异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平菇皖东超群菌株是作者1994年野生驯化而成,经华东菇农二年大面积栽培试验证明其具10大优良性状:广温菇乳白色;转潮快间隔5~8d(天);抗杂性特强;高抗CO2大棚地道栽培专用种;丛生或叠生,耐运输;适料广,抗病;老菇产区轮作首选菇种;菇体特大型;耐低温,产量和菇质高于传统品种;菌丝浓白、粗壮,对毛霉、根霉、绿霉杂菌覆盖吞噬力强。栽培要点如下。1菌株特征菌丝洁白浓密,生长旺盛,爬壁力、抗杂菌能力特强,出菇温度0-32℃,菇体乳白色,叠生,耐运。棉壳袋栽单丛一般2-6kg,阳畦单丛最大可达30kg,柄短、味美,菌盖最大直…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巨大口蘑不同出菇时间培养料的失重和含水量变化,及其不同补水量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出菇20d时,菌袋失重最大;随着出菇时间的增加,培养料的水分含量逐渐减少;出菇过程中不断补水有利于子实体生长,补水量40g·袋-1-45g·袋-1时,总产量提高26.9%。  相似文献   

17.
虎奶菇引种栽培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虎奶菇又名核耳菇、菌核侧耳、茯苓侧耳、南洋茯苓,拉丁学名 Pleurotus tuber-regium(Fr.)Sing.,隶属担子菌纲,伞菌目,口蘑科,侧耳属,为木腐生菌,子实体单生或群生。菌盖浅褐色,皮革质,呈漏斗状或喇叭状,直径8~20cm,表面有散生、翘起的小鳞片,近中央部分常有白色绒毛。菌褶白色、内卷延生。菌柄偏生或侧生、实心、粗壮、纤维质,近菌褶处表面覆盖白色绒毛。虎奶菇可形成菌核,菌核坚硬,表皮褐色,内部白色:直径8~15cm,球形或卵圆形。1 菌种 从福建省食用菌学会引进。2 菌丝培…  相似文献   

18.
巨大口蘑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珠清 《食用菌》2004,26(5):33-33
巨大口蘑(Tricholoma giganteum),别名洛巴伊口蘑、大白口蘑。日本商品名白色松茸,台湾商品名金福菇,香港商品名洛巴口蘑。巨大口蘑虽然是口蘑属,但可以人工栽培已有报道,它是一种适合温暖地区栽培的新的食用菌品种。我区于2003年初采用三明市真菌研究所的栽培工艺,示范栽培14,000袋,5月中旬抽样测产,第1潮菇平均袋产鲜菇272.5  相似文献   

19.
对在烟台市福山区野外采到的浅橙红乳菇的解剖学结构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组织分离及培养基筛选.结果表明:浅橙红乳菇菌丝为土黄色,双核无锁状联合,子实体橙红色,无菌幕,菌柄中生,菌肉由球状胞和丝状菌丝缠绕构成.担子粗壮每个担子项部着生4个担孢子,孢子球形表面有网格状突起,含油滴.菌丝在改良MMN培养基上生长较快速度达1.17 mm/d,菌丝浓密,在PDA和棉籽壳培养基上长速分别为1.16和1.13 mm/d,与改良MMN无显著差异但长势不如其浓密.  相似文献   

20.
栎松口蘑组织分离优选部位试验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栎松口蘑子实体作为分离材料,对子实体的不同部位进行组织分离,接入黑木耳菌丝-马铃薯综合培养基上进行培养试验,获得栎松口蘑试管母种,菌褐分离成功率50%,菌柄基部和菌肉分离成功率15%,菌柄上部中央与外缘分离成功率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