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2010—2015年,在新疆天山北坡某规模化牛场进行促发情激素对奶牛子宫和卵巢危害的调查研究。随机选取长期连续使用促发情激素的奶牛100头,分为A、B、C和D 4组,育种员连续观察2个情期,并严格记录自然发情情况。结果表明,4组试验奶牛的自然发情率分别为90%、100%、95%和25%。没有自然发情的奶牛,通过直肠检查发现子宫弹性消失或明显减弱,以及奶牛卵巢形态发生变化,主要是卵巢皮质部有凸起或凹陷,或卵巢髓质部软化,更为严重的触摸不到髓质部。通过调查研究为奶牛养殖企业提供借鉴,以减少生殖激素滥用对奶牛生殖系统的危害。  相似文献   

2.
<正>同期发情又称同步发情,即通过利用某些外源激素处理,人为地控制并调整一群母牛的发情周期,使其在预定的一定时间内集中发情,以便有计划地组织配种。它不仅有利于人工授精技术的推广,而且还能为胚胎移植创造条件。一、同期发情的机理母牛的发情周期根据卵巢的形态和机能大体可分为卵泡期和黄体期两个阶段。卵泡期是指在周期性黄体退化继而血液中孕酮水平显著下降之后,卵巢中的卵泡迅速生长发育、成熟,进入排卵时期。而在黄体期内,由于在黄体分泌的孕酮作用下,卵泡的发育成熟受到抑制,在未受精的情况下,黄体维持一定的时间(一般是十余  相似文献   

3.
家兔是一种诱导排卵的动物,即在发情后需要经过公兔的爬跨刺激或注射外源促排激素方可排卵。否则,成熟的卵泡将自行退化而被卵巢组织吸收。在家兔的人工授精中,一般使用国产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作为诱排剂,效果良好。但是,如果LRH—A使用不当,就会产生副作用。  相似文献   

4.
田泽斌  岳斌 《科学种养》2011,(11):34-35
目前,奶牛性别控制技术主要通过3种途径实现,一是胚胎性别鉴定控制技术,将超排供体母牛采集到的胚胎,切割取样后,采用PCR扩增技术,对胚胎性别进行鉴定,然后进行移植,达到控制性别的目的;二是精子分离控制性别技术,应用流式细胞分离仪将精子分离,然后按生产要求进行人工授精,达到控制性别的目的;三是母牛子宫生理生化环境控制技术,对发情母牛于输精前,将性控药物注入子宫,使子宫形成有利于X精子,而不利于Y精子的生理生化环境,达到性别控制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正山羊是季节性多次发情动物,母羊最长利用年限12年左右,多在春、秋两季发情,发情周期平均21天(16~24天),发情持续期24~48小时,排卵时间在发情后30~40小时,正常时每周期卵泡成熟1~4个,孕期5个月左右,哺乳期2~3个月。母羊在非发情季节,卵巢多处于静止状态,不表现发情排卵征兆。在发情季节若母羊发情不明显或久不发情,就证明该羊患有乏情症,不及时治疗,将严重影响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6.
刘萍 《科学种养》2014,(4):40-41
<正>肉牛人工授精具有很多优点,不但能高度发挥优良种公牛的利用率,节约大量购买种公牛的投资,减少饲养管理费用,提高养牛效益,还能克服个别母牛生殖器官异常而本交无法受孕的缺点,防止母牛生殖器官疾病和接触性传染病的传播,有利于选种选配,更有利于优良品种的推广,迅速改变养牛业低产的面貌。一、输精时间在合理日粮的基础上,母牛多在产后40~50天第一次发情,这个情期常会发生发情不排卵或排卵无发情征兆;第二个情期在产后60~70天,但产后营养缺乏以及环境恶化会明显地抑制发情,原始种群最为明显,在  相似文献   

7.
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对白血病抑制因子(leukemia inhibitory factor, LIF)、白血病抑制因子受体(leukemia inhibitory factor receptor, LIFR)和gp130在月经周期猕猴卵巢内的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LIF、LIFR和gp130在猕猴卵巢内的表达量随月经周期的不同而变化,LIF及其受体在增殖期卵巢内的表达量高于分泌期的卵巢。LIF及其受体在原始卵泡、腔前卵泡和有腔卵泡的卵细胞内表达量均较高,在颗粒细胞、卵泡膜、卵巢生殖上皮和卵巢基质中有少量表达,而在闭锁卵泡、退化的黄体和卵巢髓质中未见表达。LIF及其受体在猕猴卵巢内的表达可能受卵巢分泌的类固醇激素所调控,LIF可能通过自分泌或旁分泌的方式在猕猴卵泡发育及排卵等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一、病例情况2016年3月1日早上,毛石镇毛石村王某来电告知:所饲养的1头能繁母牛于昨天19时左右产犊,犊牛不吮乳,肚子特别胀,精神沉郁,卧于牛舍中;母牛乳房胀大,不让触摸。现场检查发现:该犊牛为公牛犊,会阴处没有肛门,在犊牛腹下阴茎处流出粪便样污秽物,腥臭。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GlyCAM-1在人工诱导发情绵羊子宫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应用荧光实时定量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在绵羊发情后第10、12、14、16、18天子宫组织中GlyCAM-1的表达情况。荧光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GlyCAM-1 mRNA表达量在第10~18天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其中绵羊发情后第10天GlyCAM-1 mRNA的相对表达量最大,显著高于其他4个时间点(P<0.05),第12天显著降低 (P<0.05),之后相对保持恒定,到第18天又显著升高(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证实,GlyCAM-1蛋白约34 kD,子宫组织中GlyCAM-1蛋白表达量在第10~18天亦呈现先逐渐减少然后又逐渐增加的波动趋势,其中发情第10天蛋白表达量最多,显著高于其他4个时间点(P<0.05),第12、14、16天GlyCAM-1的表达量降低但变化不明显(P>0.05),第18天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在绵羊发情后第10~18天,GlyCAM-1在子宫的转录、表达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波动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β-catenin在人工诱导发情绵羊子宫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本试验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与半定量PCR检测绵羊发情后第10、12、14、16、18天子宫组织中β-catenin mRNA的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与半定量PCR结果显示:2种检测方法均能检测出不同时期的绵羊子宫中β-catenin mRNA表达,其中绵羊发情后第10天β-catenin mRNA的相对表达量最大,显著高于其他4个时间点(P0.05),第12天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之后相对保持恒定,到第18天又显著升高(P0.05)。结果表明:实时荧光定量PCR与半定量PCR均可用于检测绵羊子宫组织中β-catenin mRNA的相对表达量;在绵羊发情后第10~18天,β-catenin在子宫中的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波动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1.
研究不同方法对母猪的诱导发情及排卵效果的影响。采用三种处理方法对母猪进行了诱导发情及排卵研究。结果表明,PMSG+HCG组的诱导发情率与情期受胎率均极显著(P﹤0.01)高于三合激素组、显著(P﹤0.05)高于PMSG组,且PMSG组的诱导发情率与情期受胎率均显著(P﹤0.05)高于三合激素组;经PMSG+HCG方法诱导发情处理的母猪,其发情高峰发生在注药后48~96h,母猪发情呈现明显的同期化;PMSG+HCG方法处理母猪后,可以提高母猪的产仔数及活仔数,且对受胎率无影响;进一步观察母猪排卵及胚胎发育状况表明,PMSG+HCG方法对母猪进行诱导发情及排卵并没有影响胚胎的质量,胚胎开始进入子宫的时间发生在母猪配种后60h以前,此时,胚胎处于4细胞期。说明采用促性腺激素对母猪的诱导发情效果要明显好于性腺激素,且采用适宜剂量的PMSG与HCG混合注射来诱导母猪发情及排卵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旨在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催化亚基β(Phosphoinositide-3 kinase, PI3K,catalytic subunit beta, PIK3CB/P110β)基因序列特征,比较分析其在牦牛不同发育阶段卵泡中的表达规律。通过RT-PCR技术从牦牛卵巢组织中克隆获得PIK3CB基因序列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RT-qPCR方法检测PIK3CB基因在牦牛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将采集的牦牛卵泡根据直径大小分为大(≥7 mm)、中(3.0~6.9 mm)、小(≤2.9 mm)3组,分别收集各组卵泡中的壁颗粒细胞及卵母细胞提取总RNA,采用RT-qPCR方法检测PIK3CB mRNA在各级别卵泡壁颗粒细胞及卵母细胞中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克隆获得牦牛PIK3CB基因CDS区长3 213 bp,共编码1 070个氨基酸。蛋白质分析显示,PIK3CB蛋白为亲水酸性蛋白,无跨膜结构无信号肽,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和无规卷曲组成。PIK3CB核苷酸同源性及遗传进化树分析显示,牦牛与野牦牛和黄牛亲缘关系最近。PIK3CB基因在牦牛心脏、脾脏、肾脏、肌肉、肝脏、肺脏、子宫、胃、小肠、卵巢组织中均有表达,尤其在脾脏、子宫和卵巢组织中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RT-qPCR结果显示,PIK3CB基因在卵泡发育过程中均有表达,其中在各级别卵泡壁颗粒细胞中,mRNA表达量随着卵泡发育进程呈现上升趋势,且大、中级别卵泡中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小卵泡组(P0.01);但是卵母细胞中mRNA表达量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提示,mRNA基因参与了牦牛卵泡发育调控,是PI3K信号通路在调节颗粒细胞的功能中不可或缺的催化亚基之一,具体调控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本研究为深入探讨PI3K-AKT信号通路在卵巢发育中的调控机理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3.
采用组织化学方法对荆豆凝集素-1(ulex europaeus agglutinin-1,UEA-1)受体在兔发情周期及早期妊娠子宫内的分布以及激素调节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UEA-1受体主要存在于兔子宫内膜腔上皮,其表达量随妊娠阶段的不同而发生动态性变化.UEA-1受体在休情期兔子宫内未见表达,而在发情期兔子宫内的表达量较高.在早期妊娠兔子宫内,在妊娠第1天子宫内膜腔上皮表面UEA-1受体的表达量较高,妊娠第2天和第3天时在子宫内膜腔上皮表面仅见有少量UEA-1受体的表达,妊娠第4天时,子宫内膜腔上皮表面UEA-1受体的表达量很高,此后其表达量又迅速下降,在妊娠第5至第7天时未见表达.在假孕兔子宫内UEA-1受体的表达方式与正常妊娠时相似.注射雌激素可明显促进卵巢切除后兔子宫内膜UEA-1受体的表达,而注射孕酮对其表达有明显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兔子宫内UEA-1受体的分布与着床前胚胎与子宫内膜之间的黏附和植入有关,UEA-1受体在兔子宫内的表达受母体分泌的激素所调控.  相似文献   

14.
试情技术是用试情公鹿来确定母鹿是否发情的一种方法,即根据母鹿的反应判断其发情程度。由于其具有准确、快捷、简便等特点,在母鹿发情期,检查母鹿发情状况在马鹿的人工授精实践中被广泛的应用。农二师二十一团从1999年至今马鹿人工授精工作已进行4年。现将试情技术有关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采用组织化学方法对荆豆凝集素-1(ulex europaeus agglutinin-1,UEA-1)受体在发情周期和早期妊娠犬子宫内的分布以及激素调节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UEA-1受体主要存在于犬子宫内膜腔上皮和腺上皮,其表达量随妊娠阶段的不同而发生动态性变化。UEA-1受体在休情期犬子宫内未见表达,而在发情期犬子宫内膜腔上皮和腺上皮内的表达量很高。在早期妊娠犬子宫内,在妊娠第6天和12天犬子宫内的表达量较低,此后其表达量逐渐增加,在妊娠第17天时,UEA-1受体在子宫内膜腔上皮和腺上皮内的表达量达到峰值,此后其表达量又逐渐下降,在妊娠第23天时未见表达。注射雌激素可明显促进卵巢切除后犬子宫内膜UEA-1受体的表达。结果表明,犬子宫内UEA-1受体的分布与胚胎着床前胚胎与子宫内膜之间的黏附和植入有关,UEA-1受体在犬子宫内的表达受母体分泌的激素所调控。  相似文献   

16.
《新疆农垦科技》2011,(5):74-74
小母牛一般在6~12月龄初次发情,此时发情持续期短,周期也不正常,生殖系统及其机能仍处在生长发育阶段,还不适于繁殖犊牛。公、母牛在8~12月龄的性成熟期,已具备了生育能力,但此时身体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阶段,如果配种受孕,会影响它们的生长发育及今后的配种繁殖,还会缩短利用年限,后代的牛活力和生产性能也低。所以此时不宜配种,生产中应注意避免野交乱配。  相似文献   

17.
不同处理方法对家兔超数排卵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两种处理方法对家兔进行了超数排卵研究。结果表明:PMSG-HCG法处理的母兔卵巢上的平均排卵点数极显著(P<0.01)高于PMSG法,而PMSG-HCG法的平均囊肿卵泡数与平均卵泡数则显著(P<0.05)低于PMSG法;两种方法间的平均卵泡发育数则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PMSG-HCG法的超排效果明显优于PMSG法。试验还表明,母兔交配后28h采胚所获取的胚胎大多处于二细胞期,到交配后32h,胚胎多处于四细胞期。采用PMSG-HCG法进行超排处理,对家兔的胚胎发育无影响  相似文献   

18.
采用RT-PCR方法对大白猪的RXRβ基因在1,90,180,270和360日龄的心、肝、胃、脾、肾、肺、大肠、小肠、肌肉、子宫、卵巢共11个组织的表达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RXRβmRNA在大白猪的脾脏、子宫和卵巢中持续表达,1日龄时表达的组织最多且表达水平较高,但该基因在所检的11个组织中存在明显的时间和空间变化。  相似文献   

19.
分离方法和绵羊年龄对绵羊卵巢腔前卵泡的分离效果有显著影响。从每只羊获得腔前卵泡的总数看,机械分离法(89.5)和酶消化法(103.3)差异不显著,而正常卵泡数和正常卵泡率机械分离法(27.9,31.2%)明显高于酶消化法(19.1,18.5%);采用机械分离法,每只初情期前绵羊获得的腔前卵泡总数和正常卵泡数(125.6,35.1)均高于成年绵羊(60.4,16.1),而正常卵泡率(28.1%比26.8%)差异不显著。腔前卵泡在体外培养6d,培养液中添加20ng/mL的IGF-I,培养结束时卵母细胞直径增幅为34.8μm,与对照组的29.9μm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绵羊胚胎移植技术是一项多技术集成的生物工程技术,主要包含了供体体况评分、FSH超数排卵技术、同期发情技术、冲胚管放置位置和气球大小、子宫角打孔等关键技术环节。本试验对以上各环节影响因素开展相关研究,结果显示:供体的体况评分在2.5~3.0区间时,超数排卵效果较4.0分以上好,且差异显著(P 0.05);冲胚管气球放置在子宫角大弯前段获胚数优于子宫角大湾段,且差异明显(P 0.05);使用子宫角打孔器(专利号:ZL 2015 2 0272750.4)打孔,与传统回形针打孔的出血率相比差异极显著(P 0.01),两组之间受体的受胎率差异显著(P 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