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成章  王志祥 《饲料工业》1998,19(10):15-17
200只蛋公雏被分为A、B、C、D4个组,每组50只。A处理生前期为0周 ̄3周。,生长后期为4周 ̄9周;B处理前期为0周 ̄5周,后期为6周 ̄9周;C处理前期为0周 ̄7周,后期为8周 ̄9周;D处理0周 ̄9周均喂生长前期日粮。结果表明:以B处理日增重最快,体重最大,饲料报酬最高,经济效益最好;C处理和A处理次之,D处理最差。因此育肥蛋公雏的生长应为0周 ̄5周,后期为6周 ̄9周。  相似文献   

2.
具有中和活性的减蛋综合征病毒单抗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减蛋综合征病毒毒株WPDV205纯化抗原免疫BALB/c小鼠,在最后一次免疫后第3天取脾细胞与SP2/0细胞在PEG-4000的作用下融合。用间接ELISA初步筛选出阳性克隆10株(4B1、1D4、2D6、3D6、3A5、2A1、3C6、3C1、1B3和2C5)。这些杂交瘤细胞经克隆化和再次检测后生产腹水,用微量细胞中和试验筛选出具有中和活性的单克抗隆体4株(4B1、3C1、3C6和2C5),其  相似文献   

3.
根据1987~1993年2月~7月对6个蛋用型品种鸡共22批67135只雏鸡出壳时间与性比率以及不同出雏月的性比率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1)各品种鸡母雏出壳时间均早于公雏,平均早1.6~2.7小时;(2)各品种鸡都是在出雏前期母雏显著多于公雏。出雏后期则公雏显著多于母雏,而且临进出雏高峰期(20~20.5天)时公雏略多于母雏。但差异不显著(P>0.05);(3)各品种的性比率为,京白、星杂579、海白、海褐公雏分别比母雏多0.84%、1.38%、1.66%、1.09%;而星杂288和雅康则母雏分别比公雏多1.22%和0.48%;(4)季节对性比率有一定的影响,一般早春母雏比例高于公雏,随着外界气温的升高母雏渐趋减少,公雏渐趋增多,即外界气温高的季节母雏比例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4.
包文奇  王志祥 《饲料工业》1998,19(12):20-22
本试验通过在蛋公雏饲粮中添加5mg/kg黄霉素或44mg/kg林肯霉素对蛋公雏的育肥效果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蛋公雏的育肥期日粮中添加黄霉素或林肯霉素,都能显著提高育肥效果。和对照组相比较,黄霉素、林肯霉素组的日增重分别提高了30%和36%,成活率提高30%和35%,料肉比分别降低了412%和619%。  相似文献   

5.
采用3.0Mrad^60CO-γ射线辐照和高压熏(121℃,20min)SPF鸡饲料,并对处理后中料营养成分于试验后7天进行分析,辐照后7天粗蛋白、VA、VD3、VE、VB1、VB2、VB6、VB12、Cu、Fe、Mn、Zn、Se的损失率(%)依次为1.1、4.4、2.3、5.3、5.0、6.7、10.0、0、0、0、。辐射后VB6、Cu、Fe、Mn、Zn、Se的损失率(%)依次为9.7、11.5  相似文献   

6.
喂大快对产蛋鸡后期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择46周龄海兰褐蛋鸡120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400只。A组为对照组,B组为试验Ⅰ组,基础日粮加0.2%喂大快,C组为试验Ⅱ组,基础日粮加4.3%玉米,加0.5%的芝麻粕,减去0.5%动物蛋白及1.5%的油和3%沸石粉,再加0.2%的喂大快,营养水平与对照组接近。饲喂4周,结果表明:试验Ⅰ组比对照组平均蛋重提高7.89%,料蛋比下降6.85%,试验Ⅱ组比对照组平均蛋重提高7.03%,料蛋比下  相似文献   

7.
115只3周龄母鸡被分为4组,分别为39只、33只、31只和12只。四种日粮分别含氯化胆碱(CCC) :0 mg/kg(对照) ;5 mg/kg从第14周龄开始(5 mg/kg A) ;5 mg/kg从3周龄开始(5 mg/kg B) ;50 mg/kg从第3周龄开始(50 mg/kg B)。基础日粮根据生长期配合,并进行等氮等能处理。第3~8周日粮干物质CP和ME分别为17.99 %和12.7 MJ/kg;第9~20周CP和ME分别为14.63 %和12.75 MJ/kg。对鸡采食量、体重变化…  相似文献   

8.
采用3.0Mrad60CO_γ射线辐照和高压熏蒸(121℃,20min)SPF鸡饲料,并对处理后饲料营养成分于试验后7天进行分析。辐照后7天粗蛋白、VA、VD3、VE、VB1、VB2、VB6、VB12、Cu、Fe、Mn、Zn、Se的损失率(%)依次为1.1、4.4、2.3、5.3、5.0、6.7、10、0、0、0、0、0。辐照后VB6、VB12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熏蒸后粗蛋白、VA、VD3、VE、VB1、VB2、VB6、VB12、Cu、Fe、Mn、Zn、Se的损失率(%)依次为9.7、11.5、15.3、26.7、20、10、13.3、20、0、0、0、0、0。熏蒸后粗蛋白、VA、VD3、VE、VB1、VB2、VB6、VB12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9.
取3月龄断奶小尾寒羊9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只去势公羊,2只母羊)进行气体能量代谢试验。试验表明,日粮代谢能浓度为2300~2700kcal/kgDM、食入代谢能2600~4800kcal/kgDM时,甲烷气(CH4)呼出量24~33L/d,CH4能(CH4E)220~310kcal/d,甲烷能占食入总能的6%~9%,呼出气体甲烷浓度约为010%~017%。甲烷能与食入总能回归关系为:3~5月龄:CH4呼出量(L/d)=87106+00052x;CH4E(kcal/d)=789727+00500x;CH4E/GEI(%)=101504-00008x。5~7月龄:CH4呼出量(L/d)=115215+00045x;CH4E(kcal/d)=1088830+00428x;CH4E/GEI(%)=119441-00012x。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两个L9(34)正交表安排黑麦草良种Gordo、Lipo、212、Limela、Aubade和Derby等6个的正交试验结果说明,因素的水平较佳处理组合、每0067hm2的鲜草产量和选择丰产栽培品种的次序为:Gordo的B3C3D3为134067,Aubade的B2C3D1为132690,Limela的B3C3D3为129845,Lipo的B2C3D1为129778,212的B1C3D2为115401和Derby的B3C2D1为80356kg,皆达到高产水平,3和2水平极显著或显著高于1水平的产草量。因此认为,黑麦草丰产栽培的关键技术有三,一是在标准用种量的基础上加大标准用种量的25%~50%作为实际播种量,以确保获得足够的基本苗;二是采取撒播下种;三是要较高施肥水平。  相似文献   

11.
在前期(30d)舍饲,后期(20d)放牧+补饲的条件下,对59只2.5月龄夏洛来杂种羔羊分四组进行50天不同营养水平的育肥试验。试验结果:当混合饲料能量水平基本相同,粗蛋白含量分别为14.35%(A),15.77%(B),13.87%(C),13.87%(D)时,各组羔羊全期平均日增重分别为168.2,182.0,155.5,145.6g,B组和A,C,D组相比差异极显著,而且各组后期的平均日增重  相似文献   

12.
中药对免疫抑制鸡免疫器官形态学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60只星杂288雏鸡随机分为A,B,C,D4组,每组15只,A组只应用中药;B组在应用氢化可的松的同时使用中药;C组只使用氢化可的松;D组为空白对照组。4组鸡均在9日龄,28日龄时ND弱毒疫苗免疫,35日龄称重,剖解,取材做石蜡切片,观察鸡免疫器官的形态学变化。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旨在探讨铜和维生素 A及其互作效应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试验选用 1日龄艾维茵肉仔鸡 448只,随机分为 8组,每组 4个重复,每个重复 14只鸡。采用4×2(铜 ×维生素 A)完全随机设计,饲粮铜的添加量分别为 0、8、150、225mg/kg,维生素 A的添加量分别为 1500、5000IU/kg,分为 2个生长阶段,前期为 1~4周龄,后期为 5~7周龄。结果表明:1)高铜(150、225mg/kg)抑制了全期肉仔鸡生长性能,提高了全期血清铜蓝蛋白(Cp)和后期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 SOD)活性(P<0.05)。2)5000IU/kg维生素 A组获得较好的生长性能,提高了全期血清 T SOD活性,降低了前期血清 Cp活性(P<0.05)。3)铜和维生素 A互作效应对前期体增重、血清 Cp和 T SOD活性及全期料重比有显著影响(P<0.05),且二者间存在互补作用。铜(8mg/kg)×维生素 A(5000IU/kg)组与铜(0mg/kg)×维生素 A(5000IU/kg)组对前期肉仔鸡获得良好生长性能和提高血清 T SOD活性均有促进作用,但对血清 Cp活性有显著降低作用(P<0.05)。由此可见,在基础饲粮铜水平为 16~23mg/kg时,铜的适 宜 添 加 量 为 前 期 8mg/kg,后 期 0~8mg/kg;全 期 维 生 素 A 的 适 宜 添 加 量 为5000IU/kg。  相似文献   

14.
采用瘘管手术方法对3头生长牦牛在饲喂代谢能ME均为9.6MJ/kgDM,粗蛋白(CP)为8%和12%的日粮时的复胃氮代谢与瘤胃、肠道消化代谢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日粮CP水平升高后,生长牦牛瘤胃氨氮浓度由3.3升至5.9mg/100ml(P<0.01),瘤胃内氮的消失率由1.9%升到21.1%(P<0.01)。瘤胃微生物蛋白质合成效率基本不变(平均69.1gCp/kgDOM);一昼夜进入十二指肠的食糜量及食糜干物质量基本不变;食糜总氮、氨氮及非氨氮量均显著增加(P<0.01),其中非氨氮增加20%:非氨氮中微生物氮的比例由45%降至39%(P<0,05);日粮DM,OM,CP和ADF整体消化率分别提高12.9%、13.4%、34%和22.3%(P<0.01)。日粮CP由8%升至12%后,生长牦牛瘤胃TVFA中乙酸比例由54%降至43.5%(P<0.01).丙酸比例由24.8%升至28.4%(P<0.05),丁酸比例也由21.1%增至28.5%(P<0.01)。同时C2/C3比由2.19降至1.54(P<0.01)。  相似文献   

15.
采用两个L9(34)正交表安排6个饲用甜菜品种的丰产栽培试验结果说明,Peramono、Monara、Kiwi、Feldherr、Kyros和Monoboris每0067hm2(亩)的平均丰产水平分别为102667kg、107334kg、108667kg、113334kg、109334kg和110667kg,它们的较佳处理组合及单产依次是A1B3C3D3为118534kg、A2B2C3D1为116667kg、A1B1C3D2为127201kg、A1B3C3D3为132667kg、A2B2C3D1为129001kg和A3B1C3D2为130667kg,这些品种相应的较佳处理组合达到高产水平,因此在生产上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采用F—Q检验结果是,L9(34)Ⅰ的C3水平产量极显著高于C1和C2水平产量,D2播种方式的产量极显著高于D1和D3播种方式的产量;L9(34)Ⅱ的C3水平产量极显著高于C1和C2水平产量,C2水平产量极显著高于C1水平产量。  相似文献   

16.
畜禽维生素A、D、E“最适供给量”的确定极其复杂。超量添加是我国当前维生素使用中的最大问题。本研究在考虑各脂溶性维生素比例的前提下 ,试验研究了一般规模化饲养的蛋用型育成鸡维生素A、D、E的适宜供给量。本研究比较了按比例组成的5个A、D、E添加水平组合(VA1500、3000、6000、9000、12000IU/kg;VD345、690、1380、2070、2760IU/kg,VE4.5、7.5、9.6、14.4、19.2IU/kg) ,对蛋用型育成鸡0~18周龄生长效果、胫骨与趾骨灰分含量、食道及…  相似文献   

17.
1.试验材料试验鸡群由馆陶县柴堡镇养鸡专业村王贵明鸡场提供,该场1999年10月30日引进“京白939”良种雏鸡4500只,该鸡群于2000年3月6日开产,开产日龄129天,4月20日产蛋率达90.3%,产蛋高峰期饲料配伍:玉米63%、豆粕18%、鱼粉2.5%、棉饼5.0%、麸皮2.0%、骨粉2.5%、石粉+贝砂7.0%、盐0.25%、蛋氨酸0.1%、多雏0.03%、微量元素0.2%、AD0.2%、V粉0.04%、复合维生素粉0.05%。2000年9月20日,该批鸡存栏3930只,当日产蛋量36…  相似文献   

18.
播娘蒿幼蕾和花序轴的组织培养和再生植株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播娘蒿幼小花蕾在附加有15mg/LNAA、05mg/L6-BA和01mg/LKT的MS培养基中,培养两周即形成05cm2大小的愈伤组织块,出愈率达83%。继续培养两周转至附加有2mg/L6-BA、05mg/LKT和02mg/LNAA的MS分化培养基上,2~3周后出现绿色芽点,继续培养2周即可得到分化小芽。播娘蒿花序轴在附加有2~6mg/L6-BA、05mg/LNAA的MS培养基中,培养5~6周也都能分化出芽,但最佳培养基为4mg/L6-BA、05mg/LNAA。分化小芽转至附加05mg/LNAA或05mg/LIBA的1/2MS生根培养基上培养2~3周均能形成完整植株。  相似文献   

19.
试验选用720只伊莎褐产蛋母鸡,研究日粮表观代谢能(AMEn)、添加脂肪水平(SFAT)以及亚油酸(LIN)浓度对产蛋性能、蛋重和鸡蛋组成的影响,试验期从22周至65周。试验设置6个处理,AMEn、SFAT、LIN依次分别为:(1)2810Kcal/kg、0%、 1.15% ;(2)2810Kcal/kg、 4%、1.15%; (3)2810Kcal/kg、4%、1.65%;(4)2680Kcal/kg、0%、1.15%;(5)2680Kcal/kg、 4%、1.15%;(6)2680Kcal/kg…  相似文献   

20.
1育雏和选好雏鹅育雏期1~5日龄需温度32~28℃,6~15日龄为28~25℃,16日龄保持在20~18℃;湿度控制在50%~65%;饲养密度每平方米8~12只。雏鹅要选择体型大、生长快、耐粗饲料的鹅品种,而且反应灵敏、活泼,卵黄吸收和脐部收缩良好。2雏鹅的饲养雏鹅在采食前应先饮水,可饮每100毫升0.05%的高锰酸钾水中加维生素C5毫升、维生素B16毫升、葡萄糖5克,日喂5次,连喂3日,进行肠道消毒,然后在喂给切细的菜叶,撒在塑料布上,吸引雏鹅采食。2~4日龄白天喂4~5次,夜间喂2次;5日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