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文章对阿旺绵羊的种质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阿旺绵羊初生公羔重3.72 kg,母羔重3.54 kg;断奶(100日龄)公羔重20.75 kg,母羔重20.24 kg;6月龄公羔重31.56 kg,母羔重30.86 kg;1.5岁公羊重55.96 kg,母羊重53.44 kg;成年公羊重73.65 kg,母羊重62.13 kg。哺乳期日增重:公羔170.30 g、母羔167.00 g;断奶至6月龄日增重:公羔135.13 g,母羔132.75 g;6月龄至8月龄日增重:公羔142.83 g,母羔136.50 g。产羔率、成活率分别为91.14%、91.33%。6月龄、1.5岁、成年羯羊胴体重分别为15.04、29.72和35.90 kg,屠宰率分别为50.05%、51.61%、52.03%,胴体GR值在9.8~14.2 mm之间。育成(周岁)公羊剪毛量0.50 kg、育成母羊0.51 kg,被毛净毛率85.68%,毛辫自然长度8~18 cm,羊毛细度支数36~66支,纤维类型属异质毛,是理想的地毯毛。  相似文献   

2.
文章对阿旺绵羊的种质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阿旺绵羊初生公羔重3.72 kg,母羔重3.54 kg;断奶(100日龄)公羔重20.75 kg,母羔重20.24 kg;6月龄公羔重31.56 kg,母羔重30.86 kg;1.5岁公羊重55.96 kg,母羊重53.44 kg;成年公羊重73.65 kg,母羊重62.13 kg。哺乳期日增重:公羔170.30 g、母羔167.00 g;断奶至6月龄日增重:公羔135.13 g,母羔132.75 g;6月龄至8月龄日增重:公羔142.83 g,母羔136.50 g。产羔率、成活率分别为91.14%、91.33%。6月龄、1.5岁、成年羯羊胴体重分别为15.04、29.72和35.90 kg,屠宰率分别为50.05%、51.61%、52.03%,胴体GR值在9.8~14.2 mm之间。育成(周岁)公羊剪毛量0.50 kg、育成母羊0.51 kg,被毛净毛率85.68%,毛辫自然长度8~18 cm,羊毛细度支数36~66支,纤维类型属异质毛,是理想的地毯毛。  相似文献   

3.
旨在探讨ADIPOQ基因单体型对绵羊生长性状的性别差异,筛选出对绵羊生长性状具有性别差异的单体型,为提高绵羊生产效率及加速遗传改良进程提供依据。本研究以1 185只新西兰罗姆尼羊(公556只,母629只)为研究对象,利用PCR-SSCP方法检测不同性别绵羊中ADIPOQ基因变异及单体型分型情况。利用GLMs模型进行单体型与不同性别绵羊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评估单体型对生长性状的表型影响效应,筛选出对绵羊生长性状具有性别差异的单体型。结果表明,绵羊ADIPOQ基因具有丰富的核苷酸变异及单体型构型,且单体型构型分布频率在不同性别绵羊中存在差异(本试验中单体型D_1-A_2及D_1-C_2只在母羔中检测到);关联分析结果表明,ADIPOQ基因单体型对绵羊生长性状的影响存在性别特异性。结果显示,存在单体型A_1-A_2的公羔群体具有较低的断尾重(P=0.033)、断奶重(P=0.020)和断奶前生长速度(P=0.026);其它单体型未发现对公羔生长性状具有显著性别特异性,且所有被检测的单体型对母羔生长性状均无显著影响。结果提示,ADIPOQ基因单体型构型分布频率在绵羊公、母羔中存在性别差异,且其对绵羊生长性状也具有性别特异性,存在单体型A_1-A_2的公羔生产性能较低,可以以此作为提高公羔生产性能的理论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4.
无角陶赛特不同杂交组合羔羊育肥对比试验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3  
利用引进的无角陶赛特肉用羊品种对当地绵羊品种蒙古羊和小尾寒羊进行杂交改良育肥试验。结果表明:在放牧加补饲的饲养方式下育肥效果显著.日增重分别为:陶寒杂F1母羔235.33g,陶寒杂F。公羔258.12g.陶蒙杂F1母羔225.OOg,陶蒙杂F1公羔235.42g和土种羊公羔183.22g。杂种后代经济效益显著高于当地土种羊.建议在生产中大力推广应用无角陶赛特肉羊改良当地现有的绵羊品种。  相似文献   

5.
笔者对惠安县戴云山羊繁殖性能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母羊产单羔的占14.56%、双羔的占59.7%、三羔的占22.39%、四羔的占3.35%;公羔平均初生重0.90±0.09kg,母羔平均初生重0.8±0.07kg;公羔断乳重平均10.63±1.17kg,母羔断乳重平均9.80±0.89kg。  相似文献   

6.
正苏格绵羊是西藏优良的绵羊品种之一,属于高原型肉毛兼用型羊,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山南市浪卡子县工布学乡,具有生长发育快、遗传性稳定、适应性强等特点。毛色以纯白色者居多,约占60%,全身黑色者约占10%,体躯花杂色者约占20%,黑头羊约占10%。公羊大多有小角,少数无角,母羊无角。据测定,公羔、母羔初生重分别达到2.98千克、2.88千克。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对7月龄陶赛特×小尾寒羊F1代(简称陶×寒F1)公母羔羊肌肉化学成分进行了比较研究。试验选择了在集约化饲养方式下饲养的7月龄陶赛特×小尾寒羊F1代公羔、母羔各5只进行屠宰,分别取背最长肌后测定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长链脂肪酸、胆固醇、矿物元素等养分的含量。结果表明,陶×寒F1公羔、母羔之间在背最长肌中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钙、磷等含量上均无显著差异(P>0.05)。各种氨基酸含量、总必需氨基酸含量、总非必需氨基酸含量、总氨基酸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公羔与母羔背最长肌中大部分脂肪酸的含量、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公羔背最长肌中亚油酸的含量提高20.3%(P<0.05),胆固醇含量降低约32%(P<0.05)。羔羊不同性别之间背最长肌中的镁、锌、铜、锰含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母羔背最长肌中的铁含量比公羔的高约26%(P<0.05)。因此,7月龄陶×寒F1公羔、母羔肌肉的营养价值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8.
试验旨在探讨解耦联蛋白1(UCP1)基因核苷酸变异对绵羊生长性状的性别差异和胴体性状的影响,以期能够筛选出可以提升绵羊生长及胴体性状的核苷酸变异,为提高绵羊相关重要经济性状的分子遗传标记提供材料。以9个绵羊品种为研究对象,用PCR-SSCP方法检测不同性别绵羊中UCP1基因内含子5区和外显子6区变异。利用Minitab 16.0软件中一般线性模型分析内含子5区等位基因与不同性别绵羊生长性状、公羔胴体性状的关联性。结果显示,绵羊UCP1基因内含子5区和外显子6区共检测到8个核苷酸变异,其中位点c.910 G/A突变导致p.Ala304Thr氨基酸变异。生长性状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内含子5区等位基因对绵羊生长性状的影响存在性别特异性,母羔中携带等位基因A_1的群体较缺失群体具有较低的初生重(P0.05),公羔中携带等位基因C_1的群体较缺失群体具有较高的断尾重(P0.05),未发现其他等位基因与羔羊的生长性状存在性别特异性。胴体性状关联分析结果表明,携带等位基因A_1的群体具有较低后腿瘦肉量、腰部瘦肉量和较高的肩部瘦肉比例(P0.05),携带等位基因C_1的群体具有较低的后腿瘦肉比例(P0.05),其他胴体性状均没有发现与等位基因存在显著相关,基因型分析结果与等位基因分析结果一致。结果提示,UCP1基因对绵羊的生长性状影响具有性别特异性,且携带等位基因A_1的公羔群体具有较低的胴体生产性状,为提高公羔胴体生产性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鄂西北马头山羊繁殖性能分析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湖北省 6个县、市农户饲养的马头山羊繁殖性能调查资料 ,表明马头山羊公、母羔的初情日龄分别为 14 0 4± 16 9和 10 8 4±19 1,母羊发情持续期为 5 8 6h± 15 9h ,发情周期为 19 7d± 1 5d。母羊妊娠 15 0d± 7 4d ,产羔数平均为 (2 14± 0 9)只 ,羔羊成活率平均为 90 8% ,公羔和母羔的初生重分别为 1 61kg± 0 45kg和 1 5 9kg± 0 68kg。妊娠期与胎次无关 ,但随窝产羔数的增加而延长。产羔数以头胎最低 ,第 4胎时达到最高峰 ,然后逐渐降低。羔羊成活率在第 1~ 5胎差异不明显 ,第 6和第 7胎显著降低 ,第 8胎以后又升高。窝产羔数为 1~ 4时 ,羔羊成活率最高 ,产羔数为 5时 ,成活率最低。羔羊初生重与性别有关 ,公羔显著大于母羔。公羔的初生重与胎次有关 ,但与窝产羔数相关关系不明显。头胎母羊所产公羔的初生重最低 ,随胎次的增加 ,初生重有增大的趋势 ,而母羔则没有这种趋势。比较发现马头山羊类似于多胎动物  相似文献   

10.
试验对7月龄陶赛特×小尾寒羊F1代(简称陶×寒F1)公母羔羊肌肉化学成分进行了比较研究。试验选择了在集约化饲养方式下饲养的7月龄陶赛特×小尾寒羊F1代公羔、母羔各5只进行屠宰,分别取背最长肌后测定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长链脂肪酸、胆固醇、矿物元素等养分的含量。结果表明,陶×寒F1公羔、母羔之间在背最长肌中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钙、磷等含量上均无显著差异(P>0.05)。各种氨基酸含量、总必需氨基酸含量、总非必需氨基酸含量、总氨基酸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公羔与母羔背最长肌中大部分脂肪酸的含量、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公羔背最长肌中亚油酸的含量提高20.3%(P<0.05),胆固醇含量降低约32%(P<0.05)。羔羊不同性别之间背最长肌中的镁、锌、铜、锰含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母羔背最长肌中的铁含量比公羔的高约26%(P<0.05)。因此,7月龄陶×寒F1公羔、母羔肌肉的营养价值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1.
对青海乐都县在相同饲养条件下的杜藏及藏羊90日龄、180日龄杂交育肥羔羊进行了随机取样称重,统计对比育肥羔羊平均增重和日增重,在相同饲养条件下的育肥效果进行讨论。结果发现,杜藏杂交育肥羔羊180日龄的平均体重达到35.18kg(公羔)和31.08kg(母羔),公羔和母羔日增重分别达到182.44g和160.55g,农区藏系羔羊平均体重达到27.66kg(公羔)和23.83kg(母羔),公羔和母羔日增重分别达到139.24g和108.33g,杜藏杂交育肥羔羊日增重显著高于藏系育肥羔羊(P<0.05)。  相似文献   

12.
试验旨在探讨年龄和性别对陶×寒F1羔羊肉用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选取同等饲养条件下的7月龄陶×寒F1公羔、母羔;13月龄陶×寒F1公羔各5只,研究其屠宰性能和肉的食用品质。结果表明,13月龄羔羊的宰前活重、胴体重比7月龄高41.85%、56.51%(P<0.01),屠宰率显著高于7月龄(P<0.05),13月龄羔羊的屠宰性能高于7月龄。产肉力指标上13月龄羔羊的瘦肉重、眼肌面积、肉骨比较7月龄高30.40%、30.04%(P<0.01)、15.56%(P<0.05)。13月龄羔羊肥肉重、GR值比7月龄高117.23%、263.40%(P<0.01)。肉品质方面,13月龄羔羊背最长肌剪切力值、滴水损失率、胶原蛋白含量、肌纤维直径均显著高于7月龄(P<0.05)。公羔的宰前活重、胴体重比母羔高11.96%、14.36%(P<0.05),表明7月龄时公羔屠宰性能高于母羔,肉品质指标无显著差异。因此,陶×寒F1羔羊的屠宰性能和肉品质明显受年龄、性别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选2004年5月份出生的132只杜泊羔羊(78只公羔,54只母羔),分别对0~12月龄的体重、体尺、日增重及生长发育情况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杜泊羊出生重公羔4·69kg±1·21kg,母羔4·84kg±1·15kg;3月龄断奶公羔体重达33·11kg,母羔体重达31·17kg,饲料报酬2·97∶1;4月龄公羔42·27kg±7·30kg,母羔40·81kg±4·9kg;平均日增重分别为313g和300g。12月龄公羊73·90kg±5·32kg,母羊59·60kg±9·93kg。经对杜泊母羊的产羔情况进行统计,37只初产母羊产羔50只,产羔率为135·13%,产双羔的母羊占35·13%。27只经产母羊产羔39只,产羔率为144·44%,产双羔的母羊为44·44%。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采用国际八十年代中后期研究成功的特定DNA片段扩增技术—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进行牛和绵羊胚胎性别鉴定。采用删除富集法,构建富含牛和绵羊Y—DNA文库,筛选出特异克隆,并根据其序列,分别设计合成引物,用PCR技术分别扩增牛Y染色体上约140bp的片段,绵羊Y染色体上约130bp的片段。对已知性别的牛和绵羊血液样品进行检测,准确率均为100%(10/10;11/11)。应用已建立的简易、快速胚胎取样方法及防污染措施,以及设计合成的引物和PCR检测胚胎性别的技术方法,奶牛胚胎经性别鉴定后移植,产犊牛7头(4头公犊,3头母犊),准确率为100%(7/7)。在内蒙牧区生产现场,对绵羊胚胎经性别鉴定后移植,共移植成功18只受体母羊(每只母羊移植2-4枚同性别胚胎),产羔25只(8只公羔,17只母羔),准确率为80%(20/25)。  相似文献   

15.
试验旨在探讨解耦联蛋白1(UCP1)基因核苷酸变异对绵羊生长性状的性别差异和胴体性状的影响,以期能够筛选出可以提升绵羊生长及胴体性状的核苷酸变异,为提高绵羊相关重要经济性状的分子遗传标记提供材料。以9个绵羊品种为研究对象,用PCR-SSCP方法检测不同性别绵羊中UCP1基因内含子5区和外显子6区变异。利用Minitab 16.0软件中一般线性模型分析内含子5区等位基因与不同性别绵羊生长性状、公羔胴体性状的关联性。结果显示,绵羊UCP1基因内含子5区和外显子6区共检测到8个核苷酸变异,其中位点c.910 G/A突变导致p.Ala304Thr氨基酸变异。生长性状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内含子5区等位基因对绵羊生长性状的影响存在性别特异性,母羔中携带等位基因A1的群体较缺失群体具有较低的初生重(P<0.05),公羔中携带等位基因C1的群体较缺失群体具有较高的断尾重(P<0.05),未发现其他等位基因与羔羊的生长性状存在性别特异性。胴体性状关联分析结果表明,携带等位基因A1的群体具有较低后腿瘦肉量、腰部瘦肉量和较高的肩部瘦肉比例(P<0.05),携带等位基因C1的群体具有较低的后腿瘦肉比例(P<0.05),其他胴体性状均没有发现与等位基因存在显著相关,基因型分析结果与等位基因分析结果一致。结果提示,UCP1基因对绵羊的生长性状影响具有性别特异性,且携带等位基因A1的公羔群体具有较低的胴体生产性状,为提高公羔胴体生产性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解耦联蛋白1(UCP1)对机体的产热机制及不同组织的能量消耗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为了探讨UCP1基因单体型(Haplotype)与绵羊生长性状的性别差异,筛选出对绵羊生长性状具有性别差异的单体型,试验以9个品种绵羊为研究对象,用PCR-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方法检测不同性别绵羊UCP1基因启动子(Promoter)区和内含子-5(Intron-5)区的核苷酸变异情况,并构建单体型,利用一般线性模型(GLMs)评估单体型对不同性别绵羊生长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绵羊UCP1基因Promoter区和Intron-5区共检测到8个核苷酸变异,构成9种单体型;单体型与绵羊生长性状存在性别特异性,公羔中所有单体型均与羔羊生长性状无显著相关,而母羔中存在单体型B_1-A_2的群体具有较低的初生重(P0.05),单体型A_1-C_2的群体同时具有较高的断奶重和断奶前生长速度(P0.05)。说明UCP1基因对绵羊的生长性状影响具有性别特异性,且缺失单体型B_1-A_2和存在单体型A_1-C_2的母羔群体具有较好的生长性状。  相似文献   

17.
(一)把握初配年龄性成熟是指羔羊出生后,随日龄增长,性器官已发育成熟,公羔有性行为,母羔有发情表现。达到性成熟年龄并不等于身体各部分发育成熟,如果此时进行配种产羔,对交配公、母羊的发育和后代品质都有不良影响。因此,初配年龄应根据交配公母羊的发育状况决定。如果饲养管理条件好,羊只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不错,配种时母羊体重达到成年母羊秋季最高体重的70%以上时进  相似文献   

18.
为验证全混合颗粒日粮在杜蒙羔羊育肥中的效果,按照性别一致、体重接近的原则,将杜蒙羔羊分为6组,其中公羔2组,母羔4组,每组约为50只,共计292只试验羔羊,开展育肥试验。结果表明:试验前期、试验后期、试验全期公羔组平均日增重均极显著高于母羔组(P0.01),日均采食量差异不显著(P0.05),公羔组间和母羔组间平均日增重及日均采食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试验表明,采用全混合颗粒饲料育肥杜蒙羔羊,可以缩短羔羊的育肥周期,增加羔羊的采食量、提高养殖户的收益。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通过对哈萨克羊×特克赛尔羊杂交F_1代体重与体尺指标的相关及回归分析进而建立最佳回归方程,为品种选育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试验随机选取特哈杂交F_1代公羔184只、母羔174只,对其测量体重(Y),体高(X_1)、体斜长(X_2)、胸围(X_3)、胸宽(X_4)、胸深(X_5)、管围(X_6),运用SPSS19.0分别对公、母羔的体重和体尺数据进行相关及回归分析建立最佳线性回归方程。特哈杂交F_1代羔羊体重与6项体尺指标均呈现极显著正相关(P0.01),公、母羔体斜长与体重的相关程度最高,分别为0.641和0.555。各体尺间除公羔胸围和胸宽两项体尺指标与胸深没有显著相关性外,其它各体尺间都表现出极显著的相关性(P0.01),其中相关程度公羔最高的为体高和胸深,母羔为体高与体斜长。公羔胸围对体重的直接作用效果最大,母羔胸深对体重的直接作用最大,而公、母羔体尺指标对体重的间接作用正好与之相反。公、母羔体重与体尺指标间的最佳回归方程分别为Y=-74.203+0.272X_2+0.357X_3+0.285X_1+0.159X_4+0.129X_6,(r=0.832,P0.01)和Y=-59.179+0.295X_2+0.296 X_5+0.209 X_4+0.184 X_1,(r=0.723,P0.01)。体斜长是影响特哈F_1代羔羊体重的重要因素,在品种选育过程中要着重考虑该体尺指标的选育,同时充分考虑其它体尺指标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放养云岭山羊羔羊在哺乳期的生长发育规律。[方法]选取待产母羊24只,共产羔36只(公羔17只,母羔19只),测定0~8周龄羔羊的体重(每周测定1次)和体尺(隔1周测定)。采用Logistic、Gompertz和Von Bertalanffy 3种非线性模型对0~8周龄公羔、母羔的体重进行生长曲线拟合,并对初生体重以及试验末体重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采用的3种非线性模型均能够很好地拟合哺乳期云岭山羊羔羊生长曲线,拟合度均大于0.99。Gompertz和Von Bertalanffy模型拟合效果较优,公羔的生长发育曲线拐点时间分别为3.212周和2.862周,拐点体重分别为5.691、5.352 kg;母羔拐点时间分别为1.927周和1.325周,拐点体重分别为4.532、3.960 kg;公、母羔之间拐点周龄和拐点体重存在差异,公羔平均在3.037周龄体重增长速度达到最大,而母羔平均在1.626周龄体重增长速度达到最大。初生重对羔羊试验末体重有极显著(P<0.01)影响。[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今后对哺乳期放养云岭山羊羔羊进行合理补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