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研究4种原油TJ016、TJ015、TJ014、TJ002和4种成品油-20#柴油、F380、F120、F180在海洋中发生溢油情况下对中国明对虾和日本囊对虾仔虾的急性毒害效应。结果表明,8种油对中国明对虾仔虾的毒害作用大小顺序是F120〉F180〉TJ014〉TJ015〉F380〉-20#柴油〉TJ002〉TJ016;8种油对日本囊对虾仔虾的毒害作用大小顺序是F180〉F120〉-20#柴油〉TJ015〉TJ014〉TJ002〉F380〉TJ016。总的来说,8种油对两种仔虾毒害效应比较相似,F180和F120对仔虾的毒性最大,TJ016对仔虾的毒性最小,其他几种油对两种仔虾的毒性效应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2.
溢油污染对蟹类幼体的急性毒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不同油品对2种蟹类的毒性效应。[方法]选择国内外常见的4种原油和4种燃料油,通过油类母液制备和试验液配制,采用半静态试验法,研究不同油品对三疣梭子蟹和锯缘青蟹2种蟹类幼体的毒性效应。[结果]4种原油中,TJ016、TJ015、TJ014、TJ002对三疣梭子蟹和锯缘青蟹2种幼蟹的96h LC50分别为1450.095和4937.369mg/L、744.342和4008.723mg/L、241.671和1254.620mg/L、926.612和1181.351mg/L。4种燃料油中,-20^#柴油、F380、F120、F180对2种幼蟹的96h LC50分别为1195.187和405.04mg/L、172.168和5497.524mg/L、61.754和287.524mg/L、12.989和320.873mg/L。[结论]8种油对三疣梭子蟹的毒性效应的大小顺序是:F180〉F120〉F380〉TJ014〉TJ015〉TJ002〉-20^#柴油〉TJ016,除-20^#柴油外,燃料油比原油的毒性效应大;8种油对锘缘青蟹的毒性效应的大小顺序是:F120〉F180〉-20^#柴油〉TJ002〉TJ014〉TJ015〉F380〉TJ016,除F380外,燃料油比原油的毒性效应大。  相似文献   

3.
浙南沿海养殖贝类重金属Cu、Cd、As、Pb含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14年6、8、10和12月采集温州沿海贝类养殖区具有代表性的产品青蛤、缢蛏、泥蚶和牡蛎共4种128份,对金属含量进行污染评价,运用危害商数(THQs)评价食用海产品对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结果表明,样品中铜、铅、镉、砷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355~2.155、0.028~1.231、0.138~1.282、0.126~1.275mg/kg。金属污染指数评价结果表明,青蛤重金属污染程度最高,污染程度为青蛤缢蛏泥蚶牡蛎。铅、镉、砷的危害商数小于1,说明养殖贝类中这几种重金属对人体健康不具有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4.
四环素和金霉素对水生生物的生态毒性效应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由于抗生素在养殖业和畜牧业中的长期滥用,其对水环境的污染胁迫已日益受到关注.本研究选取大型潘(Daphniamagna)、斑马鱼(Danio rerio)和鲫鱼(Carassius auratus)作为受试生物,探讨环境中普遍存在的四环素类抗生素--四环素(Tetracycline,TC)和金霉素(chlortetracycline,CTC)对以上3种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从而初步评价四环索类抗生素对水生生物的哪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四环素对鲫鱼和斑马鱼96h-LC50值分别为322.8mg·L-1和406.0mg·L-1,对大型潘的48 h-EC50值为617.2mg·L-1.金霉素对鲫鱼和斑马鱼96 h-LC5值分别为34.68mg·L-1和61.15mg·L-1,对大型潘48h-EC50值为137.6mg·L-1.3种水生生物对四环素和金霉素的毒性敏感顺序均为:鲫鱼>斑马鱼>大型溞,金霉素的毒性明显高于四环素.根据毒性分级标准判定,四环素对3种水生生物均属低毒,金霉素对大型溞属低毒,对于斑马鱼和鲫鱼则属中毒.  相似文献   

5.
采用浸叶法测定了6种新烟碱类杀虫剂与其他2类对照杀虫剂对家蚕的急性毒性,且根据风险商值法进行了风险评价。结果表明: 测试的6种新烟碱类杀虫剂中啶虫脒和噻虫胺对家蚕急性毒性96 h-LC50为 0.262、0.268 mg·L-1, 属剧毒级,而噻虫啉、吡虫啉、呋虫胺和噻虫嗪对家蚕急性毒性96 h-LC50分别为0.582、1.68、2.60、2.16 mg·L-1,均属高毒级。对照药剂高效氯氟氰菊酯、毒死蜱和马拉硫磷对家蚕急性毒性96 h-LC50分别为0.009 09、0.785、1 072 mg·L-1,分别属于剧毒级、高毒级和低毒级。风险评价结果表明: 除马拉硫磷对家蚕的风险可接受外,其余8种杀虫剂均为不可接受。因此,在害虫综合治理中,应谨慎使用新烟碱类杀虫剂,以避免对家蚕生产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绿僵菌产几丁质酶的酶活力,在自然条件下,从患病蜱体表分离到10株绿僵菌与8株白僵菌,通过筛选,得到1株绿僵菌Ma002。对该菌液体深层发酵产几丁质酶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几丁质酶的最佳产酶条件:碳源为胶体几丁质,氮源为蛋白胨,接种种龄为24h,以瓶体积的12%为装基量,在温度26℃,起始pH值7.5~8.0,搅拌速度180r/min,产酶时程96h,酶活力可达2.63U/mL,比原基础培养基上的酶活力(1.67U/mL)提高57%。  相似文献   

7.
在16、20、24℃3个温度条件下,以三氧化二铬(Cr2O3)作为标记物,测定了双齿围沙蚕Perinerein aibuhitensis对牙鲆配合饲料的表观消化率(AD)。沙蚕按湿重分为3组:S组(0.50g±0.19g)、M组(1.00g±0.22g)和L组(2.00g±0.50g)。结果表明:1)摄食混合Cr2O3饲料的沙蚕与摄食正常饲料的沙蚕体内Cr的残留量差异不显著(P=0.686,F=0.189)。2)在试验条件下,双齿围沙蚕对饲料中干物质、蛋白质、有机碳和能量的AD分别为76.7%-90.6%、86.4%-96.6%、88.0%~95.7%和84.0%~92.1%;温度对4种AD的影响均极显著(F=8.829、P=0.002,F=25.330、P〈0.001,F=9.360、P=0.001,F=18.131、P〈0.001);而体重对4种AD的影响均不显著。3)试验温度下,各组双齿围沙蚕的肠道排空时间(GPT)为(61±14.15)-(131±13.00)min,体重对GPT的影响极显著(F=10.195,P=0.001),而温度对GPT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鸽新城疫是流行于鸽群的一种高度接触性急性传染病,对养鸽业威胁巨大,为有效防治鸽新城疫的发生,利用鸡新城疫病毒和分离到的鸽1型副黏病毒JB株研制了鸽新城疫油乳剂灭活疫苗,并对该疫苗的安全性、免疫效力、免疫期及保存期等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疫苗使用安全,无不良反应;疫苗注射后1周就可检测到HI抗体,4周后达到高峰,HI抗体可持续6个月;免疫后21 d、60 d、120 d、180 d,分别用F48E9株和JB株2种病毒攻毒,其保护率均在80%以上,对照(未免疫)组鸽全部死亡;在2~8℃条件下保存12个月后,性能稳定,免疫肉鸽仍有较高的免疫抗体滴度。  相似文献   

9.
对加拿大披碱草与老芒麦种间杂种F1的形态学和细胞学特征进行研究。形态学观察结果表明,杂种F1的穗形介于双亲之间,呈半弯曲形,其母本加拿大披碱草植株浅绿色,茎粗糙,穗粗大而弯曲,每节2~3小穗,颖和外稃粗糙具短毛。父本老芒麦全株粉绿色,穗状花序疏松下垂,每节2小穗,每小穗3~5小花。杂种F1植株灰绿色,粗糙,外稃和颖具柔毛,偏向母本加拿大披碱草。加拿大披碱草染色体都是由中部着丝粒染色体组成,染色体相对长度范嗣在10~4.65,最长染色体与最短染色体之比为2.2:1,臂比介于1.14~1.35。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4x=28m,属于1A类型。老芒麦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4x=22m+6sin,属于1B型;F1的染色体数为2n=4x=28,染色体相对长度的变异范围在8.83~4.42,臂比疽变化在1.00~3.33。其中,第1、5、7、9、11、12、13、14对染色体为正中着丝粒(M)染色体,第3对为近端着丝粒染色体,剩下的染色体为中部着丝粒染色体,其中,正中着丝粒(M)染色体的数目增加,近中着丝粒染色体(sm)已不存在。L/S恰好为2:1,核型类型为2B。核型公式为2i=4x=16M+lOre+2st。通过形态学和染色体的核型分析可以初步确定,F1是真杂种;但杂种F1不结实。加拿大披碱草和老芒麦含有落后染色体细胞的频率较低,分别为0.96%和2.76%;F1减数分裂后期染色体的分配出现了异常行为,染色体有落后现象,落后的染色体细胞频率较高,达87.37%,F1在减数分裂中期一部分染色体也能配对形成二价体,但染色体配对杂乱无章,棒状二价体占多数,环状二价体较少,且出现多价体。  相似文献   

10.
不同品种水稻对土壤中镉的富集特征及敏感性分布(SSD)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孙聪  陈世宝  宋文恩  李宁 《中国农业科学》2014,47(12):2384-2394
【目的】研究不同水稻品种对土壤中镉(Cd)毒害的敏感性分布规律,测定基于保护95%水稻品种的土壤中Cd对不同水稻毒害的生态风险阈值HC5,为中国水稻Cd污染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中国南方具有代表性的两种水稻土,通过外源添加Cd制备成0、1.2、4.8、10、40、120 mg•kg-1的Cd污染土壤,以中国水稻主产区18个常规不同水稻品种为试材,通过温室盆栽试验测定不同Cd污染土壤对不同品种水稻的生物量、植株Cd含量及不同水稻Cd吸收的生物富集系数(BCF)影响。通过国际最新的累积概率分布函数逻辑斯蒂克分布模型(Log-logistic distribution)对不同水稻基于生物量的Cd毒性的剂量-效应关系进行拟合,利用物种敏感性分布模型 Burr-III 构建出Cd对不同水稻毒性的物种敏感度分布频次曲线(SSD),并基于此推导出不同水稻Cd毒性的物种敏感性分布频次和基于保护95%水稻品种的Cd毒性阈值HC5,并测定不同水稻Cd吸收BCF值与土壤中Cd有效态含量变化的定量关系。【结果】在酸性祁阳红壤中,不同品种水稻随着Cd处理浓度的增加,生物量明显下降,对Cd最为敏感的品种X-42,生物量降低86%,而对Cd耐性较强的品种Z-120生物量降低51%。当添加浓度为4.8 mg•kg-1时,JY-253、J-463、Z-611、J-899、T-15、X-6、T-167品种水稻的生物量达到最大,其余品种均在1.2 mg•kg-1处理下达到最高。与对照相比,不同品种水稻的生物量增加了4%-56%,说明低剂量Cd对水稻生长有一定的刺激效应。在中碱性广州水稻土中,不同品种水稻随着Cd处理浓度的增加,生物量没有显著性差异。在两种土壤中,生物富集系数(BCF)随着Cd处理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在低镉(1.2 mg•kg-1)条件下,红壤水稻BCF的变化范围为0.0056(S-974)-0.0133(T-15),相差2.38倍;而广州水稻土的变化范围则为0.0018(L-42, LY-28)-0.0034(J-899),相差1.89倍。但是对于相同Cd浓度处理下,红壤中水稻的BCF大于广州水稻土,两者相差2-14倍,这可能与两种土壤的性质差异有关。祁阳红壤是酸性土壤,有机质匮乏,测得Cd有效态含量高,对水稻的毒害强,生物量降低的多;广州的水稻土则相反,高pH和有机质丰富的土壤对Cd吸附容量和固持力增加,对水稻毒害减弱,生物量变化不明显。土壤中Cd对以上18种水稻的毒性阈值浓度(EC50)变化范围为4.30-61.611 mg•kg-1,最高的为水稻X-45,最低的是水稻X-42,不同水稻品种之间EC50差别为1.0-4.32倍。【结论】不同水稻品种对土壤中Cd毒性胁迫有显著性差异,虽然Cd属于非必需元素,但不同水稻品种对低剂量Cd表现出不同的刺激效应;基于物种敏感性分布模型(Burr-III)测定结果表明,18种不同水稻具有明显的分布频次差异,其中,水稻X-42毒性阈值最小,对Cd胁迫最为敏感,水稻X-45则相反,表现出较强耐性。经过Burr-III模型的计算得到基于保护95%水稻品种的土壤中Cd50%抑制浓度值(HC550%)为4.93 mg•kg-1。  相似文献   

11.
3种植物精油对小眼书虱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索氏提取法,以乙醚作为有机溶剂提取辣椒、柑桔皮、臭椿皮精油,详细研究了其对小眼书虱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3种植物精油中臭椿皮精油和辣椒精油对小眼书虱具有明显的驱避作用,而柑桔皮精油对小眼书虱具有非常显著的引诱作用;3种植物精油对小眼书虱均未表现出一定的触杀作用;3种植物精油对小眼书虱均有一定的熏蒸作用,其中,辣椒精油的熏蒸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12.
马鞭草烯酮型和1,8-桉叶油型2种化学型迷迭香(Rosmarinus officinalis L.)精油目前已有广泛的应用,但有若干精油成分疑存在安全性问题.本研究分别从急性经口毒性试验,急性皮肤刺激试验、多次皮肤刺激试验、眼刺激试验几个方面对其毒理和刺激性进行分析.以等比浓度灌胃法测定2种化学型精油对小鼠的急性毒性,采用改良寇氏法计算2种化学型精油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实验结果表明,1,8-桉叶油型和马鞭草烯酮型迷迭香的LD50分别为7 220.35和8 088.24 mg·kg-1,LD50的95%可信限分别为5 172.53~8 124.41 mg·kg-1和6 982.70~9 842.84 mg·kg-1.马鞭草烯酮型和1,8-桉叶油型2种化学型迷迭香精油,在急性皮肤刺激试验中前者浓度在2.3%时,属于轻度刺激性,后者浓度在100%时属于中度刺激性;多次皮肤试验中,前者浓度在2.3%时属于轻度刺激性,后者浓度在40%时属于轻度刺激性.且相同浓度下前者刺激性要明显大于后者;眼刺激试验在50%的精油浓度范围内,2种化学型迷迭香精油强度显示为无刺激性.  相似文献   

13.
蒸馏法提取阿魏精油并测定其对果蔬采后的致病真菌灰霉菌(Botrytis cinerea)、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青霉菌(Penicillium citrinum)、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des)的体外抑菌活性.结果表明,阿魏精油对供试的4种致病真菌有抑制作用.抑制率随阿魏精油浓度的增加而提高,随处理时间延长抑制作用也有所加强,但加强幅度不大.阿魏精油对病原菌48 h EC50从小到大依次为炭疽病菌、青霉菌、灰霉菌、链格孢菌.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11种植物精油的抑菌活性,为棉花病害的生物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11种香料植物精油,采用生长速率抑制法测定精油对2种棉花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青花椒、肉桂、八角等7种植物精油对尖孢镰刀菌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其中肉桂油、大蒜油的活性最好,荆芥油、八角油和丁香油次之;肉桂、大蒜、荆芥和孜然对尖孢镰刀菌的EC50值分别为22.89 、51.33 、79.71和101.97 mg /L。肉桂、丁香、大蒜、荆芥、花椒、孜然6种植物精油对串珠镰刀菌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其中肉桂油、丁香油的活性最好,大蒜油、荆芥油、花椒油和孜然油次之;肉桂、大蒜和丁香对串珠镰刀菌的EC50值分别为83.15、123.33和99.20 mg /L。【结论】肉桂油、大蒜油、荆芥油对2种病原真菌均有较好的抑菌效果,孜然油对尖孢镰刀菌(萎蔫专化型)有较好的抑菌效果,丁香油对串珠镰刀菌有较好的抑菌效果,这5种高活性植物精油具有开发为天然杀菌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15.
氟乐灵对淡水生物的毒性特征及水生生物基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毒性试验,得出氟乐灵对15种代表性水生生物的毒性数据,分别采用目前国际上常用的三种基准推导方法,推导氟乐灵的水生生物基准值。结果显示:评价因子法、物种敏感度分布法和毒性百分数排序法得出的基准值分别为0.007 5、0.075、0.071 mg·L-1。评价因子法得出的基准值较低,原因在于该方法主要依赖敏感物种的毒性值推导基准值,有时会造成过保护。物种敏感度分布法和毒性百分数排序法得到的基准值比较接近,大于评价因子法得到的基准值,而且这两种方法基准值的推导都需要较多的水生生物毒性数据,得出的基准值可以保护绝大多数水生生物。研究得到的氟乐灵水生生物基准值将为农药水质标准的制订及农药水生生态风险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微塑料的环境行为及其生态毒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微塑料污染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本文对不同环境介质中微塑料的来源、迁移、分布特征及其对生物体的毒性效应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评述。微塑料的来源主要包括直接进入到环境中的初生微塑料和大块塑料破裂、分解形成的次生微塑料,其可在大气、水体(淡水和海洋)和陆地环境之间进行迁移。需建立统一的微塑料样品采集、分离和鉴定方法,并结合准确高效的溯源分析技术,进一步探索其环境行为与归趋。微塑料(含自身的添加剂)被生物摄取后会造成物理损伤、引发生物体的行为、生理学和分子学反应,并可能与其他污染物形成复合污染,产生联合毒性效应。通过同位素示踪与分子生物学新技术的联用,重点研究微塑料的生物累积和在食物链中的传递效应,尤其是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威胁,以期为微塑料污染的生态风险评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4种植物精油对赤拟谷盗的控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索氏提取法,以乙醚为提取溶剂提取大蒜、辣椒粉、柑桔皮、臭椿树皮的植物精油,研究其对赤拟谷盗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臭椿树皮、辣椒粉、大蒜3种植物精油对赤拟谷盗的成虫均有较强的驱避作用,柑桔皮精油对赤拟谷盗成虫具有一定的引诱作用;4种植物精油对赤拟谷盗成虫的触杀作用较弱;4种植物精油对赤拟谷盗当代种群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作用大小顺序依次为柑桔皮精油>大蒜精油>臭椿树皮精油>辣椒粉精油;4种精油对赤拟谷盗成虫无明显的熏蒸作用,而对赤拟谷盗幼虫均有显著的熏蒸效果。  相似文献   

18.
老化作用对巨菌草茎生物炭内源铜镉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老化作用如何影响生物炭内源重金属活性,本研究以清洁区(红壤)和重金属污染区(九牛)种植的巨菌草(茎)所制备的生物炭为研究对象,采用TCLP和BCR连续提取法分析干湿交替(DW)、冻融循环(FT)及酸化(AF)老化前后生物炭内源铜(Cu)、镉(Cd)浸出毒性和形态分布,并运用风险评价指数RAC评估其潜在环境风险。结果表明:相较于干湿交替和酸化老化,冻融循环更显著地增加了生物炭内源Cu、Cd的浸出毒性,使九牛和红壤生物炭TCLP-Cu分别增加了50.6%和571%,TCLP-Cd增加了161%和620%。三种老化作用促进了九牛和红壤生物炭内源Cu、Cd从中间形态向酸溶态转化,增加了两种生物炭内源Cu、Cd的RAC值,且冻融对生物炭内源Cu、Cd的潜在风险影响最为显著。研究表明,老化作用增加了生物炭内源Cu、Cd的活性,提高了其潜在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