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5中国小龙虾经济的发展模式 科学的发展模式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目前小龙虾经济的发展模式主要是"潜江模式"和"盱眙模式",它们正在对中国小龙虾经济的壮大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科学的发展模式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目前小龙虾经济的发展模式主要是“潜江模式”和“盱眙模式”,它们正在对中国小龙虾经济的壮大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水产》2016,(7):45-47
正湖北潜江小龙虾是我国小龙虾的又一代表,与盱眙小龙虾一起形成了我国小龙虾的特色地区。近日,落户湖北潜江的小龙虾交易中心竣工开业的消息,在小龙虾行业刮起了一阵新风。为此,笔者特地采访了湖北潜江小龙虾交易中心总经理、湖北潜网龙虾贸易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聂晓峰。  相似文献   

4.
《中国水产》2016,(7):48-50
正又到了小龙虾热火朝天的上市时节,在这样一个热情似火的夏季,小龙虾的火辣和红艳似乎尤为应景。为了解小龙虾的养殖生产状况,本刊特别专访了位于中国龙虾之都——江苏盱眙专业养殖小龙虾企业,即盱眙万隆生态龙虾产业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盱眙万隆),看看他们是如何养出生态环保、健康安全的小龙虾的。  相似文献   

5.
小龙虾原名克氏原鳌虾,属甲壳纲十足目螯龙虾科。近年来,随着盱眙小龙虾产业的不断壮大,全国各地都出现了小龙虾供不应求,价格居高不下的局面。小龙虾也逐渐从最初的野生捕捞方式演变为人工养殖方式,从而催生了庞大的小龙虾养殖产业。受到网络媒体上小龙虾高产量高价格高效益的影响,嘉兴地区的小龙虾养殖迅速升温,很多从来没有从事过水产养殖的农民也纷纷搞起了小龙虾养殖。为了摸清嘉兴地区小龙虾的养殖现状,从而掌握小龙虾养殖实际情况,客观分析了养殖小龙虾的状况,更好地为广大龙虾养殖户服务,笔者专门对嘉兴市内小龙虾养殖情况做了相关调查。  相似文献   

6.
莲虾共生高效模式及生产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北省潜江市位于江汉平原腹地,境内水域面积宽广,河渠交织,湖、塘密布,全市水域面积26667 hm2(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3.3%),发展水生蔬菜和水产养殖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潜江是小龙虾(克氏原螯虾)与中稻轮作(即虾稻连作)的发源地和小龙虾人工繁殖的首创地,是全国最大的良种选育、繁育养殖、科研示范、加工出口、餐饮服务、精深加工基地.小龙虾产业链条十分完整.从2004年首创虾稻连作种养模式以来,潜江市在长期养殖小龙虾实践中,不断创新养殖模式,已由原来单一的虾稻连作模式发展到莲虾共生和油-虾-鱼、虾-鳅-稻、鱼-虾-蟹等多样化养殖模式.2010年全市小龙虾养殖面积达1.2万hm2,产量3.8万吨,产值6.08亿元;全市小龙虾产业总产值达到了15.5亿元,为农民贡献人均纯收入达到1244元,占整个农民人平纯收入的23.9%.潜江小龙虾产业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和促进农民增收做出了巨大贡献.潜江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小龙虾之乡"和"中国小龙虾加工出口第一市".  相似文献   

7.
<正>潜江位于湖北中部,气候温和、水质优良,十分适合小龙虾繁殖和生长。本世纪初,潜江市农民首创了稻虾连作的稻田养虾模式,后经不断探索和实践,发展为稻虾共作模式,与之前相比,养殖技术更成熟,产量效益更好,小龙虾养殖由此在潜江不断发展壮大,2014年潜江市小龙虾产业综合产值突破100亿元。  相似文献   

8.
克氏原螯虾的生态养殖⑥ 中国的小龙虾经济(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小龙虾,中文学名克氏原螯虾,昔日是一种少人问津的草根水产品,如今身价日增。小龙虾养殖现已成为中国红火的大产业,是中国渔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成功范例之一。2001年的"盱眙龙虾节",让人们见识了小龙虾的鲜美,一时间龙虾"爬"遍大江南北,"龙虾热"风靡全国各地,深受国内消费者喜爱。同时加工出口量也日渐增加,销售和收购价格不断上  相似文献   

9.
小龙虾是重要的淡水养殖品种之一,但近年来发展遇到了瓶颈,养殖量和消费量没有明显的发展.如何进一步开拓淡水小龙虾的市场是影响该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以我国主要产区及消费地区的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小龙虾产业价值链的构成,并对影响市场开拓的因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为政府及养殖业户进一步发展壮大小龙虾产业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虾稻共生生态高效模式及技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潜江是“虾稻连作”的发源地,潜江龙虾在养殖规模、加工能力、出口创汇方面在全省乃至全国小龙虾产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被评为“中国小龙虾之乡”和“中国小龙虾加工出口第一市”。  相似文献   

11.
小龙虾作为盱眙县特色产业以及水产单品养殖面积最大的品种,市场行情的波动一直牵挂着盱眙人的神经。2020年,小龙虾苗及小规格虾市场行情低迷,但大规格虾价格却逆势上扬。为推进小龙虾产业由增产转向提质,笔者在盱眙祥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展了深水稻与小龙虾共生模式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供广大种养户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湖北省潜江市享有"中国小龙虾之乡"、"中国小龙虾加工出口第一市"的美誉,是目前中国最大的淡水小龙虾加工出口基地。2016年,潜江养殖小龙虾面积达45万亩,产量达7.35万t,综合产值180亿元(人民币,下同),出口创汇达1.5亿美元。潜江市龙虾产业发展局总工程师陶忠虎表示,一只小龙虾可食用的部分不到20%,因此在传统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小龙虾产业迅速增长,消费市场异常"火爆",成为人们餐桌上的常备菜。小龙虾产业逐步形成了集苗种繁育、健康养殖、加工流通、餐饮和节庆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在当前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下,作为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典型模式之一,小龙虾稻田养殖成为部分地区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实施农业产业精准扶贫的重要途径,在推进农(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渔)业增效和农(渔)民增  相似文献   

14.
<正>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隶属于甲壳纲,十足目,螯虾科,原螯虾属,俗称小龙虾,因其肉质鲜美,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目前市场需求量大,养殖范围和产量逐渐增加,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养殖品种。根据《中国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2022)》,2021年我国克氏原螯虾养殖产量位列淡水养殖品种第6位。  相似文献   

15.
<正>潜江"虾稻共作"养殖模式享誉全国,早在2001年,充满智慧的潜江农民,就开启了"虾稻连作"的新时代。通过科学的稻田改造工程,营造出适合小龙虾生长、繁殖的生态环境,实现稻虾连作、稻虾共作与小龙虾生态繁育的良性循环,提高稻田综合效益。直至2017年潜江市稻虾连作面积达40万亩,占全市稻田总面积一半以上,小龙虾养殖产量6万吨,"稻虾共作"模式亩  相似文献   

16.
正近日,湖北省潜江小龙虾智慧水产养殖项目在潜江试点建设初步完成,目前该项目已进入计费确认阶段。这是湖北联通首个利用MEC(移动边缘计算Mobile Edge Computing)技术试点的项目。目前,潜江小龙虾养殖面积达35万亩,年产小龙虾5.4万t,稳居全国第一,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小龙虾之乡"。但小龙虾养殖并不容易,病害和偷盗是虾农最大的困扰,一次  相似文献   

17.
<正>2016年小龙虾经济总产值1466亿记者在日前召开的"2017中国小龙虾产业大会"上了解到,目前,我国已经成为最大的小龙虾生产国。上述说法来自《中国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2017)》(以下简称《报告》),其指出,2007年至2016年,全国小龙虾养殖产量由26.55万吨增加到85.23万吨,增长了221%;全国养殖面积超过900万亩。2016年,我国小龙虾总产量为89.91万吨(含捕  相似文献   

18.
《中国水产》2016,(7):41-44
正江苏盱眙小龙虾作为全国小龙虾的代表,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发展至今取得了哪些成绩,经历了哪些阶段,以及他们成功的"秘诀"何在,让我们听一听盱眙县龙虾产业发展局局长李守刚怎么说。应时而生引导盱眙龙虾行业发展盱眙县龙虾产业发展局(以下简称发展局)成立于2015年8月,目前,这是全国第一,也是唯一一家主管龙虾产业发展的专业性行政管理机构。之所以成立这样一个机构,有其深刻的历史考量。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我国淡水小龙虾养殖产业发展十分迅速,已经成为重要的淡水特种养殖产业之一,经济效益显著。然而,随着小龙虾养殖业迅猛发展,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产量不断攀升,养殖小龙虾的病害问题日渐突出,其中,尤以小龙虾白斑综合征的危害最为严重,给养殖户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一、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症状小龙虾白斑综合征近年来流行于我国湖北、江苏、安徽等小龙虾主要养殖区域,是一种严重的传染性疾病。小龙虾白斑综合征发病温度为20~25℃,每  相似文献   

20.
2020中国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十三五"以来,小龙虾产业呈现爆发式增长,消费市场持续升温,已成为当前我国最火爆的餐饮和网红食品之一。2019年我国小龙虾产业继续保持增长势头。为了增进社会大众对小龙虾产业发展现状的了解,为广大从业者提供2019年小龙虾养殖、价格走势、加工流通、国际贸易、品牌节庆、餐饮消费以及政策措施等方面信息,促进我国小龙虾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在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的指导下,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组织编写了《中国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2020)》。《报告》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