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探讨了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 HIF-1α)介导脯氨酰羟化酶(Proline hydroxylase domain, PHD)调控糖酵解酶活性及宰后牦牛肉肉色稳定性的变化,以牦牛背最长肌为研究对象,经过二甲基乙二酰氨基乙酸(Dimethyloxalylglycine, DMOG)和利非西呱(Lificiguat, YC-1)处理,通过测定PHD活力、a*值、糖酵解酶活性、线粒体功能、Mb特性等指标的变化来探究PHD对宰后牦牛肉肉色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DMOG组的LDH活力、MRA含量、NADH含量、OMb含量和MMb含量均在6~72 h显著升高(P<0.05),而DMOG组的PHD活力、线粒体膜电位、DMb含量和NAD+含量显著降低(P<0.05),同时DMOG组的Mb二级结构稳定性也高于对照组,YC-1组的作用均与DMOG组相反。综上,HIF-1α介导PHD通过下调LDH及MRA的活性和影响线粒体的功能,降低NADH含量,使MMb无法被还原为OMb。同时...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体外孵化条件下脂质氧化产物丙二醛对牛肉线粒体膜通透性、微观结构及其电子传递链调控的高铁肌红蛋白还原能力和NADH依赖型高铁肌红蛋白还原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 H值5.6(模拟贮藏条件)和p H值7.4(模拟生理条件)条件下,线粒体与丙二醛孵化后膜通透性、孵化液体荧光强度均比对照组显著增大(P0.05),线粒体微观结构出现肿胀变形、嵴消失、空泡状等现象。当p H值为7.4时,膜通透性、荧光强度显著高于前者(P0.05),说明在生理p H值条件下丙二醛更易与线粒体膜作用进而对其结构造成破坏。琥珀酸盐能够促进牛肉线粒体电子传递链调控的高铁肌红蛋白还原过程,在p H值5.6和p H值7.4条件下添加琥珀酸盐孵化9 h后,高铁肌红蛋白相对含量分别减少了21.70%和12.87%(P0.05)。但是在反应体系中加入丙二醛孵化9 h后,高铁肌红蛋白的还原量分别比未添加时降低了15.68%和3.83%(P0.05)。丙二醛同样能够抑制牛肉线粒体NADH依赖型高铁肌红蛋白还原酶的活力,其活力在上述p H值条件下分别降低了48.97%和47.80%(P0.05)。综上可知,丙二醛能破坏牛肉线粒体结构,抑制线粒体还原高铁肌红蛋白的能力,对新鲜牛肉保持其色泽稳定性是不利的。因此,降低牛肉贮藏过程中脂质氧化程度、维持线粒体正常的呼吸作用,对于保护牛肉色泽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乳酸-乳酸脱氢酶(LDH)体系对牦牛肉线粒体在电子传递链中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再生的影响,建立了体外孵化模型,研究乳酸盐对线粒体膜通透性、膜电位的影响和乳酸-LDH体系在NADH再生和高铁肌红蛋白(MetMb)还原中的作用。结果表明:乳酸盐处理组线粒体膜通透性增大、线粒体膜电位下降;在所有试验组中,乳酸钙(Ca L)+LDH+NAD体系组的样品氧消耗速率和MetMb还原最高(P 0. 05),当抗霉素A存在时,由Ca L-LDH-NAD处理生成的NADH不能进行氧消耗。当MetMb只和线粒体孵育时,体系内的Mb氧化还原状态几乎未发生改变(P 0. 05),由LDH形成的NADH不能在没有还原酶或电子载体的情况下还原MetMb。添加LDH抑制剂草氨酸钠处理组虽然降低了Ca L-LDH-NAD组合对MetMb的还原(P 0. 05),但并未完全抑制MetMb的还原,说明除了电子传递链介导的非酶促还原外,Ca L-LDH-NAD体系产生的NADH也可用于线粒体内的酶促MetMb还原。作为线粒体内三羧酸循环中间代谢物,乳酸盐与宰后牦牛肉肉色有关,乳酸盐的氧化过程是导致MetMb还原的原因,线粒体的还原能力可以影响氧消耗、MetMb还原以及肌红蛋白(Mb)氧化还原状态,进而影响牛肉色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宰后H_2O_2处理对欧拉藏羊肉成熟过程中能量代谢、细胞凋亡及嫩化的影响,选取欧拉藏羊背最长肌为试验材料,分别用蒸馏水和50、200 mmol/L活性氧激活剂进行过氧化氢处理,在4℃条件下成熟,测定在成熟期间(0、0.5、1、3、5、7 d) ROS相对含量、ATP含量、Ca~(2+)-ATPase活力、Na~+/K~+-ATPase活力、细胞凋亡率、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MFI)与肌纤维直径的变化。结果表明,H_2O_2处理后成熟7 d时,50 mmol/L H_2O_2处理组的ROS相对含量比对照组高39.19%(P0.05);50 mmol/L H_2O_2和200 mmol/L H_2O_2处理组的ATP含量、Ca~(2+)-ATPase和Na~+/K~+-ATPase活力、肌纤维直径比对照组分别低25.73%和25.77%、38.39%和36.70%、27.30%和29.46%、13.68%和13.94%(P0.05);两个处理组的细胞凋亡率与MFI比对照组分别高63.07%、50.42%与5.74%、5.19%(P0.05)。研究表明,宰后H_2O_2处理藏羊肉,导致ROS含量增加,改变了藏羊肉能量代谢,诱导了细胞凋亡,促进了藏羊肉的嫩化。本研究可为藏羊肉品质改善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减压贮藏技术对水蜜桃采后能量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10±5)kPa和(80±5)kPa 2个不同减压压力处理及常规冷藏条件下水蜜桃贮藏期间能量相关物质三磷酸腺苷(ATP)、二磷酸腺苷(ADP)、磷酸腺苷(AMP)含量和能荷(EC)以及H+-ATPase、Ca2+-ATPase、琥珀酸脱氢酶(SDH)、细胞色素氧化酶(CCO)等线粒体呼吸代谢相关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减压贮藏能较好地保持SDH、CCO、H+-ATPase和Ca2+-ATPase等酶活性,使ATP含量和能荷在整个贮藏期间均维持在较高水平;采用(10±5)kPa压力处理更有利于维持采后贮藏的能量水平并保持相关酶活性。减压技术在采后保鲜上的作用与能量代谢相关。  相似文献   

6.
1-MCP结合冰温贮藏磨盘柿的防褐保鲜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1-MCP处理结合冰温贮藏对柿果贮藏品质和衰老褐变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MCP结合冰温贮藏有效延缓果实硬度的下降,维持较高的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和可溶性单宁含量,较好地保留果实原有的营养成分;抑制了贮藏后期丙二醛和膜相对电导率的增加、总酚含量的降低和PPO活性的上升,延缓了果实的衰老进程和褐变的发生,贮藏期可延长60d。因此,1-MCP结合冰温贮藏是有效延长贮藏期的保鲜集成技术。  相似文献   

7.
牦牛肉经过冻融处理后(T0:新鲜牦牛肉;T1:冻融1次;T2:冻融2次),分别在4℃冷藏7 d,并在1、3、5、7 d测定其表面色泽(L*、a*、b*)、肌红蛋白氧化状态、高铁肌红蛋白还原能力、硫代巴比妥酸值、解冻损失率、蛋白质降解程度和肌纤维微观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T0组牦牛肉在冷藏过程中a*值和b*值显著降低,氧合肌红蛋白逐渐氧化为高铁肌红蛋白,高铁肌红蛋白还原能力显著降低,硫代巴比妥酸值和解冻损失率明显升高(P0.05)。同时,肌球蛋白重链(200 k Da)、副肌球蛋白(97 k Da)、肌动蛋白(45 k Da)发生降解。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T1组和T2组牦牛肉在冷藏7 d后a*值分别比T0组显著降低了13.42%和20.02%,b*值则降低了9.94%和16.22%,氧合肌红蛋白相对含量降低了26.30%和53.53%,高铁肌红蛋白相对含量升高了18.03%和45.46%,硫代巴比妥酸值升高了20.55%和30.30%,解冻损失率升高了43.71%和121.14%(P0.05)。T2组肌肉中蛋白质降解更明显,而肌纤维结构破坏程度也随冷冻-解冻次数增加而加重。综上可知,冻融循环会促进牦牛肉色劣变和脂质氧化、加速蛋白质降解、破坏肌肉结构、加剧汁液流失从而降低牦牛肉的品质。因此,减少运输和贮藏过程中的温度波动对保护牛肉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不同浓度1-MCP处理对采后油木奈果实的保鲜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不同浓度1-MCP处理对采后油木奈果实保鲜效应的影响。采后油木奈果实分别用0、0.3、0.6、0.9和1.2μL/L的1-MCP处理12h后,在(25±1)℃下贮藏。贮藏期间测定果实呼吸强度、细胞膜相对渗透率、果实表面色调角h°和果皮叶绿素含量、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果实好果率、失重率及感官品质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果实相比,1-MCP处理都可降低油木奈果实呼吸强度和呼吸峰值,延缓果实细胞膜相对渗透率升高,抑制果实表面色调角h°下降,保持较高的果实硬度、可滴定酸和果皮叶绿素含量,延迟果实外观颜色转变,减少果实失重和腐烂;其中1.2μL/L 1-MCP处理12h的保鲜效果最佳,在(25±1)℃下贮藏20d时,果实好果率达87%,果实仍保持鲜绿色、果肉质地脆硬、果实酸甜适口、香气浓郁。  相似文献   

9.
货架期是判断羊肉新鲜度的重要标准。为探讨生物阻抗技术在食品货架期检测方面的应用前景,提出了一种即配羊肉货架期无损检测方法。结合影响即配羊肉新鲜度变化的关键因素及生物阻抗的测量原理,针对电极数量、电极材料、电极排列方式等测试条件的不同,自主设计了电极作为生物阻抗测试前端。揭示了在0、4、8℃的3个贮藏温度下即配羊肉阻抗参数和TVB-N含量的变化规律及即配羊肉阻抗与TVB-N含量、货架期的相关性;以TVB-N含量为关键参考指标,建立基于BP神经网络的即配羊肉货架期预测模型和评价方法,并将其与支持向量机模型、决策树模型进行对比,BP神经网络模型的F1分数可达95.9%。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设计即配羊肉货架期检测系统,可实现用户友好的数据可视化与即配羊肉货架期的即时检测。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鲜食核桃冷藏期间品质变化规律,在(0±1)℃、相对湿度(RH)70%~80%的贮藏条件下,以辽河4号(L4)、西扶1号(X1)和西扶2 号(X2)核桃品种为试材,采用0.03 mm 厚聚乙烯(PE)袋包装,定期对其相关指标进行测定。结果显示,贮藏初期(15 d)呼吸强度迅速下降,之后维持在低且平稳的水平;3个品种之间水分、脂肪、蛋白质及氨基酸含量均呈现极显著差异;贮藏期间蛋白质含量变化不显著;脂肪、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及维生素E含量总体呈现下降趋势;氨基酸含量30 d 时最高,之后保持下降趋势;酸价及过氧化值呈现上升趋势;贮藏中后期(60 d后)酸价、过氧化值、好果率及感官品质急剧下降。结果表明:鲜食核桃贮藏品质受品种影响很大,60 d 为鲜食核桃适宜贮藏期,以L4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冷冻食品,如冷鲜鱼、冰鲜肉以及冷藏食品,如水果、蔬菜等需求越来越大,对食品冷冻、冷藏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此,在热力学、热传导学等理论层面进行了分析研究,论证了食品冻结送风方式—热波动送风方式,能缩短食品冻结时间,提高冻品质量。在隧道式单冻机中进行试验的结果表明,该送风方式的食品冻结质量较其它送风方式有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集约化养殖场奶牛粪集中产出量大,资源化利用前贮存过程因局部厌氧易产生氨气和温室气体等,造成氮素损失和环境污染。采用具有选择渗透性的功能膜作为覆盖材料同时耦合微好氧环境,对比分析未覆膜大气环境下贮存物料特性动态变化,探索微好氧耦合功能膜技术对奶牛粪稳定贮存和气体减排的可行性。以奶牛粪为原料,在智能型膜覆盖好氧堆肥反应器系统中进行为期30 d的贮存试验。试验设置覆膜组和对照组,采用反馈调节模式使反应器内氧气体积分数处于4%~6%的微好氧状态,监测分析贮存过程堆体理化、生物学指标的动态变化和主要气体排放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微好氧耦合功能膜技术更有利于奶牛粪的稳定贮存,且与对照组相比,贮存过程排放至环境中的氨气量减少14.4%,总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25.58%,减排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仪器测定对冷却猪肉肉色客观评定分级的效果。对宰后冷却24h的猪胴体,切开第3~4肋骨间背最长肌,发色60min,用色度计仪器测定断面肉色参数(L*,a*,b*,Chroma和Hueangle),并进行感官评分。获取的80头猪胴体背最长肌肉色参数经逐步回归和BP人工神经网络建立了肉色预测模型,对其预测效果进行了比较评价。结果表明,仪器测定能够对冷却猪肉肉色进行客观评定。  相似文献   

14.
针对鲜食梨枣成熟后贮藏期短,商品性会随贮藏期延长而降低等问题,试验以太谷梨枣为试材,采用低聚壳聚糖-电生功能水溶液、电生功能水溶液、低聚壳聚糖水溶液三种处理方式进行涂膜保鲜。通过对梨枣的呼吸强度、硬度、咀嚼性、失重率、细胞膜透性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维生素C含量、黄酮含量、丙二醛含量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测试,以期探究三种处理对梨枣品质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贮藏50天后,与对照组相比,低聚壳聚糖-电生功能水溶液失重率降低40.5%,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出7%、过氧化氢酶峰值高出87.95%。三种处理均可不同程度地降低果实失重率,保持较高的果实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明显推迟呼吸高峰的到来并抑制丙二醛积累,活性细胞膜透性更低;同时抑制可滴定酸含量、维生素C含量、黄酮含量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下降,差异显著(p<0.05),其中低聚壳聚糖-电生功能水溶液处理对保持果实贮藏品质、延缓果实衰老、延长货架期最有利。  相似文献   

15.
羊胴体自动化分割对于提高羊屠宰加工企业生产效率有重要意义。为实现将羊胴体点云精准高效地分割为多分体,研究了一种基于表面凹凸性的羊胴体点云分割方法。以倒挂状态下的巴美肉羊胴体为研究对象,利用三维激光扫描仪获取羊胴体点云。首先,对羊胴体点云进行预处理,去除离群点噪声和采用体素滤波的方法进行下采样;并将羊胴体点云超体素化,以获取超体素邻接图;然后,对超体素邻接图中相邻点云的公共边进行凹凸性判断,将凹边凸边赋予不同权重;并由得分评估函数计算不同权重点云的得分,将结果与参数Smin作比较;最后,根据比较结果确定分割区域,完成对羊胴体点云的分割。试验结果表明:羊胴体点云分割的平均精确度、平均召回率、平均F1值和平均总体准确率分别为92.3%、91.3%、91.8%、92.1%。各分体的平均分割精确度分别为92.7%、90.7%、92.6%、93.2%、92.5%、92.2%,各分体的平均分割召回率分别为86.0%、93.2%、92.8%、91.6%、90.9%、93.4%,处理单只羊胴体点云的平均时长为18.82 s。通过处理多分体组合点云以及多体型羊胴体点云判断本文方法的适...  相似文献   

16.
基于模糊聚类的玉米大斑病害图像的分割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颜色空间的转换,将RGB颜色空间转化为HSI颜色空间,在色度H空间对玉米大斑病图像进行分割。应用模糊聚类分析的方法,确定了图像分割的阈值。对186幅玉米大斑病图像进行分割试验,分割的准确率为97.8%。分析表明,准确的病害图像分割可以为病害的特征值提取和病害的模式识别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