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研究哺乳期仔猪的生长发育规律,为猪的育种和仔猪培育提供科学依据,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学实验农场种猪场1998-2002年生产的1871头长白种猪和140头大约克种猪的初生重、20日龄体重、60日龄体重(断奶重)的测定结果进行分析,利用累积生长、绝对生长、相对生长、生长系数等度量生长发育速度和强度的指标对长白猪和大约克猪两个品种的仔猪及同一品种内不同性别的仔猪在哺乳期的生长发育速度和强度进行了统计分析。用长白仔猪、大约克仔猪的测定结果对其初生重、生长系数、绝对生长采用单因子二水平组内重复数不等资料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长白仔猪的平均初生重比大约克猪低1.6%,经方差分析差异不显著(P>0.05);仔猪在出生后20日龄、60日龄两个阶段长白猪的生长发育速度(绝对生长)、生长强度(相对生长)均高于大约克猪,经方差分析差异均显著(P<0.05);而同一品种内,公猪的平均初生重大于母猪,20日龄时公猪的生长发育速度高于母猪,而至60日龄(即断奶时)时母猪的生长发育速度超过公猪,在20日龄、60日龄时公猪的生长发育强度均小于母猪。  相似文献   

2.
八眉猪杂交育肥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灵台县地方品种八眉猪与引进品种杂交育肥试验结果表明,在同等饲养条件下,八眉猪(母猪)与大约克猪(公猪)杂交后代平均日增重为576.42 g/(头·d),料肉比为3.74,分别较八眉猪(母猪)与长白猪(公猪)杂交后代和纯种八眉猪后代日增重高8.28%和34.63%,料肉比降低4.01%和25.13%,大约克猪可作为八眉猪...  相似文献   

3.
野猪家猪杂交组合与家猪组合的繁殖性能对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鄂西黑猪(♀)×野猪(♂)、长白(♀)×长白(♂)、大约克(♀)×大约克(♂)、长白(♀)×大约克(♂)4种不同组合的31头母猪同一胎次的繁殖性能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产仔数上,野黑杂交组合分别比长长、大大、长大组合高(P<0.01);在泌乳力、弱仔率上,野黑组合分别比其他组合低(P<0.05);在育成率上,野黑杂交组合与其他组合相近,差异不显著(P>0.05);野黑杂交组合在仔猪的初生重、初生窝重、断奶个体重、断奶窝重方面均低于其他组合,且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4.
小梅山猪生长发育性状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于2003~2006年在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小梅山猪育种中心进行,对小梅山猪的生长发育性状进行观察分析。试验分析了120头公猪和280头母猪的生长发育记录,结果表明:小梅山猪体重体尺变化,公母猪间比较和生长各时期间比较,与其他地方猪种的发育规律基本一致。公母猪体尺和体重指标在180~360日龄期间的增长幅度均显著高于360日龄以后(P<0.05);180日龄时除体高外其他体尺母猪超过了公猪(P<0.05),360日龄时体重和体尺公母猪之间比较除管围外,其他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360日龄后体增重母猪为40.07kg,显著低于公猪的49.79kg(P<0.05),360日龄后体尺增长公猪显著快于母猪(P<0.05或P<0.01)。  相似文献   

5.
二种母猪初乳组分和繁殖性能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和比较了 15头二花脸母猪和 10头大约克母猪初乳中乳糖、乳脂、乳蛋白、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IGF I)和表皮生长因子 (EGF)的含量 ;同时比较了两种母猪的产活仔数、仔猪初生重、窝重和 2 0日龄窝重等繁殖性能。结果显示 ,二花脸猪初乳中乳糖、胰岛素和EGF显著低于大约克猪 (P <0 .0 5 ) ,乳脂极显著高于大约克猪 (P <0 .0 1)。两种猪的乳蛋白和IGF I差异不显著 (P >0 .0 5 )。二花脸母猪的产活仔数极显著高于大约克猪 (P <0 .0 1) ,而仔猪初生重和 2 0日龄窝重显著低于大约克猪 (P <0 .0 5或P <0 .0 1)。两种猪的窝重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相似文献   

6.
用长白公猪与大约克母猪杂交,或大约克公猪与长白母猪杂交,生产长大和大长二元杂母猪,并用长大和大长二元杂母猪作为母本,再与杜洛克公猪进行杂交,生产杜长大和杜大长三元杂商品猪,比较评价杂交猪组合后代的表现。结果表明,长大杂母猪比大长杂母猪的窝产仔数多0.3头,21日龄断奶仔猪头均重高0.3kg;杜长大三元杂小猪比杜大长三元杂小猪的日增重高25g,料重比降低0.04;杜长大比杜大长商品猪的日增重高11g,瘦肉率高1.3个百分点。表明两组母猪及商品猪的性能差异不显著(P>0.05),在生产中都可以推广。  相似文献   

7.
二元杂交猪与二花脸猪初乳中几种生化组分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于母猪分娩后2 h 内采集乳样, 分析和比较了30 头二花脸母猪和12 头二元杂交母猪 (♀二花脸×大约克) 初乳pH值、乳脂、乳糖、总乳蛋白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IGF-I) 的含量, 以及初乳中蛋白主要组分的差异, 同时对二元杂交猪和二花脸猪的窝重和产活仔数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 二元杂交猪初乳乳糖和IGF-I显著高于二花脸猪(P< 0.05), 而乳脂显著低于二花脸猪(P< 0.05 )。总乳蛋白和乳pH值差别不显著。二元杂交猪初乳蛋白中免疫球蛋白重链(IgH) 显著高于二花脸猪(P< 0.05), 而乳铁蛋白 (Lf) 极显著低于二花脸猪(P< 0.01), 其余变化不显著。二元杂交母猪保持了二花脸猪的高产仔率, 并且窝重显著高于二花脸猪(P< 0.05)。  相似文献   

8.
为揭示猪采食与生长性状的内在关系,选择体重为30 kg(27~33 kg)的大白猪288头(公71头、母217头),采用FIRE系统测定了30~100 kg阶段的采食性状和体重,并对6个采食性状和3个生长性状进行了简单相关与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公猪日采食次数显著多于母猪(P0.05),每次采食量和料重比则显著低于母猪(P0.05或P0.01);每次采食量、日采食量与30~100 kg平均日增重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与达100 kg体重日龄间呈显著负相关(P0.05或P0.01);料重比与达100 kg体重日龄、30~100 kg平均日增重间分别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和负相关(P0.01);公猪采食与生长性状的第1、2典型相关系数分别为0.860 4(P0.01)和0.627 7(P0.01),占总相关的98.08%;母猪第1、2典型相关系数分别为0.727 8(P0.01)和0.532 2(P0.01),占总相关的95.75%;大白猪采食与生长性状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其中,公猪采食与生长性状间的相关主要由日采食量、每次采食量与料重比、平均日增重的相关引起,母猪则主要由日采食量、总采食量与达100 kg体重日龄、平均日增重的相关所引起。在猪的育种和生产实践中,通过育种措施或优化日粮等途径提高日采食量,可望提高猪的增重速度、降低单位增重的饲料消耗,对提高猪群生产效率和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湖羊、小尾寒羊与肉用杜泊羊杂交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引进优质杜泊绵羊为父本与湖羊和小尾寒羊进行杂交,湖羊和小尾寒羊母羊群采用激素诱导同期发情后,以杜泊绵羊鲜精进行人工授精。分析不同羊群受胎率、产羔率以及F1代杂交羔羊生长速度与体尺变化。结果表明 湖羊和小尾寒羊群体受胎率和产羔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 杜湖杂交羊与湖羊初生重、1月龄、2月龄体重差异不显著,3月龄、6月龄、日增重差异极显著(P﹤0.01) 杜寒杂交羊与小尾寒羊初生重差异不显著,1月龄、2月龄、3月龄、6月龄、日增重差异极显著(P﹤0.01) 杜湖杂交羊与杜寒杂交羊初生重差异极显著(P﹤0.01)、1月龄、6月龄体重和日增重差异显著(P﹤0.05),2月龄和3月龄体重差异不显著 湖羊与小尾寒羊初生重差异不显著,1月龄、6月龄体重和日增重差异显著(P﹤0.05),2月龄、3月龄体重差异极显著(P﹤0.01)。初步杂交试验认为杜泊羊与湖羊或小尾寒羊杂交均可分别作为理想的父、母本组合,用于进一步培育优质肉用杂交绵羊新品系(种)研究。  相似文献   

10.
香猪生长激素基因不同基因型对生长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PCR-RFLPs技术,检测香猪生长激素基因ApaI酶切位点多态性,并分析不同基因型对个体初生重、2月龄体重、4月龄体重、平均日增重、4月龄体长和4月龄胸围等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香猪生长激素基因ApaI酶切后产生3种基因型和2种等位基因,AB基因型和AA基因型香猪的4月龄体重、0 ̄4月龄平均日增重均极显著地低于BB基因型香猪(P<0.01),4月龄体长也显著低于BB基因型香猪(P<0.05),提示AB和AA基因型可能是香猪矮小性的有利基因型。  相似文献   

11.
<正> 1.长白猪。是瘦肉型品种。原名兰德瑞斯猪,系大约克夏猪与丹麦土种猪杂交后选育而成的。全身白色,颜面平直,两耳向前直伸,背腰特长,腹线平直,乳头数7~8对。长白猪成年公猪平均体重约246千克,成年母猪平均体重约219千克。母猪8月龄可配种,初产平均产仔数为10.8头,经产母猪平均产仔数为11.3头,生长猪6月龄体重可达90千克以上,胴体瘦肉  相似文献   

12.
<正>1.苏太猪(1)主要特性肉质鲜美,肥瘦适度,耐粗性能良好。正常饲养条件下,后备母猪6月龄体重70~85千克,后备公猪72~88千克,经产母猪胎均产仔13头左右。肥育猪体重85千克屠宰,胴体瘦肉率55%左右,肉色鲜红,肉质良好。以苏太猪为母本,大约克或长白猪为父本杂交生产"苏  相似文献   

13.
研究估计了1979-1999年112头金华公猪与258头金华母猪交配所产的1386头金华纯种后备猪7个生长性状数据资料的遗传相关,结果各性状间都具有一定程度的遗传相关,其估计值除初生重与6月龄重、6月龄胸围,4月龄重与6月龄体高3个遗传相关未达显著水平外,其余遗传相关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枫泾猪保种群乳头数性状的遗传规律,统计分析了镇江牧苑动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种猪场23头种公猪、103头母猪、3612头仔猪的乳头数资料.结果显示,保种群种公猪、母猪及其后代的总乳头数(个)平均分别为17.14、16.86、16.65,种公猪、母猪间差异不显著(P>0.05),种公猪、母猪与后代间差异均极显著(P<0.01);平均乳头数右侧比左侧分别多0.50、0.25、0.25,左右两侧间差异均极显著(P<0.01).总乳头数性状的表型相关系数父子间、母子间、父母双亲均值与子间分别是0.2723、0.2182、0.2528,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用亲子回归法、公畜内母仔回归法、父系半同胞相关法估算的遗传力分别为0.2035、0.1059、0.9040,也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镇江牧苑动物科技开发公司种猪场枫泾猪保种群的乳头数性状在近10年内遗传稳定.  相似文献   

15.
66窝大约克母猪按预产期间隔地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在妊娠第85天至产后7天间的试验组母猪料中添加大豆黄酮8 mg/kg,结果表明公仔猪初生重组间无差异,但试验组有提高的趋势;公仔猪20日龄个体重试验组比对照组高1.38kg,差异极显著(P<0.01);公仔猪断奶重(28日龄) 试验组比对照组增加1.21kg,差异显著(P<0.05).断奶和育肥前期"申农I号"阉公猪各60头分别均分为二组,试验组日粮中添加大豆黄酮8mg/kg,试验29d,结果表明断奶仔猪组试验结束时试验组个体重比对照组提高11.35%,差异显著(P<0.05),饲料转化率提高4.28%;育肥前期组试验结束时试验组头均增重比对照组平均提高14.84%,差异显著(P<0.05),料重比降低0.17,饲料转化率提高5.60%.  相似文献   

16.
适度的杂交对改进猪生产性能具有重要意义.苏紫黑猪是黄淮海黑猪与外种猪杂交选育的优质黑猪.在现有苏紫黑猪选育基础上,导入巴克夏猪血统,比较导入前后以及不同杂交方式对苏紫黑猪生产性能的影响,以及50%、25%巴克夏猪血统导入的性能差异.结果表明,苏紫母猪与巴克夏公猪杂交后,头胎产仔初生窝质量显著提高(P<0.05),而导入50%巴克夏猪血统的杂种猪1日龄和180日龄体质量极显著高于原苏紫黑猪(P<0.01),杂种猪1日龄管围及180日龄体高、体长、胸围、管围、臀围体尺指标也均极显著高于原苏紫黑猪(P<0.01).进一步的杂种猪与苏紫黑猪回交试验发现,随着巴克夏猪血统降低,25%巴克夏血统杂种猪在1日龄体质量(P<0.05)、180日龄体质量(P<0.01)和180日龄体高、体长、胸围、腹围、臀围(P<0.05)指标上均显著或极显著小于50%的杂种猪,且回交效果以50%巴克夏杂种母猪与苏紫公猪回交(反交)好于50%巴克夏杂种公猪与苏紫母猪杂交方式(正交).研究结果证实肉品质优异的巴克夏猪血统的导入,对苏紫黑猪生长速度、体型均具有较好的提升作用,该试验结果为苏紫黑猪后期的持续选育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现代的生猪养殖中,仔猪(70 日龄)生长发育成出栏生猪(170~180 日龄),消耗的饲料占养猪饲料总消耗量的80% 以上。提高日增质量和饲料利用率,可以降低生猪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一、选择优良种猪及其杂交组合,利用杂种优势不同品种和品系猪的生长速度、饲料利用率、瘦肉率、胴体品质和繁殖性能均有差异。不同的杂交组合所表现的配合力也有差异。要想取得好的肥育效果和胴体品质,使产品适应市场需要,选择好种猪及其杂交组合很重要。大多数生猪养殖场利用三元杂交生产仔猪,少数利用四元杂交和二元杂交生产仔猪。商品猪养殖场一般从种猪场购入长白猪与大约克猪杂交一代母猪(俗称长大母猪或大长母猪)和杜洛克公猪,繁殖生产三元杂交商品仔猪。这个杂交组合能够充分利用长白猪与大约克猪优良的繁殖性能及其杂交优势。长白猪与大约克猪的正反交杂交母猪(即长大母猪与大长母猪)的繁殖性能基本一致,胴体瘦肉率也较高,是优良的杂交母本猪。它与杜洛克公猪杂交生产的杜大长商品猪或杜长大商品猪具有生长快、饲料利用率和胴体瘦肉率高的优点,经济效益较好。  相似文献   

18.
选择长白猪、杜洛克猪和可乐猪3个猪品种为父本,以大约克猪纯繁(大约克×大约克)和杜洛克猪纯繁(杜洛克×杜洛克)组为对照,研究大约克母猪繁殖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可乐猪为父本时,大约克母猪的妊娠期缩短了2d,仔猪的有效乳头数略有下降,但产活仔数(11.0±1.41)头/窝、断奶仔猪数(9.7±1.45)头/窝、断奶育成率(94.41±2.826)%均为最高(P〈0.05),死胎数(O.3±0.25)头/窝和死胎率(3.25±3.250)%显著低于其他试验组(P〈0.05),总产仔数最高(11.3±1.81)头/窝,说明有良好适应性的可乐猪为父本可明显提高后代的成活率;从窝重上采看,可×大杂交组的初生窝重(14.850±2.4432)ks/窝、20日龄窝重(45.700±12.3641)ks/窝、断奶窝重(67.500±9.5657)kg/窝均高于其他试验组。相关性分析显示,死胎数影响仔猪的初生窝重、20日龄窝重及断奶窝重。这些结果说明以可乐猪为父本,可明显改善大约克猪的繁殖力,值得在毕节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母猪妊娠期(30 d~分娩)能量限饲对后代仔猪生产性能及早期肌纤维发育的影响,试验选用8头配种日期、系谱、胎次、头胎产仔数、体重、日龄等相近的健康东北民猪经产母猪(胎次为2~3胎),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根据饲喂不同能量水平的日粮(正常水平和限饲水平,限饲能量水平为80%正常能量水平),将8头母猪随机分成两组,即试验组(能量水平为80%正常能量水平组)和对照组(正常能量水平组),每组4头,每头为1个重复。比较了两组母猪后代仔猪的初生重、初生窝重、日增重、断奶重及不同日龄时肌束内肌纤维数、肌纤维密度和肌纤维直径。结果显示,试验组仔猪初生重、断奶重和日增重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仔猪半腱肌肌束内肌纤维数与对照组相比有所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14日龄时试验组背最长肌肌纤维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纤维直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余指标没有显著差别。试验结果表明,母猪妊娠期能量限饲对后代仔猪早期生长及肌纤维发育造成不利影响,导致仔猪初生重、断奶重、日增重降低,肌纤维发育缓慢,半腱肌肌纤维数降低。  相似文献   

20.
添加植酸酶和不添加无机磷对生长育肥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体重(35.92±4.84)kg的长白×大约克二元杂交阉公猪56头,随机分为8个处理,各处理用生长期的饲料种类-育肥期的饲料种类来表示,分别为:常磷-常磷,常磷-低磷,低磷-常磷,低磷-低磷,常磷加酶-常磷加酶,常磷加酶-低磷加酶,低磷加酶-常磷加酶,低磷加酶-低磷加酶.每个处理7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研究杂粕型日粮添加植酸酶(750IU/kg)和无机磷对生长育肥猪的生产性能及单位增重饲料成本的影响.结果表明:[1]生长猪阶段:低磷组与常磷组相比采食量差异不显著(P>0.05),日增重降低极显著(P<0.01),料重比和单位增重饲料成本增加极显著(P<0.01);常磷加酶组与常磷组相比采食量差异不显著(P>0.05),日增重增加极显著(P<0.01),料重比和单位增重饲料成本显著降低(P<0.05);低磷加酶组与低磷组相比采食量差异不显著(P>0.05),日增重增大极显著(P<0.01),料重比和单位增重饲料成本降低极显著(P<0.01);低磷加酶组与常磷组的采食量、日增重、料重比和单位增重饲料成本均无显著差异(P>0.05).[2]育肥猪阶段:低磷组与常磷组相比采食量显著降低(P<0.05),日增重降低极显著(P<0.01),料重比和单位增重饲料成本增加极显著(P<0.01);常磷加酶组与常磷组相比采食量、日增重、料重比和单位增重饲料成本变化不显著(P>0.05);低磷加酶组与低磷组相比采食量和日增重均极显著增加(P<0.01),料重比和单位增重饲料成本降低极显著(P<0.01);低磷加酶组与常磷组相比采食量、日增重、料重比和单位增重饲料成本均无显著差异(P>0.05).[3]整个生长育肥阶段:加植酸酶的4个组与常磷-常磷组均无显著差异,但显著优于其余的3个不添加植酸酶组合;常磷-常磷组与其余的3个不加酶组差异也是显著的;常磷-低磷组与低磷-常磷组之间无显著差异,而这两者的日增重、料重比和单位增重成本均显著优于低磷-低磷组合.结论:当日粮磷水平不能满足猪生长需要时添加植酸酶可以显著改善猪的生长性能;当日粮磷水平满足猪生长需要时添加植酸酶不能改善猪的生长性能;日粮中不添加无机磷对猪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前期缺磷对猪生长性能的不利影响无法通过后期饲喂常磷来弥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