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信息流通     
开发野生余甘子大有可为余甘子,又名庵摩勒,别名油甘子,牛甘果,为大戟科灌木的果实。果实球形,肉质,秋天成熟,黄绿色,味初酸涩,后变甘,盐水渍食用。亦供药用。余甘子广泛分布我国广西、广东、福建等省,国外中南半岛、马来西亚、印度亦有分布。是亚热带地区的一种野生果树,为大戟科叶下珠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在我国栽培利用约1800年的历史。据统计全国有余甘  相似文献   

2.
正乔木。在我国栽培约有1800年的历史,广泛分布于我国云南、福建、广东、广西、贵州、四川、台湾等地区。余甘子果实风味独特,初食酸涩后回甘,含有大量的超氧化物歧化酶、鞣质、维生素C、黄酮和多糖等营养物质,具有抗衰老、抗肿瘤、抗突变、降血脂、降血压等功效。但余甘子鲜果口感酸涩,且加工产品类型不足,制约了余甘子产业的发展。因此,进一步开发余甘  相似文献   

3.
余甘子,又名庵摩勒、油甘子、牛甘果,为大戟科叶下珠属落叶灌木。果实球形,肉质,秋天成熟,黄绿色,味初酸涩,后变甘,盐水渍食用,亦供药用。余甘子广泛分布于广西、广东、福建等省区,马来西亚、印度等国家亦有分布,是亚热带地区的野生果树,在我国栽培利用有1800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4.
抗癌野果——余甘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癌野果———余甘果山东省泰安市菜篮子科技园张志焱·商品知识·余甘果又名油甘、望果等,是亚热带地区的一种野生果树,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的福建、台湾、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省,于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目前,余甘果已引种到古巴、美国、澳大利亚等国。余甘果为...  相似文献   

5.
一、新兴水果余甘果又名余甘子、牛甘子、油甘子等,是近年新开发的一种食药兼用的鲜食型、保健型、高营养型、深加工型新兴水果。余甘果是大戟科、叶下珠属的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原产于亚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是一种知名度非常高的野生果树,在我国广泛分布于南方的福建、浙江、广东、  相似文献   

6.
新兴水果-余甘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甘果又名余甘子、牛甘子、油甘子等,是近年新开发的一种食、药兼用的鲜食型、保健型、高营养型、深加工型新兴水果。余甘果是大戟科、叶下珠属的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原产于亚洲热带地区,是一种知名度非常高的野生果树。在我国分布于南方的福建、浙江、广东、广西、海南、云南和  相似文献   

7.
余甘子培育与利用现状分析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余甘子主要分布于南亚热带、热带,我国的福建、广东、广西、云南、四川、海南等省都有分布。余甘子在我国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被广泛食用和药用。阐述了余甘子在栽培经营,生态学特性,经济价值,药用价值和生态价值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同时指出了余甘子生产存在的不足和今后的发展重点。  相似文献   

8.
我国火龙果生产现状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一、我国火龙果生产现状 (一)生产分布现状 在我国,能够进行火龙果经济栽培的省区有:台湾、海南、广东、广西,福建、云南和四川省有少量种植.据相关部门不完全统计,全国(除台湾外)火龙果种植面积2006年已发展到3.5万亩左右.其中海南省约0.98万亩,零星分布在全省10多个县市,目前未发现连片500亩面积以上的果园;广东约0.3万亩,零星分布在珠海、惠州和徐闻地区;广西约1.716万亩,分布情况为:南宁市约0.52万亩,钦州市约0.5万亩,防城港市0.48万亩,北海市0.18万亩,玉林市360亩,贵港市、崇左市、梧州市等地有少量种植;福建、云南等省区约0.5万亩.  相似文献   

9.
余甘子又名牛甘子,系大戟科叶下珠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生长于广西、广东等南方省区的干旱坡地灌木丛中. 余甘子全株均可入药.果实味甘微苦涩,性凉;树叶味辛,性平;树枝味辛,性凉.果实于秋季采摘,树叶随用随采.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余甘子果实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还含葡萄糖没食子鞣苷、没食子酸等有效成分.余甘子可用于防治下列常见病症.  相似文献   

10.
杨梅原产我国,是我国传统特产名果,国外仅日本和泰国有少量栽培,越南、缅甸以及欧美等国引作庭园观赏树木栽植。我国杨梅主要分布于浙江、福建、江苏、广东、广西和云南等省,其中以浙江省的栽培面积最大,品种最多,品质最好。据不完全统计,2001年浙江省杨梅栽培面积约为70万亩,产量21万吨,面积在柑桔之后,居第二位。我国加入WTO 之后,杨梅不论在国内或是国外,均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杨梅果实色泽鲜艳,风味独特,汁液  相似文献   

11.
余甘又名油甘、杨甘、油金子、喉甘。古代称庵摩勒或庵摩落加果。全国约有30多个品种。分布在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台湾、福建等地。  相似文献   

12.
【目的】系统分析与评价我国余甘子种质资源果实的有机酸含量及品质差异,为余甘子的新品种选育、种质资源开发和精准鉴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福建漳州与广东潮州两地16份余甘子栽培种(柴甘、甜甘、玻璃种、玻璃甘、正甜、狮头、土饼、土尖、肉甘、诏安土种1、诏安土种2、揭西种、南带甘、甜种、饼甘接和尖屁股)的成熟期果实为材料,测定其单果质量、纵径、横径、果形指数、还原糖、蔗糖、总酸、有机酸、抗坏血酸等品质指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综合评价余甘子种质资源的品质。【结果】16份余甘子果实单果质量为5.48~12.17 g,其中土饼最高;纵径为18.20~23.56 mm,横径为21.44~28.87 mm,果形指数为78.43%~88.58%,果实为扁圆形或近圆形;蛋白质含量为0.31~0.69 g/hg,以玻璃甘含量最高;水分含量为87.07~90.83 g/hg;脂肪含量为0.042~0.181 g/hg,以揭西种最高;蔗糖含量为0.127~0.650 g/hg,还原糖含量为3.72~6.37 g/hg,总糖含量为3.93~6.73 g/hg,诏安土种1的蔗糖和总糖含量均最高;总酸含量为11.16~18.27 g/kg;糖酸比为2.21%~4.81%。从16份余甘子种质资源果实中共检测到7种有机酸,平均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乙酸、乳酸、柠檬酸、草酸、苹果酸、酒石酸和富马酸,总有机酸含量为232.71~668.73 mg/hg,平均为424.04 mg/hg,且以正甜最高;抗坏血酸含量为167.11~407.76 mg/hg,以诏安土种1最高。相关性分析表明,余甘子果实抗坏血酸含量与乳酸、乙酸、富马酸等有机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可将5个主成分分别归类为口感因子、蛋白质因子、酸味因子1、酸度因子、酸味因子2;建立的余甘子果实品质综合评价模型可有效评价不同品种果实的品质性状。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平方欧氏距离=20时,可将16份余甘子种质资源分为2类,其中主成分评分较高的一类种质含有较多的糖类、抗坏血酸、乳酸、乙酸和柠檬酸等。【结论】16份余甘子种质资源果实品质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中诏安土种1、柴甘、正甜、狮头、尖屁股等种质的品质综合评价得分均较高,适宜作为育种亲本或保健品加工原材料加以研发。  相似文献   

13.
<正>八角是一种重要的生态经济型树种,在我国广西、广东和云南一带南部地区有生长和栽培,其中广西栽培面积约占80%。八角果俗称大茴香,不仅是人们喜欢的天然植物调味剂,同时也是温中散寒的中药材;八角果、叶又是莽草酸与各类芳香油料的重要原料,市场需求潜力巨大。近年来八角炭疽病在广西普遍发生,严重影响八角林健康生长及果实的产量与质量,已成为广西八  相似文献   

14.
枸杞是茄科多年生灌木,食用部分是嫩梢、果、叶,其果实和根部可以入药。枸杞叶营养丰富,风味独特,具有清肝明目的功效,历来为群众所喜爱。蔬菜型枸杞在广州已有一百多年的栽培历史。栽培地区主要在白云区,总栽培面积近万亩.每天上市的鲜枸杞达5万公斤。  相似文献   

15.
多酚氧化酶(PPO)是酶促褐变的关键酶,以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果实PPO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余甘子果实PPO作用的最适底物,同时探究反应体系pH、反应温度、底物浓度、抑制剂对余甘子果实中PPO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余甘子果实PPO作用的最佳底物为焦性没食子酸,最适pH为6.0,最适反应温度为10℃,底物最佳浓度为0.14 mol/L,抗坏血酸(VC)、柠檬酸、亚硫酸钠、L-半胱氨酸4种抑制剂对余甘子果实PPO活性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抗坏血酸对余甘子果实PPO活性抑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广西垦区发展“平丹一号”大玉余甘果的前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余甘子(PhyllanthusemblicaL)属于大戟科植物。别名牛甘果、油甘子、滇橄榄(云南)、圆橄榄。我国主要分布于南亚热带地区 ,主产福建、广东、云南、广西、贵州、海南、四川、台湾等省(区)。品种有粉甘、枣甘、六月白、秋白、人仔面、狮头等。大玉余甘果是广西平南县丹竹镇廊廖村珍稀种养殖场场长高级农艺师黄雄芳 ,在全国名特优水果资源普查中发现的果体特大的优良单株。经过多年嫁接培育 ,定名为“平丹一号”大玉余甘果。1994年通过广西区科委、玉林地区科委等有关单位的专家鉴定 ,并荣获1995年广西新技术新产品金奖和2002年广州首届全国粮…  相似文献   

17.
荔枝果园套种平托花生栽培管理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是原产我国的著名亚热带果树,其果实色、香、味俱佳,被誉为“果中之王”。荔枝在我国南亚热带地区有广泛的栽培,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和云南等省(区),种植总面积大约830万亩,产量超过200万吨,果实不仅畅销全国,还大量出口到东南亚、欧美等国家和地区,在我国南方果树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正>草莓因果实汁多味香、形美色艳、风味可口成为人们喜爱的果中珍品。它具有植株矮小、生长周期短、果实成熟早、适应性强、栽培管理容易、产量高和经济效益好等特点,因此种植草莓已成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有效途经。秦皇岛市耕地面积300万亩,草莓种植面积3万亩,发展潜力很大。目前的栽培形式主要以大棚等设施栽培为主。"久久"草莓是秦皇岛鲜食草莓的主栽品种,已经栽培多年,其果形美观,口  相似文献   

19.
杧果是著名的热带水果,被誉为热带水果之王。杧果生产分布于亚洲、南美洲、北美洲、非洲、大洋洲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5年世界杧果种植面积约387万hm2,产量约2797万t。中国是杧果主要生产国之一,杧果生产分布于台湾、广东、广西、海南以及福建、云南、四川等省(自治区)。20  相似文献   

20.
以云南干热河谷区元江、元谋、宾川共4个不同居群余甘子种质(YJYS、YMYY、BCYS、BCJY)果实干粉为试验材料,利用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其中17种氨基酸含量,分析了各类氨基酸含量及组成,根据必需氨基酸比值系数法对余甘子果实蛋白质营养价值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余甘子果实干粉中氨基酸种类较齐全,氨基酸含量范围为2.17%~2.84%,必需氨基酸含量为0.56%~0.68%;不同种质余甘子果实总氨基酸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氨基酸总量高低顺序为BCJY>YMYY≈BCYS>YJYS,表现为栽培种(2.70%)高于野生种(2.35%),含量较高的是谷氨酸、天门冬氨酸和脯氨酸,其中BCJY中谷氨酸含量高达1.02%。不同种质各类组分的氨基酸含量存在较大差异,人体必需氨基酸占比为0.20~0.31,鲜味氨基酸占比为0.26~0.44,芳香氨基酸占比为0.04~0.07;药用氨基酸含量丰富,包含9种,占比高达0.56~0.64;中性氨基酸占比较高,为0.40~0.57,酸性氨基酸占比为0.26~0.44,碱性氨基酸占比为0.16~0.22。余甘子果实干粉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RC值为49.79~61.46,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值为0.64~0.85,除甲硫氨酸+胱氨酸(Met+Cys)含量较低外,其余氨基酸与模式蛋白含量差异较小。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宾川野生余甘子(BCYS)得分及排名第1位,其次是元江野生余甘子(YJYS)。因此,余甘子果实干粉中氨基酸总量较高,必需氨基酸较为均衡,接近人体氨基酸比例,可作为良好的植物性蛋白源,具有较高营养和药用价值,开发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