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制酸甜适口、风味独特、营养保健的橄榄余甘果复合果醋。【方法】以新鲜橄榄、余甘果为原料,经取汁、调配后,采用液态发酵法进行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然后对橄榄余甘果汁配比、醋酸发酵等主要工艺进行探讨。【结果】酿制橄榄余甘果复合果醋最佳条件为:橄榄余甘果汁混合比例1∶2,醋酸发酵初始酒度14%vol,醋酸菌接种量4%,发酵温度32℃,发酵时间5 d。【结论】橄榄余甘果汁可混合发酵得出澄清透彻、醋味清香、酸甜可口、风味独特、营养丰富的新型橄榄余甘果复合果醋,为进一步研发诸如橄榄、余甘果等营养丰富、不宜鲜食水果的深加工产品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橄榄余甘果复合果醋生产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制酸甜适口、风味独特、营养保健的橄榄余甘果复合果醋。【方法】以新鲜橄榄、余甘果为原料,经取汁、调配后,采用液态发酵法进行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然后对橄榄余甘果汁配比、醋酸发酵等主要工艺进行探讨。【结果】酿制橄榄余甘果复合果醋最佳条件为:橄榄余甘果汁混合比例1∶2,醋酸发酵初始酒度14%vol,醋酸菌接种量4%,发酵温度32℃,发酵时间5d。【结论】橄榄余甘果汁可混合发酵得出澄清透彻、醋味清香、酸甜可口、风味独特、营养丰富的新型橄榄余甘果复合果醋,为进一步研发诸如橄榄、余甘果等营养丰富、不宜鲜食水果的深加工产品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新兴水果-余甘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甘果又名余甘子、牛甘子、油甘子等,是近年新开发的一种食、药兼用的鲜食型、保健型、高营养型、深加工型新兴水果。余甘果是大戟科、叶下珠属的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原产于亚洲热带地区,是一种知名度非常高的野生果树。在我国分布于南方的福建、浙江、广东、广西、海南、云南和  相似文献   

4.
一、新兴水果余甘果又名余甘子、牛甘子、油甘子等,是近年新开发的一种食药兼用的鲜食型、保健型、高营养型、深加工型新兴水果。余甘果是大戟科、叶下珠属的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原产于亚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是一种知名度非常高的野生果树,在我国广泛分布于南方的福建、浙江、广东、  相似文献   

5.
余甘果透析液能有效地阻断亚硝胺吗啉体外的合成,且阻断作用明显优于同等浓度的维生素 C;在不同保温时间里余甘果的阻断作用仍优于同浓度维生素 C;经用三种沉淀剂处理后的余甘果透析液其阻断作用仍与未经处理的余甘果透析液的阻断作用基本一致,表明了余甘果阻断亚硝化的有效活性成分不在这三种沉淀剂所去除的物质范围内,提示余甘果汁中有除维生素 C 外其他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6.
余甘果的医疗保健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余甘果的医疗保健作用梁学军(北京医科大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研室100083)利用天然食物防癌及抗衰老是近十年来研究较多并取得一定成果的课题。如同我国中华猕猴桃。刺梨、大蒜、绿茶等食品具有防癌保健作用一样,余甘果也是近几年来研究较多的食品,日益引起人们...  相似文献   

7.
广西垦区发展“平丹一号”大玉余甘果的前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余甘子(PhyllanthusemblicaL)属于大戟科植物。别名牛甘果、油甘子、滇橄榄(云南)、圆橄榄。我国主要分布于南亚热带地区 ,主产福建、广东、云南、广西、贵州、海南、四川、台湾等省(区)。品种有粉甘、枣甘、六月白、秋白、人仔面、狮头等。大玉余甘果是广西平南县丹竹镇廊廖村珍稀种养殖场场长高级农艺师黄雄芳 ,在全国名特优水果资源普查中发现的果体特大的优良单株。经过多年嫁接培育 ,定名为“平丹一号”大玉余甘果。1994年通过广西区科委、玉林地区科委等有关单位的专家鉴定 ,并荣获1995年广西新技术新产品金奖和2002年广州首届全国粮…  相似文献   

8.
余甘子培育与利用现状分析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余甘子主要分布于南亚热带、热带,我国的福建、广东、广西、云南、四川、海南等省都有分布。余甘子在我国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被广泛食用和药用。阐述了余甘子在栽培经营,生态学特性,经济价值,药用价值和生态价值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同时指出了余甘子生产存在的不足和今后的发展重点。  相似文献   

9.
余甘子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甘子又名油甘、望果、余甘果等,是亚热带地区的一种野生果树,为大戟科叶下珠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在我国栽培利用约1800年的历史。余甘子果实味酸涩,食后有回甜生津,故名余甘子。叶互生,线状长椭圆形在小枝上排成两列。春季开花,花小型,腋生,黄色。果实肉质,扁球形常黄绿色,熟时变红色。据统计全国有余甘子面积约200万亩,主要分布在云南、广东、广西、福建、台湾、贵州和四川南部。福建、广东现有人工栽培和高接换种的余甘园20多万亩。并选出一批果大、核小、肉厚、汁多的优质新品种,可供人工引种栽培。余甘果营养丰富,用途广泛,…  相似文献   

10.
余甘果(Phyllanthus emblica)亦称余甘子、油甘子、牛甘果等,是近年来新开发的亚热带药食两用野生果树.1985年被卫生部列入"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名单,同时,也被联合国卫生组织指定为在全世界推广种植的3种保健植物之一.  相似文献   

11.
为了寻找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 L.)果实采后黑疔病的有效防治措施,在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采集有典型黑疔病症状的余甘果,通过恒温恒湿储藏研究其发病规律,分别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和孢子侵染法进行病原分离和致病性研究,并对具有致病性的菌株进行常规形态学鉴定和rDNA-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余甘果储藏7d后发病开始增多,到13d发病率达到11.7%。从果实病健交界处分离获得4个菌株,其中菌株Pmy028回接感染率最高,15d达到93.3%,确定其为余甘果采后黑疔病的病原,经鉴定属于链格孢属菌株(Alternariasp.)。  相似文献   

12.
余甘子又名牛甘子,系大戟科叶下珠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生长于广西、广东等南方省区的干旱坡地灌木丛中. 余甘子全株均可入药.果实味甘微苦涩,性凉;树叶味辛,性平;树枝味辛,性凉.果实于秋季采摘,树叶随用随采.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余甘子果实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还含葡萄糖没食子鞣苷、没食子酸等有效成分.余甘子可用于防治下列常见病症.  相似文献   

13.
正乔木。在我国栽培约有1800年的历史,广泛分布于我国云南、福建、广东、广西、贵州、四川、台湾等地区。余甘子果实风味独特,初食酸涩后回甘,含有大量的超氧化物歧化酶、鞣质、维生素C、黄酮和多糖等营养物质,具有抗衰老、抗肿瘤、抗突变、降血脂、降血压等功效。但余甘子鲜果口感酸涩,且加工产品类型不足,制约了余甘子产业的发展。因此,进一步开发余甘  相似文献   

14.
余甘又名油甘、杨甘、油金子、喉甘。古代称庵摩勒或庵摩落加果。全国约有30多个品种。分布在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台湾、福建等地。  相似文献   

15.
经过7年的栽培试验,余甘果“平丹一号”在广西西南地区生产结果表现良好,具有早结丰产特性以及果大、肉厚、纤维少、可食率高等特点,有较大的发展前景。本文总结了该品种在广西西南地区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6.
28份余甘子品种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及指纹图谱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28份余甘子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构建其指纹图谱。【方法】从96条ISSR引物中筛选得到9条核心引物,用作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收集的华南地区28份余甘子品种分子标记,利用UPGMA聚类分析余甘子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以核心引物UBC809和UBC886组合构建余甘子DNA指纹图谱。【结果】9条ISSR核心引物对28份余甘子样品扩增共得到686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667条,多态率为97.23%。通过聚类分析将28份余甘子样品聚为4类,其中大果油甘和甜油甘5号遗传分化较大,各单独聚为一类,珍珠油甘、甜油甘2号和甜油甘4号聚为一类,其余23个品种聚为一类。利用核心引物UBC809和UBC886组合,成功构建了余甘子DNA指纹图谱,供试28份余甘子品种(系)每个都有一套唯一的指纹图谱编码。【结论】成功构建了28份余甘子种质的指纹图谱,可用于余甘子种质资源的分类与鉴定,同时可用于余甘子杂交新品种选育。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 L.)具食疗保健作用的有效成分和保健作用机制,为余甘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首先分别以“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或我国台湾和香港地区的余甘子拉丁名“Phyllanthi fructus”为关键词,在中药化学数据库、传统中药化学成分及靶标数据库和台湾传统中药化学成分数据库中对其化学成分进行检索;在此基础上,筛选出口服利用度≥20%的有效成分,进而通过STRING数据库、BioGRID数据库、STITCH数据库和CTD数据库对有效成分的蛋白靶标进行筛选,最后通过靶标的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代谢通路和疾病本体论(disease ontology,DO)的富集分析,阐明余甘子保健功效成分的潜在作用机制。【结果】对余甘子化学成分初步的检索与核定发现,其含有亚油酸、并没食子酸、没食子酸、诃子次酸、诃子酸等10种具不同结构的化合物;经口服利用度筛选后,确定油酸、没食子酸、并没食子酸和诃子酸是余甘子中具潜在保健功效的有效成分;进一步的药物 靶标互作分析发现,这些功效成分可作用于前列腺素G/H合酶、维甲酸类受体、内源激素类受体和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O富集分析结果表明,在生物学过程中,余甘子有效成分的靶标在甾体类激素响应、谷胱甘肽及其衍生物的生物合成和代谢过程等条目下富集;分子功能中,余甘子有效成分的靶标在氧化还原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和谷胱甘肽转移酶活性等条目下显著富集。基于KEGG代谢通路的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余甘子功效成分靶标与多重肿瘤生物学途径及动脉粥样硬化、抗病毒、乙型肝炎和丙性肝炎等通路相关。DO的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余甘子活性成分靶点与前列腺癌、腺体癌、头颈部肿瘤、神经胶质瘤等恶性肿瘤存在重要联系。【结论】余甘子的功效成分可以通过谷胱甘肽硫转移酶、前列腺素G/H合酶等途径发挥抗肿瘤耐药性和抗动脉粥样硬化等功效,是研发具有抗炎、抗衰老、降血脂和免疫调节疗效保健食品的重要植物资源。  相似文献   

18.
余甘系大戟科余甘子属植物,主要分布于南亚热带地区。余甘种植面积相对较少,且管理粗放,相关栽培技术报道较少,现将余甘栽培品种作简要报道,并重点介绍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9.
余甘子是一种药食同源的水果,含有黄酮、酚酸、鞣质和生物碱等活性物质,具有良好的抗氧化、 抗炎、抗肿瘤、抗菌、护肝、免疫调节和预防糖尿病等多种功效。在古代,余甘子就被用来治疗咳嗽、喉痛、 腹泻及血热等疾病。余甘子鲜果水分含量较高,采后易受微生物污染,在自然条件下贮藏易失水、褐变、腐败, 造成果品严重浪费。而且余甘子鲜食时有较强烈的酸涩感,部分消费者难以接受。对余甘子加工,不仅能降低 其酸涩的口感,还能提高经济和生态效益。综述了余甘子中鞣质类、酚酸类、黄酮类和萜类等主要化学成分, 体外和体内模型下抗氧化、预防糖尿病、抗炎、抗菌、护肝等生物活性功能以及余甘子加工制品研究现状,为 充分挖掘余甘子产品的营养价值和深层次开发高附加值产品提供理论依据,以期推动余甘子产业的可持续健康 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优化余甘子种质资源ISSR-PCR反应体系,为余甘子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研究提供基础。【方法】以缅甸、印度、广东、云南、福建等5份来源不同的余甘子种质资源的基因组DNA组成混合的DNA模板,综合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分析引物浓度、2×Taq Master Mix添加量、DNA模板量、退火温度等反应条件对ISSR-PCR反应体系的影响,优化建立余甘子ISSR-PCR反应体系。【结果】引物浓度和2×Taq Master Mix添加量对扩增效果有较大影响,DNA模板量影响较小;引物浓度和DNA模板量交互作用明显;余甘子ISSR反应体系为引物浓度0.4μmol·L~(-1),2×Taq Master Mix添加量13μL,DNA模板量30 ng,扩增结果与响应面分析模型理论值相对误差仅为9.39%;退火温度为50.5~52.7℃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条带质量变好,数量变多,退火温度为52.7℃时可获得多样性好的清晰条带。【结论】获得ISSR-PCR反应体系为引物浓度0.4μmol·L~(-1),2×Taq Master Mix添加量13μL,DNA模板量30 ng,退火温度52.7℃,扩增循环数35循环,扩增获得的条带清晰、稳定,多样性好,该体系适于余甘子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等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