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RAPD技术对3个不同盐度梯度下入侵杂草一年蓬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2个随机引物在90株个体中共检测到187个可重复位点,其中多态位点158个,总多态位点百分率为84.49%,3个种群平均多态位点百分率为70.77%。采用Shannon信息指数计算的3个种群总的遗传多样性为0.4522,平均为0.4027;采用Nei指数计算的3个种群总的基因多样性为0.3042,平均为0.2746。3个种群的多态位点百分率、Shannon信息指数、Nei指数大小顺序均为P2>P1>P3。AMOVA分子变异显示,88.54%变异来源于种群内,11.46%变异来源于种群间。一年蓬高的遗传多样性与低的遗传分化与其生物学特性有关,是其广泛入侵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ISSR是一种特异性较强、稳定性较高的分子标记方法。本研究采用ISSR-PCR技术,检测了红松(PinuskoraiensisSieb.etZucc)在伊春市汤旺河高峰林场、长白山二道白河、黑河胜山林场和俄罗斯海参崴市郊的四个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15个引物的扩增结果表明:红松群体的多态位点比率是60.70%,平均每个引物3.6个多态位点,多样性水平在松科植物中是较高的;红松分布中心区的遗传多样性要高于边界区;和大多数木本植物一致,红松群体的基因多样性主要来自种群内部,占总基因多样性的73%;红松四个种群的遗传距离和地理距离之间无正相关性。根据研究结果推测,天然红松分布区逐渐缩小的原因不是由于遗传多样性水平过低引起的,而是由于人类的破坏作用,再加上火灾和风倒等因素造成的。  相似文献   

3.
红花石蒜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14个居群的红花石蒜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POPGEN32分析显示红花石蒜物种的遗传多样性很高,多态位点百分率为92.31%,Shannon指数(H)为0.459 7,Ne i指数(I)为0.302 5;居群水平的遗传多样性较低,多态位点百分率平均为49.65%,Shannon指数(H)平均为0.262 0,Ne i指数(I)平均为0.176 3;居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503 5,基因流(Nm)为0.698 3。AMOVA分子变异分析显示:居群间遗传分化程度高,46.12%的变异发生在居群内,53.88%的变异发生于居群间。生境的片段化使居群间的基因流受阻,可能是居群间高遗传分化和居群水平低遗传多样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岛屿地理隔离对山茶种群遗传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简单重复序列间扩增(ISSR)分子标记对分布于我国浙江和山东的8个山茶种群共240个个体进行了遗传结构分析。结果表明:筛选出的20条引物扩增得到210条清晰条带,其中184条为多态性条带,多态位点百分率(PPB)为87.62%。经POPGENE1.32软件分析,山茶种群平均多态位点百分率(PPB)为68.99%,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E)为0.256 9,Shannon信息指数(H)为0.377 9,种群遗传多样性较高。基因分化系数Gst=0.182 9,表明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种群内个体间。地理距离与遗传距离具有显著相关性(r=0.856 7,P<0.05),岛屿地理隔离对山茶种群的遗传分化具有重要影响。UPGMA聚类表明:浙江5个山茶种群间的遗传相似度较高,山东青岛的植物园种群和五四广场种群可能移植自长门岩岛。我国野生山茶资源受人为破坏严重,建议在加强现有岛屿自然种群就地保护力度的同时,建立山茶种质资源库,促进基因交流。  相似文献   

5.
10个南方皂荚群体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南方皂荚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现状,为制定有效的保护策略和育种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对供试的215份皂荚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距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检测到1 782个位点,其中,有1 389个为多态性位点,多态位点百分率为77.94%;皂荚各群体Shannon’s信息指数平均为0.256;Nei’s多样性指数平均为0.168,表明皂荚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偏低,皂荚群体间存在着一定的遗传分化;根据遗传距离UPGMA聚类分析,将10个群体划分为4大类。由遗传分化系数和分子方差分析结果发现,群体内的变异是皂荚遗传变异的主体,74.79%的变异来自群体内。[结论]皂荚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与遗传结构的形成不仅与其分布广泛、种子特性及生活史有关,而且与人为的砍伐、引种、生境片段化等因素有重要关系。基于上述结果提出了皂荚的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6.
珙桐天然种群遗传多样性的ISSR标记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ISSR分子标记分析来自11个天然珙桐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从100条引物中筛选出5条引物能扩增出稳定、清晰且具多态性的条带,共扩增出77个条带。其中74个为多态,多态条带百分率(PPB)为96.10%;各种群PPB值为37.66%~63.64%,平均为54.07%。种内Shannon多样性指数(HSP)为0.4849,种群内Shannon多样性指数(HPOP)为0.1886~0.3274,平均为0.2774。这表明珙桐在物种和种群水平上均维持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分子方差分析显示,种群间与种群内遗传变异分别占总遗传变异的46.22%,53.78%,种群间呈高度遗传分化。种群间遗传距离与对应的地理距离呈显著正相关(r=0.546,P<0.01)。UPGMA法聚类分析将11个珙桐种群分为3组。研究结果为珙桐遗传资源保护策略制定提供有价值的种群遗传学信息。  相似文献   

7.
白皮松天然群体遗传多样性的等位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8种等位酶对白皮松4个天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进行了研究.在4个群体中共检测到10个基因位点,15个等位基因,其中6个位点为多态位点;群体总体水平多态位点比率P=60%,平均有效基因数A=1.92,平均期望杂合度He=0.106,种群平均遗传距离为0.006 8.南漳白皮松群落平均等位基因数A=1.9,平均有...  相似文献   

8.
湖南桂阳马尾松种子园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从10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11条多态性引物,对湖南桂阳马尾松第二代种子园共87份样品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扩增得到246个多态位点。采用PAUP4.0软件分析,获得两个主要群体(广西群体和城步群体),在城步群体内,湖南和贵州两省的家系被分开。再对两个主要群体采用POPGEN32软件分析,结果表明:在桂阳第二代种子园内总的多态位点百分率达98.80%,总的Shannon信息指数为0.583 7,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400 3,2个群体的多态位点百分率分别为93.57%、98.80%,各群体间的基因分化系数为0.036 3,基因流为13.258 6。这表明桂阳第二代马尾松种子园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高,个体间的基因多样性变异大,该种子园所采用的建园方式是可取的。  相似文献   

9.
七子花种群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按胸径将浙江省天台山天然七子花划分为大树、中树、小树和幼树 4个大小级种群 ,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 4个大小级种群共 4 5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进行了比较分析 ,结果表明 :通过 12种随机引物扩增共检测到 6 4个可重复的位点 ,4个大小级种群的多态位点百分率高低为大树 >中树 >小树 >幼树。Shannon信息指数估计七子花 4个大小级种群的遗传多样性高低为大树 >中树 >小树 >幼树 ,大小级种群内的遗传变异占总变异的 5 4 4 1% ,大小级种群间的遗传变异占总变异的 4 5 5 9% ,表明不同大小级种群内、大小级种群间个体均存在一定的遗传分化 ,但大小级种群内的遗传分化比大小级种群间高。Nei指数估计的七子花不同大小级种群的基因多样性的高低与Shannon指数估计的一致 ,大小级种群内的遗传分化高于大小级种群间 ,大小级种群间的基因分化系数为 0 3939。不同大小级种群间的遗传相似度以大树与中树最高 ,大树与幼树最低。聚类分析显示大树与中树先聚成一组 ,小树与幼树再聚成一组 ,最后 2组聚在一起  相似文献   

10.
运用AFLP技术分析筇竹种群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筇竹2个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筛选出10对多态性和清晰度较高的引物组合,共获得680个AFLP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662个,平均多态性检出率为97.20%,并用PopGen32软件对AFLP多态性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供试2个筇竹种群均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多态位点百分率分别为89.86%和91.95%,等位基因数分别为1.898 6和1.919 5,有效等位基因数分别为1.585 0和1.568 3,种群内遗传多样性为0.332 1,种群水平平均Nei’s 遗传多样性为0.394 9,Shannon信息指数为0.575 4,基因流为2.900 9,遗传一致度为0.821 9,遗传距离平均值为0.196 1。并根据遗传距离进行了UPGMA聚类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