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周利平  周桃华  马乔 《农技服务》2013,30(7):673-674
以湘杂棉8号、鄂杂棉11号及爱棉1号(对照)为材料,探讨了湘、鄂杂交棉品种在安徽不同生态区的适应性。结果表明:湘杂棉8号生育期与对照基本一致,各性状略优于对照,产量略低于对照;鄂杂棉11号生育期基本一致,各农艺性状显著优于对照,产量也显著高于对照,2个品种均较适合在安徽沿江棉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以湘杂棉6号、鄂杂棉11号及皖杂40(对照)等3个品种为材料,探讨湘、鄂杂交棉品种在安徽不同棉区的适应性.结果表明:3个品种的生育期均基本一致,产量在沿江棉区均显著高于淮北棉区,鄂杂棉11号与对照品种皖杂40相比,在沿江棉区增产8.7%,在淮北棉区增产12.8%.适于在安徽省棉区种植.  相似文献   

3.
太D6F1(鄂杂棉8号)系湖北惠民种业有限公司用核不育系“太177A”作母本与“太029”作父本配组育成的杂交棉品种,是湖北省第一个利用不育系选育的杂交棉品种,原代号:太99-88,商品名:太D6F1。2004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名称:鄂杂棉8号,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棉2004004。  相似文献   

4.
在兴化地区进行了棉花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科棉6号、南农6号、南农8号、苏杂66、苏杂3号、创杂9号较其他品种早熟性稍好;各参试品种未见明显倒伏现象,无明显病株,抗病性较好。科棉6号、湘杂棉8号、创杂9号产量居参试品种前3位,分别为5 059.5、4 951.5、4 788.0 kg/hm2。  相似文献   

5.
对 5个杂交棉F2 代与常规棉的比较表明 :91-11、16B、2 6三个杂交棉品种单产明显超过常规棉泗棉 4号和泗棉 3号 ,湘杂棉 2号F2 和荆杂棉 1号F2 单产分别低于和接近泗棉 3号和泗棉 4号  相似文献   

6.
《现代农业科学》2007,(4):49-49
湖北惠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由湖北最大的棉花种子生产经营企业湖北惠民种业有限公司更名而来,注册资本3000万元。现有员工70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的46人。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38人。拥有国审品种鄂杂棉10号(太D5)、省审品种鄂杂棉8号(太D6)、鄂杂棉11号、川杂12、华惠103等自主知识产权的杂交棉优良品种。并有多个棉花品种(组合)正在参加国家、湖北省及周边省份的品种区试。公司拥有湖北省设备最先进、加工能力最强的良种加工厂。在荆州的太湖农场、监利的大垸农场和河南开封建有科研育种试验基地;在湖南、湖北、安徽、江苏、河南、海南等地建有种子生产基地。营销网络遍布长江中下游的近200个县(市).年销售收入已突破亿元大关。现有资产总额超过7000万元。公司先后被评定为“武汉市高新技术企业”、“湖北省重承诺守信誉品牌”和“湖北省十佳种子企业”。[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宿迁农科所(原江苏省泗阳棉花原种场)从事棉花良种繁育已有50年历史,在长期的品种选育实践中先后育成泗棉2号、泗棉3号等一大批有重大影响的棉花新品种。泗杂棉系列品种选育始于"九五"期间,兴于"十五"以来,目前已育成杂交棉品种8个,其中泗杂3号、泗杂棉6号、泗杂棉8号  相似文献   

8.
鄂杂棉 1号是湖北省审定的第 1个杂交棉品种 ,高产、稳产性好 ,抗病、抗逆能力强 ,特别是纤维品质突出 (强力和细度结合好 ) ,是湖北省首推的杂交棉品种。重点介绍了鄂杂棉 1号的高产栽培技术 ,并提出早播加地膜覆盖移栽争早发 ,控制前后施氮比为 4 6,结合去早蕾与选择性去雄相结合的技术路线达到高产高效制种目的  相似文献   

9.
大穗型粳稻新品种(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高产粳稻新品种的推广提供参考。[方法]以豫粳6号为对照,对大穗型粳稻新品种新选1号、蒲粳2号、3优32、两优豫101、X65003、郑稻05094、郑选3号、新粳优1号、焦杂粳1号和金稻1008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分析各品种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结果]供试品种中有8个品种较对照增产,增产幅度为1.4%~11.2%,其中较对照增产5%以上的品种有6个,分别为郑稻05094(增产11.2%)、焦杂粳1号(增产10.3%)、新粳优1号(增产9.9%)、X65003(增产8.8%)、两优豫101(增产8.7%)、新选1号(增产6.3%);进一步分析发现,株高增高、长势增强、穗长增加、穗总粒数和实粒数大幅度增加是大穗型粳稻品种高产的主要因素。[结论]供试的部分品种可代替豫粳6号在黄淮稻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棉花品种在新疆阿克苏地区的适应性、丰产性和抗病性。[方法]以棉花品种中棉所35为对照,研究新陆中29、鲁棉28、科1等13个棉花品种在新疆阿克苏地区的适应性、丰产性和抗病性。[结果]海陆杂交棉科1前期长势明显优于常规棉和陆陆杂交棉;陆陆杂交棉苗期长势弱于常规棉,但其现蕾、开花的节位较低;杂交棉的现蕾量明显多于常规棉。鲁棉28、科14、038、吉田4号、中40和3号对黄萎病的耐性较强,新陆中29和天杂1号抗病性较差。在供试品种中,吉田4号的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均为最高,分别比对照高19.1%和27.7%;其次是豫杂37号,比对照高11.0%和20.3%。[结论]陆陆杂交棉更适宜在新疆阿克苏地区栽培。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 This study was to analyze the high yielding, stability, adaptabil-ity and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check cultivars in national cotton regional trials in the Yangtze River Val ey in 2000-2013, with the aim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reasonable selection of check cultivars for cotton regional trials. [Method] GGE biplot analysis method was used to carry out the intensive analysis and comprehensive comparisons on the performances and differences of the 9 major characters of check cultivars, namely, lint cotton yield , stability, and other main traits including bol weight, bol number, lint percentage, fiber length, fiber strength, micronaire val-ue, plant height and seed index. [Result] Ezamian 10 was suitable in the majority of cotton planting regions in the Yangtze River Val ey, with the best high yielding abili-ty and perfect yield stability. The yielding ability of Xiangzamian 8 ranked the sec-ond, but its stability was the poorest. Xiangzamian 8 was of the specific adaptive cultivar with relatively good performance in high yielding but the poorest stability. The suitable planting areas of Xiangzamian 8 were limited to the cotton planting re-gion around Dongting Lake in Hunan province, Poyang Lake in Jiangxi Province, the Coastal region in Jiangsu Province and Wuhan district in Hubei Province. Xi-angzamian 2 performanced poorer in both yielding and stability, while Simian 3 ranked first in stability but the last in yielding ability. The dominant character of Xi-angzamian 8 and Xiangzamian 2 were high cotton plants and big bol s. Simian 3 performanced super in lint percentage and fiber length. Ezamian 10 was strong in cotton bol formation ability, lint cotton yielding, fiber strength and seed size, as wel as high micronaire value. [Conclusion] The outstanding performance of Ezamian 10 in high and stable yield in the Yangtze River Val ey in recent years has effectively promoted the high yielding ability of candidate varieties in cotton regional trials in the area.  相似文献   

12.
刘涛  魏亦农  雷雨  雷军  孙卫恒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1):9971-9973
[目的]研究新疆棉区杂交棉养分吸收分配的特点。[方法]以杂交棉标杂A1、鲁棉研15和常规棉新陆早13号为材料进行试验。[结果]在新疆棉区种植条件下,杂交棉单铃重、衣分、皮棉产量均高于常规棉,且达极显著水平。杂交棉与常规棉对N、P2O5和K2O的吸收均呈Logistic函数曲线变化。但养分积累量和吸收强度不同。杂交棉在各生育阶段养分净积累量高于常规棉,养分吸收强度大于常规棉,养分最大吸收速率出现的时间较常规棉晚。杂交棉养分分配规律和常规棉一致,但在生育后期,养分向生殖器官(籽棉)分配较常规棉多,向营养器官分配低于常规棉。[结论]为制定相应的高产施肥方案和施肥模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对向日葵品种进行综合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对向日葵杂交组合进行优劣评价,为新品种的示范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分析方法,对2009年配置的10个向日葵杂交组合,通过8个主要经济和农艺性状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灰色系统理论的分析方法与以产量为基础的方差分析结果基本一致,10个向日葵杂交组合的关联度排序依次为,X6(9K192) > X8(9K200) > X7(9K197) > X5(9K186) > X9(9K203) > X4(9K170) > X10(9K220) > X3(9K120) > X1(9K076) > X2(9K117).[结论]参试的10个杂交组合中以9K192(X6)、9K200(X8)和9K197(X7)的主要性状表现最优越,与参考品种最接近,可作为生产性组合适当的配置使用.  相似文献   

14.
台湾省是较早系统开展荔枝育种的地区,通过20多年来的杂交育种工作,已培育新品种台农1号(翠玉)、台农2号(旺荔)和台农5号(红宝石)等;台湾地区在荔枝新品种选育方面成绩突出,其产业结构已成功从数量规模效益转化为质量品质效益。为此,探讨了台湾荔枝育种的思路、技术路线与实践过程,以加深对台湾省荔枝产业发展进程的了解和认识,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酒棉8号’棉花新品种膜下滴灌栽培示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新疆、辽宁和甘肃的14个棉花新品种,以‘新陆早7号’为对照,结合膜下滴灌技术进行了适宜民勤农业生态环境种植的棉花新品种的筛选及膜下滴灌丰产栽培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酒棉8号’新品种光合速率较高(9.60μmol.m-2.s-1),蒸腾速率较低(102.6g.m-2.h-1),平均单铃4.46g,早熟性好,籽棉产量高,该品种在栽培密度为20 000株.(667m-2)、控制株高44.6cm左右、平均单株有效铃数4.3个、全生育期内控制膜下滴灌量为240m3.(667m-2)的情况下产量最高,是民勤县具有推广潜力的棉花膜下滴灌栽培新品种.  相似文献   

16.
黑粒小麦籽粒颜色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黑粒小麦籽粒颜色的遗传特性。[方法]配置了黑小麦76、黑小麦18、96-45和line220 4个黑粒小麦品种(系)与4个白粒小麦品种(系)9-231、宁春16、宁春17和新春22的正反交共8个杂交组合,观察了F1、F2、F3植株上籽粒颜色的表现,分析其粒色遗传。[结果]黑小麦76的黑粒性状表现母体遗传,均为不完全显性,黑粒性状受2对互补基因控制,F3代符合9(黑色)∶7(白色)的分离规律。line220、96-45和黑小麦18籽粒黑色性状的遗传基因有2对,表现为独立遗传且有互补作用,F2代符合9(黑色)∶7(白色)的分离规律。[结论]可以通过黑粒小麦与白粒小麦品种间杂交分别选育粒色不同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明确茉莉酸对小麦白粉病抗性的诱导作用和对抗病相关基因的激活作用,以及抗病性变化与基因表达变化之间的相关性,探索小麦抗白粉病分子机理。[方法]以田间表现不同的代表性感白粉病小麦品种"中国春"、"濮麦9号"和"周麦18"为材料,用茉莉酸甲酯(methyljasmonate,MeJA)处理小麦幼苗叶片进行诱导,通过离体叶段培养法接种白粉菌(Blumeria graminis f.sp.tritici,Bgt)进行抗性鉴定;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叶片中PR1(PR1.1)、PR2(β,1-3葡聚糖苷酶)、PR3(几丁质酶)、PR4、PR5(类甜蛋白)、PR9(TaPERO,过氧化物酶)、PR10、TaGLP2a(类胚素蛋白)和Ta-JA2(茉莉酸甲酯诱导蛋白)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MeJA处理可以显著提高"中国春"、"濮麦9号"和"周麦18"对白粉菌的抗性水平。诱导抗性可以从MeJA处理后12~96h检测到,24h达到峰值。虽然存在一定差异,但MeJA对3个品种中除TaGLP2a外的8个抗病相关基因的表达有显著激活作用,在处理12、24或48h后达到峰值。MeJA对PR9和PR1的诱导作用最强,可达100倍,对PR2、PR4、PR5、PR3、PR10和Ta-JA2的诱导作用强,可达10-70倍;对TaGLP2a没有明显作用。茉莉酸诱导的抗病性提高与8个抗病相关基因的表达增强呈正相关。[结论]茉莉酸诱导的抗病性增强与抗病相关基因的表达增强呈正相关,茉莉酸信号传导途径在小麦抗白粉病反应中起作用,对这一途径的调控可提高小麦的白粉病抗性。  相似文献   

18.
范小玉  陈雷  李可  吴继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4,(5):1306-1307,1310
[目的]为河南省珍珠豆型花生育种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对河南省18个珍珠豆型花生品种农艺性状与单株生产力进行相关及通径分析。[结果]相关分析表明,百果重、百仁重与单株生产力呈显著正相关;主茎高、侧枝长、总分枝数、结果枝数、单株结果数、饱果率与单株生产力呈正相关,但是出米率与单株生产力呈负相关。通径分析表明,各性状对单株生产力的直接贡献大小顺序为:主茎高〉百果重〉单株结果数〉百仁重〉饱果率〉总分枝数〉结果枝数〉出米率〉侧枝长。[结论]河南省珍珠豆型花生育种应选择单株结果数多,百果重、百仁重、主茎高和侧枝长适宜,总分枝数、结果枝数和饱果率相协调的品种。  相似文献   

19.
不同固体滴灌专用肥在膜下滴灌棉花上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膜下滴灌条件下不同固体滴灌专用肥的施用效果。[方法]在新疆生态条件下,选用高产棉花品系293和710为试材,采用田间小区对比试验,分析不同滴灌专用肥对棉花生物学性状、干物质累积与分配及产量的影响。[结果]不同滴灌专用肥均能明显提高棉花产量;同时,滴灌专用肥可明显增强棉花的生物学性状,增加棉株总干物质累积量及生殖器官干物质累积量。不同品种对滴灌专用肥的响应不同,293对有机肥、生物肥反应敏感,710对有机肥、无机肥反应较敏感。[结论]依据不同品种对滴灌专用肥的响应,通过协调关键栽培技术调控棉花生长,进而调节棉株干物质累积与分配,对实现新疆棉花超高产、高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揭示谷子叶片生长规律及主要农艺性状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以赤谷系列谷子赤谷4号、赤谷5号、赤谷6号、赤谷8号、赤谷9号、赤谷10号、峰谷12为材料,各品种标记10株,观察其叶片生长规律以及株高、穗长、千粒重、节数、草重、穗重、单株产量等主要农艺性状,并进行分析。[结果]7个参试品种在幼苗期叶片的生长速度总体一致,都是3~4 d长出1片叶子,15片叶之后,叶片的生长速度加快;赤谷4号、赤谷5号、赤谷6号、赤谷8号、赤谷9号、赤谷10号、峰谷12在赤峰地区的叶片数分别为22、21、20、24、21~22、21~22、23片。赤谷6号叶片发育完成最早,赤谷10号叶片发育完成最晚;而成熟期也是赤谷6号最早,赤谷10号则最晚。单株产量与穗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千粒重、株高、穗长、草重、节数呈负相关,株高、穗长与草重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该研究可为谷子新品种选育及实现高产优质栽培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