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铁皮石斛根系促生内生真菌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开展铁皮石斛根系促生内生真菌的筛选,为铁皮石斛的批量化生产提供生物防治基础。[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对铁皮石斛根系内生真菌进行分离纯化,再通过单一回接试验将已分离内生真菌回接到铁皮石斛组培苗中,40 d后观察铁皮石斛根系生长情况,60 d后统计成活率。通过铁皮石斛根系生长指标,筛选出对根系促生作用最显著的内生真菌。[结果]从铁皮石斛根系中共分离得到21株内生真菌,筛选出8株优势促生根系内生真菌,其中回接菌株F5的铁皮石斛组培苗生根率最高,达99.00%,回接菌株F14的铁皮石斛苗成活率达100.00%,为对照组的395%。[结论]该研究成功解决了铁皮石斛移栽成活率低的难题。  相似文献   

2.
铁皮石斛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促宿主生长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微生物学传统分离培养方法从野生铁皮石斛根部分离内生真菌,依据形态学和真菌18SrDNA ITS序列分析对菌株进行分类,并采用正交设计法优化菌丝体液体培养基,考察发酵液对铁皮石斛组培苗生长的影响,以期为人工种植铁皮石斛提供优良菌肥。结果显示,共分离到4株内生真菌,其中TPSH1、TPSH2、TPSH3为镰刀菌属(Fusarium),TPSH4为柱霉属(Scytalidi-um)。优化后确定培养液的组分为:麦麸25g/L,土豆20g/L,蔗糖10g/L,1/2MS。菌株发酵液分别喷施铁皮石斛组培苗8周后,与对照(1/2MS)相比,以TPSH4菌株液体发酵8d,对铁皮石斛生长促进作用明显,成活率提高30.43%,植株高度增加了31.21%,鲜质量增加40.61%。TPSH4为具有促宿主生长作用的新菌株,其发酵液可作为菌肥,用以促进人工栽培铁皮石斛的生长。  相似文献   

3.
[目的]从红树植物内生真菌中筛选能促进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生长的内生真菌菌株,并对其进行分类鉴定,为下一步开展铁皮石斛乃至其他特色作物专用菌剂(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北部湾红树植物内生真菌为研究对象,通过平皿和盆栽试验筛选对铁皮石斛具有优良促生作用的菌株,并综合形态学特征观察及ITS序列和18S rDNA序列分析结果对表现突出的促生菌株进行分类鉴定.[结果]从32株内生真菌中筛选获得对铁皮石斛具有良好促生效果的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SE)菌株1株,该菌株分离自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茎,编号HS40;通过再分离及显微观察,发现菌株HS40可定殖于铁皮石斛根部并产生DSE的典型特征——微菌核和菌丝.盆栽铁皮石斛苗接种菌株HS406个月后,其株高、分蘖数、总鲜重、总干重和茎干多糖含量分别较对照增加21.7%、375.0%、94.7%、57.6%和15.8%,其中,株高、总鲜重、总干重和茎干多糖含量与对照相比达极显著差异水平(P<0.01),分蘖数达显著差异水平(P<0.05).综合形态观察和序列分析结果,将菌株HS40鉴定为球腔菌科(Mycosphaerellaceae)的Zasmidium citri-griseum.[结论]菌株HS40可显著促进铁皮石斛的生长并提高其茎干多糖含量,有望用于开发铁皮石斛专用菌剂(肥).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内生真菌对铁皮石斛种苗生长的影响,并筛选出有利于铁皮石斛种苗生长发育的内生真菌。该研究从金钗石斛根部分离、筛选和鉴定得到3种内生真菌,将其分别配制成体积分数20%、40%和60%的液体菌剂,对铁皮石斛种苗进行接种试验。在温室栽培条件下共培养150 d后,调查统计各处理组铁皮石斛种苗生物量,并利用石蜡切片法显微观察真菌侵染情况,以及重分离真菌鉴定。结果表明,菌株FC6和FC8对铁皮石斛种苗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且均能与铁皮石斛种苗形成菌丝团共生结构,菌株FC9则不能。通过对铁皮石斛种苗根部重分离的真菌鉴定,确定重分离得到了原接种真菌;菌株FC6和FC8能够侵入铁皮石斛种苗的根部组织,并在其皮层细胞中扩展、定殖,形成良好的共生关系。其中,菌株FC6对铁皮石斛种苗促进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采用PDA培养基、PDA-抗生素培养基以及MMN培养基,通过切片法从一年生樱桃(Prunus pseudocerassus)根中分离菌根真菌,用打孔法分离得到纯化菌株,并对菌株的生理生化特征进行系统鉴定.结果表明,切片分离时的表面消毒条件和方法以及分离培养基的选用均直接影响菌根真菌的分离纯化结果及菌根真菌的多样性.该菌利用HgCl处理6 min,接种在改良MMN培养基中分离效果最好,该菌的最适pH 7,最适温度为25℃,最适P浓度KH2PO4和K2HPO4分别为0.50 g/L和1.00 g/L,最适C源为可溶性淀粉,最适N源为尿素.将该菌加入到生长基质中能将炼苗期的樱桃苗的成活率由73%提高到86%.  相似文献   

6.
一株铁皮石斛组织培养污染内生细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污染铁皮石斛组培苗的内生细菌进行分离和鉴定,为预防铁皮石斛组织培养过程中内生细菌污染提供科学依据。采用NA培养基分离纯化细菌,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指标结合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对引起铁皮石斛组培苗污染的内生细菌进行鉴定。引起铁皮石斛组培苗污染的内生细菌为SH42菌株,其形态特征及生理生化指标与莫海威芽孢杆菌(Bacillus mojavensis)基本相同;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SH42与B.mojavensis(AM948970)聚在同一系统发育分支,其同源性为99.4%。因此确定引起铁皮石斛组培苗污染的内生细菌SH42为莫海威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7.
【目的】系统分析和比较野生与人工栽培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内生真菌的多样性,并从中筛选抗炭疽病活性的菌株。【方法】利用组织块分离法分离铁皮石斛内生真菌,采用载玻片培养法和基于rRNA内转录间隔区基因(rDNA-ITS)的分子鉴定法对它们进行鉴定,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抗炭疽病内生真菌。【结果】从铁皮石斛中分离到236株内生真菌,其中132株分离自野生植株,104株分离自人工栽培植株,野生植株内生真菌的总定殖率(50.46%)、总分离率(61.11%)及多样性指数(2.95)均明显高于人工栽培植株(其相应数值分别为39.35%、48.14%和2.49);筛选到34株对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具抑制活性的内生真菌菌株,其中菌株F102(蜡孔菌Ceriporia sp.)、F27(硬孔菌Rigidoporus sp.)、F103(蚁巢伞菌Termitomyces sp.)和F122(伏革菌Peniophora sp.)的抑制效果较好,抑菌率分别为93.06%、88.20%、87.48%和84.57%。【结论】野生与人工栽培铁皮石斛内生真菌的生物多样性和类群结构具有明显差异,并且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抗炭疽病活性菌株,这为人工栽培铁皮石斛药材品质的改良及其炭疽病的生物防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SE)是一类与植物共生的内生真菌,研究DSE对铁皮石斛苗生长的影响,可为铁皮石斛专用菌肥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分为7个DSE菌株分别与铁皮石斛组培苗和盆栽苗共生培养两个阶段,按不同DSE菌株接种铁皮石斛组培苗设7个处理,另以不接种菌株为对照处理,测定不同处理下铁皮石斛组培苗生长指标;按不同DSE菌株制成的菌液浇灌盆栽苗设7个处理,以未浇菌液为对照处理,测定不同处理下铁皮石斛盆栽苗生长指标.[结果]供试菌株均能与铁皮石斛苗共生,其中菌株24L-4处理的促生作用较为突出;接种该菌株后,铁皮石斛组培苗的株高、叶宽、茎径和干重分别较对照处理显著增长33.3%、65.7%、27.3%和45.1%;铁皮石斛盆栽苗的茎径、鲜重和干重分别较对照显著增长104.0%、83.9%和114.7%;显微镜观察发现该菌株的深色有隔菌丝和类似微菌核的定殖结构分布于铁皮石斛根部皮层的细胞内.[结论]DSE真菌能明显提高铁皮石斛的生产能力,具有较好的开发利用潜力.  相似文献   

9.
铁皮石斛菌根真菌对铁皮石斛组培苗的接种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菌根真菌对铁皮石斛组培苗的接种效应进行研究。[方法]以从野生铁皮石斛根系中分离得到的Tj1、Tj2、Tj3真菌为材料,将其接种到铁皮石斛组培苗的根系上进行接种试验。[结果]在组培条件下,Tj1菌在前期没有表现出促生作用,Tj2菌表现出较强的促生作用,Tj3菌则对根具有促生作用,而在后期,Tj1菌则表现出了较强的促生作用,Tj2菌的接种效果最好,促生作用最强,Tj3菌则出现烂根烂苗现象;在室外条件下,Tj2菌接种使组培苗叶数增加,侧芽数增加,侧根生长明显,株高增加显著,叶片大而深绿,根部有明显的膨大现象。[结论]2种接种方式均说明Tj2菌对铁皮石斛的地上植株和地下根系生长,株数增多,株高增加,新芽和新根萌发均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证明Tj2菌与铁皮石斛有效地建立了共生关系。因此Tj2菌对石斛组培苗的成功栽培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和分析野生与人工栽培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 内生细菌分布特点,筛选有较强定殖能力的活性菌株,为促进野生铁皮石斛驯化、提高药材品质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组织块分离法分离铁皮石斛根、茎、叶各部位的内生细菌,利用16S rDNA序列和系统发育树对分离菌株进行分析鉴定,体外筛选具有解磷、解钾、固氮、产铁载体、产IAA、拮抗病原菌的促生活性菌株,回接后再分离,观察内生细菌在组培苗中的定殖动态。结果 从铁皮石斛中分离到285株内生细菌,其中,217株分离自野生铁皮石斛,归类于3门9属,以芽孢杆菌属Bacillus和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为优势菌群存在于根、茎、叶中,其菌株数分别占总分离菌株数的79.26%和8.76%;68株内生细菌分离自人工栽培铁皮石斛,归类于1门3属,以伯克霍尔德菌属Burkholderia和埃希菌属Escherichia为优势菌群存在于根、茎中,其菌株数分别占总分离菌株数的54.41%和30.88%。泛菌属Pantoea在野生和人工栽培铁皮石斛中均有分布。野生铁皮石斛内生细菌的物种数(9)和多样性指数(0.85)明显高于人工栽培铁皮石斛(物种数为3,多样性指数为0.61)。活性筛选共获得38株菌株,占筛选菌株的45%,4株野生铁皮石斛的活性内生细菌中有3株在人工组培苗具有较好的定殖性。结论 野生与人工栽培铁皮石斛内生细菌的类群结构和生物多样性具有明显差异,铁皮石斛内生细菌蕴含丰富的促生潜力。  相似文献   

11.
王冬梅  杜静  黄林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5):6655-6657
[目的]研究金钗石斛、鼓槌石斛和铁皮石斛的抗氧化和滋阴药效异同,为其临床用药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采用DPPH.清除率检测法评价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并采用氢化可的松建立阴虚大鼠模型,用试剂盒法测定血清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乳酸脱氢酶(LDH)的活力,并计算大鼠体重、进食量以及死亡率,评价石斛滋阴效果。[结果]体外抗氧化试验表明,3种石斛的抗氧化作用强弱为:铁皮石斛鼓槌石斛金钗石斛,铁皮石斛与鼓槌石斛抗氧化活性和Vc接近,金钗石斛次之;浙江产铁皮石斛和云南产鼓槌石斛抗氧化效果相当,均优于其他产地的。滋阴试验结果表明,铁皮石斛和鼓槌石斛滋阴作用等同,金钗石斛次之。[结论]铁皮石斛、金钗石斛和鼓槌石斛抗氧化和滋阴有差异,在临床使用时可有选择的使用。  相似文献   

12.
潘春香  白音  包英华  范美玲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4):16841-16842
[目的]探讨药用石斛不同时期、不同贮存时间的花粉生活力。[方法]以玫瑰石斛、鼓槌石斛、细茎石斛和金钗石斛4个药用石斛种为材料,对蕾期、初花期、盛花期和谢花期4个时期,在白天平均温度25℃、夜间平均温度13℃的自然干燥条件下放置1、5、12、24、48h的花粉生活力进行测定。[结果]4个种之间花粉生活力差异不大,均以初花期花粉生活力最强,盛开期次之,蕾期第3,谢花期最低;初花期和盛花期的花粉放置1~48h均有良好的生活力。[结论]该研究为药用石斛人工辅助授粉、有性杂交育种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正交设计优选金钗石斛多糖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优选金钗石斛多糖提取工艺。[方法]通过正交试验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主要考察因素为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和提取次数。[结果]最优工艺条件:提取温度100℃、提取时间2 h、提取次数3次。[结论]该工艺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和稳定性,重现性好,适用于金钗石斛多糖的提取。  相似文献   

14.
以从野生金钗石斛内分离到的内生真菌37号、117号和120号菌株为材料,探讨在干旱胁迫下3种菌株对金钗石斛的生长、生理特性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15%PEG6000溶液胁迫时间的延长,各处理组较对照组相比生长减缓,渗透调节增加,抗氧化酶活性增强。3株内生真菌处理下能减少植株鲜重的下降,其中120号菌株能有效降低根长、提高抗氧化酶(SOD、CAT、POD)的活性;117号能增加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37号能增强抗氧化酶(SOD、CAT)活性。3株菌株均能增强金钗石斛抗旱能力,但作用效果各不相同,生产中混合使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5.
铁皮石斛原球茎增殖培养基配方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获得铁皮石斛(Dendrobium candidum Wall.ex Lindl.)原球茎组织培养的最佳培养基配方。[方法]用正交试验筛选出6-BA、NAA、KT最佳的浓度配比,并考察各因素对铁皮石斛原球茎增殖率的影响。[结果]铁皮石斛原球茎增殖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1/2MS+2.0 mg/L 6-BA+0.5 mg/L NAA+1.0 mg/L KT。[结论]该研究为工业化生产铁皮石斛原球茎及其有效成分,推进铁皮石斛工厂化育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石斛是传统名贵中药材,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在此介绍了石斛的特性、云南石斛的种植概况、种植特点及工艺流程,根据石斛的种植工艺特性,分析了目前石斛种植存在的问题,针对石斛规模化和标准化发展的趋势,提出了石斛机械化生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从培养基方面优化兰花快速繁殖的技术体系。[方法]将石斛兰和秋花独蒜兰的干种子培养于MS、B5、KC液体培养基上,诱导原球茎形成,再将原球茎培养于MS、KC及B5固体培养基中,研究原球茎分化苗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发育情况。[结果]石斛兰和秋花独蒜兰种子在B5液体培养基中诱导产生的原球茎最多,萌发率分别为3.1%、7.3%。秋花独蒜兰原球茎在KC固体培养基上的成活率最高,为71.9%,且幼苗生长发育状况最好,原球茎直径为(5.8±0.3)mm;石斛兰原球茎在B5固体培养基上的成活率最高,为65.0%,在KC固体培养基上的生长发育状况最好,原球茎直径为(3.8±0.6)mm。[结论]根据不同的组培快繁目标,可在兰花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选用合适的培养基。  相似文献   

18.
春石斛和铁皮石斛试管苗壮苗生根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离体保存5 a的春石斛和铁皮石斛原球茎为材料,采用正交试验对其试管苗壮苗生根的条件进行优化,从鲜重、假鳞茎、颜色、株高和根系生长等方面对植株进行综合评定.结果表明:适宜春石斛壮苗生根的培养基为1/2MS+20 g.L-1白糖+50 g·L-1香蕉匀浆物;适宜铁皮石斛壮苗生根的培养基为1/2MS+10 g·L-1白糖.  相似文献   

19.
 对云南省药用石斛(Dendrobium Sw.)种植区域的生产现状及适宜性进行了调查、考察和评价。调查表明,云南省石斛植物自然分布呈L型,人工种植区域集中在北纬25°以南地区,可分为滇西南、滇南和滇东南种植区。根据气候条件适宜性,初步把种植区按县划为最适宜区、适宜区和次适宜区。目前至少有80多家企业和农户从事药用石斛种植,主要种类有铁皮石斛(D.candidum Wall.)、齿瓣石斛(D.devonianum Paxt.)、流苏石斛(D.fimbriatum Hook.)、鼓槌石斛(D.chrysotoxum Lindl.)和金钗石斛(D.nobile Lindl.)等。栽培模式以人工设施栽培法为主,部分采用林下仿野生栽培法。栽培基质以锯木屑或树皮碎片为优;种苗多数来源于组培苗。常见病害为炭疽病、黑斑病和疫病,虫害不严重,蛞蝓和蜗牛危害较频繁。初加工还处于小规模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分蘖数、栽培基质对金钗石斛茎叶生长的影响研究,探讨金钗石斛栽培适宜种苗分蘖数和栽培基质,为金钗石斛人工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贵州赤水一年生金钗石斛组培苗为材料,在人工盆栽条件下,3种分蘖数、4种栽培基质,栽培30、60、90、150、360 d,金钗石斛茎、茎粗生长量、植株叶片数、叶SPAD值、茎鲜重、干重、折干率等形态指标研究。[结果]4种栽培基质中,锯末屑是最佳的栽培基质。分蘖数为2,在4种栽培基质中150、360 d茎生长量分别为7.20、5.20、3.20、1.00,8.40、6.80、6.25、2.65 cm,均最高。茎粗的生长量与分蘖数未表现出差异性。3种分蘖数的种苗主茎上叶数的减少量在锯末屑栽培基质中最低,随着栽培时间的增长,叶的减少量越高,叶的SPAD值降低,主茎上叶栽培150、360 d的叶SPAD值,不同分蘖数、不同栽培基质间的差异显著。[结论]金钗石斛不同分蘖数种苗栽培360 d,种苗分蘖数与金钗石斛茎、茎粗的生长量、折干率无相关性,与茎的鲜重、干重呈极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