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土人参无公害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人参别名假人参、东洋参、台湾野参、土高丽参、人参菜等,因主根粗大如人参故名土人参,为马齿苋科假人参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热带美洲,100年前引入台湾,现台湾广为种植。嫩茎叶凉拌、炒食、作汤均可,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具有助消化、润肺生津、补中益气、滋补强壮的保健功效。近年来土人参已安家落户重庆,因抗虫耐病,是一种极好的无公害保健蔬菜。  相似文献   

2.
<正> 土人参别名假人参、东洋参、台湾野参、土高丽参、人参菜等,因主根粗大如人参故名土人参。嫩茎叶凉拌、炒食、作汤均可,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具有助消化、润肺生津、补中益气、滋补强壮的保健功效。  相似文献   

3.
土人参是一种营养丰富、药用价值较高的蔬菜,在我国分布广泛。目前土人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成分提取、栽培技术及组织培养等方面,但对其作为食品产品加工方面的研究较少,尤其是对根部的加工利用几乎没有。而土人参根部的淀粉和糖含量较高,可用于制作发酵酒,从而提高其根茎利用率,另一方面也可以满足广大消费者对营养型低度酒的需求,具有良好的发展空间和价值。该文主要介绍了土人参的营养价值及功能,分析了其加工利用现状。  相似文献   

4.
不同营养液浓度对土人参几个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营养液浓度对土人参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抗氧化系统及根系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土培比,营养液培养的土人参叶片MDA的累积量随着营养液浓度的提高先降后升,以1倍营养液浓度培养的含量最低;同时土人参叶片中SOD、POD、CAT的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而ASA含量在营养液浓度小于1倍浓度时均有显著升高,这可能是土人参对养分胁迫的适应性响应。与土培相比,除水培外,处理所用的几种营养浓度都提高了土人参根系活力,且以1倍营养液浓度时活力最大。因此,初步推断营养液在低浓度时随着浓度的升高,促进土人参生长;高浓度营养液抑制土人参生长;1倍营养液浓度最适宜土人参生长。  相似文献   

5.
土人参作为一种新型蔬菜,在嘉兴地区如何进行高效栽培目前未见报导。通过土人参高效安全栽培模式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土人参高效栽培模式为大棚地栽培,冬季采用3层薄膜保温,11月至翌年4月在行间套种其他喜冷凉的蔬菜即可获得较高经济效益;并针对土人参病虫害发生情况,针对性提出了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人参菜为马齿苋科土人参属多年草本植物,原名土人参,又名绿兰菜、玉参等,它是一种高营养保健的新特蔬菜。人参菜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钙、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具有清热解毒、补中益气、畅通乳汁、生津解渴等功能,对气虚乏力,肺燥咳嗽和神经衰弱等症都有较好的疗效。人参菜适应范围广,栽培容易,在水肥充足,管理得当的条件下667m^2可产鲜菜3000~4000kg,最高可达6000kg。  相似文献   

7.
土人参别名玉参、高厘草,喜生于村旁、山坡等地,是一种多年生观赏兼药用的直立草本植物.其植株高可达40厘米,茎少分枝,叶互生,卵形肉质,长7~10厘米,宽3~4厘米,基部楔形,肉质根,形似人参,所以称之为土人参.土人参有润肺、益气、健脾功效,对痰多久咳、劳伤等有一定疗效.土人参又是餐桌上一道营养丰富、味道极鲜的野菜.它适应性广,耐粗放栽培,很适宜农家种植.其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8.
白浆土人参床土的物理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研究了吉林省长白山区的另一类主要栽参土壤——白浆土人参床土的物理特性及其对人参生长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白浆土人参床土的物理特性基本可以满足人参生长对床土物理性状的全面要求。但与暗棕壤人参床土相比,其质地较粘,团聚体质量不高,持水性强而供水能力较差;床土的砂粘比例(物理性砂粒与物理性粘粒之比)和其物理特性的好坏有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并以6:4为宜;床土的水分状况与人参红皮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而白浆土床土的质地粘重与团聚体质量差等不良物理性状,是造成其含水过多、排水不畅和红皮病发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9.
为建立海南地方习用药材土人参的质量标准,依据《国家药品标准工作手册》中药质量标准研制的要求,对土人参药材的性状、鉴别、水分、总灰分、浸出物、多糖含量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明确了土人参药材的性状和显微结构特征,建立了具有专属性的薄层鉴别方法;规定土人参药材水分含量不得超过12.0%、总灰分含量不得超过18.0%、醇溶性浸出...  相似文献   

10.
土人参别名绿蓝菜、假人参、紫人参、高丽参、飞来参等,为马齿苋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土人参的嫩茎、叶作蔬菜食用,味道鲜嫩,口感清脆,营养丰富.土人参的根、茎、叶和种子均可入药,其主要功能是补中益气、润肺生津.由于土人参种植容易,无病虫危害,生长过程中不需要施用农药,是一种营养保健型高档绿色蔬菜和药用植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胡萝卜、土豆、番茄的浸提液对土人参愈伤组织的多糖和黄酮含量影响。[方法]在土人参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中分别添加胡萝卜、土豆、番茄浸提液诱导愈伤组织生成,培养25 d后,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定土人参愈伤组织多糖和黄酮的含量。[结果]3种浸提液都能提高土人参愈伤组织多糖含量(P0.01);其中以添加胡萝卜浸提液的最高,但胡萝卜浸提液对土人参愈伤组织的黄酮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土豆浸提液和番茄浸提液则使土人参愈伤组织黄酮含量降低(P0.05)。[结论]培养基中添加胡萝卜、土豆和番茄浸提液有助提高土人参愈伤组织的多糖含量,但未能提高甚至会降低其黄酮含量。  相似文献   

12.
对人参菜、益母草、菊花脑、荠菜等4种野菜种子的发芽特性及无菌播种培养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菊花脑种子发芽最快、荠菜次之、益母草再次、人参菜种子发芽速度最慢;发芽前的浸种时间,前3种野菜以6 h为宜,而人参菜以浸种9 h的效果较好。此外,4种野菜种子用75%乙醇浸泡40~60 s后,再用0.1%HgCl2浸泡12 min,消毒效果较好,基本无污染现象发生;最适合益母草、菊花脑、荠菜无菌播种的培养基分别为1/2MS、MS、1/4MS,播种后11 d的发芽率分别达到37.50%、68.75%、62.50%,而人参菜种子播种后20 d仍不能发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金银花套种土人参与各自单独种植的经济效益差异。[方法]在总结喀斯特山地适生植物金银花、土人参栽培管理技术的基础上,研究不同栽培模式的产量、投入、效益。[结果]当两者达到丰产时,金银花与土人参套种没有明显的影响相互产量,从不同种植方式3年来的平均效益上看,套种方式土人参金银花。[结论]套种为最佳的种植方式,能够充分利用空间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可为推动金银花、土人参产业在喀斯特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人工栽培状态下3种野菜的生长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称福 《西北农业学报》2008,17(6):123-126,139
对菊花脑、人参菜、益母草3种野菜在人工栽培条件下的生长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菊花脑适合于密植,以10 cm×15 cm为宜;株行距加大,植株叶片数、分枝数反面变少,单株叶面积也变小。人参菜生长速度较快,生长期长,表现为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行。益母草株行距增大,株型变高,单株叶片数增多,单株叶面积加大,以20 cm×25 cm作为人工栽培株行距为宜。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不同培养基配方对防止土人参愈伤组织玻璃化的效果。[方法]以MS+6-BA 2.0 mg/L+NAA 0.5 mg/L+蔗糖30g/L为基础培养基(对照组),将其配方作以下分组调整:①6-BA浓度减半;②添加活性炭(1 g/L);③Ca2+加倍;④NH4+减半;⑤采用2,4-D+KT代替6-BA;⑥联合②③④⑤,比较培养基变化对土人参愈伤组织玻璃化率的影响,并观察土人参愈伤组织悬浮培养细胞形态。[结果]与对照组相比,②~④组玻璃化率无显著差异(P>0.05);⑤组玻璃化率降至25%(P<0.05);⑥组玻璃化率降为0,同时⑥组悬浮细胞密度及活性均高于对照组。[结论]最佳培养基为改良MS(Ca2+浓度加倍,NH4+浓度减半)+2,4-D 2.0 mg/L+NAA 2.0 mg/L+KT 0.5 mg/L+活性炭1.0 g/L+蔗糖30 g/L,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土人参愈伤组织玻璃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主要果树果实品质遗传改良与提升实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全面总结分析国内外果树果实品质改良现状、中国果树品质改良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与成因,在此基础上系统阐述柑橘、苹果、梨、桃及葡萄等主要果树果实品质遗传改良的目标、技术途径与成果、品质性状遗传倾向、芽变机理,并举例阐述柑橘原生质体融合与无核品种创制、功能型苹果及其育种技术体系创建、早熟核果类果树品种和无核葡萄胚培育种、野生樱桃李资源品种化及转基因缩短童期新技术等方面取得的突破性进展。最后针对中国果实品质改良提出几条建议:进一步加强野生果树资源评价及亲本利用研究,努力拓宽栽培品种的遗传基础,协同提升果实品质;进一步开展细胞工程等生物技术以及芽变机理和性状遗传变异规律研究,建立生物技术与常规技术结合、杂交育种与芽变选种优势互补的果树果实品质高效改良技术体系;进一步加强新品系的国际品种区域栽培试验及国际品种权申请与保护,培育国际性的果树“大品种”。  相似文献   

17.
荞麦遗传资源利用及其改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荞麦是我国西部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和出口农产品.为了促进我国荞麦遗传资源利用及品种改良,本文从荞麦遗传资源、荞麦改良的遗传基础、荞麦的遗传改良研究等方面,对荞麦遗传资源研究及发掘,荞麦的染色体构成、荞麦的种间杂交、荞麦重要性状的遗传及荞麦的分子遗传研究,荞麦的常规改良、染色体加倍、组织培养、辐射育种及种间杂交和杂种优势利用研究的进展进行了全面综述,并提出了今后开展荞麦遗传资源及品种改良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进行不同密度的蜡烛草对小麦产量影响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小麦产量损失率与蜡烛草密度的最佳回归模型为韦布尔函数Y=a×{1-(1/(exp[(x-b)d/c])}。其中,a=73.212 1,b=9.623 8,c=503.850 1,d=1.018 3。蜡烛草的经济危害允许水平为3.98%,防除阈值为39.3株/m2。  相似文献   

19.
赵俊  吴虹丽  马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8):9435-9437
[目的]建立土人参愈伤组织的诱导、增殖继代培养及其细胞悬浮培养的技术体系。[方法]研究不同植物激素组合对叶片、茎段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采用液体振荡培养法测定叶片愈伤组织细胞悬浮生长曲线。[结果]叶片最易诱导产生愈伤组织,最佳诱导、增殖培养基为MS+2,4-D1.0 mg/L+NAA0.5 mg/L+6-BA0.5 mg/L(pH5.8)。由叶片愈伤组织建立的细胞系生长呈"S"型曲线,最适继代周期为15 d。[结论]以叶片为外植体经愈伤诱导、增殖培养可建立良好的细胞悬浮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