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3 毫秒
1.
青藏高原土壤区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以信  李明森 《山地研究》1995,13(4):203-211
提出了青藏高原土壤区划的原则和土壤区划单位(土壤地带-土区)系统及新的区划方案,并简述了各土壤地带与代表性土区的成土环境特点,土地利用方向及代表性的山地土壤垂直带谱。  相似文献   

2.
白军红  欧阳华  王庆改  王春梅 《土壤》2003,35(5):419-423
本文研究了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垂直带土壤-植物系统中Pb元素含量的水平变异和垂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垂直带土壤Pb含量均在25mg/kg以上,且各土壤带Pb的平均含量与其变异程度相反,棕色针叶林土Pb平均含量最低但变异最大,而山地生草森林土Pb平均含量最高但变异最小;垂直带植物Pb含量均低于克拉克值,与垂直带土壤Pb含量高低基本相吻合,但其变异以高山苔原带变异最大,岳桦林带变异最小;植物Pb含量垂直分异显著高于土壤Pb含量,变异系数达89.76%;植物对Pb的富集能力依植物种类及器官不同而异;成土母质和母岩、土壤pH值、有机质及土壤质地是影响Pb在土壤-植物系统中分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用^32P示踪扩散池和扩散管法测定了4种不同质地土壤在不同含水量和温度下的磷自扩散系数。结果表明,非饱和土壤磷扩散系数随土壤水分含量增加或土壤水吸力减小而增大,符合幂函 数Da=aW^b=aS^-b关系;质地对磷扩散的影响与土壤水分条件密切相关,在同一含水量下,轻质土壤Da值大于粘质土,Da与粘粒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而同吸力下与此恰好相反。饱和土壤磷扩散系数比Da值通常大2-3个数量级,但不同土壤之  相似文献   

4.
^134Cs在水—吸附剂体系中的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物对^134Cs的吸附率与粒径之间的关系可用幂回归方程来表示;矿物能很快地吸附水体中的^134Cs并达到吸附平衡;^134Cs在水-吸附剂体系中的消失和吸附过程均遵循指数回归形式;沸石对^134Cs的吸附能力最强,活化膨润土和珍珠岩较强,膨润土较弱;土壤也是一类良好的^134Cs吸附剂;^134Cs在土壤中的移动距离很小,有95%左右集中在0-1cm的表土层中,淋溶水中只占1%以下;土壤对^13  相似文献   

5.
盐渍土盐分指标及其与化学组成的关系   总被引:41,自引:1,他引:4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毛任钊  田魁祥  松本聪  山崎  素直 《土壤》1997,29(6):326-330
用一元回归方法统计了分析了南皮县涝洼盐荒地开发区盐化土壤的盐分测定数据间的相关性。混合型土壤,全盐量0.1-1.5%范围,1:5土水比土壤浸提液电导率E与全盐有显著的直线正相关关系;不同Cl^-/SO^2-3比率的土壤中,同样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盐分组成不同,回归系数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6.
山地土壤坡向性分异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山地土壤坡向性分异的研究概况,包括土壤生物积累和盐基淋溶的坡向差异,以及坡向对土壤垂直带谱结构的影响。已有研究大多集中在山地土壤垂直带谱的坡向分异,可将其归纳为山地迎风坡与背风坡和阴、阳坡分异两种主要情况。同时,针对目前有关山地土壤坡向性研究的不足,提出了今后研究的重点:从山体不同坡向的对应高度出发,运用现代地理研究方法,研究山地土壤多种属性的坡向性分异及其生产生态意义。  相似文献   

7.
作物NH4+和K+营养关系的土壤及矿物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钱晓睛  封克  汤炎  程传敏  徐灏 《土壤》1996,28(1):24-29
通过水培、土培试验研究了不同阳离子的存在与土壤、矿物固定态铵释放及水稻苗期氮、钾吸收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NH4^+、K^+浓度组合对水稻苗期氮、钾营养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作物对盐分的吸收及其盐害的预测预报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李加宏  俞仁培 《土壤学报》1998,35(3):352-358
通过温室和田间试验,研究小麦和甜菜在盐胁迫下的生长及其对盐分的吸收。结果表明,小麦耐热略低于甜菜,Na^+抑制小麦和甜菜对K^+和Ca^2+的吸收,小麦和甜菜的相对干物质重与土壤含盐量的关系符合Maas-Hoffman模型,小麦和甜菜叶Na^+含量与土壤含盐量呈显著正相关,且与干物质重的关系也符合Maas-Hoffman模型,文中提出了利用作物叶的Na^+含量与相对干物质重之间的Maas-Hoff  相似文献   

9.
大棚栽培后土壤盐分的变化   总被引:24,自引:7,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文庆  骆洪义  丁方军  刘加芬 《土壤》1995,27(4):203-205
本文研究了棕壤,潮土,褐土3种土壤上大棚栽培后土壤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土壤全盐量明显较对照增加,而且随种植年限增加,盐分含量更有增加的趋势,在离子组成中Cl^-,NO3^-,Ca^2+,Mg^2+,HCO3^-与全盐量均有很好的相关性,其中HCO3^-与全盐量呈负相关,而其它离子与全盐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大别山北坡土壤的发生特性和垂直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克宁  申朓 《土壤学报》1997,34(2):170-181
本文在豫南大别山北坡的土壤野外考察的基础上,研究了土壤形成的自然条件、发生特性。结果表明,土壤的垂直带谱为:黄棕壤→暗黄棕壤→酸性棕壤→山地灌丛草甸土。并根据“中国土壤系统分类”进行了土壤诊断分类的尝试。  相似文献   

11.
顾也萍 《土壤学报》1987,24(4):378-387
本文在阐明九华山土壤形成条件的基础上,着重阐明了各土类的特性和土壤的垂直分布规律。九华山的基带土壤为红壤,自下而上依次分布着红壤、山地黄棕壤、山地酸性棕壤和山地灌丛草甸土。  相似文献   

12.
刘博学 《土壤学报》1987,24(3):257-268
都庞岭位于湖南省西南部。最高峰韮菜岭海拔2009.3米。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资源丰富,植被生长良好。土壤形成特点表现为较强的脱硅富铝化作用,B层粘土矿物以高岭为主,硅铝率较低,通常在2.5以下,少数土壤剖面可小于1。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垂直谱上部土壤淋溶作用较强。由于都庞岭山体高峻,土壤垂直分带性明显,自下而上,分布有山地红壤(海拔700米以下)、山地黄壤(700—1550米)、山地黄棕壤(1550—1950米)、山地灌丛草甸土(1950米以上)等。山地黄壤在垂直带谱中占有重要位置,其性态特征表明,黄壤并不是红壤发育的前期阶段,而有其自身的、独立的形成特点,在湿度大,风化物通透性好的条件下,对黄壤的形成发育更为有利。  相似文献   

13.
湖南棕红壤的研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锋 《土壤学报》1989,26(1):87-96
本文研究了湖南省洞庭湖东西两侧丘岗地区的棕红壤,提出了棕红壤的主要形成特点、特性、类型的一些指标,归纳如下: 1.具有比较弱的脱硅富铝现象,粘粒硅铁铝率为2.7—3.0;淋浴弱(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含量比红壤高0.18—2倍,风化淋溶系数多在0.3以上);粘粒矿物以水云母、高岭石为主;游离铁含量大于2%,游离度50—60%。2.颜色为红黄-暗红棕色;粉/粘比和砂/粘比一般都小于1,粘化值大于1;pH 4.8—5.8;CEC 8—14毫克当量/100克土;ECEC 16.5—23.3毫克当量/100克粘粒;盐基饱和度40-60%。3.参照上述指标,结合母质与地域特点,将其划分若干土属,并提出其利用改良上的相应差异。  相似文献   

14.
山地森林土壤枯枝落叶层结构和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本试验设置在卧龙自然保护区1200-4300m海拔高度不同生物气候带的森林类型下.五处试验林地是:1.常绿阔叶林下的山地黄壤;2.次生落叶阔叶林下的山地棕壤;3.针阔混交林下的山地暗棕壤;4.暗针叶林下的山地棕色暗针叶林土;5.高山草甸植被下的高山草甸土.通过1981-1984年进行定位观测和试验研究,其结果阐明了该林区森林枯枝落叶层的构型、贮量及其化学、物理性质和灰分元素组成等;并探讨了森林枯枝落叶层在森林土壤生态系统中对水源涵养、养分供应、促进生物活动强度和土壤发育等方面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太白山北坡土壤的粘土矿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俊卿 《土壤学报》1982,19(3):273-282
太白山位于陕西省西部,绝顶海拔近4000米,是秦岭山脉的主峰,属于我国西北中部地区最高名山之一。地理位置约为北纬33.9-34.15度,东经107.4-108.0度。由于秦岭的屏障使潮湿的海洋气团不易深入西北,同时也阻挡了北方的寒潮不致长驱南下,所以秦岭已成为自然地理上划分我国东部南北的重要界线。太白山的气候具有南温带的温和气候和北亚热带的温暖气候特点,属于温带和亚热带过渡性地带。  相似文献   

16.
几种土壤胶体电荷零点(ZPC)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袁朝良 《土壤学报》1981,18(4):345-352
研究土壤胶体的性质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许多土壤胶体的特性中,电化学性质是一个重要方面。大家知道,被分散在电解质溶液中的胶体颗粒,在与电解质溶液接触时,便产生了双电层,根据胶粒和溶液界面间游离电荷分布的机制,可以把土壤胶体区分为两种基本类型:(1)完全极化界面的胶体称为恒表面电荷胶体;(2)可逆界面胶体称为恒表面电位胶体[10,14]。  相似文献   

17.
pH对砖红壤和黄棕壤Cu~(2+)吸附与解吸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砖红壤和黄棕壤在不同浓度、不同pH下吸附和解吸Cu2+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 2种土壤Cu2+吸附量均随平衡液中Cu2+浓度增加而增大,两者关系较好地符合Langmuir吸附方程。Cu2+吸附量随pH升高而增加,Cu2+分配系数的对数与pH呈极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吸附一个Cu2+所释放H+的平均数砖红壤(1. 19)大于黄棕壤(1. 01)。可解吸Cu2+的数量随pH升高和吸附Cu2+的数量增加而增加,在pH4~6下,黄棕壤吸附Cu2+及可解吸Cu2+的比例(平均为10. 5% )大于砖红壤(平均为3. 1% )。由此认为, 2种土壤吸附Cu2+虽以专性吸附为主,但砖红壤的表面吸附点位较少,专性吸附点位的比例较高,对Cu2+的亲和性或专性吸附性大于黄棕壤。  相似文献   

18.
我国主要土壤剖面酶活性状况   总被引:76,自引:1,他引:76  
本世纪五十年代以来,由于科学的发展以及新技术的引入,土壤酶的研究愈来愈为人们所重视。试验研究已证明,土壤酶是土壤的组成分之一。  相似文献   

19.
土壤特征微团聚体的组成比例与肥力评价   总被引:74,自引:4,他引:7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棕壤为例研究了15对不同肥力水平的典型棕壤、棕壤型水稻土的特征微团聚体(<10m和>10m)的组成比例,结果表明该比例即微团聚体(<10m)/微团聚体(>10m)可成为土壤肥力水平的一个综合指标。以该指标为标准的典型棕壤和棕壤型水稻土肥、瘦地区分界数分别为0.25和0.35,小于此二值分别为各自肥地,反之亦反。土壤培肥措施可使肥、瘦地特征微团聚体的比例降低并提高土壤肥力水平或根本改变瘦地肥力实质。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中南地区不同纬度带花岗岩母质发育的黄棕壤、红壤、砖红壤的胶体表面性质与粘土矿物组合、14×10-10m矿物、氧化物的关系。结果表明:(1)黄棕壤、红壤、砖红壤粘粒的阳离子交换量、比表面和内表面占总表面的比例依次减小,这与其高岭石、粘粒氧化物含量依次增加,14×10-10m矿物含量依次减少有关,且也与14×10-10m矿物在黄棕壤中主要是蛭石,在红壤中主要是14×10-10m过渡矿物,砖红壤不含14×10-10m矿物的结论相符合。(2)在其他矿物类型和含量相近下,14×l0-10m矿物是蛭石的土壤与14×10-10m矿物是14×10-10m过渡矿物的土壤相比,前者的阳离子交换量、比表面、内表面占总表面的比例比后者高些,但土壤的活性酸度弱些,交换性铝含量比后者低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