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0 毫秒
1.
汪建中 《土壤》1992,24(1):29-32,40
本文根据赣东地区第2次土壤普查资料,论述了该区水稻土、潮土、红壤、黄壤、山地草甸土和紫色土6种主要土壤类型和由不同母质发育形成的红壤的土壤颗粒组成特点及其粘粒含量的变化等。  相似文献   

2.
对莽山北坡不同海拔高度的5个土壤剖面15个土样的粘粒矿物进行了X射线衍射分析和粘粒氧化物的化学选择溶提测试,结果表明:(1)莽山土壤中粘粒矿物组合的垂直变化明显。海拔500m以下的红壤、黄红壤的粘土矿物以1:1型高岭为主,粘粒氧化物中有较多的晶质氧化铁和热碱溶性氧化硅。海拔850m以上的黄壤、暗黄棕壤和山地灌丛草甸土的粘土矿物以2:1型的14×10-10m过渡矿物和水云母为主,粘粒氧化物中有较多的无定形氧化铁、铝和三水铝石。(2)随海拔升高,土壤粘粒的硅铝率、氧化铁的游离度变幅不大,而氧化铁的活化度和各种氧化铝的富集明显提高。根据这些结果,结合莽山土壤的风化威土的条件与过程,讨论了莽山垂直带土壤中粘土矿物和氧化物的分布与演化过程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钱国平  曹树钦 《土壤学报》1992,29(3):318-327
本文研究了皖南山地主要土壤的特征和分类。结果表明,本区土壤风化和淋溶作用强,富铝化特征明显,且随海拔高度的增加,土壤特征有差异。海拔600-700m以下的土壤,B层颜色以红棕色和亮红棕色(5YR5/6-5/8)为主,粉砂/粘粒值小于1.00,风化淋溶系数小于0.35,盐基饱和度小于35%,粘粒SiO2/Al2O3多小于2.4。粘粒矿物以高岭石为主。氧化铁的活化度和络合度低,表层HA/FA小于0.35。该类土壤定为黄红壤(红壤土类中的一个亚类)。海拔600-700m以上的土壤,B层颜色以黄色(2.5Y8/6)和亮黄棕色(10YR6/6-6/8)为主,粉砂/粘粒值大于1.00,风化淋溶系数大于0.35,盐基饱和度小于35%,粘粒SiO2/Al2O3一般大于2.3。粘粒矿物以蛭石和高岭石为主,并有较多的三水铝石出现。氧化铁的活化度和络合度高,表层HA/FA值0.35-0.75。该类土壤定为黄壤。从粘粒矿物组成和SiO2/Al2O3,判断,皖南山地上部不存在山地黄棕壤和山地棕壤。土壤垂直带谱主要由黄红壤和黄壤构成。  相似文献   

4.
红黄壤的轻矿物和重矿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家贤 《土壤学报》1990,27(4):385-391
本文研究了玄武岩发育的红壤,花岗岩发育的红壤和山地黄壤中的轻、重矿物。轻矿物的主要成份是石英和长石,石英/长石的比率是玄武岩发育的红壤>花岗岩发育的红壤>花岗岩发育的山地黄壤。重矿物的主要成份是各种含铁矿物及铁氧化物裹着的石英粒,此外还有少量的角闪石、锆石、云母和电气石等。锆石与土壤的风化强度变化有密切关系,作为土壤风化演变过程的指示矿物是很合适的。  相似文献   

5.
对黄壤发生分类的看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叶仲节 《土壤学报》1984,21(4):447-454
长期以来我们对黄壤的发生、特性和分布总觉得模糊不清。在土壤调查制图时;因红壤黄壤在形态性质上不易区分,所以在确定南方山地红壤带和黄壤带的垂直分布界线时,只有按海拔高度来划分。1982年10月在重庆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森林土壤学术讨论会上有两篇都是有关广东鼎湖山的土壤论文,其中一篇把红壤黄壤界线划在300米,而另一篇划在700米,说明划分标准还不统一。云贵高原是我国黄壤集中分布区,根据已有的资料看来,那里的黄壤是否典型、黄壤是否为湿润气候的产物,都值得讨论。本文就多年来的考察,结合有关论著,谈一点不成熟的看法,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陈家坊 《土壤学报》1953,1(3):204-208
福建黄壤分布面积仅次于红壤,而与灰棕壤约略相等,为福建三大土类之一。黄壤垂直分布的范围,比红壤与灰棕壤尤宽,从海拔数十米的丘陵到海拔千余米的高山,都有黄壤的存在。高山区的气候较湿凉,植物繁茂,黄壤承受微域气候的影响较大,低丘地区因排水不良,黄壤多由氧化铁水化而成,而主受微域地形的影响。大面积的黄壤多分布于高山构坡度较平缓的山顶或山坡。本文所研究的黄壤,乃属于这一类。福建北部的年雨量约在1,600毫米以上,平均温度在19℃以下,相对湿度  相似文献   

7.
广西地区土壤分布的垂直带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蔡惠民 《土壤学报》1966,14(2):206-213
广西处于热带与亚热带的过渡地区,其地带性土壤类型为红壤、砖红壤性红壤及砖红壤性土,但由于境内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苗岭、都阳山、大明山、十万大山等诸大山系的连绵起伏,随着地形的高起和割切,引起了水分和热量的重新分配,生物气候条件有规律的垂直变化,使土壤的分布出现一系列的垂直带谱.这一土被的垂直分布面貌,除了具有华南山地土壤垂直分布的一般规律外,并因地区自然条件的某些特殊因索而出现了特殊的谱式,土壤垂直带的幅度,也常因地区水热平衡的特点而显出不同的递变规律,研究这些规律和特点,将有助于对本区土壤资源的了解和山区综合利用的立体布局.  相似文献   

8.
陸景岡 《土壤学报》1965,13(2):161-169
低丘红壤在浙江省分布很广,一般在海拔300—400米以下的低丘都可见到,是本区主要的开发利用对象。作者在“浙江省低丘红黄壤的成土作用分析”一文中做过一些论述、认为这种土壤就成土环境与土壤性质说,应属于浙江省红壤化作用相对进行较深的一种,它多半是在古代疏松堆积物的基础上,经早更新世至晚更新世(主要是中更新世)时期的红化作用而成,以分布在缓缓起伏的低丘地形上为主,因其红色、酸性、粘重等性质相对地比较突出,土层又较深厚,特加“低丘”二字,以别于其他的红壤。  相似文献   

9.
赣江源区主要土壤抗蚀性能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江西省赣江源区内主要土类的抗蚀性能进行研究,测定各土类的有机质质量分数、密度、抗蚀指数、团聚度、团聚状况、分散率、分散系数、结构破坏率和水稳性团聚体含量等抗蚀性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的抗蚀性大小顺序为:山地矮林土(74.67)>黄壤(61.90)>山地黄红壤(47.26)>黄红壤(44.77)>紫色土(39.79)>红壤(28.34)。在红壤、紫色土区域不仅要预防以暴雨为主要侵蚀力的水土流失,而且需采取相应的措施增加地被物覆盖度、减少人为破坏,以及通过施肥等措施增加土壤的抗蚀性,从而减少水土流失;山地黄红壤、黄红壤区域必须对民众做好宣传工作,在开发利用的同时加强人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避免边治理边破坏现象一再发生;黄壤和山地矮林土地区,在综合利用时注意保持现有的良好生态环境,尽可能地避免有利于水土流失活动行为的发生;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团聚度、团聚状况是评价赣江源自然保护区土壤抗蚀性强弱的最好指标。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玄武岩和花岗岩发育的红壤和山地黄壤的长石风化,认为长石在土壤中的风化受气候因素和母质来源的双重影响,因而支配着它在不同粒级中的分布。两种母质发育的红黄壤中,各种长石的抗风化顺序是Na长石≥K长石>Ca长石。  相似文献   

11.
福建梅花山自然保护区土壤特性及其垂直分布规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郭成达 《土壤学报》1992,29(4):427-436
梅花山地处中亚热带地区,基带土壤为红壤,从下而上依次分布着红壤,黄红壤和黄壤.此外,在一些千米以上的山间谷地,尚有零星的山地草甸土和沼泽土分布.各类土壤的性质均表现有一定的地带性特征.随着土壤类型的垂直地带性变化,其性质也表现较明显的地理分异规律.  相似文献   

12.
西藏南迦巴瓦峰地区土壤地理分布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藏东南部的南迦巴瓦峰地区,面积约6.43×10^4km^2。章探讨了土壤垂直带谱的性质和结构特点,土壤水平地带与垂直带的关系,土壤垂直带的结果类型;论述了湿润程度,逆温、人类活动对土壤垂直带影响,以及山体高度和大小与山地土壤分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中南地区不同纬度带花岗岩母质发育的黄棕壤、红壤、砖红壤的胶体表面性质与粘土矿物组合、14×10-10m矿物、氧化物的关系。结果表明:(1)黄棕壤、红壤、砖红壤粘粒的阳离子交换量、比表面和内表面占总表面的比例依次减小,这与其高岭石、粘粒氧化物含量依次增加,14×10-10m矿物含量依次减少有关,且也与14×10-10m矿物在黄棕壤中主要是蛭石,在红壤中主要是14×10-10m过渡矿物,砖红壤不含14×10-10m矿物的结论相符合。(2)在其他矿物类型和含量相近下,14×l0-10m矿物是蛭石的土壤与14×10-10m矿物是14×10-10m过渡矿物的土壤相比,前者的阳离子交换量、比表面、内表面占总表面的比例比后者高些,但土壤的活性酸度弱些,交换性铝含量比后者低些。  相似文献   

14.
衡山土壤的粘粒矿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曾维琪  殷细宽 《土壤学报》1986,23(3):243-250
衡山的土壤,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依次分布着成土过程由强到弱的红壤、山地黄壤和山地草甸土.这个规律在粘粒矿物的组成上得到较好的反映.从山脚到山顶高岭石渐减,而三水铝石渐增.埃洛石则普遍存在,但以B,C层为多.风化程度较低的次要矿物如水云母、水黑云母、14(Å)过渡矿物和绿泥石等也是衡山的上部较多.从粘粒矿物组成的特点判断,衡山上部不存在山地黄棕壤,而只有山地黄壤和山地草甸土.衡山上部土壤的三水铝石含量很高,以致粘粒的硅铝率甚小.三水铝石可能是斜长石的直接风化产物.由这种方式产生的富铝化现象,在发生学上有别于热带土壤的富铝化作用.  相似文献   

15.
庐山区土壤的特征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庐山是长江流域中部的名山,位于鄱阳湖西北面,其地理位置约为北纬29度/35分及东经116度。庐山最高峯的海拔略高于1,500米,它虽不是一座高山,但为避暑胜地,并且是不同领域的自然科学工作者所爱好的科学研究场所。朱显谟曾对庐山土壤作过研究,他着重报导了庐山主要土类的分布和形态。本文报告庐山主要土类的理化性状及其他特征的研究结果。所采取的土样皆分布于自庐山次高峯大月山(海拔约1,450米)经含鄱口,下至山之东南麓白鹿洞一線,其中仅自大月山不远所选的一个剖面在此線之外。本文特别着重于山上土壤与山麓低丘土壤差异的  相似文献   

16.
蒋剑敏  熊毅 《土壤学报》1982,19(1):43-54
土壤不仅是一个分散体系,而且其高度分散部分还带电荷。因此,它能与土壤溶液中的离子相互结合,形成双电层。大部分土壤的无机胶体是带负电的,所以主要吸附阳离子。当它在盐基不饱和时就呈酸性,形成所谓胶体酸,胶体酸的缓冲性能既取决于交换性酸的本性,也取决于土壤胶体的本性。因此,了解胶体酸的缓冲性能不仅有助于对土坡酸度本性的认识,也可了解土壤胶体的本性。本文仅就我国几种土壤及其无机胶体部分进行电位滴定与热分析,并与粘土矿物比较以探讨各土壤胶体的缓冲性能与粘粒矿物组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我国几种主要土壤胶体的NH4+吸附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谢鹏  蒋剑敏  熊毅 《土壤学报》1988,25(2):175-183
本文讨论我国几种主要土壤胶体的NH4+吸附特征。土壤胶体对NH4+的吸附符合两种表面Langmuir方程。土壤胶体对NH4+的结合能力强弱顺序是:黄棕壤>黑土、(土娄)土>红壤>砖红壤,而NH4+的解吸率大小顺序与此相反。Langmuir吸附方程参数K1与土壤胶体的粘粒矿物组成有关,并与土壤胶体对NH4+的相对偏好性(A值)呈正相关。Langmuir参数(M1+M2)与土壤胶体的CEC呈正相关,去有机质(OM.)前后△K1与△OM.呈反相关。去有机质可增加土壤胶体对NH4+的偏好性。土壤胶体的NH4+吸附和解吸特征决定于其组成和表面性质,并受有机无机复合作用的影响。永久电荷吸附位对NH4+的偏好性较强,而可变电荷吸附位则较弱。  相似文献   

18.
Atmospheric carbonyl sulfide (COS) mixing ratios measured over 24 h during five summer campaigns (2003–2007) in a forest at the foot of Mt. Fuji, Japan (35°21′ N, 138°43′ E; 1,300 m above sea level, a.s.l.) and at the summit (3,776 m a.s.l.) were compared. COS levels were lower at the foot than at the summit during four out of five summer campaigns. The ratios of COS mixing ratios at the foot of Mt. Fuji to those at the summit ranged from 0.7 to 0.9. These results provide evidence of biological consumption of COS in the East Asian atmospheric boundary layer. We also measured the vertical profile of ambient COS below the forest canopy. These data showed a clear gradient of COS mixing ratio: in the lowermost 1 m of the boundary layer, COS mixing ratios decreased markedly downward. Two of the different kinds of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COS presented here support the role of soil as a sink of atmospheric COS described by previous research using dynamic enclosure experiments.  相似文献   

19.
细沟侵蚀动力过程输沙能力试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细沟水流的输沙能力是土壤侵蚀的重要参数之一,对于土壤侵蚀预报和土壤侵蚀过程模拟尤为重要。在不考虑土壤团粒结构条件下,根据集中稳定水流条件下侵蚀产沙随沟长增加而增加并将最终趋近于水流输沙能力的事实,提出了通过改变沟长来量测水流输沙能力的实验室水槽测量方法。相应地提出了根据试验数据计算水流输沙能力的函数表达式。用一种粉粘(黄土)土壤,进行了一系列(405次)室内水槽摹拟试验。采用五种坡度(5°,10°,15°,20°,25°)、三个流量(2,4,8 L min-1)的细沟侵蚀产沙数据,分析了输沙能力与沟坡、入流量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