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13篇
综合类   17篇
畜牧兽医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稻对~(134)Cs的吸收和~(134)Cs在水稻-土壤中的分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试验表明,水稻对~(134)Cs的吸收,孕穗期吸收速率最快;土壤理化性质不同,吸附~(134)Cs的能力有差异;不同生育期灌溉~(134)Cs溶液,水稻对其吸收量不同,离成熟期近,吸收得多;灌溉次数多和灌溉水中~(134)Cs活度高,水稻吸收的~(134)Cs也多。糙米经精白加工后,可使~(134)Cs的污染减少22.6—45.6%;~(134)CS在水稻各部位比活度大小的顺序为糠>根>稻草>谷壳>精白米;活度以稻草中最高,占水稻植株总活度的51.4%,糙米、根和谷壳分别占28.4%。11.8%和8.4%:~(134)Cs在土壤中移动很少,有95.1%集中在0—2.5cm的表土层内;~(134)Cs在水稻-土壤中的分配为6.1%:93.9%;K~+抑制水稻对~(134)Cs的吸收,K~+浓度与水稻中~(134)Cs比活度之间呈指数回归形式。  相似文献   
2.
茶树喷洒~(134)Cs后,~(134)Cs在老茶叶上的残留和新茶叶上的吸收都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式。~(134)Cs叶面污染后危害性最大,水质污染和土壤污染具有潜在的危害性。茶树对~(134)Cs的富集能力低,K值为0.02;鲜茶叶经制茶加工后,~(134)Cs的损失率达13.3%;茶叶经4次浸泡后,~(134)Cs的总浸出率为83.6%。  相似文献   
3.
4.
茶树上喷洒 ̄(134)Cs后,老叶上的沉积量和新叶上的吸收量均按指数回归形式下降,下降的速率以老叶上最快,春茶叶和夏茶叶上次之,秋茶叶上最慢;灌溉和土壤中拌入 ̄(134)Cs后,茶叶对 ̄(134)Cs的吸收分两个阶段进行,前期随着时间延长而增加。后期则减少。吸收量有个最大值;茶叶中 ̄(134)Cs的含量在喷洒情况下比灌溉和拌土的高。  相似文献   
5.
用~14C—BHC标记技术进行方法可行性试验指出,“磺化法”回收率达88.48±7.05%,“AOAC法”达90.44±3.48%,两者无显著差异;标样添加方法中的“浸渍吸附法”和“直接添加法”对“磺化法”的提取效率无明显影响;磺化损失率也在允许范围之内。证实我国沿用已久的“磺化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六六六广泛而持续的使用,已造成了水田和旱地土壤的严重污染,其中旱地土壤的污染比水田更为严重。我们利用14~C—六六六研究叶菜类——小白菜对土壤中六六六的吸收和残留,及土壤中六六六含量与小白菜中六六六含量的相关性,为现有被六六六污染了的土壤能否继续种植蔬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134Cs在水—吸附剂体系中的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物对^134Cs的吸附率与粒径之间的关系可用幂回归方程来表示;矿物能很快地吸附水体中的^134Cs并达到吸附平衡;^134Cs在水-吸附剂体系中的消失和吸附过程均遵循指数回归形式;沸石对^134Cs的吸附能力最强,活化膨润土和珍珠岩较强,膨润土较弱;土壤也是一类良好的^134Cs吸附剂;^134Cs在土壤中的移动距离很小,有95%左右集中在0-1cm的表土层中,淋溶水中只占1%以下;土壤对^13  相似文献   
8.
~(14)C—乙烯利在茶树上喷洒后,其沉积量叶比花高2倍左右。而消失速度比花快,喷洒后第3天消失约达42%,以后逐渐缓慢,喷洒后第50天叶部乙烯利残留量在1ppm以下。 ~(14)C—乙烯利在以通过茶树的根部和茎部进入茶株,并运转到其他部分,而在各部位的积累量不同,花>叶,在花中花柄>花瓣。~(14)C—乙烯利可以从叶面进入叶的组织,但运转出去的量很少。 茶树枝条在含有~(14)C—乙烯利水培液中培养后,捕集从茶树枝条上~(14)C—乙烯利所释放出来的~(14)C—乙烯,而未发现~(14)CO_2。  相似文献   
9.
华东地区粉煤灰农田模拟试验和放射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史建君  徐寅良 《核农学报》2002,16(4):212-216
对浙江、福建、山东、江西、安徽和江苏 6省部分大型热电厂粉煤灰的采样分析表明 :粉煤灰中主要放射性成分为2 38U、2 32 Th衰变系和4 0 K ,比活度范围分别为 75~2 84Bq kg、60~ 1 64Bq kg和 1 2 0~ 73 8Bq kg。粉煤灰农田施用模拟试验表明 :当施用量达到 52 5t hm2 时 ,土壤中天然放射性核素2 2 6 Ra和2 2 8Ra的比活度分别是对照的 1 88倍和 1 3 9倍 ;生产的食品 (稻谷、玉米籽和麦粒 )中 2种核素的比活度与对照没有明显差异 ,对作物的食用安全性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对浙江、山东、安徽三省部分大型热电厂粉煤灰的采样分析表明粉煤灰中主要放射性成分为238U、232Th和40K,比活度范围分别为75~284Bq/kg、96~164Bq/kq和120~382Bq/kq。粉煤灰农田施用模拟试验表明当施甩量达525t/hm2时,土壤中天然放射性校素238U、232Th和226Ra的比活度分别是对照的2.44倍、1.39倍和1,88倍;生产的稻谷和玉米籽中三种核素的比活度与对照无明显差异,对作物的食用安全性影响不明显。粉煤灰使用地采样分析结果表明;农田施用硅肥不会造成生产的稻谷和玉米籽中的天然放射性桉素的比活度超过国家标准;而在纯粉煤灰上种植生产的作物果实中234U、232Th、226Ra的比活度超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