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横断山区北段山地土壤基本属性的坡向分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横断山区北段金沙江以东雀儿山至二郎山等山地土壤属性的坡向性分异规律。结果表明,山地迎风坡由于水分条件优于背风坡,其土壤的生物积累和盐基风化淋溶一般强于背风坡,主要表现在迎风坡土壤的有机质和全氮含量、表层土壤全磷含量、阳离子交换量和速效钾含量高于背风坡土壤;迎风坡土壤的pH、盐基饱和度和基带土壤的钙化及碱性化程度低于背风坡土壤。这种分异在水平方向上,二郎山最为显著,由此向西至雀儿山随季风势力的减弱而减小;在垂直方向上,一般在山麓基带土壤最为明显,沿山体向上至山脊,两坡间的差异逐渐减小甚至趋同。山地迎风坡与背风坡土壤属性的分异,主要源于气候水分因素,有别于主要源于气候热量因素的垂直地带分异,同时也不同于山地土壤属性的阴阳坡分异。  相似文献   

2.
西藏南迦巴瓦峰地区土壤地理分布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藏东南部的南迦巴瓦峰地区,面积约6.43×10^4km^2。章探讨了土壤垂直带谱的性质和结构特点,土壤水平地带与垂直带的关系,土壤垂直带的结果类型;论述了湿润程度,逆温、人类活动对土壤垂直带影响,以及山体高度和大小与山地土壤分布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白军红  欧阳华  王庆改  王春梅 《土壤》2003,35(5):419-423
本文研究了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垂直带土壤-植物系统中Pb元素含量的水平变异和垂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垂直带土壤Pb含量均在25mg/kg以上,且各土壤带Pb的平均含量与其变异程度相反,棕色针叶林土Pb平均含量最低但变异最大,而山地生草森林土Pb平均含量最高但变异最小;垂直带植物Pb含量均低于克拉克值,与垂直带土壤Pb含量高低基本相吻合,但其变异以高山苔原带变异最大,岳桦林带变异最小;植物Pb含量垂直分异显著高于土壤Pb含量,变异系数达89.76%;植物对Pb的富集能力依植物种类及器官不同而异;成土母质和母岩、土壤pH值、有机质及土壤质地是影响Pb在土壤-植物系统中分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研究选取泰安市和曲阜市典型小流域,系统地研究了小流域坡面土壤磁化率与土壤侵蚀状况的空间分异特征,明确了土壤磁性与土壤侵蚀强度的关系。结果表明:自山顶往下,坡面空间尺度上的土壤磁化率均呈波状变化,总的趋势是底部高于上部。坡面中部表土磁化率为林地〉草地〉农地,坡面不同空间部位的土壤侵蚀强度为上部〉底部,农地〉草地〉林地。从不同坡向的比较来看,阳坡的土壤磁化率低且变异幅度大,其土壤侵蚀强度大于阴坡。土壤磁化率与土壤侵蚀强度呈反相关关系.不同空间部位的土壤磁化率高低可直观地反映土壤侵蚀强度的空间分异特征。  相似文献   

5.
青藏高原土壤区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以信  李明森 《山地研究》1995,13(4):203-211
提出了青藏高原土壤区划的原则和土壤区划单位(土壤地带-土区)系统及新的区划方案,并简述了各土壤地带与代表性土区的成土环境特点,土地利用方向及代表性的山地土壤垂直带谱。  相似文献   

6.
大别山北坡土壤的发生特性和垂直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克宁  申朓 《土壤学报》1997,34(2):170-181
本文在豫南大别山北坡的土壤野外考察的基础上,研究了土壤形成的自然条件、发生特性。结果表明,土壤的垂直带谱为:黄棕壤→暗黄棕壤→酸性棕壤→山地灌丛草甸土。并根据“中国土壤系统分类”进行了土壤诊断分类的尝试。  相似文献   

7.
广西地区土壤分布的垂直带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蔡惠民 《土壤学报》1966,14(2):206-213
广西处于热带与亚热带的过渡地区,其地带性土壤类型为红壤、砖红壤性红壤及砖红壤性土,但由于境内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苗岭、都阳山、大明山、十万大山等诸大山系的连绵起伏,随着地形的高起和割切,引起了水分和热量的重新分配,生物气候条件有规律的垂直变化,使土壤的分布出现一系列的垂直带谱.这一土被的垂直分布面貌,除了具有华南山地土壤垂直分布的一般规律外,并因地区自然条件的某些特殊因索而出现了特殊的谱式,土壤垂直带的幅度,也常因地区水热平衡的特点而显出不同的递变规律,研究这些规律和特点,将有助于对本区土壤资源的了解和山区综合利用的立体布局.  相似文献   

8.
川西高寒山地灌丛草甸土壤抗蚀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以康定折多山高寒山地灌丛草甸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土壤抗蚀性进行综合评价,以期探讨不同海拔和坡向土壤理化性质及抗蚀性差异。结果表明:(1)淋溶层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剧烈程度高于淀积层土壤,且这种变化不受海拔和坡向的影响,不同坡向间土壤的性质差异主要受气候因素主导;(2)土壤各理化性质指标之间以及土壤理化性质与抗蚀性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其中土壤抗蚀性受团聚体含量及稳定性的影响最大;(3)研究区土壤抗蚀性的大小顺序为3800 m半阳坡>4200 m半阴坡>3800 m半阴坡>4200 m半阳坡>4000 m半阳坡>4000 m半阴坡。其中>0.25 mm风干团聚体含量、团聚体GMD值和团聚体分形维数D 3个指标为评价该地区土壤抗蚀性的最佳指标。可见,不同海拔和坡向间土壤抗蚀性有明显分异特征,提高土壤团聚体含量及稳定性是加强该区土壤抗蚀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西藏色季拉山土壤的性状与垂直分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方江平 《山地研究》1997,15(4):228-233
色季拉山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南部,是西藏主要林区之一。由于气候和森林的垂直变化,其山体土壤类型的垂直带谱较为明显,基带为山地棕壤,往上依次为山地酸性棕壤,山漂灰土,亚高山(灌丛)草甸土(黑毡土,棕毡土),高山草甸土(草毡土)和高山寒漠土,并且东西坡呈对称分布。在分析了各类土壤的特征之后,讨论了土壤质地,有机质与养分,PH值,交换性能及化学组成的垂直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0.
不同利用方式与坡位土壤物理性质及养分特征分析   总被引:61,自引:8,他引:61  
以四川盆地西缘山地的典型坡面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地形部位条件下土壤物理性质和养分的分异特征,结果表明,3个坡面地形部位(上坡位,中坡位,下坡位),下坡位土壤物理结构性能较好,而人工林与坡耕地、荒草地相比较,人工林更能增强土壤的结构性。土壤养分分异特征表明,在不同利用类型条件下。土壤有机质、氮素和阳离子交换量CEC在人工林中含量最高,且与其他两种利用类型中的含量差异显著,有机质、碱解氮和CEC三者含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相关分析表明,土壤表层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呈极显著正相关。而坡面位置中,与上坡位,中坡位相比,下坡位土壤养分含量普遍要高,其中CEC含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相关分析表明,CEC与土壤粘粒呈极显著正相关。结果说明土壤物理性质与养分特征在坡面上的分异特征是山地坡面利用类型与地形部位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我国南方丘陵区土壤侵蚀严重,人类活动对其有重大影响,其中小型人为坡面的土壤侵蚀尤为强烈.根据1990~1996年对苏南孔山地区小型人为坡面土壤侵蚀的观测,土壤侵蚀主要发生在山麓人为开荒、挖土造成的裸露坡面上,土壤侵蚀的季节性变化明显,微沟谷侵蚀、溅蚀与土溜是主要的侵蚀方式.伴随着坡面地貌演化与植被覆盖度的增加,坡面土壤侵蚀趋于停止,人为裸露坡面的侵蚀过程历时6年,早期土壤侵蚀严重.针对侵蚀特征提出了防治小型人为坡面土壤侵蚀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土壤水分变化受地形地貌、土壤质地、土地利用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为了分析东北典型黑土区土壤水分变化规律,以该区农业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实验的方法,从坡向和坡位出发,系统分析土壤水分在不同坡向和坡位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半阴坡平均土壤含水量低于阳坡和半阳坡;各坡向土壤水分剖面变化趋势不同,坡向仅对0 ~ 35 cm深度范围内土壤含水量变化有显著影响.2)3坡向(阳坡、半阳坡和半阴坡)土壤含水量均为下坡位>上坡位>中坡位,各坡向不同坡位土壤含水量剖面变化呈现不同趋势,坡位对测量范围内的阳坡和半阴坡,以及25 ~ 100 cm范围内的半阳坡土壤水分变化有显著影响,但对半阳坡0~ 25 cm土壤水分影响不显著.研究结果可对该地区小流域农作物合理配置及农田土壤水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黄土区坡面土壤水分的空间分布,于2010年5月初选择宁夏固原云雾山2个典型草坡上利用多电极电阻仪法(ERT)测定了土壤电阻率的坡面空间分布。分别在长约400m的东南坡向坡面和圆丘坡面的4个长约100m坡向上设置纵向样线,并在样线上多点同步地测定了土壤含水率和电阻率,结果表明:土壤电阻率沿纵向坡面的空间连续性和变异性总体较好,阴坡半阴坡(西北、东北)的土壤电阻率小于阳坡半阳坡(东南、西南),并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逐渐增大。同时,土壤电阻率随着体积含水率增大而几乎线性降低,其相关关系较好,说明利用土壤电阻仪测定值计算土壤含水率的空间连续发布是定量了解黄土坡面土壤水分空间分布非破坏性的一个适合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4.
选择了黄土高原安塞县境内的纸坊沟、县南沟、西沟、郭阳湾等不同流域,对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地植被恢复过程中的土壤水分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退耕年限的增长,60 cm以下土层的土壤水分含量逐渐减少;对于不同地形条件的土壤含水量,阴坡>半阴坡>阳坡,坡下>坡中>坡上,并且随着坡度的增大,土壤含水量减小;不同的植被类型土壤水分含量也不同,在选择的草地、灌木地、林地3种植被类型中,以草地的土壤含水量最高,林地最小,灌木地介于两者之间;从恢复方式看,自然恢复的土壤水分含量相对较高,人工恢复的土壤水分含量相对较低,自然+人工恢复介于两者之间.另外,对于同一种植被类型,生物量越大,土壤水分含量越小.  相似文献   

15.
为阐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山地坡面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以三峡库区针叶林覆盖的中山凹坡为研究对象,采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的方法,对2019-2020年5 m×5 m网格点监测的117个点位0-70 cm土层深度的土壤水分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了湿润和干旱条件下典型凹坡集水区内土壤含水量的统计学特征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以及土壤含水量的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1)水平方向上,集水区内各层土壤水分均表现为中等变异(10%相似文献   

16.
利用高频率(5 min)的土壤水分探针和自动气象站监测三峡库区典型茶园坡面与林地坡面的土壤水分变化过程及其对降雨的响应,明确了林地和茶园土壤水分变化的规律,揭示了土地利用方式和微地形对土壤水分和降雨储蓄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在时间上,茶园和林地土壤含水率随降雨量的变化而改变,土壤含水率随土层深度呈现“W”型和“S”型变化。土壤含水率年内变异系数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表层土壤(10 cm)含水率为中等变异水平(10%相似文献   

17.
高寒草原是青藏高原广泛分布的植被类型。本文以贡嘎南山-拉轨岗日山南坡高寒草原生态系统为对象,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试验方法,对高寒草原生态系统植被碳密度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贡嘎南山-拉轨岗日山南坡高寒草原生态系统植被碳密度平均为0.8435±0.6048 kg/m2,变异系数71.69%。在海拔4424~4804 m范围内,随着海拔升高,植被碳密度表现出增加→减少的分布特征。影响植被碳密度的关键环境因子是:植被高度、0—10 cm地下生物量、10—20 cm地下生物量、0—40 cm土壤含水量、0—20 cm土壤容重、20—40 cm土壤容重、土壤有机质、土壤速效钾含量和土壤速效氮含量。  相似文献   

18.
以雅砻江官地水电站生态修复工程为例,对种植槽客土回填植草技术(ESS)和植被混凝土基材生态防护技术(CBS)在工程扰动区应用初期的土壤肥力状况进行了研究。通过选取4块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生态恢复边坡样地及一块对照样地,对各样地的土壤肥力相关指标进行了测定,同时应用土壤标准综合级别法分析了土壤肥力的变化。结果表明,4块修复边坡样地土壤中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高于对照样地,同时土壤肥力水平亦显著高于对照边坡,其中右岸植被混凝土边坡肥力最高。说明生态护坡技术可有效改善官地水电站工程扰动区的土壤环境,其中以植被混凝土护坡技术效益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9.
Soil crust formed after rainfall has a strong influence on soil erosion, water use, and crop growth on sloping farmland. To study the effect of soil crust on sloping farmland on runoff amount and erosion sediment yield, the soil crust on sloping farmland has been studied in this paper for plantings of corn, soybeans, millet, and winter wheat. Using an outdoor rainfall simulator, the influence of soil crust on runoff rate and sediment yield on sloping farmland covered by crops has been observed.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soil crust thickness was increased after rainfall and soil crust coverage showed little change after rainfall. Soil crust had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runoff and sediment yield on sloping farmland. Slopes with soil crust showed higher runoff rate and less soil loss than slopes without soil crust. On slopes planted with four crops (corn, soybeans, millet, and winter wheat), runoff rates on slopes with soil crust were respectively 20%, 25%, 25%, and 21% higher than on slopes without soil crust; sediment yield on slopes with soil crust was respectively 15%, 14%, 14%, and 8% lower than on slopes without soil crust. Crops enlarged the runoff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kinds of slope and decreased the sediment yield difference between them. Crop growth enhanced these differences in runoff and sediment yield between slopes with and without soil crus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