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依靠生态自然修复能力 加快吉林省水土流失治理步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吉林省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依靠生态自然修复能力恢复生态,是改善生态环境,加快水土流失治理的一项有效措施,分析了依靠生态自然修复能力恢复生态的理论依据及实践依据,提出搞好水土资源调查,统一规划,加大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力度,正确处理治理与预防保护的关系是生态自然恢复的重要保证措施。  相似文献   

2.
以青藏铁路格唐段为例分析了高原地区铁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即:植被破坏、生态用水阻隔、野生动物及冻土环境影响,从生态防护与生态恢复两个方面阐述了生态恢复有关技术原则。  相似文献   

3.
山地生态系统的退化不仅是一个生态问题,也是一个经济问题。生态恢复重建不能仅仅就环境退化问题而开展生态功能的恢复重建,却而不去考虑经济恢复重建和区域脱贫与持续发展问题。根据红壤丘陵开发地退化成因分析和区域社会经济文化状况,建立了以水土保持为核心,“林果草牧沼菌”有效链接的治理模式,以草保土养地,以草带动地方产业发展.实现生态恢复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相似文献   

4.
黄土高原北部地区生态退化与恢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土高原北部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破坏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当地所存在的一系列生态问题,不但威胁该地区居民的生存与发展,而且也影响我国东部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因此,开展该地区生态恢复理论和实践研究就显得非常重要。对数十年来涉及该地区的生态退化和生态治理方面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总结分析,同时对该地区如何进行生态恢复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为更好地开展该地区的生态恢复理论和实践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
通过讨论生态恢复工程对区域社会发展的影响,以宁夏回族自治区泾源县为例,分析西北民族地区生态恢复过程中人口、聚落、土地利用类型和种植结构、地区脱贫致富、社区交流与开放等社会因子的变化特征,总结了民族地区在生态恢复过程中社会转型趋势和方向。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福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运用生态恢复理论讨论了矿山采石废弃地水土保持生态恢复的技术途径和模式,其生态恢复途径包括采矿废弃地前期处理、植被恢复和目标生态系统重建。  相似文献   

7.
论高速公路建设中的生态破坏及其恢复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探讨高速公路建设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结合近几年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和工作实践,对高速公路建设中的生态恢复理论,原则和技术展开讨论,可为有关建设项目中的生态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西部地区生态修复限制因子及评价指标筛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全球环境问题与危机的加剧,使生态安全作为与军事安全、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等传统安全不同的一种非传统性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生态修复不仅是一个经济的概念,而且在生态环境恢复与重建中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涵盖了生态恢复学、生态经济学、农业经济学、土壤学、及水土保持学和土壤侵蚀学等多个领域,按照国家制订的“十一五”发展计划之要求,运用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分析了西部地区生态修复中的主要限制因子,探讨了生态修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合理的筛选了生态修复中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9.
论高速公路建设中的水土保持生态恢复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针对高速公路建设中的水土流失,讨论水土保持生态恢复的内容与原则,系统地论述国内外现有的水土保持生态恢复技术及其环境效应,文章有助于推动高速公路建设中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相似文献   

10.
浅谈河流生态恢复内容和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综述了河流生态恢复的主要内容和技术。河流生态恢复的内容主要包括河流水体污染治理、河流水量恢复、河流形态重建与丰富、河流生物多样性恢复及河流生态恢复效益分析与评价等五个方面;河流生态恢复技术主要有清除河流营养元素、重金属元素和有机物,生态除藻,自然型河流构建,土壤生物工程等技术。  相似文献   

11.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分区是确定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重点区域和进行工程项目布局的空间指导与前提。该研究以广西河池为例,构建“自然本底-主导生态功能-生态胁迫问题”综合评估框架,进行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分区划定研究。结果表明:1)河池市共划定6个自然本底类型区,“一江两河三山”的自然本底特征决定了分区的宏观构成;2)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呈现显著区域差异,粮食生产功能集中分布在东北部,固碳释氧功能集中分布在西北部,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及生境质量功能在南部较为突出;3)各项生态胁迫问题严重程度整体呈现东南向西北递减的特点,石漠化、生态退化问题集中分布在东南部,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土地整治潜力在东北部尤为突出,矿山地质灾害、水土流失在全域内均有分布;4)综合自然本底分区、主导生态功能分区、生态胁迫问题识别,最终将河池市划分为15个生态修复分区,并提出相应的生态修复策略。研究可为河池市生态修复实践提供参考,并为其他区域生态修复分区提供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12.
桐柏大别山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适宜性评价与分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大区域生态修复工程建设亟待解决的生态修复适宜性区划问题,采用主导因子分级组合法及其专题图叠加分析法,对淮河流域桐柏大别山区生态修复的适宜性进行了评价与分区研究。(1)用地貌类型(海拔高度)、土地覆被类型和地面坡度3个主导因子构建了生态修复适宜性评价与分区指标体系,并对指标因子进行了分类(或分级)和区域划分;(2)按照实施封禁保育(促进生态自我恢复)措施的适宜程度,提出了"适宜"、"暂不适宜"和"不适宜"3个生态修复适宜性等级,评价和确定了不同区域的生态修复适宜性;(3)按照生态修复适宜性将桐柏大别山区划分为2个生态修复区、4个亚区和16个类型区,可为在桐柏大别山区全面开展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提供科学依据及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乡村河道生态修复技术评价与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乡村河道生态修复技术综合评价方法,为乡村河道生态修复技术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从经济效益、社会及生态环境效益、对河道基本功能的影响、污染情况、自然条件等5个方面,系统地构建了乡村河道生态修复技术评价的指标体系。[结果]合肥市派河紫蓬镇河段4种生态修复技术综合评价值分别为:植物修复85.058,河道曝气70.255,人工湿地73.456,生态浮床68.018,表明应选择植物修复技术进行生态修复。[结论]应用模糊层次分析法所建立的生态修复技术评价体系全面客观,结合所确定的选择标准可为乡村河道选择适宜的生态修复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南方红壤丘陵区耕地生态问题识别与修复分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业空间生态修复是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重要内容之一,耕地作为农业空间的重要载体,精准识别耕地生态问题并对其系统分区,是新时期耕地高质量发展与科学高效开展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重要前提。该研究以南方红壤低山丘陵区耕地生态修复为研究对象,以江西省为例,针对国土空间规划中耕地生态修复的景观连通性、矿山生态负面影响,恢复退化土地生态功能和农业开发对生态空间胁迫程度四大方面,识别了江西省耕地的破碎化、矿山损毁、水土流失以及与生态用地冲突四大生态问题,采用基于修正的通用水土流失方程(RUSLE)模型、景观指数、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对各生态问题的指标程度进行定量化分析;基于组合权重构建了生态修复综合指数,依据流域、主要生态问题与修复程度分区方法,对全省耕地生态修复进行了综合分区。结果表明:1)2000-2018年间,江西省耕地水土流失主要以轻度侵蚀为主,水土流失总面积减少50.98%,赣江上游流域和鄱阳湖环湖区等水土流失现象加重;耕地斑块密度、破碎度趋于增加,聚集度趋于离散;耕地占用林地、水域与湿地等生态用地面积共计739.15 km2;建材及砖瓦黏土类和稀有稀土金属等废弃矿山累计破坏耕地的面积为13.18 km2。2)江西省耕地生态修复综合指数空间差异化明显,按照划分标准,将江西省共划分为8个流域大区,38个小区,包括水土保持重点修复、矿山生态重点修复、生态用地重点修复和耕地连通重点提升四个方向的修复内容。研究可为国土空间规划中农业空间的耕地高质量发展提供方法支撑,为江西省农业空间生态修复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国土空间治理视角下苏南地区农用地生态修复分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用地既是重要的生产空间,也是乡村生态空间重要的生态要素,面向山水林田湖草全要素综合治理修复的要求,科学划分农用地生态修复区域对新时期农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立足于国土空间治理背景下农业空间生态修复目标与要求,构建涵盖"生态功能、投入、耗散"3个维度的农用地生态修复评估框架,选取苏南地区为研究区,以50...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识别汉江流域水源涵养关键生态修复区,进行植被优化配置和生态修复效果的验证,为生态修复工程实施范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主要利用InVEST模型,估算2020年水源涵养量,通过水源涵养功能强弱识别关键生态修复区,将水源涵养弱功能区内有林地、灌木林、草地、未利用地和25°坡以上的耕地区域作为修复区,对修复区进行林地适宜性评价,依据林地适宜性评价结果完成各土地覆盖类型之间的优化配置,模拟完成配置后修复区的水源涵养功能,并与配置前进行比较。[结果]植被优化配置后,修复区产水量降低了6.97%,水源涵养总量提高了14.96%。[结论]汉江流域通过植被优化配置手段提升水源涵养功能具有一定的潜力,未来应在水源涵养功能的基础上同时考虑其他生态服务功能,进行汉江流域修复区识别,以便采取更全面的修复措施来解决汉江流域的生态问题。  相似文献   

17.
山西省潞安矿区生态恢复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潞安矿区自然经济条件、环境破坏程度和土地利用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潞安矿区实际,以尽快恢复被破坏土地的原有生产力为出发点,以恢复改善生态环境为目标,提出了稳定塌陷区生态恢复模式、潜在或动态塌陷区生态恢复模式、煤矸石山环境治理模式、废弃地生态恢复模式、环境污染区生态恢复模式、家园服务生态恢复模式等6类适合潞安矿区的生态恢复模式,每类模式里又包含几种子模式.经过对矿区不同区域实施的生态恢复模式成效的调查结果表明,该生态恢复模式系统的建立和空间分布格局是科学合理的,符合潞安矿区的实际情况,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8.
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适宜性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我国的地域特点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实施情况,进行适宜性研究至关重要。在介绍生态自然修复主要基础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对生态自然修复的影响作用。从区域定性、定量分析,地带性分区到GIS技术应用,以及适宜人为促进修复的作用和措施等方面探讨了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适宜性研究的方法和内容。生态自然修复适宜性研究正向前迈进,在地理空间分析技术的引领下,生态自然修复适宜性评价在方法上会有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门头沟煤矿区生态修复功能及生态农业工程规划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生态环境的破坏已成为中国煤矿区的共性问题,对破坏了生态环境进行修复成为现阶段矿区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生态修复总体规划的编制是煤矿区生态修复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生态修复功能区划又是生态修复总体规划的首要步骤。以北京市门头沟煤矿区的生态修复为例,结合门头沟煤矿区生态修复总体目标,重点探讨了生态修复功能区划的指标体系和方法;将整个研究区划分为生态修复区、生态维护区和生态保持区,分别对3个区的修复方式、修复方向进行了界定,并根据区划结果对生态农业修复工程进行了指导。  相似文献   

20.
伏牛山区水土流失危害严重,实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是加快区域水土流失防治步伐的有效措施。针对大区域生态修复工程建设亟待解决的适宜性区划问题,采用主导因子分级组合及其专题图叠加分析法,对伏牛山区生态自然修复的适宜性进行评价与分区。1)提出地貌类型、土地覆被类型和地面坡度3个主导因子作为生态自然修复适宜性评价与分区指标,并对其进行分级(分类)和分区;2)按照实施封禁保育(促进生态自然修复)措施的适宜程度,提出"适宜"、"暂不适宜"和"不适宜"3个生态自然修复适宜性等级,并确定其区域分布格局;3)将伏牛山区的生态自然修复适宜性划分为2个大区(一级区)、4个亚区(二级区)和15个类型区(三级区)。研究结果可为伏牛山区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工程的规划布局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