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10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研究大别山区板栗林地水土流失特性,为该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和生态安全保障工作提供科学支持。[方法]以“全国板栗第一县”湖北省罗田县为典型,通过对10°,15°,20°共3种坡度板栗林及对照10°,15°撂荒小区2014—2018年的降雨、径流、泥沙、植被覆盖度进行观测分析,研究大别山区板栗林下水土流失特性。[结果](1)在同等坡度和降雨条件下,虽然板栗林植被覆盖度更高,但其土壤侵蚀程度较撂荒地更加严重,说明板栗林存在较明显的林下水土流失;(2)植被覆盖度越低土壤侵蚀越严重,但植被覆盖度最高时土壤侵蚀程度并不一定最弱,说明由于林分结构的复杂性,即使在相同降雨、土壤、坡度条件下,植被覆盖度也不能作为反映土壤侵蚀程度的唯一指标;(3)板栗林水土流失程度并非随坡度的增大而增大,其侵蚀峰值(临界坡度)在15°左右。[结论]大别山区板栗分布广泛,其林下水土流失现象需要引起科研和管理部门的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2.
全面总结分析了湖北省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设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根据全国水土保持信息化和湖北省水利信息化的形势和要求,结合湖北省自身特点,提出了湖北省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设的原则和目标,系统梳理了基础设施、数据库、应用支撑体系、应用系统、门户网站、保障体系等建设任务,并提出了近期重点建设项目,为湖北水土保持信息化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的变化特征及区域差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不同区域植被恢复对土壤化学性质变化的影响差异较大。本文通过收集前人在土壤化学性质方面的研究数据, 选取福建省长汀县、闽清县和陕西省陕北地区植被恢复过程中0~20 cm 表土层有机质和全氮含量,进行了两类区域土壤表层有机质和全氮在自然恢复和人为恢复过程中变化特征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 福建省长汀县和闽清县的植被恢复初期, 人为恢复对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的影响较大, 后期自然恢复影响更大;陕北地区植被恢复初期自然恢复对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的改善好于人为恢复, 之后二者差异不明显; 福建省长汀县和闽清县在整个植被自然恢复过程中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累计增量和年平均增量都比陕北地区高。因此, 建议福建省长汀县和闽清县应先进行人为植被恢复, 然后进行自然恢复; 而陕北地区应先进行自然恢复,再人为恢复和自然恢复相结合, 这样可有效改善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 加快植被恢复。  相似文献   
4.
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适宜性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我国的地域特点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实施情况,进行适宜性研究至关重要。在介绍生态自然修复主要基础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对生态自然修复的影响作用。从区域定性、定量分析,地带性分区到GIS技术应用,以及适宜人为促进修复的作用和措施等方面探讨了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适宜性研究的方法和内容。生态自然修复适宜性研究正向前迈进,在地理空间分析技术的引领下,生态自然修复适宜性评价在方法上会有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年际变化、季节变化、主要生长季、空间分布特征研究了湖北省1998年4月至2014年3月近16年植被覆盖时空分异变化情况,近16年年均NDVI整体呈上升趋势,多年NDVI季节变化春季与秋季的变化曲线相似,主要生长季NDVI与多年年际总体变化趋势是一致的。湖北省植被覆盖变化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大部分区域植被呈现转好趋势,但局部地区也有退化的现象,其中退化面积只占总面积的3.25%。  相似文献   
6.
植被覆盖是影响水土流失的重要因子,本文在对湖北省近16年来植被覆盖在不同类型区变化分析的基础上,系统地分析了植被覆盖在不同坡度、土壤、高程的空间分布与时间变化规律,探讨植被覆盖时空变化自然驱动机制。结果表明:平均海拔高、坡度大的武陵山和秦巴山山地丘陵区年际变化NDVI相对值比平均海拔低、坡度小的江南和长江中游丘陵平原区要高,NDVI年际变化趋势增幅也较大,春、夏、秋三季的NDVI值变化幅度也相对较大。年均NDVI退化和改善的区域主要出现在坡度5°、高程500m的区域,退化的区域最主要是城镇及周边地区,改善的区域最主要是江汉平原等农作物主产区。  相似文献   
7.
2011—2016年,湖北省黄冈市、十堰市、荆州市、神农架林区,以及孝感市的大悟县、随州市的广水市几个地区民间资本参与水土流失治理项目1 411个,治理水土流失总面积51 166.67 hm^2。参与水土流失治理的民间资本以农民大户为主,其次为农村合作社型和公司+农户型。从投资来看,公司+农户和独立出资型投资金额最多,分别占总投资的1/4以上,农民大户虽然数量最多,但是其投资占不到总投资的1/6。从治理模式看,各地区均以林果产业型最为普遍。虽然湖北省近几年民间资本参与水土流失治理取得了巨大成绩,但是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间资本参与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的积极性,因此必须加快推进以奖代补等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8.
岔巴沟流域水土保持减水减沙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运用经验公式法、双累积曲线法和不同系列对比法计算岔巴沟流域1971—1980年水土保持措施的减水作用分别为10.55%、6.18%和26.67%,减沙作用为58.74%、63.40%和72.77%;经过对计算结果和前人研究成果的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岔巴沟流域库坝等工程措施为主的水土流失治理方式在措施生效期间能够有效减少流域输沙量,减沙作用为65%左右,能够有效拦截洪水,减少洪峰流量,汛期减水作用大于25%;2)库坝等工程措施对流域年径流量的影响不大,减水作用在7%左右,地下径流占总径流比例提高了20.4%,对地下水的补充起到了很好的作用;3)库坝等工程措施不能改善流域坡面和沟坡侵蚀条件,故而无法真正改善流域水土流失的状况,其减沙效果随着淤积量的增加而减小,需要不断投入以维持其减沙作用,而限于自然条件,库坝等工程措施对流域的治理是不可持续的。解决水土流失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恢复流域自然植被,顺应自然规律的发展,并采取适当的人工辅助措施。  相似文献   
9.
鄂西山区坡耕地分布格局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Arc GIS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典范对应分析鄂西山区土地利用的分布,特别是坡耕地的分布和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环境因子对不同土地利用耕地类型的影响程度存在明显差异,对土地利用及耕地格局重要性影响比较大的因子主要是人口密度、坡度。分析土地利用及耕地类型与各环境因子关系得到对土地利用,特别是鄂西山区坡耕地格局影响较大的环境因子,为土地利用格局优化和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湖北省水土保持信息化从20世纪90年代起步,经过20多年的建设,初步形成了服务于社会和行业管理的水土保持信息化体系,“3S”等先进信息技术在全省水土保持领域已经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但是与“智慧水土保持”的目标相比,在信息釆集感知、网络通信能力、资源整合共享、业务应用水平等方面还有较大差距。对湖北省水土保持信息化的现状进行了全面总结,分析了水土保持信息化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智慧水土保持的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