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以广东杉木第二代亲本(母本)无性系及其半同胞家系子代为对象,对两组材料12年生生长和材质性状进行测定分析,并探析亲本与子代间性状表现遗传相关性.结果 显示,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在世代间、家系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而木材基本密度和吸水率差异不显著;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家系遗传力分别为0.16、0.31、...  相似文献   

2.
【目的】创制新优杉木种质材料,进而筛选速生优质家系,推进杉木高世代育种进程。【方法】以杉木第二代改良种子园10个骨干亲本作为杂交亲本,采用人工控制授粉方式获得30个全同胞家系,并进行多地点全同胞子代测定,分析其8年生杉木的生长和木材基本密度遗传变异规律,进而开展优良家系选择。【结果】家系间树高、胸径(DBH)、单株材积和木材基本密度(WBD)存在广泛遗传变异,差异达显著(P <0.05)或极显著水平(P <0.01),其中单株材积变异较大,各地点表型变异系数和遗传变异系数分别达到21.56%~28.53%、12.18%~19.64%。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和木材基本密度家系遗传力分别为0.1594、0.2232、0.1799和0.5357,有利于家系选择。利用BLUP方法估算全同胞家系亲本生长和木材基本密度育种值,同时按亲本模型估算各杂交组合的特殊配合力(SCA)并进行排名,综合生长性状和木材基本密度表现,选获速生优质型家系2个(家系5和29)。其中,家系5具有更高的生长和材质增益,相比群体均值其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及木材基本密度增益平均为6.02%、8.21%、15.82%...  相似文献   

3.
利用杉木第2代种子园10个速生优良无性系作为杂交亲本,开展双列杂交及子代测定,研究不同林龄家系生长性状和材性遗传变异规律,并开展优良家系及单株选择。结果表明,不同林龄家系间均存在较大的遗传变异,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等生长性状均达极显著差异水平。14年生木材的红心率、偏心率、树皮率和基本密度等材质指标的变异系数均较大,家系间存在较大的遗传变异,木材材质也随着林龄增大不断提高。选出单株材积遗传增益最大的5个速生优良家系,与对照相比,单株材积平均遗传增益为6.08%;选出木材基本密度遗传增益最大的5个材性优良家系,与对照相比,木材基本密度平均遗传增益为3.85%。速生和材质两类优良家系可作为杉木高世代种子园建园材料进行推广利用。在优良家系选择的基础上还选出12个优良个体,与对照相比,单株材积遗传增益达38.24%,增产效果明显,不仅是高世代育种的理想材料,而且可以通过无性繁殖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4.
以福建省漳平五一国有林场马尾松巢式交配设计的8年生遗传测定林为试材,分析其生长和木材基本密度等主要经济性状(父本/母本效应和加性/显性效应)。结果表明,不同家系间、父本间各性状的遗传差异显著;相同父本不同母本间仅胸径和单株材积性状的遗传差异显著。父本和母本效应直接影响胸径、单株材积生长,但二者效应差异较小,而8年生子代木材基本密度其母本效应是父本效应的19.41倍。以单株木材干物质积累量为选择指标,选出10个纸浆材优良家系及14个优良单株;以胸径、木材基本密度和通直度为选择指标,选出8个锯材优良家系及4个优良单株。  相似文献   

5.
以胸径为选择指标,对杉木初级种子园23年生子代林大径材优树(胸径≥26cm)进行选择,共有38个优良单株入选,结果表明:优树胸径现实增益值均超过56%;树高、胸径、单株材积、树皮比率、木材基本密度和木材吸水性等主要经济性状在优树间变异较为广泛,变异系数在10%以上;树高、胸径、单株材积、木材吸水性间呈正相关关系,且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而树皮比率与胸径及单株材积间、木材基本密度与各生长性状及木材吸水性间则为负相关关系,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对大径材优树有效材积(去皮后单株材积)一木材基本密度类型作初步划分发现,共17株优树有效材积值大于优树群体均值,其中优树S14、S18、S22、S25木材基本密度大于优树群体均值。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漳平五一国有林场马尾松种子园132个无性系种子产量性状调查与木材比重测定及8a生自由授粉子代生长性状调查,应用灰色系统理论的关联度分析方法进行无性系多性状的关联度分析,以60%的入选率评选出79个无性系,其8a生子代平均单株材积、木材比重、无性系平均单株产种量可分别增长7.1%、2.2%、14.0%,可作为种子园去劣疏伐的依据。以15%的入选率评选出20个优良无性系,其8a生子代平均单株材积、无性系的木材比重及平均单株产种量可分别增长17.3%、8.9%、34.1%,可作为改良代种子园的优良材料。  相似文献   

7.
为获得影响赤桉Eucalyptus camaldulensis家系抗风性能的主要因子,筛选能生产应用的优良抗风家系,在连续3 a调查114个赤桉家系高产抗风家系排序基础上,选取50个赤桉家系为材料,对其生长性状(树高、胸径、单株材积),材性性状(木材基本密度、纤维长度、纤维宽度、纤维长宽比),材性相关的无损指标(Pilodyn值、应力波值)以及台风风害指数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除胸径(P=0.062),纤维长宽比(P=0.636)和树皮厚度(P=0.174)外,家系在各性状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单株、家系遗传力变化范围分别为0.046~0.885和0.077~0.777,纤维宽度、树高、木材基本密度、应力波值等性状具有高遗传力。各性状变异系数范围为5.11%~87.57%,遗传变异系数范围为1.78%~34.57%,环境变异系数范围为4.43%~80.74%,风害指数和单株材积变异较大,有利于优良抗风家系的评价选择。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赤桉纤维长度与木材基本密度、Pilodyn值、应力波值呈及显著相关,纤维宽度与生长性状(树高、胸径、单株材积、树皮厚度)呈极显著相关。风害指数与木材纤维长度、纤维长宽比相关性不显著,与树高、单株材积达极显著相关,与应力波值、树皮厚度呈显著相关,与胸径、Pilodyn值、木材基本密度相关性不显著,树高、单株材积与风害指数的相关关系在遗传、环境及表型上均高于其他性状。通过综合选择筛选出5个优良抗风家系,分别为家系2007,2006,20027,2005,2008,其遗传增益范围为0.53~22.39。  相似文献   

8.
17年生杂种落叶松遗传变异及优良家系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黑龙江省林口县青山实验林场17年生杂种落叶松自由授粉家系子代测定林为对象,测定其树高、胸径、材积与基本密度,估算各性状的变异系数、相关系数、遗传力及遗传增益,以筛选生长和材质兼优的家系。结果表明:树高、胸径和材积都存在较大变异,变异系数分别为13.3%、22.5%和49.0%,基本密度变异系数为9.1%;树高、胸径、材积和基本密度4个性状家系间都存在显著差异,家系遗传力分别为94.2%、92.1%、92.7%和30.8%,生长性状受较强的遗传控制,基本密度遗传力稍低;树高、胸径、材积与基本密度间的遗传相关系数分别为-0.093、-0.140、-0.159,呈微弱负相关,但相关不显著,可以进行独立选择。通过对10个家系的生长性状分析,选出了日3×兴2和兴7×日77-2生长性状优良的2个家系,在20%的入选率下,树高、胸径、材积其遗传增益分别为9.4%、17.3%、42.3%。基本密度较大的家系是兴7×日77-2,在10%的入选率下,家系遗传增益为3.3%。综合生长和密度性状,确定兴7×日77-2家系为优良家系。家系兴7×日77-2高出对照均值:树高15.1%、胸径23.1%、材积49.5%、基本密度4.1%;高出家系均值:树高5.4%、胸径5.0%、材积16.6%、木材密度4.4%。  相似文献   

9.
以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 S.T.Blake)自交F1子代、尾叶桉株间杂交F1子代、尾叶桉自由授粉F1子代和尾×巨桉(E.urophylla×grandis)种间杂交F1子代林为试材,讨论分析了桉树生长、材性指标的近交退化和杂种优势规律性.结果如下:①尾叶桉近交退化现象呈现自交子代比自由授粉子代显著,生长性状比材质性状显著的规律性.②尾叶桉自交子代树高、胸径和材积具有显著至极显著的近交退化;生材含水率、木材基本密度和树皮厚度无近交退化.③尾叶桉自由授粉子代,树高、胸径和材积有一定程度的近交退化,但不甚显著;生材含水率、木材基本密度和树皮厚度无近交退化.④尾叶桉与巨桉种间杂交子代的树高、胸径和材积可获得显著的杂种优势,但不同杂交组合的杂种优势率大有差别;子代的生材含水率、木材基本密度和成熟材纤维长度无杂种优势;子代的树皮厚度和1% NaOH抽提物含量呈显著性降低.  相似文献   

10.
乐昌油杉优树资源调查及收集区营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广东省乐昌地区杉木林分进行调查,共筛选出104份乐昌油杉优树资源。对优树生长、形质、材质等性状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优树群体生长性状(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均值明显高于样地群体值(P<0.01),性状表现水平(PL)皆在77.0以上;入选优树树高、胸径、单株材积现实增益分别为0.4%~97.1%、32.3%~131.8%、82.6%~712.5%;优树高径比、冠径比变幅分别为38.9~76.5、8.7~21.9;优树木材基本密度、红心材比率、木材干缩性、木材吸水性总体变幅则分别为0.251 1~0.393 1 g/cm3、29.2%~72.3%、0.8%~32.4%、189.0%~332.9%;其中,木材干缩性变异程度最大,CV值达100%,而木材基本密度变异程度较低,CV值仅为11%。以平均木材质测定值为阈值对优树进行分类,不同优树群体均可分选出一定数量生长材质皆优单株。研究还对乐昌油杉优树资源进行了有效保存(就地保存与异地保存),收集区资源合计保存率为98.1%。  相似文献   

11.
马尾松半同胞家系子代林遗传增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湖北省京山县太子山林场管理局马尾松实生种子园子代半同胞家系16年生林分为研究对象,测定了胸径、树高、枝下高、冠幅和材积等生长因子,结果表明:不同半同胞家系林木各生长因子间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说明马尾松林木半同胞家系间存在较为丰富的遗传变异,具选育潜力。16年生半同胞家系马尾松林分树高、胸径及材积遗传力分别为0.843 5,0.740 5及0.750 6。根据性状遗传力的大小,以树高、胸径和材积作为优良马尾松半同胞家系选择指标。采用10%入选率进行选优时,可选出9个优良半同胞家系,其树高、胸径和材积遗传增益分别可达13.37%、25.57%和51.53%。  相似文献   

12.
马尾松建筑材优良家系的选择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对设在福建三明中村试验点 73个 9年生的马尾松优树子代试验林进行调查研究 ,结果表明 ,不同家系在生长性状上存在极显著差异 ,在木材基本密度、通直度、圆满度上也存在较大的变异 ;以单株木材干物质产量为主要指标 ,从参试的 70个家系中选出 8个建筑材优良家系 ,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马尾松半同胞家系子代林早期生长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湖北省京山县太子山林场管理局马尾松无性系嫁接种子园半同胞8年生子代林为研究对象,在对胸径、树高、枝下高、冠幅和材积等生长因子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进行遗传力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半同胞家系林木各生长因子之间存在极显著性差异,显示马尾松半同胞家系林木间存在较为丰富的遗传变异,具有较大的选育潜力;8年生马尾松半同胞家系子代林树高、胸径和材积的遗传力分别为0.7436、0.6055和0.6500;采用20%的入选率时,筛选出5个优良半同胞家系且入选半同胞家系的材积、树高和胸径遗传增益分别为51.34%、17.45%和22.19%.  相似文献   

14.
对24年生长白落叶松优树子代测定林14个处理(13个家系和1个对照)的生长性状、木芯基本密度进行遗传变异分析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家系间生长性状和木芯基本密度均存在较大变异,家系间生长性状差异极显著,木芯基本密度差异显著,树高、胸径、材积和木芯基本密度家系遗传力分别为0.73、0.72、0.80和0.60,进行家系水平的改良具有很大的潜力。生长性状、木芯基本密度与物理力学指标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生长性状与木芯基本密度、解析木基本密度、气干密度呈正相关不显著,与大多数力学指标间相关不显著;木芯基本密度与解析木基本密度、气干密度、径面抗劈力、抗弯弹性模量、抗弯强度、顺纹抗压强度和径面硬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且回归分析模型比较理想,可以利用胸径木芯基本密度值预测物理力学指标值,间接选择和评价长白落叶松建筑材优良家系。通过生长性状和木芯基本密度综合分析选出166、169为优良家系,根据解析木物理力学性状选出的优良家系与其结果一致;树高、胸径、材积和木芯基本密度的遗传增益分别为14.27%、19.96%、48.12%和14.06%;优良家系树高、胸径、材积和木芯基本密度分别比对照高7.20%、13.31%、38.46%和4.76%。   相似文献   

15.
采用伐倒木取样的方法,对帽儿山、凉水、加格达奇3个地点31年生长白落叶松种源的生长、密度以及抗压、硬度、抗弯等14个性状进行测定,通过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稳定性分析等方法筛选出优良的建筑材种源。结果表明:3个地点不同种源间树高、胸径、材积差异显著,其他性状差异极显著。材积的变异系数最大,为36.43%,基本密度的变异系数最小,为10.11%。整合几种分析方法筛选出穆棱、天桥岭这两个种源为优良建筑材种源。两个优良种源的树高、胸径、材积、基本密度、气干密度、顺纹抗压强度、弦面硬度、径面硬度、抗弯强度、抗弯弹性模量的平均值为19.02 m、20.67 cm、0.320 m3、0.440 g/cm3、0.539 g/cm3、36.79 MPa、3293.54 N、3423.34 N、148.54 MPa、15.04 GPa,与3个地点种源平均值相比分别增产2.348%、3.261%、7.353%、1.614%、2.366%、1.589%、2.399%、1.613%、2.765%、2.566%。  相似文献   

16.
马尾松全同胞子代测定及优良单株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5年生马尾松全同胞及半同胞子代林的生长性状调查研究,分析不同家系间的家系方差分析、家系遗传力的变化,估算其遗传增益和选择效率,从48个全同胞中共筛选出12个优良家系,其平均树高、胸径、单株材积的遗传增益分别为3.1%、8.0%、18.6%;采用联合选择及逆向选择的方法,在母本配合力较高的优良家系中选择出40个优良单株,其平均树高5.2m,平均胸径9.0cm,平均单株材积0.01813m3,现实增益分别达18.1%、42.4%、117.5%。通过联合选择可获得双层次的遗传增益,实现提高用材林产量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以现实产脂量而不是产脂力为研究对象,利用包括对照在内的17个湿地松Pinuselliottii高产脂半同胞家系15~16年生时2a的单株测定结果和SAS程序包中非平衡数据分析方法(REML)对实际产脂量和生长量的家系和单株遗传力进行了估算,并利用协方差分析了产脂量和生长量的方差效应、产脂量和生长量间的相关性及产脂量的年度相关。结果表明:2007年和2008年全年产脂量的家系遗传力分别为0.6748和0.6930,单株遗传力分别是0.3678和0.4162;材积的家系遗传力和单株遗传力分别为0.8810和0.6826,均处于较高水平。树高和胸径的相关系数R2为0.7638,相关极显著,且区组、家系以及单株的变差都达到了显著水平;2007年产脂量和2008年产脂量相关系数R2为0.6969,相关极显著(Pr〉F〈0.001),其中家系对产脂量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0.0051),而区组和单株对产脂量的影响均不显著;所有生长量指标和产脂量指标之间的回归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相关系数(R2)为0.4341~0.5434。Duncan多重比较显示产脂量高、生长量也相对较高的家系为212,202,201和219。在高产脂遗传材料选择时应综合考虑实际产脂量和生长量指标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8.
采用伐倒木取样的方法,对帽儿山、凉水、加格达奇3个地点31年生长白落叶松种源的生长性状、基本密度以及化学成分进行测定分析,运用spass18.0及DPS V14.10软件估算了各性状的变异系数,并进行方差分析、多重比较、主成分分析、稳定性分析以及综合评价,以筛选出优良的纸浆材种源。结果表明,3个地点种源间基本密度差异极显著,其他性状在3个地点的种源间差异性不完全一致。材积的变异系数最大,为20.43%,其他性状的变异系数均<10%。多重比较和单地点主成分分析筛选出单地点优良种源,稳定性分析及地点间主成分分析筛选出多地点优良种源。整合几种分析方法筛选出的优良种源,最终选择鸡西、穆棱、白刀山这3个种源为优良纸浆材种源。3个优良种源的材积、基本密度、纤维素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0.310 m3、0.442 g/cm3、47.032%,其中材积和基本密度增产效果明显,分别超过总平均值2.99%、1.84%。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不同间伐保留密度及不同氮、磷肥施用量对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成熟林生长和材种结构的影响,为高效培育大径材杉木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选择27年生立地指数大于22的杉木人工林,采用正交试验设置9块标准地,间伐保留密度设为300、600和825株·hm?2,氮肥施用量设为0、100、200 g·株?1,磷肥施用量设为0、250、500 g·株?1。  结果  间伐保留密度过大会限制杉木成熟林胸径增加,间伐保留密度过小会降低林分蓄积量,间伐和施肥均能有效促进单株材积增长,较高氮肥施用量能够促进杉木胸径、树高和平均单株材积的生长,氮、磷肥混合施用能够更有效地增加林分蓄积量的积累。间伐保留密度及氮、磷肥施用量3个因素均显著影响杉木成熟林大径材出材量 (P<0.05),间伐保留密度和磷肥施用量对杉木成熟林大径材出材率具有显著影响 (P<0.05),而氮肥施用量的影响较小。在立地指数为22条件下,能够使杉木成熟林大径材出材量和出材率最高的处理为间伐保留密度825株·hm?2、氮肥施用量200 g·株?1、磷肥施用量250 g·株?1。  结论  高立地指数下,杉木成熟林大径材培育过程中,保留适宜的间伐密度,并增施氮肥和磷肥,能有效促进杉木大径材出材率和出材量。图6表4参2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