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2002—2008年,对灰飞虱发生危害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发现灰飞虱在金坛地区1年发生6代;2004—2007年发生量逐年增加,带毒率逐年升高;由于气候条件适宜,食源丰富,1、2、5、6代繁殖量极大。试验研究了灰飞虱发生危害与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的相关性。在探明灰飞虱发生动态和引起水稻条纹叶枯病暴发条件的基础上,研究了机插水稻以苗期无纺布全程覆盖、带药移栽、大田前期适时防治2、3代灰飞虱若虫为核心的关键技术措施,控制水稻分蘖期条纹叶枯病的效果达95%左右,水稻后期条纹叶枯病株发病率控制在0.7%左右。并进一步研究和实施了与稻鸭共作相配套的机插水稻条纹叶枯病无公害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2.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由灰飞虱传毒引起的病害.近年来,水稻条纹叶枯病逐年加重,已成为影响兴化市水稻生产的主要病害.2004年因灰飞虱虫量是常年的30倍以上,带毒率高达40%左右,故条纹叶枯病发生期早、发生程度重、产量损失大,为历史罕见.实践证明,条纹叶枯病的发生与品种、稻作方式等农艺措施有较为密切的相互关系.充分了解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规律,在栽培等农艺措施上趋利避害,是当前防治水稻条纹叶枯病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芮明方  谭宏  叶根如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9):5793-5793
[目的]为了明确湖州市条纹叶枯病主要病区灰飞虱的传毒率。[方法]用人工饲养的五代灰飞虱,对“嘉花1号”水稻进行水稻条纹叶枯病的接毒试验。将饲养的5代灰飞虱成虫每穴1头接入瓶内的试验苗上,用网罩隔离培养接虫苗,连续观察60 d,通过统计计算带毒灰飞虱传毒率。[结果]主要病区灰飞虱的传毒率为5.69%。[结论]带毒灰飞虱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的传毒率较高,应密切监控灰飞虱的发生动态,防止条纹叶枯病扩散蔓延。  相似文献   

4.
秧苗期覆盖防虫网对灰飞虱的防控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防虫网覆盖水稻秧苗,能有效阻止灰飞虱在秧苗上传毒危害,对控制灰飞虱虫量和条纹叶枯病作用十分明显。初步试验调查表明:防虫网对水稻秧苗期的控虫效果达100%,对水稻大田前期灰飞虱和条纹叶枯病的防治效果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5.
水稻重大病虫害发生原因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本市水稻生产上主要虫害有内源性害虫灰飞虱,迁飞性害虫褐飞虱、纵卷叶虫、白背飞虱;病害则主要是由灰飞虱传毒引起的水稻条纹叶枯病。其中灰飞虱(条纹叶枯病)、褐飞虱和纵卷叶虫在较长时期内仍然是威胁水稻安全生  相似文献   

6.
在水稻直播田间用Curbix100悬浮剂不同剂量叶面喷雾防治灰飞虱和条纹夜枯病。结果表明,Curbix100悬浮剂对灰飞虱、条纹叶枯病有较高的防效,对水稻后期灰飞虱和条纹叶枯病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浅析灰飞虱重发原因及综合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灰飞虱危害农作物的主要表现是传播病毒病,不仅传播水稻条纹叶枯病,而且还传播玉米粗缩病、麦子丛矮病及水稻黑条矮缩病.近几年我县灰飞虱发生量逐年增大,几种病毒病在我县均有不同程度发生,尤其是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严重.特别是2004年我县灰飞虱特大发生,导致水稻条纹叶枯病特大发生,造成了极大的损失.由于病毒病,特别是水稻条纹叶枯病没有特效治疗药剂,一旦发病损失巨大.因而控制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关键是控制传毒灰飞虱.为此,我站对灰飞虱重发原因及综合防治方法作了一些调查和探索,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由于连续暖冬和春季气温偏高,有利于灰飞虱生长繁殖,水稻条纹叶枯病呈大流行之势。为此,针对灰飞虱传毒为害进行了一定的试验研究。通过麦油田用药防治控基数、推广应用10%吡虫啉水稻浸种和秧田及时用锐劲特防治灰飞虱等措施,控制水稻条纹叶枯病的效果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9.
灰飞虱是水稻条纹叶枯病的传毒媒介,防治灰飞虱是控制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和发展的关键措施.为寻求速效、持久的防治灰飞虱药剂,我们进行了该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本区麦田灰飞虱发生严重,据监测,3年来本区麦田灰飞虱均为大发生,且带毒率逐年上升,而水稻条纹叶枯病即由灰飞虱传毒引起,因此,加强麦田灰飞虱防治,能有效降低灰飞虱全年发生量和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程  相似文献   

11.
水稻条纹叶枯病成灾原因及其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条纹叶枯病是由灰飞虱传播的毁灭性水稻病毒病。近几年该病在江苏和浙江省北部粳稻区呈蔓延趋势,而水稻感病品种的种植、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和耕作栽培制度的改变、灰飞虱种群数量持续上升和带毒率提高、主冶药剂防治效果下降均是导致病害流行的主要原因。根据"抗、避、断、治"四字防治策略,提出了农业、生物、物理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与可持续控制技术,以控制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12.
水稻条纹叶枯病暴发原因分析与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条纹叶枯病连年暴发,已成为当前水稻生产上非常严重的问题。为此,详细分析了近年来水稻条纹叶枯病危害加重的原因,其中包括:耕作制度和栽培方式的改变,有利于传毒介体灰飞虱繁衍;冬季气候偏暖,有利于灰飞虱的越冬,造成虫口基数偏大;生产上推广的水稻品种抗病性较差;缺乏有效的防治药剂等。结合河南省生产实际,提出了以选用抗病品种、适期推迟播种、平衡施肥、除草和治虫防病为主的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武运粳23号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的抗性,为该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从育秧到收割全程的综合性状评价研究了武运粳23号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的抗性.[结果]武运粳23号虽然在秧田期承载的灰飞虱成虫量高,但对条纹叶枯病菌表现出较强抗性,整个生育期基本未见条纹叶枯病病株,也未发生黑条矮缩病,并且对后期褐飞虱具有一定的抗性.[结论]在水稻条纹叶枯病流行年份,武运粳23号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原因的基础上,阐述了在灰飞虱大爆发的情况下,防治水稻条纹叶枯病的措施及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5.
在灰飞虱成虫带毒率39.4%的基础上,对水稻品种武粳15和武运粳7号进行了罩笼接虫试验,结果表明: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病率与灰飞虱接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另外,灰飞虱接虫量与水稻的有效穗、结实率和产量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水稻的产量损失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对于武运粳7号和武粳15,灰飞虱虫量(x)与产量损失率(y)的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y=0.0699+2.81x、y=0.2648+1.84x。由此建立了这两个水稻品种上灰飞虱虫量的防治指标:对于武粳15,防治指标为16900头/667 m^2,对于武运粳7号,防治指标为11400头/667 m^2。  相似文献   

16.
不同龄期秧苗对水稻条纹病毒耐病性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控制水稻条纹叶枯病,促进水稻安全生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生物测定法,测定二叶一心期至五叶一心期4个龄期的秧苗对水稻条纹病毒的耐病性。[结果]不同龄期的秧苗对水稻条纹病毒的耐病性不一样。被带毒灰飞虱刺吸取食后,二叶一心期秧苗的发病率达100.0%;三叶一心期秧苗的发病率为75.0%;四叶一心期秧苗的发病率为31.8%;而五叶一心期秧苗的发病率为O。即各龄期秧苗对水稻条纹病毒耐病性由强至弱为:五叶一心期〉四叶一心期〉三叶一心期〉二叶一心期。[结论]秧苗处于不同龄期对水稻条纹病毒的耐病性存在一定的差异,秧苗的龄期越小对条纹病毒的耐病性越差。  相似文献   

17.
吡蚜酮种子处理对灰飞虱和水稻条纹叶枯病的防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吡蚜酮浸种和拌种处理对灰飞虱的防治效果和水稻条纹叶枯病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秧田揭膜后5~11 d,25%吡蚜酮WP 200~400倍液浸种处理对灰飞虱成虫的防效在55.70%~74.88%之间;移栽后40 d,对水稻条纹叶枯病株防效在70.50%~72.34%。25%吡蚜酮WP 2~8 g/kg拌种对灰飞虱成虫防效在57.84%~86.30%,对水稻条纹叶枯病株防效在64.51%~75.51%。  相似文献   

18.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由灰飞虱(LaodelphaxstriatellusFallen)传播的病毒性病害。近年来,在中国许多水稻种植地区再流行,并成为部分地区水稻生产中的第一大病害。该文对水稻抗条纹叶枯病近年来的流行情况、水稻品种抗性资源筛选、抗性基因的定位和育种利用等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水稻抗条纹叶枯病的育种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