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介绍了应用3S技术在林权制度改革中进行外业林地数据采集、面积测量的方法,将外业林地采集的地理坐标数据转换为直角坐标数据,根据坐标数据用计算机绘制林地所在位置及图形.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卫星遥感影像数据为信息源,利用ArcGIS软件进行遥感数据区划并进行现地核实,结合最新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成果,形成本期林地更新数据和林地变化数据。同时,将结果与前期林地变更调查结果比对,分析了林地的资源现状、变化情况、引起林地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造林更新、调查因素等是导致徽县林地地类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基于“3S”技术的林地档案数据库系统建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和二类调查数据为基础,查清林地资源底数,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平台,通过数据间相互关联、模块化管理,建立林地档案管理数据库系统,实现数据输入、查询、分析、演示、输出一体化,为林地管理提供辅助决策手段。  相似文献   

4.
以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和森林资源调查数据为基础,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平台,通过林地落界建立全国森林监测图系统,为国家提供落实到山头地块森林资源数据,使森林资源管理由管理"数据"变成管理"林地",实现森林资源动态监测、数据更新、查询浏览、成果产出快速便捷。  相似文献   

5.
以延川县为研究对象,1984年<陕西省延川县农业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报告集>和2005年森林资源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3S(RS、GIS、GPS)技术分析和评价了该县14个乡镇森林资源的数量、种类及其结构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林地面积增加47 173.1 hm2,有林地面积增加了15 100.7 hm2,疏林地面积增加了2 972.8 hm2,未成林造林地面积增加了32 222.4 hm2,宜林地面积减少了4 759.8 hm2,森林覆盖率提高了7.58%.两期资源动态变化总趋势是:林业用地面积增加,非林业用地面积减少,总蓄积量持续增加,森林资源进入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6.
基于3S技术闽江流域杉木商品林林地质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层厚度、坡向、海拔、坡度、土壤侵蚀模数等方面,运用数量化理论Ⅰ的方法,基于3S技术实现闽江流域杉木商品林林地质量的测定,并把测定结果划分为4个等级。结果表明,流域杉木商品林的林地质量主体以Ⅰ、Ⅱ级的林地为主,占92.62%,为流域的杉木林适地适树的经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基于"3S"的云南省石屏县土地利用动态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土地利用电子数据和SPOT-5卫星遥感数据,在3S技术的综合应用基础上对石屏县1992、2005年两个时期土地利用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①1992年至2005年,研究区园地变化速度较快,动态度达到了20.23%。未利用土地面积减少18865.48 hm2,耕地、林地面积分别增加了7143.22和6057.07 hm2。但由于未利用土地、耕地、林地在研究初期面总量较大,动态度较小。②在研究时段内,该区土地利用动态转化过程中以耕地、林地、未利用土地三者之间的转化、耕地、林地、未利用土地转化为园地,耕地、林地转化为居民用地及工矿等11种转化为主。③该区土地利用综合指数1992年为193.19,2005年为204.49,土地利用处于发展期,但与全国土地利用综合指数220相比有一定的差距。④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地方政府政策导向以及城镇建设用地的扩展等是影响研究区耕地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林地的概念,阐述了"3S"技术的定义及其在林业中的应用,利用"3S"技术建立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基础数据库对数据预处理,以期为该技术在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尝试利用3S技术构建数字林业信息系统,以森林资源的动态监测、灾害监测、林地的变化监测以及森林的资源管理等的功能研究为出发点,结合林业发展的可持续目标,努力实现粗放型的林业管理经营模式向动态化和科学化的模式的改革。  相似文献   

10.
中国林地资源时空动态特征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3  
该文在 3S技术支持下 ,利用中国资源环境数据库中 1985、1995和 2 0 0 0年 3期全国林地空间分布数据 ,通过建立林地资源时空演变模型 ,从时间序列和空间尺度上探讨了 1985— 2 0 0 0年中国林地资源动态变化的时空过程和内在动因 .结果表明 :1985— 2 0 0 0年全国林地面积总量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 ,其中 2 0世纪 90年代前期林地净增加2 2 2 63万hm2 ,主要是由于灌木林和疏林地的增加所导致 ;90年代后期林地总量呈减少的趋势 ,但有林地却净增加84 56万hm2 .全国林地资源的动态变化空间分异明显 ,其中东北大小兴安岭、长白山 ,西南地区以及东南沿海地区以林、草、耕地相互转换为主 ;四川盆地和东南丘陵以林地、耕地相互转换为主 ;华北、黄土高原农牧交错带以林地、草地相互转换为主 .从全国来看 ,90年代林地面积呈现总量减少的趋势 ,减少的林地集中分布于传统林区 ,其中东北地区林地面积净减少最多 ,其次为西南地区 .而在造林区林地面积净增加最多的为东南地区 ,以福建、江西等省份最突出  相似文献   

11.
针对现有精细化滑坡监测预警系统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滑坡灾害监测预警工作的特点,提出以精细化滑坡监测预警预报模型为核心,GIS和Internet技术为主要技术,采用C/S和B/S混合架构,设计实现了新的精细化滑坡监测预警信息系统。该系统实现了滑坡灾害信息管理、分析、决策、发布的一体化,提高了滑坡灾害监测预警工作的效率,改善了相关工作的技术方法,同时还可为相关管理部门制订防灾减灾决策提供更加详实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针对当前现行的学生评教中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基于B/S与C/S模式相结合的学生评教系统,详细阐述了系统开发的相关技术和学生评教调查表的设计,并指出了将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一个基于B/S模式的通用教学资源库系统的设计思想,并详细阐述其在可视化环境下基于SQLServer2005数据库和ASP.net、ADO.net、ODBC等技术的实现方法。该系统在结构上被划分为数据、功能和应用三个层次,实现了数据库建立,资源录入、查询和管理,对使用记录的处理,资源自动上传、下载,在线线阅读、打印和管理等功能。该系统的实现技术使其具备良好的开放性、安全性、稳定性及通用性,目前已经投入使用且运行良好。  相似文献   

14.
研究开发了基于ASP.NET技术、B/S模式的高校教学管理系统,并对该系统的体系结构、功能模块以及实现系统的数据集等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探讨,指出系统的实现极大地提高了教学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15.
提出采用信息化的手段进行研究生管理的思想,结合Struts2+Spring+Hibernate技术框架,设计实现了一套基于B/S模式的研究生管理与创新平台,实现信息资源的集中管理和资源共享,为各级管理部门提供一个高效快捷的信息化平台,清晰管理流程,科学的引导研究生管理走向一个更加正确,规范化的管理模式,对规范研究生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玉米在生长过程中如果管理不善,容易出现早衰、空秆、缺粒、倒伏等现象,这样就会严重影响到玉米品质和产量。如何防止这种现象发生,应着重做好“四防”。玉米生长的前期如何做到“促下控上”,中后期为授粉结实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提高光合效率,延长根和叶的生理活性,达到粒重饱满高产的目的,应做好“六技巧”。  相似文献   

17.
利用Client/Server和Browser/Server两种模式建立了一套混合模式的行之有效的人事办公综合信息系统,不仅面向人事管理者和领导,而且要面向所有的教职员工、面向所有网站登陆及浏览者。根据权限的不同、需求的不同,所能接触到的内容各不相同,达到既方便单位的人事管理,又能满足教职工信息共享要求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推广与普及,从提高期刊管理水平和论文编审效率的角度出发,编辑部建立期刊网络处理系统已成为必然趋势。本文设计了基于B/S架构的学术期刊稿件管理系统,对该系统的功能模块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在系统实现技术上作了说明;提出了专家信誉度模型,保证审稿人资源的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19.
周顽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3):10917-10918
分析了创建B/S模式农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优点,从计算机技术角度探讨了这一系统的开发方法、开发流程和流行的软件技术,并对这些软件技术做了比较。  相似文献   

20.
基于B/S三层结构的网络选课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网络选课系统是高等院校安排教学必不可少的工具。本文使用JSP技术和MySQL设计并实现一个学生网上选课系统。该系统采用基于B/S模式的三层体系结构,操作方便快捷、运行稳定,能较好的满足教学管理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