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一、温度的调节温度是温室管理中最关键的环境因素。温度的调节不仅仅是为花卉生长提供最适的温度,满足其在不同生育阶段中对温度的要求,还必须考虑到温度与湿度、温度与光照、温度与通风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些都应看作是温度调节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利用菏泽温度资料,揭示本地四季平均温度发生气候突变的事实及日最高温度、最低温度的主要特征和演变规律。冬夏季温度变化较平稳,日温度变差较小,春秋季温度变化、日温度变差都较大。该研究对了解当地气候和做好温度预报具有较好地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在漫长的生物进化中,生物适应性与环境达到高度一致。在各种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中,温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它影响着生物的开花结果,迁徙洄游,物种分布等。而温度也并非永恒不变。四季更迭,冷热变换,生物对温度的适应是怎样变化的呢?不同的生物对不同季节的温度都有一个特定的适应范围,我们把这个对温度的适应范围叫做温度适应域,或者温度域。四季更迭温度变迁,温度域也随之变换。  相似文献   

4.
冻干香蕉共晶点和共熔点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电阻法测定香蕉冻干过程共晶点温度和共熔点温度,并对香蕉物料的不同成熟度,不同厚度,不同种类香蕉与其共晶点温度、共熔点温度的关系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成熟度为“果柄黄绿色、果皮淡黄色”的香蕉,共晶点温度和共熔点温度分别为-33.5℃和-22.0℃;不同成熟度的香蕉,及不同种类的香蕉,其共晶点温度、共熔点温度有所差别,香蕉成熟度越高,共晶点温度越低,共熔点温度越高;粉蕉的共晶点温度低于香蕉,而共熔点温度高于香蕉;香蕉物料的厚度对共晶点温度和共熔点温度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5.
利用菏泽温度资料,揭示本地四季平均温度发生气候突变的事实及日最高温度、最低温度的主要特征和演变规律。冬夏季温度变化较平稳,日温度变差较小,春秋季温度变化、日温度变差都较大。该研究对了解当地气候和做好温度预报具有较好地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贾宇琛  李岩  肖珂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3393-13394,13397
为了实现蔬菜大棚内温度的自动化控制,采用温度传感器采集信号,经控制电路处理后开启终端执行设备以调节大棚内的温度。温度采集部分采用温度电压线性正比传感器LM35,使电路简单,参数精确。并采用双路可调的设计方案,将单一温度感应升级为温度范围的感应。另外配有实时的温度显示电路,更具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育成期蛋鸡在散养状态下受环境影响大,易生病,体温检测困难的问题,采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和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对鸡体体表温度和翼下温度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建立温度预测模型。环境温湿度会影响鸡体体表温度的测量,为使红外热像仪采集的体表温度能够准确的反应出鸡体真实温度,试验对鸡体翼下温度和体表温度进行同步测量,并采集饲养环境中的温湿度,通过分析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找到能够反应鸡体真实温度的变量,建立最优温度预测模型。试验结果表明:1)散养状态下育成期蛋鸡羽毛覆盖区域温度和环境温度存在共线性;2)多元线性温度预测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为0.38%;3)多元非线性温度预测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为0.17%。表明红外热像仪可以用于蛋鸡的体温检测,而且多元非线性温度预测模型结果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8.
马铃薯不同发育期适宜温度气象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更精准的广西马铃薯不同发育期适宜的温度区间以及最适宜的温度,采用2年24期的分期播种试验,通过观测每期马铃薯发育进程、同期的平均温度以及各播种期的产量,对各发育期平均温度与产量进行曲线分析,获得马铃薯各发育期的适宜温度范围以及最适宜的温度。结果表明,广西马铃薯播种-出苗期的适宜温度为12~17℃,最适宜温度为15℃;出苗-结薯期适宜温度为8~15℃,最适宜温度为13℃;结薯-成熟期适宜温度为9~14℃,最适宜温度为12℃。  相似文献   

9.
低温下黄瓜花粉生活力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不同的开花温度和萌发温度的组合下,测定了11个黄瓜品种的花粉萌发率,结果表明:低温下不同品种黄瓜花粉萌发率均有所下降,开花温度对花粉萌发率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而萌发温度对花粉萌发率的影响则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开花温度和萌发温度的交互作用达到了极显著水平,萌发温度比开花温度对花粉萌发率的影响要大;区别黄瓜不同品种低温下花粉活力的适宜温度为9℃(开花温度)、12℃(萌发温度)。  相似文献   

10.
番茄苗在育苗的过程中要注意温度繁荣管理,常见的温度控制原则是三高三低。具体指的是播种的过程中需要较高的温度,而番茄出苗以后需要降低温度。番茄苗在移植前花芽分化期和移植缓苗期需要较高是温度,而缓苗以后需要降低温度。番茄苗在白天和晴天需要较高的温度,而阴天和夜间则需要降低温度。温度、水分管理得当,光照充足,就能培育出健壮的秧苗。  相似文献   

11.
温度对黄鳝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温度对黄鳝消化道内蛋白酶、胰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活性影响。结果表明,温度会影响到黄鳝消化道内消化酶的活性,温度在20~55℃范围内,开始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会逐渐增加,但温度继续升高到一定值后,则会逐渐降低。其蛋白酶的适宜温度为35~45℃;胰蛋白酶的适宜温度为35~45℃;淀粉酶的适宜温度为30~40℃;脂肪酶的适宜温度为25~35℃。  相似文献   

12.
乳酸分离稻草中纤维素和木质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稻草中纤维素和木质素的进一步利用提供技术指导。[方法]采用乳酸分离稻草中的纤维素和木质素,研究温度对分离效果的影响,并分析不同温度下酸处理纤维素的组成和性质。[结果]温度低于115℃时,酸处理纤维得率随温度的升高快速降低;乳酸木质素得率随温度的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但温度高于130℃时,乳酸木质素得率降低。随着温度的升高,酸处理纤维中纤维素的含量先升高后降低,125℃时纤维素含量最高;温度低于110℃时,酸处理纤维中木质素含量随温度升高呈降低趋势,温度高于110℃时,升高温度对木质素含量影响不大。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乳酸木质素中含有较多的极性基团。[结论]在该试验条件下,最佳保温温度为125℃。  相似文献   

13.
为了实现日光温室内温度的自动化控制,采用温度传感器采集信号,经控制电路处理后开启终端执行设备以调节温室内的温度。温度采集部分采用温度电压线性正比传感器LM35,使电路简单,参数精确,并采用双路可调的设计方案,将单一温度感应升级为温度范围的感应,另外配有实时的温度显示电路,更具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4.
以非稳态导热理论为基础,对示例墙体温度变化和蓄放热特点进行解析。通过解析表明,后墙蓄热、温度升高过程是由于太阳辐射引起的被动过程,后墙蓄热量多少、温度升高特点由太阳辐射强度及其变化决定;后墙放热、温度降低过程是由于外界低温引起的被动过程,后墙放热量多少、温度降低特点由外界温度决定;后墙温度变化、蓄放热变化过程是受太阳辐射周期性变化引起的被动过程。分析结果表明,后墙蓄热保温原理是利用太阳辐射和温室效应来提高后墙非稳态蓄热温度,进而提高后墙放热温度;利用保温被阻挡来减少后墙放热量,延缓后墙温度下降速率,间接提高后墙非稳态放热温度;从而使得后墙非稳态蓄放热过程在较高温度水平上进行,实现后墙蓄热保温作用。针对后墙蓄热保温局限性提出了改善日光温室保温性能的方法:一是提高后墙放热温度;二是降低后墙放热量。  相似文献   

15.
不同温度对黄粉虫幼虫存活率和保护酶系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不同温度下养殖黄粉虫,12 h后观察其SOD,POD,CAT活力和存活率,以及不同温度条件下黄粉虫的活动状况。实验表明,在较低和较高温度下其存活率明显低于25℃。在40~45℃时,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急速下降;在-10~0℃时,酶的活性随着温度降低,迅速下降。保护酶活性和存活率与较高温度区、较低温度区的相应温度密切相关。表明黄粉虫高温和低温致死的原因与保护酶系统被破坏有关。5℃以下的低温和35℃以上的高温对其有不同程度的伤害作用,其适宜温度为5~35℃,最适温度为25~30℃。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酶解蛋白液喷雾干燥工艺的控制条件。[方法]采用离心式喷雾干燥法干燥酶解蛋白液,通过分析进风温度、雾化器转速、排风温度、收集器内温度得出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进风温度对挂壁物性的影响表明,较佳进风温度为150~170℃。进风温度对料液流加速率的影响表明,进风温度提高1℃,料液流加速率提高1.5%~2.5%;最佳进风温度为160~170℃。排风温度对粘壁的影响表明,最佳排风温度为80~85℃。雾化器转速对生产的影响表明,较佳雾化器转速为15000~18000r/min。酶解蛋白液干燥的较佳工艺条件为:进风温度为160~170℃,排风温度80~85℃,收集器内温度为50℃,雾化器转速为15000r/min。[结论]该研究为喷雾干燥工艺在酶解蛋白液干燥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7.
根据2004~2014年茶园实际观测的茶树生长发育期,采用内插方法对固定观测点的茶树发育期进行订正,确定茶树平均生长发育期。通过对茶树春梢萌动到越冬冬眠不同发育期温度定量指标的研究,确定茶树生长期的最适温度上限、最适温度下限、最适温度上限极值、最适温度下限极值、受害温度、死亡温度,为静态分析茶树生长季中温度的影响程度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8.
1温度温度是影响香菇菌丝生长、子实体分化和发育的最重要因素。1.1菌丝生长对温度的要求。香菇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在22℃~26℃;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在5℃~32℃,最适温度24℃~27℃,10℃以下32℃以上生长不良,35℃停止生长,38℃以上死亡。菌丝  相似文献   

19.
1.控制温度药液温度冷却至20―36℃之间,易快速服下,感觉不太苦。因为正常人口腔内的温度为36.2―37.2℃,当汤药温度与舌的温度相近时,味觉神经的感觉最灵敏,此时喝汤药感觉味道最苦。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对羊场滩羊健康、发情、应激和疫病的监测预警能力,实现滩羊体温的快速、非接触、无应激获取,采集50只6月龄母滩羊直肠温度,以及特征区域眼睛、耳朵和鼻子红外热成像(Infrared thermography, IRT)温度数据,研究利用局部IRT温度替代体温(直肠温度)的测量方法。通过统计分析发现,直肠温度和眼睛IRT温度离散度较小、稳定性较强,眼睛IRT温度受直肠温度影响最大,与直肠温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也最接近直肠温度且方便测量。因此,将眼睛作为滩羊红外热成像测温部位,采用线性模型和多项式数学模型构建滩羊IRT温度与直肠温度关系模型,并进行测试组数据拟合比较,结果表明,线性模型平均绝对误差为0.215℃,平均相对误差为0.548%,拟合度最优,精准度最高,可用于检测滩羊体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