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利用1971年至2008年柑桔单产统计资料,采用滑动平均方法,计算每年柑桔气象产量,并以此划分丰、平、歉气候年景。以2001年至2008年田间观测数据和生产实际为基础,确定柑桔平均生长发育期,分析柑桔生长与日平均温度、日最高温度、日最低温度之间的关系。通过研究得出柑桔从播种到成熟的生长上限温度、最适温度、最适温度下限、受害温度、死亡温度,在此基础上设计了累积低温影响指数,建立了柑桔每个生育期的累积低温影响指数区间,设计开发了柑桔低温灾害预警分析系统,对柑桔生长各时期低温灾害进行动态监测和预警。  相似文献   

2.
蒙古裸腹蚤在海水中的极限温度和最适温度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在不同的驯温下研究蒙古裸腹蚤的温度上限和下限,根据TL50值确定此蚤的24h和48h温度上限分别为36.0℃,温度下限约在2℃左右。为了确定最适温度,设5个温度梯度用小球藻为食物,按100毫升海水10个初生雌蚤的密度培养观测这种蚤的内禀增长率γm值。结果表明25℃时其γm值最高。  相似文献   

3.
蒙古裸腹溞在海水中的极限温度和最适温度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在不同的驯温下研究蒙古裸腹的温度上限和下限,根据TL_(50)值确定此的24h和48h温度上限分别为36.0℃和35.3℃,温度下限约在2℃左右,为了确定最适温度,设5个温度梯度用小球藻为食物,按100毫升海水10个初生雌的密度培养观测这种的内禀增长率r_m值。结果表明25℃时其r_m值最高。  相似文献   

4.
温度、盐度对滑顶薄壳鸟蛤面盘幼虫存活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就温度和盐度对滑顶薄壳鸟蛤面盘幼虫存活和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盐度32.2条件下,面盘幼虫存活和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1.0-24.0℃,存活的温度上限为27.0℃,下限为15.0℃,在21.0℃条件下,面盘幼虫存活和生长的下限盐度为14.0,最适盐度为28.0-32.2,且在此盐度范围内,随盐度升高,面盘幼虫存活率和美元日生长率亦随之增大。  相似文献   

5.
贵州茶树栽培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总结了茶树生长适宜的条件:最适生长温度15~25℃,最适年均降雨1 500mm,土壤最适pH值4.5~5.5、富含有机质。介绍了贵州茶树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地区茶树的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日光温室甜瓜节水灌溉土壤水分上限指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对日光温室厚皮甜瓜进行不同灌溉土壤水分上限处理,结果表明日光温室甜瓜苗期在灌溉土壤水分下限为60%(占田间持水量的百分比)的条件下,最适灌溉土壤水分上限为90%,此时壮苗指数、根系活力、净光合速率较高;定植至拉秧在灌溉土壤水分下限为75%的条件下,最适灌溉土壤水分上限为95%,此时温室甜瓜产量高、水分利用率高、品质好.  相似文献   

7.
不同下限基点温度对积温模型模拟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不同下限基点温度对作物发育阶段积温稳定性和对发育期模拟效果的影响,本研究基于一个下限温度的线性生长假设,以1990—2015年北京密云冬小麦抽穗至成熟期为例,统计设定下限温度5.0~15.0℃不同基点温度的阶段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分析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这2种积温模型的阶段积温及其标准偏差和变异系数随下限温度的变化情况,并以模拟均方根误差和模拟准确率为指标对比分析下限温度指标对积温模型模拟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阶段积温随下限温度而变化,有效积温随下限温度升高而降低的趋势和程度比活动积温更快;阶段活动积温大于有效积温,且两者差值随着下限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一定的下限温度范围内,以标准偏差为指标时有效积温绝对稳定度优于活动积温,而以变异系数为指标时则活动积温相对较有效积温相对稳定;以均方根误差检验模拟效果,则阶段活动积温模拟效果优于有效积温;以发育期模拟误差在2d以内表征模拟准确率时,2种积温模型的模拟效果随下限温度而变化,下限温度在5.0~12.5℃时,有效积温的模拟准确率高于活动积温的,而当下限温度≥12.5℃时,活动积温的模拟准确率大于有效积温的。  相似文献   

8.
不同时段低温冷害对玉米灌浆和产量的影响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不同时段低温冷害对玉米灌浆和产量的影响,为我国农业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WOFOST作物生长模型,采用数值模拟的研究方法,模拟分析了在苗期、抽雄期和灌浆期等2个发育期和3个发育期都发生不同程度低温对玉米灌浆和产量的影响。【结果】当2个发育期都发生低于下限温度2 ℃低温时,玉米灌浆时间推后1~6 d,减产6.29%~23.56%;当发生低于下限温度4 ℃低温时,灌浆时间推后1~7 d,减产6.82%~28.12%。当3个发育期都发生低于下限温度2 ℃低温时,玉米灌浆时间推后2~7 d,减产10.95%~31.7%;当发生低于下限温度4 ℃低温时,灌浆时间推后2~7 d,减产11.46%~41.47%。【结论】低温强度越大、持续时间越长,玉米减产越严重。低温发生的时段与程度不同,导致玉米减产的程度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9.
选择茶树的最佳更新期,及时地对老茶园进行改造更新,对于提高茶叶生产的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本文借助于电子计算机对161亩茶园的26年茶叶生产历史记录进行数据处理,分别从茶树生物学特性、土地资源利用以及资金利用的经济效益等方面摸拟出数学模型,经过技术经济分析,找出茶树最佳更新期的上限为树龄24年,下限为29年。  相似文献   

10.
采用最小显著差数法(LSD)对2010~2011年鲁中地区昌乐县西瓜大棚内的气象观测资料进行分析,并于2011年1月15日~2月25日分期播种西瓜进行试验,用斐林试剂滴定法测定西瓜糖含量,用手持折光仪测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将气象资料分析结果与西瓜各发育期的生长情况进行对比,确定鲁中地区优质大棚西瓜的适宜气象指标。结果表明,鲁中地区优质大棚西瓜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5~32℃。各生育期对温度的要求不同,发芽最适温度为25~30℃,幼苗期最适温度为25~30℃,开花授粉期的最适温度为22~27℃,果实发育的最适温度为25~34℃。西瓜每天光照要求8 h以上才能生长发育良好,西瓜生长期内需要总日照时数为1 000 h左右。西瓜生长发育较适宜的空气湿度为50%~60%;适宜的土壤相对湿度为65%~75%,苗期65%,伸蔓期为70%,果实膨大期则要求75%~80%。  相似文献   

11.
套种食用菌对茶园土壤和茶树生长的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福建红壤丘陵区1年生幼龄茶园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连续4年的冬季茶株行间套种大球盖菇的田间小区对比试验,研究套种对茶园土壤环境及春茶萌发期、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幼龄茶园冬季套种大球盖菇、菌渣回田作有机肥这一茶园套种模式降低了土壤容重,提高土壤有机质、pH值、全氮、水解氮、速效钾的含量;对福建少雨、低温的越冬期茶园土壤具有明显的保水保温效果,0~20、20~40cm土层土壤含水量在10月至次年2月分别提高9.22%、6.11%,5、10、15、20cm土壤温度在12月至次年2月分别提高0.90、0.77、0.67、0.50℃;保证了幼龄茶树的安全越冬,与清耕茶园相比,春茶萌发期提早了4.3d,春茶产量提高了iI.0Voo。  相似文献   

12.
姜润  钱半吨  狄百花  王富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3):5842-5844,5957
利用常州溧阳市多年气候资料,通过与白茶原产地的气候条件对比,分析了白茶在当地种植的适应性。结果表明,溧阳地区光温水条件符合白茶的生长要求,为白茶种植适宜区。在白茶的关键生长期春季,当地气候能满足白茶对温度变化的敏感要求并保证白化期的完成,由于气候变暖大背景,当地白茶萌动期考虑在3月下旬之前并有提早趋势;当地春季降水略欠缺,需要注意水分变化并及时人工补充喷灌。茶园的科学管理需要考虑南北山系的不同气候特点,通过合理密植创造适宜茶树生长的小气候条件,重点防范春季茶树出芽后出现的霜冻和暴雨灾害,重视肥培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根据天气变化合理安排采摘。  相似文献   

13.
大棚覆盖与地热线的增温效果及其对茶树生理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塑料大棚内加设小棚、并辅以电地热线增温等设施对茶园的光合环境、茶树生理生长、茶叶内含成分及其经济效益的影响。3年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增温设施处理明显地提高了茶园日平均气温、地温,增加了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增温设施在气温比较低时明显增加茶树净光合速率(Pn),平均值晴天棚外比棚内高36.8%~42.1%,气温比较高时Pn增温设施处理和对照差异不明显;增温设施使赤霉素(GA3)和玉米素(ZT)等促进茶芽萌发型内源激素含量的增加,脱落酸(ABA)等抑制生长型内源激素含量下降,人工电加温措施中地热线加温对内源激素含量影响最为明显;1芽1叶茶芽采摘期对照提前9~16d,1芽2叶茶芽采摘期对照提前8~18d;塑料覆盖氨基酸含量下降,增加了叶绿素含量,对茶多酚和类胡萝卜素影响不明显;大棚和增温设施显著增加名优茶产量;经济效益以大棚覆盖最好。  相似文献   

14.
以茶树花药为外植体,以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探究适合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的花药发育时期,不同光照时间对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不同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花药愈伤组织诱导及增殖的影响,为建立茶树组织培养体系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利于花药愈伤组织的形成的处于单核中期的花蕾直径在0.7~0.8 cm,黑暗条件下较12 h/d光照条件下茶树愈伤组织的诱导率高,茶树花药经过低温预处理24 h后,在培养基MS+6-BA0.5 mg/L+NAA0.4 mg/L+2,4-D1.0 mg/L上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诱导率为84.6%,茶树花药愈伤组织增殖率最高的培养基为MS+NAA1.0 mg/L+6-BA0.5 mg/L+2,4-D0.2 mg/L。  相似文献   

15.
苹果-茶间作对茶树新梢生长状况及产量的影响(摘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苹果-茶间作对茶树新梢生长状况及产量的影响。[方法]将苹果-茶间作园中的茶树和邻近未间作茶树叶片为研究对象,观测了其在年生长周期中茶树生长状况及茶鲜叶产量的变化情况。[结果]不同季节,间作及对照茶树新梢生长差异较大。春、夏、秋季,间作茶树的冠面温度较对照茶树低,冠面湿度则较对照茶树高,而在冬季,间作茶树的冠面温、湿度均与对照茶树差异不显著;间作茶树的呼吸强度极显著低于对照茶树,净光和强度极显著高于对照茶树,而光和强度的变化无明显规律;间作对茶树新梢发芽密度虽无显著影响,但因其促进茶芽提早萌发、增加了芽叶重量,进而提高了茶鲜叶产量。[结论]为复合生态茶园间作的合理配置和无公害茶叶的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王世斌  黄超  陆春晓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6):7090-7092
[目的]明确茶树幼苗期营养液配方技术,以便更好更快地培育出优质茶苗。[方法]分别取尿素50、100、150、200 g,加入已稀释的改良的营养液中,分析不同氮素浓度的营养液与茶树幼苗生长的关系,用0.5%尿素水溶液作对照,3次重复。[结果]100 g N素区处理茶苗长势最好,具体表现为茶苗的平均苗高达32 cm,冠径达23 cm,着叶数达44.4片,根冠比达3.4。[结论]该研究阐明了不同氮素浓度营养液对茶苗质量的重要作用,达到了茶树育苗的预期效果,可为茶树育苗技术及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苹果一茶间作对茶树新梢生长状况及产量的影响。[方法]以苹果一茶间作园中的茶树和邻近未间作茶树叶片为研究对象,观测了其在年生长周期中茶树生长状况及茶鲜叶产量的变化情况。[结果]不同季节,间作及对照茶树新梢生长差异较大。春、夏、秋季,间作茶树的冠面温度较对照茶树低,冠面湿度则较对照茶树高,而在冬季,间作茶树的冠面温、湿度均与对照茶树差异不显著;间作茶树的呼吸强度极显著低于对照茶树,净光和强度极显著高于对照茶树,而光和强度的变化无明显规律;间作对茶树新梢发芽密度虽无显著影响,但因其促进茶芽提早萌发、增加了芽叶重量,进而提高了茶鲜叶产量。[结论]为复合生态茶园间作的合理配置和无公害茶叶的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让更多的人了解黄山毛峰的独特品质。[方法]评价了来自不同茶树品种、不同生育期、不同制作方式的4种黄山毛峰茶的品质。[结果]3种手工制作的小叶种黄山毛峰茶中含水量、茶多酚、水浸出物、氨基酸、咖啡碱、酚氨比和口感因子随茶树生育期的推进呈现规律性变化,并且与感官审评的结果一致;但大叶种机制黄山毛峰的氨基酸、茶多酚含量最高,口感因子最低,感官审评得分最低。[结论]该研究可为黄山毛峰的品鉴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施用微生物肥料对茶树生长发育、产量以及经济效益的影响。[方法]试验设置3个处理:1714A、1714B微生物肥料按300.0 kg/hm~2作基肥以及空白对照(CK),研究茶树生长发育特性、产量变化以及经济效益。[结果]施用2种微生物肥料均能明显促进茶树的生长发育,生物特性明显增强,主要表现为叶色浓绿、光合作用增强、延缓叶片衰老,同时增加产量和经济效益,均达到显著水平,其中1714B增产增效尤为突出。[结论]习惯施肥的基础上再施用微生物肥料,对改善茶树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效果明显,为推广微生物肥料在茶树上的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贵州湄潭茶区土壤-茶叶系统中微量元素的迁移与特征规律,采集湄潭县洗马镇、鱼泉镇等12个村镇的茶叶与土壤,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测定茶叶、土壤中11种微量元素(Ce、Co、Fe、La、Mg、Mn、Na、Ni、Pr、Se、Zn)的含量。结果表明:上述地区土壤Ni、Zn等重金属的平均含量低于国家限定标准,所测重金属中单项污染指数(Pi)≤1,地累计指数(Igeo)≤0,表明这些地区土壤均未受到污染,且湄潭茶区达到富硒土壤要求;但Co、Pr、Ni的污染指数接近污染值界限,建议茶区减少含有Co、Pr、Ni 3种元素的有毒有害物质排放,以便解决未来元素污染的隐患,保持土壤清洁状态;对照国家标准,湄潭茶叶重金属含量未超标,且湄潭部分茶区符合富硒茶叶要求;茶叶-土壤-pH值系统中,茶叶与土壤上下层大部分元素含量有正或负相关关系,上下层土壤pH值与其部分元素含量也有正或负相关关系,茶树中Mn元素富集能力较强,Mn元素的吸收与Mg、Na、Ni、Pr、Co、Se元素的吸收具有一定拮抗作用;采用主成分分析与典则判别分析探讨湄潭茶区土壤上下层以及茶叶特征规律,发现主成分分析和典则判别分析均可将12个茶区的茶叶、土壤各自区分,其不仅实现了不同茶区土壤的区分,而且相同茶区土壤上下层也得到区分,且典则判别分析结果图中数据点的聚集性更好,以上结果证实,湄潭茶区不同地域茶叶与土壤微量元素含量特征存在差异性,特征规律明显。系统地对湄潭茶区土壤-茶叶体系中微量元素的特征规律进行探究,可为贵州省湄潭茶区土壤-茶叶体系中微量元素富集、迁移规律,以及产地溯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