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文化意象是一类特殊的语言符号,是各个民族智慧和历史文化的结晶。如何较好的保存和传递源语的文化意象,一直是翻译界讨论的问题。本文从"归化"和"异化"的翻译策略出发,分析在这两种翻译策略下文化意象的保留和传递效果,以及对出发语和目的语的影响。通过实例得出,对于文化意象的翻译,应该尽量采用"异化"的翻译策略,以便更好地保护源语文化、丰富译语文化,从而促进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2.
新闻报道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文体类型,就翻译而言,新闻报道有着不同于文学翻译的特殊性。归化和异化是文化翻译中常用的两大策略。从汉英新闻报道文化翻译的文本特点出发,研究归化和异化策略在汉英新闻报道翻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翻译不仅是语言之间信息转换的文化活动,而且是一系列复杂的思维活动。意识形态以不同的语言形式隐藏在语篇之中,以各种隐蔽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作者写作、译者翻译以及读者解读文本。本文拟以批评语言学为主要方法论,强调翻译中语言分析和社会分析相结合的重要性,同时主张翻译研究应以语篇为单位,特别注意考察作者、译者、读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三元关系及其在意识形态的建构、解构、重建和解读过程中的作用,以便弄清翻译的本质并有效地解释那些"不忠"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翻译实践中的两种主要策略——归化和异化,是近年来翻译界研究和争论的焦点。对文学翻译来说,译作要尽可能传递原文的文化和语言色彩,沈从文短篇小说《丈夫》带有浓郁的湘西地域特征和民俗特点,金介甫先生运用异化与归化结合的翻译策略,在尽量保持原语文化色彩的同时,也考虑到译入语的可接受性,这种翻译策略的成功对文学作品的翻译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纽马克的翻译理论主要包括语篇功能类观点,语义和交际翻译,翻译关联法。异化、归化的思想始终贯穿于纽马克的翻译理论与实践。其语篇功能型学说体现了其异化归化的思想,语义和交际翻译是异化归化在语篇内语言层次上的体现,翻译关联法则动态地描述了异化归化策略在翻译过程中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陌生化"(defamiliarization)表现手法是文学理论界广为关注的文学艺术表现形式,本文把它和翻译的"异化"(foreignization)翻译方法加以区别.针对文学翻译界存在的语言使用过于随意的现象,提出要在正确处理好"陌生化"和可接受性问题的基础上,客观忠实地再现原文的"陌生化"表现形式,维护文学作品的文学性.  相似文献   

7.
城市公示语作为一种交际工具,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城市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水平,是衡量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笔者对株洲市进行的实地调查显示株洲市公示语英译存在语言层面、语用层面、文化层面等多层面的错误。同时立足于生态翻译学视角,提出以服务读者为目的;"拿来主义"和"译与不译"等公示语翻译原则,以期规范城市公示语翻译,促进城市国际化接轨。  相似文献   

8.
从英语习语的特点人手,分析和比较了中西方文化内涵对习语翻译的影响,并总结出英语习语翻译的标准和难点,最后提出翻译的原则和归化和异化各自不同的具体翻译方法。唯有了解对等的文化信息以及转化成目的语的文化信息的表达方式,方能使译文完美再现原语的整体思想性和艺术性。  相似文献   

9.
卡特福德的翻译转换理论有助于增强双语转换意识,培养思维转换能力。汉语文化在向外传播的过程中,翻译转换在两个语言文本之间的通达转意上作为一定的媒介,影响中国文化的外推。本文主要通过对比分析英汉区别,结合翻译实践平台的具体实例进行分析,在源语和目标语的相应转换中,体会译者思维,提高转换能力,从而得出英汉转换能力培养的翻译策略,提高中国文化的外推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语用翻译理论体系应该建构自己的理论范畴及相应的概念体系,就标志语翻译实践来探索语用翻译理论系统的建构问题,是对翻译学科建设与发展的一个重要补充。就标志翻译活动来说,一方面要明确宏观层次的需求即目的理论特征及其价值原则特征,另一方面要构建起相应的策略原则,包括跨文化准则、等效准则等辅助性与可操作性的原则。在标志语翻译原则的建设中,应注意这样几个问题:一是"需求—目的论原则"是根本性的;二是从价值原则来看,应对文字信息性质、功能、特征进行分类及定性概括;三是主题信息突出策略原则能使翻译文本主题化;四是要建立起相应的辅助性准则和可操作性规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