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林木病虫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木在种植过程中,其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措施尤为重要,现笔者将一些常见的病虫害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一、病害 1、杨树腐烂病防治技术 杨树腐烂病又称烂皮病,是多种杨柳树的重要病害之一.防治方法: (1)适地适树 (2)培育健康壮苗,做好产地检疫,不用带病苗木造林.主要危害主干及枝干. (3)造林时苗木用水浸根1天,增强抗病性. (4)定植后及时灌足水,并加强抚育管理. (5)人工刮除病斑,45%代森铵药剂200倍液,波美5度的石硫合剂,浓碱水等涂病斑.  相似文献   

2.
<正> 泡桐黑痘病是危害泡桐主要病害之一,特别是对泡桐苗木危害严重.据淮阳、商水、周口市调查情况看,发病率一般为40%左右,轻者20%以上,重者达90%以上.感病植株的干、嫩梢和叶柄上的病斑凸起呈灰色到黑褐色,叶片早落或扭曲,嫩枝形成枯梢,严重影响苗木的生长,降低苗木的质量和出圃率.为了摸索防治泡桐黑痘病有效方法,我所近一、二年于5月20日-6月20日在苗圃用尿素白酒溶液(1两尿素加2两白酒  相似文献   

3.
板栗疫病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板栗疫病又名干枯病、胴枯病,是中国森林植物检疫对象,又是丹东地区板栗树常见病害.板栗疫病主要危害苗木主干、主枝及小枝,感染后病斑迅速包围枝干,造成枝条或全株死亡,轻的导致造林成活率下降、结果量降低,重则造林失败或整片栗林绝收,危害极其严重.  相似文献   

4.
《新农业》2008,(11)
板栗疫病又名干枯病、胴枯病,是中国森林植物检疫对象,又是丹东地区板栗树常见病害。板栗疫病主要危害苗木主干、主枝及小枝,感染后病斑迅速包围枝干,造成枝条或全株死亡,轻的导致造林成活率下降、结果量降低,重则造林失败或整片栗林绝收,危害极其严重。  相似文献   

5.
国家生态建设战略政策的调整和实施,为迭部县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发展壮大林木种苗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县域内的国有育苗基地发展步伐缓慢,大批个体苗圃应运而生,呈蓬勃发展趋势,为林区群众脱贫致富开辟了捷径。但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对种质资源检疫不规范等因素影响,苗农对在育苗中出现的病虫害束手无策,直接导致林木种苗质量、产量不高,成为影响造林成活率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针对迭部地区苗圃地主要病害例举四类,即苗木猝倒病、杉苗赤枯病、落叶(针)病和苗木叶锈病,就其防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闽楠苗木枯梢病是闽楠人工林的危险性病害之一,尤其是在人工纯林中,特别容易受到感染和侵害,比较轻的情况是影响苗木的正常生长,造成苗木枯梢,严重的会使树冠呈现扫帚状,导致整株苗木死亡。本文分析了闽楠苗木枯梢病的症状特点,并根据发生规律,总结出几点防治和治理的技术,希望为相关的林业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通过核桃苗木繁育试验,提出庆阳市核桃苗期常见病害核桃白粉病、核桃褐斑病、核桃根腐病、核桃枝枯病的主要种类、危害症状、发病规律及其防治方法,以供广大果农生产优质核桃苗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1、杨灰斑病。危害多种杨树,从苗木、幼树到大树都能发病。以苗期和幼树受害最重,病叶早落嫩梢枯顶。病害发生在叶片及嫩梢上,在叶片上先生出水渍状病斑,后期病斑上发生深绿色突起的毛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盘。幼苗顶梢和幼嫩树梢病后死亡变黑,失去支撑力下垂。病害的发生与降雨、空气湿度关系密切。6-7月份高温多雨易引发病害,尤其是苗圃地以及幼树。防治方法:注意扦插苗不宜过密,实行轮作,不重复使用同一地块作苗圃,用多菌  相似文献   

9.
落叶松枯梢病是危害我国北方落叶松人工林的主要病害。该病属于寄主主导性病害,在防治上必须从调整林分的森林生态关系入手,采取以造林、营林防治技术为基础的综合防治措施,提高树木的抗病性,使该病从根本上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10.
优质健壮的苗木是造林绿化成功的基础.该文简要介绍了杨树苗木期常见病害:叶锈病、黑斑病、斑枯病、灰斑病、叶枯病、溃疡病等的危害和识别特征、发生特点、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前怀集县柑桔园普遍发生黄龙病,并且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对柑桔生产已构成严重威胁。如何有效地控制黄龙病的发生为害成为柑桔生产上的重要课题。简述了怀集县柑桔黄龙病的发生状况,分析了柑桔黄龙病普遍发生的原因,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2.
新城疫是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禽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和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主要以高热、呼吸困难、下痢、神经紊乱、黏膜和浆膜出血为特征.新城疫对我国养禽业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其病毒是一种突变快、进化快的病原,该病毒毒力的强弱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其毒力具有本身的演化趋势.通过对新城疫病毒的生物特性、新城疫病毒毒力的演化及与其毒力演化相关的因素研究,旨在探讨新城疫病毒毒力的演化与流行趋势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张晋  高汉亮  颜群  唐茂艳 《广西农业科学》2009,40(12):1558-1560
分别在水稻分蘖盛期、孕穗末期—黄熟期进行点播、撒播、强化栽培、插植、抛秧等5种栽培方式下稻田纹枯病病害情况调查。结果表明,点播、撒播稻田纹枯病发生程度较轻;抛秧稻田发病程度与插秧稻田相当;强化栽培稻田纹枯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比其他栽培方式的高。因此,强化栽培方式种植水稻更要做好纹枯病的预防工作,做到适时用药,合理安排种植密度,以达到控制该病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疾病的发生给畜牧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疾病抗性通常由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控制。除免疫基因外的非免疫基因对疾病的抗性也起很大作用。家畜疾病抗性是一种普遍现象,这种现象的本质,也就是疾病抗性是由基因控制的。这表明,对疾病抗性的选择有一个坚实基础。抗病育种是控制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小麦全蚀病发病条件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调查研究表明,影响小麦全蚀病发生的条件,主要有前作物、肥料类型、品种与播种期。前作物中,玉米最有利于全蚀病的发生,棉花不利于其发生; 肥料类型中单施氮肥或磷肥,病害严重,增施有机肥与氮磷钾配方施肥,可减轻病害;播期的影响,早播的病重,适时晚播的病轻。品种间存在一定程度的抗、耐病性差异,但无免疫与高抗品种。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海南省定安县翰林镇槟榔黄化病病区分布情况;方法:规范设立调查点,连续三年调查比对,随机采样和分子鉴定;结果:翰林镇槟榔黄化病病区分布没有规律,且病区周边很少有新或老病区;结论:翰林镇槟榔黄化病病区为随机分布。  相似文献   

17.
VA菌根与植物病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VA菌根对真菌、细菌、线虫等引起的病害影响,VA菌根菌诱导寄主产生与抗病有关的次生代谢产物和酶类,VA菌根对根际微生物区系的影响以及少数VA菌根促进病害发生的原因等几方面,就近年来VA菌根对植物病害的影响及其机理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云南河口地区香蕉褐缘灰斑病的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云南河口地区香蕉褐缘灰斑病(BananaSigatokaLeMSpotDisease)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主要受温度和降雨量的影响;春季气温回升时开始发病,10~11月危害达到高峰值;不同地理环境危害程度有明显差异.病情指数东部地区(11.81)〉中南部地区(10.40)〉西部地区(7.94),但危害的基本规律是低海拔地区比高海拔地区先发病.且发病程度比高海拔地区严重,病情指数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19.
为有效控制陕西关中地区枣树生产中危害不断加重的枣缩果病.通过田间定点、定株调查,对陕西大荔县6处枣园枣缩果病的病原菌越冬场所、侵染循环规律进行了调查.并对发病情况、病情指数和流行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病原菌于5月下旬开始侵染,7月中旬开始发病,8月下旬至9月中旬为田间发病高峰期.病原菌主要靠风雨传播,从水孔、气孔及果洼侵入枣果而发病.枣树皮、枣头、枣吊、枣枝条、枣落叶都是病原菌的越冬场所.其发生与枣果发育期、枣吊位置、挂果量、气候因子、立地条件、虫害、栽培品种及管理水平有密切关系.根据缩果病发病规律,提出了合理选择园址、选择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等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小麦全蚀病致病性遗传规律,并从黑麦、燕麦、冰草属、粗山羊草、簇毛麦和华山新麦草等6个近缘种属中抗全蚀病基因的发现,回顾了国内外小麦全蚀病抗性研究取得的成就。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将小麦全蚀病抗性基因导入普通小麦的5条思路或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