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分析环县小麦全蚀病发生原因的基础上,从合理轮作倒茬、选用抗逆性强的品种、抓好播前种子处理、施足有机肥增施磷钾肥、合理安排播期等方面介绍了小麦全蚀病综防措施。  相似文献   

2.
为摸清红小豆锈病在天津地区的发生发展规律,本文对天津郊县五个主要红小豆产区,1985—1988年几十个地块锈病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不同品种、不同播期、不同施肥方式等因素对锈病发生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红小豆锈病的发生与品种、播期、气象因素、前茬、肥料、种植方式等因素有关.锈病的发生在不同品种间抗锈性差异较大;不同播期对锈病发生的影响是播种越早,发病越重;七、八月份的降水量直接影响病情轻重;增施P、K肥病害减轻,偏施N肥发病较重;平作地病情明显重于间作套种地块.  相似文献   

3.
<正> 小麦全蚀病主要借助带病菌的上、肥进仃传播。发病区麦根、麦糠以及场土都含大量病菌,用其积肥再施到地里,会造成下季小麦病害传播蔓延。为此在麦收前后,应采取防病措施。 1 不用病麦茬、麦糠和带病菌的场七积肥和沤制肥料。对已沤好的肥料,应施在长期不种小麦的其它作物田里。  相似文献   

4.
酸性肥料对小麦全蚀病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酸性肥料对小麦全蚀病的影响①汪以王裕中陈怀谷(响水县植保站224600)(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小麦全蚀病是小麦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对产量影响很大,重病年份可减产5成以上。近几年来,在探索小麦全蚀病的防治方法中发现,施用酸性肥料对该病有一定的控病作用。1...  相似文献   

5.
一、材料与方法(一)试验条件试验田设在淮阳县白楼镇刘楼行政村,试验田面积为33.33hm2,地势平坦、砂质土壤、肥力中等、排灌方便,全蚀病常年发生较重且相对均匀。播期土壤湿润,前茬作物为玉米,供试小麦品种为郑麦366,播期为2010年10月11  相似文献   

6.
<正>一、品种选择选择耐热、生长势强、叶质柔嫩、纤维素少、抗寒性好的品种,可选择美国大速生、玻璃生菜等。二、育苗技术1.播前准备1整地施基肥去除前茬的残留植株、病果、病叶,结合整地每667米2施优质腐熟有机肥10米3、磷酸二铵50千克。深耕细耙2~3次,使肥料和土壤充分混匀,深翻至少30厘米。2土壤消毒多菌灵能防治多种真菌病害。每667米2用1千克,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土壤消毒,  相似文献   

7.
江苏小麦全蚀病田间消长规律及轮作控病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据徐州、洲阴、连云港、盐城等市不同种植类型麦田系统调查结果,江苏小麦全蚀病田间消长动态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不同种植类型田病害发生存在明显差异。平方米茬口的连作田重于大豆、棉花茬口的连作田;旱连作田重于旱轮作田;旱轮作田重于水旱轮作田。非寄主作物的轮作、特别是水旱轮作全蚀病有显著的控病作用。  相似文献   

8.
小麦土传病害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小麦土传病害有哪些土传病害一般危害植物的根和茎,作物生长前期一旦发生病害,幼苗根腐烂或是茎腐烂猝倒,幼苗很快就会死亡,严重影响作物生产。土传病害的病原体生活在土壤中,条件适宜时从作物根部或茎部侵害作物而引起病害。小麦田常见的土传病害有纹枯病、根腐病和全蚀病。1.纹枯病。纹枯病的病原是禾谷丝核菌等,菌核是最重要的初侵染源。纹枯病会造成小麦烂芽、病苗死苗、花秆  相似文献   

9.
对济麦22全蚀病发病麦田不同耕作措施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晚播能有效减轻全蚀病的发生;深耕和旋耕增施有机肥与旋耕相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10.
<正>小麦播种期间正是预防与防治各种土传、种传病害及系统侵染病害和虫害的关键时期,为保障小麦的苗齐、苗全、苗壮,为明年的小麦丰收奠定良好的基础,提出以下防治建议。1农业防治措施1.1选用抗病、耐病的优良品种。根据当地发生的主要病虫害种类,选用优质抗病虫品种,合理布局;避免大面积种植同一感病品种,预防流行性病虫害的发生危害。发生全蚀病、黑穗病的麦田小麦不能留作种用。1.2轮作倒茬。全蚀病、纹枯病、根腐病、黑穗病发  相似文献   

11.
经4年研究证明,进入90年代以来,山东省小麦全蚀病有两个新的为害特点,其一是全蚀病发生区有所扩大,已遍及全省17个市地,发病县区占全省农业县区的85%,病情仍然严重;其二是病地由以往的全蚀病单一为害,发展为近年来的以全蚀病为主、多种根腐性病害同田甚至同株侵染为害。其形成原因主要包括长期推行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制,偏施氮肥,缺少有机肥和磷、钾肥,以及普遍种植感病品种等。经试验、示范,提出“三改一治”的农业生态综合治理对策,推广应用效果显著,平均防效为85.8%。  相似文献   

12.
本文概述了60085等13个小麦抗赤霉病新品系的选育经过、鉴定结果及其利用价值。这些新品系于1981年经全国小麦赤霉病研究协作组联合鉴定,在3万多份品种资源材料中抗病性表现突出。尤其是60085、60006和50002三个品系, 已作为重要的抗源材料保存。作者认为,利用现有抗源进行杂交育种,转移和累加抗病性,是培育抗赤霉病新品种的重要途径。为了选育抗病性强而稳定的新品种,育种过程必须强调抗病性鉴定和多代连续选择。  相似文献   

13.
我国小麦根腐性病害研究现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系统论述了我国小麦根腐性病害的研究现状,内容包括:(1)发生、分布及危害;(2)根病危害上升的原因;(3)病原学及发病规律;(4)根病防治对策。重点介绍了危害我国小麦的4类根病,即全蚀病、纹枯病、镰孢菌根腐病、蠕孢菌根腐病。小麦根病的防治应立足于土壤生态控制,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选用抗耐病品种,实施健身栽培,以及应用三唑类内吸杀菌剂拌种。  相似文献   

14.
种子处理防治小麦全蚀病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麦全蚀病是一种典型的土传性病害。种子包衣和拌种是防治该病害最为经济有效的途径。6种包衣拌种剂对小麦全蚀病的防病增产效果试验表明,以17%多·克·酮种衣剂2000g/100kg种子和种衣剂17号2000g/100kg种子对小麦出苗无不良影响且对全蚀病的防病效果较好,其根部病指防效和白穗率防效分别达到55.4%、73.7%和55.7%、64.6%,敌萎丹、适乐时种衣剂防治小麦全蚀病的效果虽不理想,但能促进小麦生长,提高保苗效果,增产作用比较明显,分别达到12.19%和12.90%。粉锈宁拌种虽然防效较好,但影响出苗,保苗效果较差。2%立克秀的防效相对较差且增产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用自组织学习联想神经树鉴定小麦品种抗病性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自组织学习联想神经树鉴定小麦品种抗病性,并选取一组标样作为研究对象,结果与实际一致,结果表明,该方法性能良好,可望成为农作物品种抗病性研究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小麦是黑龙江省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加速优质专用小麦新品种选育进程,进行了各类优质专用小麦品种合理布局,研究优质高效栽培模式,设立优质专用小麦新品种补贴金和加快发展与启动龙头企业等举措是提高黑龙江省地产小麦市场竞争能力和推动其产业化进程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7.
小麦纹枯病又名小麦尖眼点病,是小麦上普遍发生、为害严重的一种土传性真菌病害。引起小麦纹枯病病原菌的有性态为禾谷角担菌[Ceratobasidium graminearum(Bourd.)Rogers.],担子菌亚门角担菌属。无性态为禾谷丝核菌(Rhizoctonia cerealis Vander Hoeven)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均为半知菌亚门丝核菌属。该病原菌以菌核或菌丝体在土壤中或附着在病株残体上越夏和越冬,成为初次侵染的主要菌源;未经腐熟的带有病残体和病土的有机肥亦可传播该病。小麦播种萌发时,幼苗地下部分的幼根、幼芽即可被病原菌侵染和危害。  相似文献   

18.
一、引言我國國民經濟正在進一步發展和鞏固工業的標誌下蒸蒸日上,為了支援保證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的成就,對於發展糧食生產提出了互大的任務,根據全國農業發展綱要(草案)黄河以北地區每畝糧食作物產量要求在十二年内(1956-1962)逹到400斤的水平。小麥是華北地區糧食作物中種植面積比重最大的一種,長時期來單位面積產量停留在百斤上下,而且歷年產量很不穩定。解放以来,由於生產關系的改變,勞動組織的加强,生產力的提高,單位面積產量有着顯著的增加,但是產量不穩定的情况依然嚴重。其原因概括的說来有兩種類型:一種是由於不良的外界環境條件所引起的,最常見的是春季的乾旱,從植株伸長初期起至抽穗開花期所出現的持續乾旱,引致植株莖稈矮小,分蘖多屬無效,穗部細小,籽粒因不正常的提前成熟而發育細小,因而產量顯著降低。1957年北京近郊的情形是最突出的  相似文献   

19.
西瓜品种抗枯萎病鉴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培养液中,西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niveum)产生以镰刀菌酸为主的致萎物质,用50%的枯萎病菌培养滤液浸苗88小时,对不同西瓜品种致萎力的差异情况与品种在病圃中的抗病性表现基本一致。 受枯萎病菌侵染以前,11个西瓜品种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差异极小,酶带数及颜色深浅相同。接种枯萎病菌以后,感病品种比抗病品种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活性增强,酶带数增加1-2条。同工酶谱中E#-1、E#-7酶带或E#-1酶带的出现与否,是鉴别西瓜品种抗枯萎病的一个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20.
进行了小麦与大麦、小麦与蚕豆间栽和不同小麦品种混播,研究不同栽培技术在控制病害中的作用。选用不同的抗小麦锈病品种,与生产上常用的大麦品种和蚕豆品种进行间栽和混播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间栽和混播技术都能持续有效地控制和降低小麦条锈病的危害。在小麦全生育期,间栽对小麦条锈病的控制有效率在28.02%~65.5%之间,并推迟条锈病的发生3~25d;小麦混播对条锈病的控制有效率在40.94%~62.57%之间,推迟14 d发病。小麦与蚕豆间栽,蚕豆叶斑病的病情指数下降,控制有效率在29.3%~57.9%之间。间作和混播对作物产量也有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