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水杨酸对茄子幼苗抗寒性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分别以2.5,5.0,7.5mmol/L水杨酸(SA)溶液对4片真叶期茄子幼苗进行叶面喷施,研究SA对茄子幼苗抗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25℃)和空白处理相比,3种SA浓度喷施的幼苗经5℃低温处理2d后,叶片中SOD和POD活性增大,CAT活性降幅减少,MDA含量降低,脯氨酸含量升高。认为SA处理可增强茄子幼苗的耐寒性,且以7.5mmol/L的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2.
用水杨酸(SA)预处理水稻幼苗,能够提高水稻幼苗的抗寒性.0.5 mmol/L SA预处理水稻幼苗降低了低温胁迫期间水稻幼苗体内过氧化氢(H2O2)和丙二醛(MDA)的含量及超氧阴离子(O2-)的产生速率;同时酶活性分析表明,SA预处理后水稻幼苗在低温胁迫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较低温对照上升,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较低温对照下降.研究结果表明,常温下用0.5 mmol/L SA预处理水稻幼苗,提高了抗氧化酶的活性,从而提高了水稻幼苗的抗寒性.  相似文献   

3.
低温下外源水杨酸对水稻幼苗抗氧化酶系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用水杨酸(SA)预处理水稻幼苗,能够提高水稻幼苗的抗寒性。0.5 mmol/L SA预处理水稻幼苗降低了低温胁迫期间水稻幼苗体内过氧化氢(H2O2)和丙二醛(MDA)的含量及超氧阴离子(O2-.)的产生速率;同时酶活性分析表明,SA预处理后水稻幼苗在低温胁迫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较低温对照上升,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较低温对照下降。研究结果表明,常温下用0.5 mmol/L SA预处理水稻幼苗,提高了抗氧化酶的活性,从而提高了水稻幼苗的抗寒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外源水杨酸(SA)对低温胁迫下香樟幼苗抗寒性的影响,为香樟在我国北方地区的引种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以一年生盆栽香樟幼苗为试材,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SA后,再进行低温胁迫处理,测定其电导率、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保护酶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和可溶性糖含量.[结果]外源施用SA能够抑制香樟幼苗叶片中叶绿素的降解、提高光合速率及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降低MDA含量和植物组织电导率;2mmol/L的SA处理对香樟幼苗施用效果最好;而5 mmol/L的SA对香樟叶片的正常生长发育可能存在抑制作用.[结论]适宜浓度的外源SA能够减弱低温对香樟正常生长发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周丽霞  曹红星  肖勇 《南方农业学报》2017,48(11):2039-2045
[目的]研究外源水杨酸(SA)对低温胁迫下不同品种椰子幼苗抗寒生理指标的影响,为提高椰子幼苗抗寒能力及选育抗寒椰子新品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1年生文椰78F1、文椰2号、文椰3号和文椰4号幼苗为研究材料,分别喷施100.0、150.0、200.0和250.0 mg/L外源SA,测定分析其4℃低温胁迫1~5 d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丙二醛(MDA)和脯氨酸(Pro)含量.[结果]4个外源SA处理的椰子幼苗在4℃低温胁迫5 d内,叶片的SOD、CAT和POD活性及Pro含量均高于相应的清水对照(CK),且总体上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MDA含量均低于CK,且呈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4℃胁迫第2 d,喷施150.0 mg/L SA的文椰78F1、文椰2号、文椰3号和文椰4号幼苗叶片SOD、CAT和POD活性及Pro含量最高,均显著高于相应的CK和其他浓度处理(P<0.05,下同),MDA含量最低,均显著低于相应的CK和其他浓度处理,其中以文椰78F1幼苗的SOD、CAT和POD活性及Pro含量更高,MDA含量更低.同一低温胁迫时间不同浓度SA处理中,总体上也以150.0 mg/L SA处理各椰子品种幼苗的SOD、CAT和POD活性及Pro含量最高,MDA含量最低,在4个椰子品种中,以文椰78F1幼苗的SOD、CAT和POD活性及Pro含量更高,MDA含量更低,其次为200.0和250.0 mg/L SA处理,100.0 mg/L SA处理的5个抗寒指标变化不明显.[结论]喷施150.0 mg/L外源SA能提高椰子幼苗的抗寒性,尤其对文椰78F1幼苗的抗寒效果更佳,可在椰子抗寒育苗及抗寒椰子新品种选育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水杨酸(SA)对华北落叶松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为水杨酸在华北落叶松育苗中的科学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SA浸种和外施2种方式,设置0.1,0.5和1.0mmol/L 3个SA浓度处理华北落叶松种子,以蒸馏水处理为对照,在25℃培养条件下分析SA对华北落叶松种子萌发和幼苗SOD、POD活性及MDA、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并比较培养温度为25,30和35℃时,各处理幼苗POD、SOD活性以及MDA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差异。【结果】SA浸种可以显著提高华北落叶松种子的发芽率,以0.1mmol/L处理最高,发芽率为87.22%,0.5mmol/L处理次之,对照发芽率仅为54.02%;0.1mmol/L SA处理的胚根长度较对照提高83.91%,胚芽长提高84.67%,0.5mmol/L处理次之,但对胚芽长的提高作用不显著;0.1mmol/L SA浸种处理在30和35℃下的POD活性分别较对照提高3.59%和174.42%,SOD活性分别较对照提高86.98%和109.82%,而外施SA处理幼苗的POD和SOD活性在30℃下分别较对照提高217.82%和128.15%,35℃条件下分别提高56.77%和277.67%;30和35℃条件下,0.1mmol/L SA浸种处理幼苗的MDA含量分别较对照降低17.72%和7.32%,外施SA处理分别降低12.94%和11.10%;0.1和0.5mmol/L SA处理幼苗的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结论】在SA处理后的12d内,0.1~0.5mmol/L的SA对促进华北落叶松胚根、胚芽生长和提高幼苗SOD、POD酶活性及降低MDA含量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7.
分别以He-Ne激光辐照剂量为0.0(空白对照)、2.6、5.2、10.4、20.8、41.6 J/cm~2,辐照时间为1、2、3 min的条件处理小麦干种子。将处理组幼苗置于4℃进行低温胁迫处理,以研究小麦幼苗的相对电导率、可溶性蛋白含量、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等各项抗寒性指标及3种保护酶(POD、SOD、CAT)活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He-Ne激光预处理小麦种子不仅可显著提高幼苗叶片的脯氨酸含量,也可提升幼苗的抗低温胁迫能力。与对照组相比,4℃低温胁迫条件下的处理组幼苗具有较高的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及可溶性蛋白含量,而激光处理对幼苗叶片的相对电导率、MDA含量均有所降低。小麦幼苗各抗寒性指标变化的最大幅值均出现在辐照剂量20.8 J/cm~2、辐照时间2 min的处理条件下,可见此条件即为He-Ne激光辐照小麦种子提高幼苗抗寒性的最佳处理条件。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外源水杨酸(SA)对烤烟在低温胁迫下的缓解作用,运用人工气候培养箱模拟4℃低温,设置SA(质量浓度10、25、50、100、150 mg/L)对盆栽K326烟草幼苗进行连续3 d根灌预处理,随后再进行连续4 d的低温处理,以常温(25℃)作为正向对照(CK),以4℃低温且未施用外源SA处理为负向对照(CK0),测定烟草叶片的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抗氧化酶活性、非酶抗氧化剂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4℃胁迫前根施3 d SA预处理下的烟草幼苗,在随后持续4 d的低温胁迫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显著提高,这3种保护酶分别在50、10、25 mg/L SA处理下活性最高;谷胱甘肽还原酶(GR)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增强,其中GR和APX活性分别在根施100 mg/L和50 mg/L SA处理下达到最大值;低温胁迫下烟草幼苗可溶性糖(SS)含量在10 mg/L SA处理下较CK0提高了17.46%,可溶性蛋白(SP)、脯氨酸(Pro)、抗坏血酸(ASA)在50 mg/L SA处理下含量均达到最高,较CK0分别提升了30.35%、316.44%和31.21%,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在25 mg/L SA处理下较CK0显著提高了51.38%,这些指标的提升,缓解了REC和MDA含量在低温胁迫下的上升。抗寒性隶属函数分析表明,50 mg/L的SA预处理对4℃低温胁迫下的K326具有最大缓解效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水杨酸(SA)对低温胁迫番木瓜幼苗抗寒生理指标及叶片组织结构的影响,为保障番木瓜幼苗安全越冬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台农2号番木瓜幼苗为材料,分别喷施100.0、200.0、300.0、400.0和500.0 mg/L SA,测定4℃低温胁迫后1~4d木瓜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歧化酶(P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分析SA对低温胁迫番木瓜幼苗叶片组织结构及耐寒性的影响.[结果]在4℃低温胁迫番木瓜幼苗的4d内,喷施5种质量浓度SA番木瓜幼苗叶片的SOD、POD活性均高于对照(CK),且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MDA含量低于CK,且呈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200.0 mg/L SA处理后进行低温胁迫的第2d,番木瓜叶片的SOD、POD活性分别为362.98U/gFW、330.00U/gFW·min,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MDA含量为3.915 μmol/gFW,低于其他处理;200.0 mg/L SA处理后进行低温胁迫的第3d,叶片表皮细胞结构仍保持完整,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厚度减小,排列更整齐紧密,细胞间隙变小,叶片组织细胞结构紧密度减小,但变幅小于CK.[结论]喷施SA能提高番木瓜幼苗的抗寒性,其中以200.0mg/L处理的抗寒效果最佳,可在番木瓜越冬育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将分别经0.3、0.5、0.7、1.0 mmol/L水杨酸(SA)于常温预处理的香水百合(Lilium casablanca)幼苗置于5℃下进行低温胁迫试验,以清水处理为对照(CK),处理0、6、12、18、24 h后测定其叶片丙二醛(MDA)、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结果表明,叶片喷施一定浓度的SA可缓解低温对香水百合幼苗的伤害,与对照相比,喷施SA的幼苗在低温胁迫下叶片中丙二醛含量降低,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含量升高,SOD、CAT和POD活性升高.综合比较,以0.5 mmol/L SA处理后低温胁迫12h的抗低温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11.
张凤银  陈禅友  雷刚  黄骏锋 《安徽农业科学》2012,(36):17448-17449,17452
[目的]为了探讨外源水杨酸(SA)在低温胁迫下对藜豆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用0、1.0、2.0、3.0、4.0、5.0 mmol/L SA处理两叶一心的藜豆幼苗,测定低温胁迫下藜豆幼苗的Pro含量、MDA含量、POD活性等生理指标。[结果]除5.0 mmol/L SA使幼苗鲜重下降外,其余浓度SA对藜豆株高和鲜重没有显著影响;随着SA浓度增加,藜豆幼苗叶片中蛋白质含量、Pro含量及POD活性均呈先升后降趋势,而MDA含量呈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其中2.0 mmol/L SA处理藜豆幼苗叶片中蛋白质含量、Pro含量及POD活性最高,MDA含量最低。[结论]SA可以增强藜豆幼苗的抗冷性,并以2.0 mmol/L SA处理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高温胁迫下外源物质对黄瓜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采用外源物质处理减轻高温对黄瓜幼苗的伤害的最佳条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水杨酸、草酸、脯氨酸对黄瓜种子和幼苗分别进行浸种和叶面喷施处理,研究黄瓜幼苗在高温胁迫下体内SOD、CAT、MDA、Pro、电导率以及叶片水势的变化及其与外源物质的关系。[结果]高温胁迫条件下,2.00 mmol/L水杨酸浸种处理能显著缓解高温胁迫对幼苗造成的伤害,恢复温度24和48 h后该处理仍有显著效果;叶面喷施处理中,0.10 mmol/L水杨酸能显著提高幼苗的耐热性,其次是0.05 mmol/L水杨酸和5.00 mmol/L草酸;水杨酸、草酸和脯氨酸叶面喷施处理具有时效性,在3 d之内效果明显。[结论]水杨酸2.00 mmol/L浸种处理以及0.10 mmol/L叶面喷施对缓解高温胁迫对幼苗造成伤害的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13.
蓝巧武  刘华英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879-880,910
[目的]提高红海榄抗盐胁迫的能力。[方法]用添加51、52、5 mmol/L CaCl2的培养基培养盐胁迫下的红海榄幼苗,研究钙对盐胁迫下红海榄幼苗生长及膜质过氧化的影响。[结果]根及叶片的鲜重在5 mmol/L钙处理时明显高于对照和单独盐处理,15 mmol/L钙处理达到峰值。5 mmol/L Ca2+处理根的SOD活性一直维持较高水平而达到最大值,15 mmol/L Ca2+处理叶片的SOD活性最大,4个月后25mmol/L Ca2+处理的最大,比对照和盐处理分别高28.49%和23.32%。5 mmol/L Ca2+处理根的MDA含量一直维持较低水平而达到最小值。15 mmol/L Ca2+处理叶片的MDA含量最低,2个月后明显低于其他组,仅为单独盐处理的46.98%。钙能有效提高红海榄幼苗根及叶片的鲜重和SOD活性,降低丙二醛含量,提高其耐盐性。[结论]5~15 mmol/L Ca2+有效提高了红海榄幼苗抗盐胁迫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水杨酸(SA)溶液对冷藏期枇杷膜脂过氧化及衰老的影响。[方法]以"大五星"枇杷果实为试材,分别用0.1、0.30、.5 g/L的水杨酸(SA)溶液和清水(CK)浸果20 min,果实风干后在4~8℃下贮藏20 d,每隔5 d取样测定果实中丙二醛(MDA)含量及保护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贮藏20 d后,0.1、0.30、.5 g/L SA处理的枇杷果实MDA含量分别增加了31.30%、38.26%、49.57%,均低于CK(53.04%)。SA处理后,枇杷果实SOD活性的下降幅度小于CK,CAT活性的下降速度低于CK,POD活性低于CK,其中,0.1 g/L SA处理的效果最好。[结论]0.1 g/L SA处理可明显提高冷藏期枇杷果实的SOD和CAT活性,抑制POD活性上升,降低MDA含量,延缓果实衰老。  相似文献   

15.
重金属Cu和Zn对小麦种子萌发和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Cu2+、Zn2+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方法]以小麦品种博爱7422为材料,以完全营养液培养为对照,研究不同浓度(5、10、25、50、125、250、500 mg/L)Cu2+、Zn2+污染对其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低浓度Cu2+(≤50mg/L)和Zn2+(≤10 mg/L)可促进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高浓度Cu2+(>50 mg/L)和Zn2+(>10 mg/L)对小麦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低浓度Cu2+、Zn2+污染对小麦幼苗叶绿素含量无明显影响;高浓度Cu2+、Zn2+污染可降低小麦幼苗叶绿素含量,当Cu2+、Zn2+浓度为25 mg/L时,小麦幼苗叶绿素含量分别比CK降低了44.51%、23.02%,当Cu2+、Zn2+浓度达到500 mg/L时,小麦幼苗叶绿素含量分别为CK的31.35%、47.15%。[结论]低浓度Cu2+、Zn2+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无明显影响,而高浓度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不同砧木嫁接黄瓜苗期抗寒性,为新品种的选育及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新培育的白籽南瓜A1、A2、B1和B3嫁接黄瓜为试材,黑籽南瓜嫁接黄瓜为对照,对低温(5℃)胁迫48h内叶片的保护酶(SOD、POD、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进行测定。[结果]B1与对照在胁迫过程中叶片的保护酶活性和MDA含量均无明显差异;A2在低温胁迫0~24 h与对照的保护酶活性和MDA含量均无显著差异,之后差异逐渐增大,当低温胁迫36和48 h时保护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而MDA含量则显著高于对照;A1和B3在整个胁迫过程中保护酶活性均明显低于对照,MDA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且随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差异越显著。[结论]B1嫁接黄瓜与对照抗寒性无明显差异;A2嫁接黄瓜短时间(0~24 h)抗寒性与对照相近,之后不及对照;A1和B3嫁接黄瓜的抗寒性不及对照。  相似文献   

17.
王培  孙倩  魏述勇  苗明升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2):6398-6399
[目的]探讨内源抗氧化酶系统在作物抵抗外源重金属胁迫中的作用。[方法]用不同浓度锌溶液处理盆栽小麦幼苗,至幼苗生长缓慢时取材测定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等指标。[结果]20、50、100、200、400和800mg/L锌溶液处理的小麦POD活性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54.8%、58.2%、115.2%、157.8%、408.5%和564.0%。200、400和800mg/L锌溶液处理的小麦SOD活性分别是对照组的77.1%、68.4%和61.2%。20、50、100、200和400mg/L锌溶液处理的小麦CAT活性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1.7%、4.0%、13.2%、16.3%和22.8%。20和50mg/L锌溶液处理的小麦的丙二醛含量分别为对照的96.4%和97.5%。100、200、400和800mg/L锌溶液处理的小麦的丙二醛含量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57.7%、92.7%、235.4%和464.4%。[结论]在锌胁迫下的小麦活性氧清除系统中,POD是关键的抗氧化酶。  相似文献   

18.
水杨酸对Zn2+胁迫下小麦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为预防小麦早期遭受Zn^2+毒害探索新的途径。[方法]以小麦为试验材料,采用水培方法,研究不同浓度(10^-6、10^-5、10^-4mol/L)水杨酸(SA)对Zn^2+(5 mmol/L)胁迫小麦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每处理3次重复。[结果]SA使Zn^2+胁迫下小麦幼苗叶片和根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显著增强,丙二醛(MDA)含量降低,叶片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提高。说明SA可诱导小麦幼苗抗Zn^2+胁迫能力提高,缓解Zn^2+胁迫所造成的伤害;且在5 mmol/L Zn^2+胁迫条件下,以10-4mol/L SA处理效果最明显。[结论]Zn^2+胁迫小麦初期对抗氧化酶具有激活效应,后期转为抑制效应;SA能提高小麦幼苗对Zn^2+胁迫的抗性,缓解Zn^2+胁迫对小麦的伤害。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以硝普钠(sodium nitroprusside,SNP)作为外源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供体,研究了不同浓度一氧化氮对增强UV-B辐射胁迫后小麦幼苗膜脂过氧化系统的影响。[方法]试验设置3个组:对照组(CK)、紫外线UV-B处理组(B)、UV-B和硝酸钠(SNP)复合处理组(B+SNP),分别于处理后的第0、1、2、3、4天取样进行丙二醛(MDA)含量及CAT、POD、SOD等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3次重复,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UV-B辐射后,小麦幼苗中丙二醛(MDA)含量上升,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下降,导致小麦幼苗产生氧化损伤;在UV-B辐射之后施加不同浓度的SNP,可以不同程度地缓解UV-B辐射胁迫下小麦幼苗根和叶的氧化损伤,使MDA含量下降,抗氧化酶CAT、POD、SOD活性上升。其中,0.1 mmol/LSNP对叶的氧化损伤缓解作用较明显,0.01 mmol/L SNP则对根的氧化损伤缓解作用较明显。[结论]外源NO供体SNP对小麦幼苗由于UV-B辐射引起的氧化损伤有明显的缓解作用,可增强植物对逆境胁迫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