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为探讨有机污染物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以水稻品系哈04-34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方法,在人工气候箱内模拟水稻生长环境,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任意浓度各有机污染物处理都抑制水稻的生长发育,均表现为拖后抽穗、延缓抽穗进程、延迟成熟等症状。硝基苯和氯苯处理能使水稻移栽成活率下降、推迟返青;萘高浓度(97.2 mg/L以上)处理能够降低移栽成活率,成活率仅达90%。  相似文献   

2.
以水稻品系哈04-34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的试验方法,在人工气候箱内模拟水稻生长环境,探讨了有机污染物对水稻产量及稻米安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污染物能够降低水稻的产量,但不同的有机物对水稻不同产量构成因素影响并不同。硝基苯处理的每穗粒数、结实率及每穴穗数均有降低,每穗粒数降低幅度最大;氯苯处理对降低水稻产量的影响顺序为每穴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随着萘处理浓度的增加,每穴穗数和每穗粒数均表现出下降的趋势,而对结实率没有影响。用有机污染物污染的水灌溉水稻,只要能生长并成熟,其植株和籽粒中的残留经检测均没能超出检测标准。  相似文献   

3.
试验以寒地早熟水稻品种"龙粳15"为试验材料,4月20日播种,5月20日插秧,于9月10日、15日、20日、25日、30日共分5次收获,研究了不同收获期对龙粳15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收获期对水稻产量的有明显影响,以抽穗后45天以上,90%~100%小穗成熟时收获,达到最高产量,过早收获则影响产量;不同收获期对稻米品质亦有明显影响,以抽穗后45~50天,90%~100%小穗成熟时收获,米质最优,为收获最佳期,过早或过晚收获均使米质变劣。可见,抽穗后45~50天,90%~100%小穗成熟时收获,为收获最佳期,即可充分利用充足的光照和日夜温差,有效增加水稻产量,又能保证水稻品质。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对浙江省双季早晚稻的6个当家品种,在幼穗形成期用肥、光、温3种不同生态条件,研究它们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索和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穗肥、遮光和迟栽均使早晚稻产量明显降低。增施穗肥使结实率下降,千粒重变小;遮光使所有产量构成因素均显著变劣;迟栽水稻结实率低,千粒重小。穗肥不影响抽穗时期,遮光使晚稻抽穗时期推迟,早晚稻都表现早栽早抽穗、迟栽迟抽穗。穗肥、遮光和迟栽对后期分蘖、叶面积、植株干重、叶绿素含量和主茎出叶数也有不同的影响,本文分析了它们与产量形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干旱对水稻抽穗后旗叶衰老和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研究干旱逆境对水稻抽穗后叶片衰老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导致水稻抽穗后旗叶绿色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下降,相对电导率上升比水田水稻快,叶片易早衰;旗叶光合速率降低,谷粒增重缓慢,千粒重低,产量下降。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水稻生长发育后期功能叶片对水稻实际产量的影响,以11叶品种水稻龙粳31为试验材料,在抽穗前期,采用人工剪去水稻叶片的方式,研究不同剩余叶片数对水稻生长和产量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究水稻生长发育后期功能叶片对水稻实际产量的影响,以11叶品种水稻龙粳31为试验材料,在抽穗前期,采用人工剪去水稻叶片的方式,研究不同剩余叶片数对水稻生长和产量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三系杂交组合金优253和中优315为试验材料,在两种土壤耕作方式和三种栽培密度下,研究了强化栽培水稻的生长发育与产量形成。结果表明,耕作方式和栽培密度对强化栽培水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产生明显影响。相同耕作方式不同密度下,单株分蘖数随株行距的增加而增加,单位面积分蘖数随株行距的增加而下降;抽穗期最大叶面积指数及其衰减率随株行距的增加而下降;抽穗前的群体干物质积累量随株行距的增加而下降,抽穗至成熟期的群体干物质积累量以中等密度的最大,但成熟期群体干物质积累量仍随株行距的增加而下降;茎叶干物质表观输出率随株行距的增加而下降;单位面积有效穗数随株行距的增加而显著下降,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随株行距的增加而增加。免耕条件下的强化栽培水稻产量随株行距的增加而下降,常耕条件下的产量则以中等株行距处理的最高。  相似文献   

9.
水稻生育后期(抽穗至成熟),由于外界不良条件的影响,造成水稻植株提前枯死,空秕率增加,粒重下降,严重影响产量.  相似文献   

10.
在2种水田土壤上采用盆栽,微区和小区试验,对稻草,玉米秸秆和未堆腐的马粪3种非腐解有机物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较高的有机料料施用量,在第一年引起水稻产量下降,但在第二年却有增产作用,较低的有机物料施用量,虽然在当年未对水稻生长发育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但第二年也没有显著的增产作用,有机物料的最佳施用量为2~4g/kg。非腐解有机物料对水稻生长的抑制作用主要发生在水稻生长发育的前期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水肥耦合对水稻生长性状及产量的影响。[方法]在盆栽试验中,以杂交中稻两优培九为材料,设4种土壤水势(淹水、0、-30和-60 kPa)和5种氮肥水平(0、1.5、2、2.5和3.0 g/盆),研究水肥耦合对水稻生长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土壤水势与氮肥水平对水稻产量有显著的互作效应。不施氮时,各水分处理间水稻产量差异不显著,施氮量为1.5 g/盆时,0 kPa水势下水稻产量最高。其他氮肥水平下,水稻产量均随土壤水势的降低而降低;在相应土壤水势下增施氮肥可增加水稻的株高、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和植株各部分干重,提高水稻根系活力,增加产量。但施氮量过多,则造成水分胁迫,不利于增产。[结论]水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表现为明显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解决水稻秸秆自然腐熟过程慢、影响农耕等问题,开展水稻秸秆的最佳腐熟剂筛选研究。[方法]采用室内对比试验,观察不同时间秸秆腐熟的颜色变化,测定腐熟过程中pH、温度、种子发芽指数等指标,对比分析不同腐熟剂对水稻秸秆的腐熟效果,从而筛选出水稻秸秆的最佳腐熟剂。[结果]添加腐熟剂可缩短水稻秸秆的腐熟时间,提前7~14 d达到腐熟效果。宜春强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强微堆肥快速腐熟剂处理后,在42 d时腐熟液pH达7.5,84 d种子发芽率达到85%,发芽指数为0.83,达到完全腐熟效果。[结论]相比其他处理,宜春强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强微堆肥快速腐熟剂对水稻秸秆的腐熟效果最佳,可作为试验材料进行田间应用技术的研究与推广,从而为水稻秸秆的资源化利用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王文军  张祥明  凌国宏 《安徽农业科学》2013,(14):6220-6221,6243
[目的]探索生物质焦在冷浸田上的应用效果,以期为改良冷浸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D优202水稻为材料,采取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研究不同用量生物质焦对水稻生长、产量的影响。[结果]施用生物质焦能够提高冷浸田早期土温,促进水稻的生长发育,特别是水稻分蘖期干物质积累明显,比对照增加17.6%~22.7%;增施生物质焦能明显提高水稻产量,比对照增加8.7%~14.8%,水稻产量先随生物质焦用量的增加而逐渐提高,但当用量超过2 250 kg/hm2时产量下降。经过回归分析,计算出最高产量生物质焦用量为2 238.8 kg/hm2。[结论]生物质焦能提高水稻生长发育前期土壤温度,解决冷浸田山阴水冷、水稻前期生长缓慢、易僵苗等问题,促进水稻干物质积累,促进水稻对氮、磷、钾等养分的吸收,提高水稻产量。生物质焦可以作为冷浸田的一种改良剂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稻鱼共生系统不同水深对水稻和鱼的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是稻田养鱼的一个限制因子,研究稻鱼系统蓄水深度具有重要意义。开展了稻鱼共生系统不同蓄水深度对水稻和田鱼影响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水源不足的热带和亚热带山区,只要能够保证水稻生育期稻田水深达到10 cm就能开展稻田养鱼,田鱼生长早期不受影响;水源充足的地区,稻田水深25 cm时,水稻产量不会受到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棉花秸秆生物质炭减缓镉对水稻(Oryza sativa L.)生长的胁迫影响,采用室外盆栽试验,以水稻品种‘特丰优2号’为试验材料,在镉浓度为0、1、4、8 mg·kg-1的稻田土壤中分别添加炭土质量比为0%(C0)、1%(C1)、2.5%(C2.5)和5%(C5)的棉花秸秆生物质炭,分析水稻拔节期、孕穗期、灌浆期和完熟期施用生物质炭对水稻株高、叶片SPAD值、光合特性、叶片水分利用率等生理及产量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①C0处理条件下,镉胁迫处理均使水稻株高、叶片SPAD值、光合能力、叶片水分利用率和产量降低,并随着镉浓度的增加,降低幅度增大。C1和C2.5处理显著提升了水稻叶片光合能力,C2.5处理的水稻叶片SPAD值较C1更高(P<0.05)。②镉胁迫处理下,与C0相比,C1处理可以显著提高水稻株高、叶片水分利用率,并使水稻增产(P<0.05)。在0、1、4、8 mg·kg-1四个镉浓度梯度下,与C0相比,C1处理的水稻产量分别增加45.45%、30.63%、22.20%和12.98%。综上,重金属镉对水稻生长具有胁迫效应,降低水稻光合能力及产量,施用1%生物质炭后可以有效减弱镉对水稻造成的胁迫,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16.
ABA对Cd胁迫水稻根系生长发育的调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ABA对Cd胁迫下水稻根系生长发育的调节。[方法]以中花11号水稻为材料,分析在Cd、Cd+ABA和Cd+ABA抑制剂复合处理条件下,水稻根系生长发育的变化。[结果]外源ABA缩短了水稻初生根以及不定根的长度,且明显抑制了初生根和不定根上侧根的形成,ABA也明显缩短了根毛到根尖的距离,但对不定根的数量影响不大。[结论]ABA参与了Cd胁迫下水稻根系生长发育的调节。  相似文献   

17.
以杂交早稻两优302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秧龄在移栽和抛栽方式下的生长特点、生育特性及产量表现.结果表明,移栽和抛栽表现趋势相同,适龄早栽具有早发和早熟优势,秧龄20 d时大田营养生长期延长3~10d,早熟2~6 d;秧龄与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和产量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在同等施氮条件下前后期施氮比例对超级稻产量、叶面积指数及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方法]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以超级稻品种宁粳3号为材料,设置氮肥运筹试验。[结果]按基蘖肥:穗肥为6∶4、5∶5施用,可提高单位面积穗数、颖花量、粒叶比,优化株型和群体,增加拔节-抽穗、抽穗-成熟的物质积累。[结论]按基蘖肥:穗肥为6∶4、5∶5施用可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