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7 毫秒
1.
农产品供应链内部,生产者与监管者、消费者之间的博弈共同决定了生产者最终行为,影响农产品的安全供给。本文研究了农产品供应链主体之间、供应链主体与消费者及监管部门之间的博弈问题,结果表明,在一次性市场交易中的博弈结果为上下游企业必然选择"劣质、低价",而无限次的博弈为"优质、优价"的安全供给创造了可能性;企业也可能为了长期利益选择合作,实现食品安全供给;消费者在交易和博弈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处于弱势地位,被迫承受较低的农产品安全境况,促进了农产品生产者掺假行为。提出要依靠不断完善的监管部门及行业协会介入,采取有效政策保证农产品的安全供给。  相似文献   

2.
农产品市场"柠檬现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斌 《农业考古》2007,(6):298-300
"柠檬现象"是由信息不对称性引起的,现实生活中在许多产品市场上普遍存在,农产品市场也不例外,并对我们的农产品市场健康发展产生消极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本文通过对"柠檬现象"内涵的界定、起因及对农产品消极影响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解决农产品"柠檬现象"的策略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卢铁  谢云  代三妹 《农业展望》2024,(2):116-120
“元宇宙元年”伊始,消费者生活方式随之改变,数字化背景下特色农产品营销平台以电商平台的线上营销为主,伴随特色农产品线上消费市场质量安全事故频发,信息不对称下如何提高消费者的重购率值得探讨。本研究的目的是为提高消费者重购特色农产品提出建议,提高消费者重购率。通过博弈分析消费者重购行为,本研究发现消费者存在重购意愿低的现象。消费者购买行为受心理契约影响,基于交易型心理契约、关系型心理契约和团队成员心理契约分析,消费者弱重构意愿的根源在于电商平台履约收益过低、电商平台履约成本过高、实际弱重购意愿过低。基于此,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议:一是细分特色农产品市场,创新营销模式;二是构建多元主体协同参与共治监督管理平台;三是提升消费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绿色农产品的“柠檬效应”及其营销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晓凤  金起文  杜杨  周晓燕  韩彩欣  李萌萌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918-15919,15922
介绍了绿色农产品的“柠檬效应”,分析了绿色农产品的“柠檬效应”形成的原因,归纳出其带来的恶意欺骗和高位定价等问题,从营销视角提出了规避绿色农产品“柠檬效应”的对策建议:一是加强绿色农产品的质量管理,提高绿色农产品质量水平,建设绿色农产品品牌,政府应培育品牌建设的主体,引导品牌主体加强品牌建设与管理意识;二是构建绿色农产品销售渠道体系,利用现代化绿色农产品交易物流中心销售产品,与绿色农产品加工企业、大型超市和宾馆饭店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建立直销专卖店,利用互联网进行网上营销;三是做好绿色农产品的促销工作,综合利用广告、人员推销、销售促进和公共关系4种促销策略共同推动绿色农产品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山寨汽车"在山东农村汽车市场畅销这一现象背后有其深层次的原因。从当地农村消费者的需求、企业行为及政府政策导向三个方面剖析了"山寨汽车"现象出现的原因。诠释了该现象导致的负面影响、利益冲突;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经济中,能否及时准确、充分有效地掌握农产品市场供求、价格等信息,决定着农产品市场交易量的大小,本文从农产品市场供求信息、定价信息,以及信息质量水平不对称对农产品交易产生增加了消费者的交易成本和造成不公平交易和竞争的影响,提出要建立信息预警机制、约束机制,完善农产品溯源制度的方式改善信息不对称对农产品交易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李宁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764-19766,19824
分析了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性:一是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理论根源在于"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二是农业持续弱质和近年"农村金融市场失灵"成为我国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客观依据和历史使命;三是农业政策性金融与新农村建设的结合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和促进农业政策性金融自身改革发展,具有特殊而重要的现实意义。剖析了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可行性:一是农业政策性金融在新农村建设中具备"第一推动力"的地位与优势;二是国家不断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政策性银行改革,持续增强农发行职能作用,为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政策条件;三是农发行14年来的改革发展实践及其"十一五"远景规划的推出,为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实践基础。基于必要性与可行性,着重从以下6个方面,发挥其支持新农村建设"第一推动力"的作用:一是加强对流通领域粮、棉等主要农产品体系建设的信贷支持;二是加强对加工领域农业产业化的信贷支持;三是加强对生产领域农业综合开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应用推广、农业生产资料及农业生态建设等的信贷支持;四是加强对农村特定群体和区域发展的信贷支持;五是加强对农业和农村应急体系与保险体系建设的信贷支持;六是加强对农业和农村金融服务中介建设的信贷支持。  相似文献   

8.
邢晓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4):8794-8796,8800
从供给主体、供给方式和资金来源3个方面阐述了衢州市农村成人教育供给现状,剖析了衢州市农村成人教育存在的问题:一是"自上而下"的供给决策模式不能完全满足农民的需求;二是教育资源不能达到最优配置;三是农村劳动力市场和就业服务尚不完善。为了促进农村成人教育发展,构建了"以政府供给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农村成人教育供给模式:一是明确政府主导地位;二是建立农村成人教育供给主体多元化的格局;三是建立利益驱动的的市场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9.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1):178-181
安徽省作为农业大省,自然资源方面占据天然优势,然而目前农产品品牌建设过程仍存在诸多问题,与国内外知名品牌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为了促进经济更好的发展,基于农业产业集群以及农产品区域品牌的概念下,通过对品牌建设过程中企业间合作创牌以及品牌维护过程中基于柠檬市场的博弈分析,找出品牌建设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并从政府、企业以及风险防范三个角度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0.
绿色农产品市场中的“柠檬效应”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基于绿色农产品的经验型特征及消费市场中信息非对称性基础上,分析了绿色农产品市场中“柠檬效应”出现的原因及影响;并指出:营造具有“正信号”显示的制度环境,是消除“柠檬市场”.构建绿色农产品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在摆脱基本温饱问题的基础上,对农产品质量的要求逐渐提高,对绿色优质农产品的需求量正在快速增长.然而在优质农产品市场发展过程中,产品价格虚高或优质不优价的现象常有发生.农产品定价是一个综合复杂的问题,优质农产品定价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农产品生产总量、生产者盈利亏损和最终消费者购买行为及切身利益...  相似文献   

12.
农地规模化经营不仅让经营主体拥有更多的资金去获取农产品信息,同时还促使经营主体与农产品收购者建立长期的联系,促进政府提供高效的农产品信息服务。政府应该在促进农产品市场信息对称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农业产业化发展中政府的政策定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政府职能,主要有提供公共产品、提供产权保障、管理和保护资源与环境、稳定农产品市场。指出了政府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政策定位:制定一系列宏观管理规划,引导、规范农业产业化运行;充分发挥"经济总管"的综合协调作用;制定、实施相关法律法规,依法规范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施。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新农村建设,各级政府应排除体制障碍,逐步转换政府职能,把工作重点放在规划、调控、服务和监督上来,由单纯管理型转变为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同时,适当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促进产业化经营和现代农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马凤棋 《广东农业科学》2013,40(16):220-224
“农社对接”是指鲜活农产品的生产合作社在城市社区设立直销点或直销店,开展鲜活农产品直销,是一种能够促进蔬菜供应链优化的新型农产品直销模式,包括车载蔬菜市场、社区蔬菜连锁店、蔬菜网络直销、社区支持农业等形式.针对“农社对接”存在的主要问题,应采取以下对策完善“农社对接”:政府要加大对“农社对接”的扶持与监督,合作社要加强横向联合,提升蔬菜质量安全水平,实施品牌战略,积极开展社区营销,大力培养营销人才.  相似文献   

15.
以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为起点,改善消费者满意评价成为政府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重要目标之一。文章构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消费者满意评价指标,利用浙江2019年13县1 910份拦截式调查数据,通过两类4个计量模型对比分析了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浙江农产品质量安全消费者满意评价处在较高水平,县级属地管理履职效力在改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消费者满意评价中起到了核心作用,消费者自身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认知水平与知晓程度也对其满意评价产生正向影响;来自农贸市场的消费者满意评价要高于来自超市的消费者满意评价,在当地居住时间越长的消费者满意评价更高;年龄越高与受教育水平越高的消费者其满意评价则更加谨慎。因此,我国政府应抓住农产品质量安全舆情改善契机,深入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属地管理,提升消费者农产品质量安全认知水平,重点针对年长人群和外来人口在工作宣传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蔬菜等农产品价格频繁波动,影响到市场稳定与居民消费,影响到生产发展与农民收入,也影响到政府宏观决策。总体上看,当前管理者、生产者、消费者及媒体对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的认识有待进一步厘清。中国已逐步进入农产品的高价格时代,价格波动是正常的市场现象,是成本变动、粮食基础价格不断抬高、农产品价格与石油价格联动、国内因素与国际因素联动等综合作用的结果,管理部门与媒体应理性对待农产品市场价格变动。但当前政府的宏观调控滞后和媒体的过度炒作,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市场价格的波动。政府管理部门应采取综合性措施,既要保证城市消费的利益,更要保证生产者的利益,减少农民在价格波动中的损失。  相似文献   

17.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目前社会关注的焦点。文章叙述了在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中,主要存在农产品企业、政府、消费者、媒体、国外市场五大推动力,并且分析了它们各自扮演的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发展的不可替代的角色作用。提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的推动方式可以表述为:内外结合——1个内力和4个外力相结合。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农产品标识认知和消费习惯对消费者绿色农产品溢价支付意愿的影响,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影响绿色农产品溢价支付意愿的分析框架,以绿色鲜食马铃薯为例,以北京、郑州、成都3个城市402份消费者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条件价值法评估城市消费者对绿色鲜食马铃薯溢价支付意愿;在此基础上,运用Ordered Logit 模型分析行为态度变量、主观规范变量和知觉行为控制变量对绿色鲜食马铃薯溢价支付意愿的影响。结果显示:1)城市消费者绿色鲜食马铃薯平均溢价支付意愿处在10%~30%,整体意愿水平较低。2)行为态度变量对绿色鲜食马铃薯溢价支付意愿有显著影响。购买场所便利性越高,消费者溢价支付意愿越高;消费者对普通马铃薯品质感知越好,其溢价支付意愿越高。3)主观规范变量也会显著影响城市消费者对绿色鲜食马铃薯溢价支付意愿。其中,相较QS产品标识和有机产品标识,消费者的绿色产品标识认知水平对其溢价支付意愿影响最大。4)知觉行为控制变量对绿色鲜食马铃薯溢价支付意愿的影响也十分显著。年龄较大,且健康状况越好的男性消费者更愿意为绿色鲜食马铃薯支付较高的溢价。因此,应从加强绿色农产品价值宣传,提升消费者的绿色产品标识认知水平,提高消费者购买绿色农产品便利性等方面培育绿色农产品市场,促进农业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