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以二花脸和大约克猪及其F1、F2代为材料,研究其卵泡发育、排卵数和妊娠子宫对胎儿数的影响。结果显示:二花脸猪在卵巢体积和未成熟卵泡数方面低于大约克猪及其F1、F2代,而卵泡成熟率、排卵数和妊娠胎儿数都高于大约克猪及其F1、F2代。二花脸猪妊娠28~30天的孕角长度和体积比大约克猪及其F1、F2代的大,但每个胎儿所占的孕角长度和体积却小。表明二花脸猪不仅排卵多,而且胚胎活力强,胚胎与子宫间具有复杂的协同关系,以利于胎儿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2.
来稿摘登     
《养猪》2003,(1)
■以二花脸为母本的“二洋一土”杂种猪肥育测定在大约克×长白×二花脸和长白×大约克×二花脸两组合中,各选5窝仔猪,每窝按体重随机选3公3母计30头参加肥育测定。这里二花脸系太湖猪一个类群,大约克系加系,长白系新丹系。肥育测定猪饲粮由玉米、米糠、麸皮、鱼粉、豆粕和5%添加剂预混料组成,前期(45天)DE13.12MJ/kg,CP17.58%,后期(60天)DE13.15MJ/kg,CP15.58%,日喂3次不限量,自动饮水。肥育结束每组各抽取6公6母屠宰测定。结果如表1。(215500江苏省常熟市畜禽良种场顾炯)■微生态制剂对生长猪的效应试验2002年4~5…  相似文献   

3.
牛体外受精早期胚胎与小鼠胎仔成纤维细胞共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人工合成培养液CR1aa和小鼠胎仔成纤维细胞对牛体外受精早期胚胎体外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牛体外受精卵在CR1aa液中的卵裂率达76.2%,8细胞胚的比率达44.8%。小鼠胎仔成纤维细胞能够显著促进牛体外受精的早期囊胚以上胚胎的发育。牛体外受精后第5、6天的早期胚胎分别与小鼠胎仔成纤维细胞共培养,在受精后第7天发育至囊胚以上的比率分别达19.8%和24.6%;受精后第8天,孵化的囊胚比例分别达5.2%和7.5%。实验表明,受精后第5、6天的牛体外受精早期胚胎与小鼠胎仔成纤维细胞共培养,可显著提高扩张囊胚和孵化囊胚数量。小鼠成纤维细胞对胚胎发育的支持作用取决于胚胎发育阶段  相似文献   

4.
将牛体外受精后发育到7天和8天的胚胎进行核型鉴定,结果表明胚胎的性比例与胚胎的发育速度密切相关。发育7天体外受精胚胎进行核型鉴定的结果如下:处于扩展囊胚阶段的胚胎,雄性比例为100%;处于扩展中囊胚、囊胚和早囊阶段的胚胎,雄性比例分别为89%、75%和40%。将发育8天的囊胚进行核型鉴定,雄性比例下降为20%。体外受精胚胎平均有丝分裂指数为3.5%。这些结果提示:利用胚胎发育速度与性别的关系,可以对体外受精胚胎进行无损伤的性别鉴定。  相似文献   

5.
与哺乳动物不同,家禽的胚胎与母体是分离的,胚胎期发育的好坏直接影响家禽出壳后的生长发育。在胚胎后期为使胚胎能够更好的适应外界环境和内部生理代谢的变化,家禽的骨骼肌往往会发生大量降解,动员蛋白质产生氨基酸作为糖异生的底物和肠道发育所需的氨基酸,造成肌纤维萎缩,而影响后期的生长发育。此时如果可以对胚胎补充外源性的营养物质则可以改善其能量代谢状态、促进肌肉发育。故本文结合家禽胚胎后期能量代谢特点、肌肉特异性的发育过程及胚蛋给养对肌肉发育和能量储备的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梅山猪(11头),二花脸猪(13头)和梅山×大白杂一代(5头),分成三组,分别测定在性周期不同阶段输卵管和子宫角冲洗液的总蛋白质(OFP和UFP)含量。结果表明:梅山猪二侧OFP平均含量高于二花脸猪和杂种猪,与后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二侧UFP平均含量,三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性周期不同阶段OFP含量,以黄体早期为最高,与黄体后期比较差异显著(P<0.05或0.01);UFP含量亦以黄体早期为最高,与黄体后期比较,二花脸猪差异显著,梅山猪差异不明显。除二花脸猪黄体后期UFP明显低于梅山猪外(P<0.05),OFP和UFP平均含量,三组同期比较差异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正> 火鸡养殖场经常发生白肌病,雏火鸡的死亡率高达45—50%。在胚胎24—25天时就可发现该病的形态学特征,死亡率约15—20%,其中1/3在胚胎发育最后阶段死亡,其余的在出壳后1天,最长为5—7天死亡。火鸡在胚胎期发生白肌病的基本原因是种蛋内生物学营养物质的含量不全面,如硒、生育酚的含量过低以及卵黄酸度提高。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父母群火鸡日粮中营养物质和生物学活性物质不平衡,以及饲喂  相似文献   

8.
肠道内定植有种类繁多的微生物,其在维持稳态、调节宿主免疫系统及影响宿主生理发育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对畜禽生长发育和健康有重要的影响。胚胎期肠道菌群对禽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鸭为模型,通过对不同胚龄鸭盲肠进行组织学观察,并对不同胚胎发育阶段的鸭胚胎整个肠道进行16s rRNA测序。结果显示:随着鸭胚龄的增长,肠腔体积不断增加,肠绒毛数量增加。16天的鸭胚胎肠道微生物与出壳第一天雏鸭肠道微生物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在胚胎期,肠道微生物主要富集乳酸菌、布劳特氏菌、粪杆菌、拟杆菌、无色杆菌5种菌属,而出壳后,肠道微生物主要富集罗姆布茨菌、中慢生根瘤菌、藤黄色单胞菌3种菌属。说明随着鸭胚胎及肠道发育,肠道微生物结构及丰度存在差异,为禽类胚胎期的肠道微生物定植研究提供参考,也为微生态制剂在畜牧业生产中的合理开发与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肠道微生物|16S rRNA|鸭|胚胎  相似文献   

9.
通过 2个系列实验 ,分析了二花脸猪乳中生长因子 (IGF Ⅰ、EGF和胰岛素 )在泌乳早期 (1~ 2 1d)的含量及其变化规律 ,并与大约克猪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二花脸和大约克猪乳中IGF Ⅰ在初乳中浓度很高 ,分娩 1周后迅速下降 ,泌乳第 7~ 2 1天变化不大。在泌乳第 1~ 7天 ,二花脸猪乳中IGF Ⅰ低于大约克猪 ,泌乳第 7天以后又高于大约克 ,但 2种猪的差别不显著 (P >0 0 5)。猪乳中的EGF变化规律基本上和IGF Ⅰ相同。在泌乳第 1天 ,二花脸猪乳中的EGF显著低于大约克猪 (P <0 0 5) ,第 1天以后 2种猪没有明显差异。二花脸和大约克猪乳中的胰岛素在初乳很高 ,产后 4d迅速下降 ,4d以后变化幅度不大。二花脸猪乳中的胰岛素在泌乳早期 (1~ 2 1d)全都低于大约克猪 ,其中在泌乳第 1天、第 6~ 7天、第 8~10天和第 11~ 14天这 4个阶段显著低于大约克猪 (P <0 0 5)。  相似文献   

10.
柞蚕胚胎发育期蛋白质的2D-PAGE图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SDS-PAGE和2D-PAGE技术分析柞蚕胚胎期不同发育阶段的蛋白质组成和含量变化,为从蛋白质水平探讨柞蚕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基因顺序表达模式积累基础信息。SDS-PAGE电泳结果显示:在柞蚕胚胎的发育过程中共分离到相对明显的32条蛋白带,包括分子质量约70、60、30 kD的高丰度蛋白条带,随着胚胎的发育,这些蛋白质含量逐渐减少,而40、15 kD左右的蛋白质含量逐渐增加,到孵化成蚁蚕(324 h)时,分子质量约70、60 kD的蛋白条带基本消失。进一步分析柞蚕胚胎发育不同时期蛋白质的2D-PAGE图谱:蛋白点数量随胚胎发育逐渐增多,胚胎发育12 h检测到370个蛋白点,胚胎发育300 h的蛋白点达到422个;胚胎发育132 h及276 h的蛋白点与胚胎发育早期36 h蛋白点的匹配率分别为52.4%和28.4%。此外,孵化蚁蚕总蛋白2D-PAGE图谱与胚胎期相比存在较大差异。研究结果提示,柞蚕胚胎发育前期,从胚胎形成期到附肢发生期(12~60 h),蛋白质种类相对较少,且变化不大;胚胎发育的气管形成期(228~276 h)开始,蛋白质种类变化剧烈,偏酸性蛋白质增加,蛋白点的匹配率下降。  相似文献   

11.
中国林蛙胚胎发育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对中国林蛙胚胎发育时期的划分、胚胎期的性腺发育和性别分化、环境温度对胚胎发育的影响等研究进行了综述.根据胚胎的外部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中国林蛙早期胚胎发育划分为25个时期.中国林蛙胚胎发育到31期时生殖腺开始性别分化.在15~30 ℃之间,温度越高,雄性比例越大.适量的雌激素可以提高中国林蛙的雌性比例.在7~22 ℃的温度范围内中国林蛙胚胎均能正常发育,温度越高,发育越快,发育历期越短.这些研究结果为中国林蛙的保护及养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猪骨骼肌发育过程中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模式以及相关生物学功能,本研究根据蓝塘猪和长白猪骨骼肌10个发育时期的转录组数据,对各时期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数目和表达量进行分析,鉴定了相邻发育时期之间以及同一时期品种间差异表达的免疫相关基因,并对后者进行功能注释分析。结果表明:在蓝塘猪与长白猪骨骼肌发育过程中存在1 129个表达的免疫相关基因;胚胎期35 d和49 d、胚胎期91 d和生后期2d这2组相邻时期之间的差异表达免疫相关基因数目最多;品种间差异表达免疫相关基因数目则在胚胎期49d以及生后期180d最多,且趋向于在蓝塘猪上调表达,并富集在NIK/NF-κB信号传导、细胞凋亡的负调控等生物学过程中。本研究表明免疫相关基因在猪骨骼肌发育过程中存在表达,长白猪与蓝塘猪骨骼肌生长发育差异可能与NF-κB介导的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生长育肥猪绝食代谢试验的绝食时间,对3头瘦肉型去势公猪进行了两个体重阶段(40—50公斤)和(65—75公斤)1—6天的绝食代谢测定。前期绝食3天、后期绝食4天,呼吸商、体物质分解量和绝食产热量均达到平稳状态。分别为0.68—0.77、9.42—10.83(克/公斤~(0.75)·天)和80.50—94.17(千卡/公斤~(0.75)·天)。  相似文献   

14.
胎儿在母体中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时相,即一定阶段的胎儿会有相对固定的体尺。相反,通过衡量体尺也可以反映胎儿的年龄。妊娠第33~61天是猪胎儿早期发育重要时期。本实验测量了妊娠第33天,第40天,第47天,第54天和第61天的胎猪体重、体高和体长,并在此基础上,运用线性相关及回归分析方法,对胎猪日龄与体重、体长和体高进行研究分析,建立了其日龄与体重、体长和体高变化的回归方程。通过这些研究结果,为认识这段时期内胎猪生长发育规律和推测未知胎儿的胎龄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二花脸猪乳中生长因子的动态及其与大约克猪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2个系列实验,分析了二花脸猪乳中生长因子(IGF-Ⅰ、EGF和胰岛素)在泌乳早期(1 ̄21d)的含量及其变化规律,并与大约克猪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二花脸和大约克猪乳中IGF-Ⅰ在初乳中浓度很高,分娩1周后迅速下降,泌乳第7 ̄21天变化不大。在泌乳第1 ̄7天,二花脸猪乳中IGF-Ⅰ低于大约克猪,泌乳第7天以后又高于大约克,但2种猪的差别不显著(P〉0.05)。猪乳中的EGF变化规律基本上和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丙戊酸(valproic acid, VPA)对猪手工克隆(HMC)胚胎发育潜能的影响,本研究比较了不同浓度(0、25、50、75和100 nmol/L)VPA处理猪HMC重构胚对后期胚胎发育率、内细胞团数和组蛋白乙酰化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50、75 nmol/L VPA处理组HMC重构胚的卵裂率和囊胚发育率均显著高于0、25和100 nmol/L VPA处理组(P<0.05);与0、25、75和100 nmol/L相比,50 nmol/L VPA处理组能显著提高囊胚内细胞团细胞数(P<0.05),囊胚阶段VPA处理组的组蛋白H3K14乙酰化(AcH3K14)水平高于空白组和孤雌激活囊胚。因此,应用VPA处理可提高猪HMC重构胚胎分裂率、囊胚率及增加内细胞团细胞数,提高了猪HMC胚胎的体外发育潜能。  相似文献   

17.
猪的胚胎发育需要经历受精、卵裂、孵化、形态转变、附植、器官分化等一系列重要的生理阶段。虽然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基因的严格表达与正确指导是胚胎能否正常发育的决定性条件,但研究表明DNA甲基化修饰对胚胎的发育也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DNA甲基化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表观遗传修饰,虽然不改变DNA的一级序列,但也包含可遗传信息,并在基因的转录调控中起重要作用。在猪的胚胎发育中,DNA甲基化呈现出高度动态的过程,这一过程受孕期母体营养和发育环境条件影响。本文将从胚胎早期发育、体细胞核移植和孕期母体营养三个方面来阐述DNA甲基化对胚胎发育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猪胚胎在发育过程中的DNA甲基化机制和提高体细胞核移植的成功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猪是我国重要的家畜之一。然而过去对其胚胎早期发育过程的研究报道甚少。本项研究对猪受精后至192h前的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以及在其生殖道内的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猪胚胎胚龄72h左右时,胚胎均分布在输卵管内,猪胚胎发育期为8细胞前期;72h至120h期间,猪胚胎已进入子宫角,分布比较集中于靠近宫管结合部,胚期已发育至桑椹期:120-192h胎龄的猪胚已发育形成囊胚;到192h时,胚胎已分布在整个子宫  相似文献   

19.
着床前胚胎发育相对独立于母体,可以进行体外培养,是人类医疗、辅助生殖和畜牧生产等领域基础研究的重要材料。目前猪等物种的胚胎体外发育率仍较低,发育质量相对较差,而获得高质量的体外胚胎是相关研究的重要前提,因此寻找提高猪胚胎体外发育质量的培养体系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前列环素是体内多种组织分泌的一种前列腺素。有研究显示在输卵管上皮分泌的前列腺素促进着床前胚胎发育。在体外培养过程中,可以提高胚胎发育效率和发育质量。本文对目前关于前列环素对着床前胚胎发育作用的研究进展做以总结,并探讨了前列环素促进体外胚胎发育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主要探究血小板反应蛋白3 (thrombospondin-3,THBS3)基因在不同组织及不同时期骨骼肌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表达规律。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THBS3基因在长白猪和通城猪中的组织表达谱,以及在胚胎期(33、45、65、70和90 d)和出生后阶段(0、9、30、60、120和160 d)骨骼肌中的差异表达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THBS3基因广泛表达于长白猪和通城猪各个组织器官,除胃和肠中的表达存在差异外,其在两个猪种中的组织表达谱基本一致,在肺脏中表达量最高。THBS3基因在长白猪和通城猪胚胎期骨骼肌中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出生后阶段(P<0.05),但胚胎期骨骼肌中的表达模式在两个猪种间存在一定差异,THBS3基因表达峰值出现在长白猪胚胎期45 d,而其在通城猪中表达峰值出现在胚胎期65 d。结果提示,THBS3基因参与了猪骨骼肌生长发育过程及不同类型猪种骨骼肌生长发育异步性的调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