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中国淀粉型甘薯育种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淀粉型甘薯品种选育是中国甘薯育种的主要目标之一,中国的高淀粉甘薯育种始于上世纪80年代的"六五",此后,各育种单位育成了一系列优良的淀粉型甘薯品种。为了使中国淀粉型甘薯品种选育更上一个台阶,本文通过对中国淀粉甘薯品种选育历程的回顾,阐述了不同时期淀粉型甘薯品种的选育目标及品种审定(鉴定)标准,论述了中国淀粉型甘薯品种的育种方法,总结了中国淀粉型甘薯育种成就,着重分析了2003-2016年淀粉型甘薯育种进展,探讨了中国淀粉型甘薯育种思路和策略。  相似文献   

2.
<正>卢龙县是一个甘薯大县,但是近几年来,随着淀粉型甘薯加工带来环境污染的负面影响,我县区域转变甘薯种植理念,带领种植户由种植淀粉型甘薯改栽种鲜食型甘薯。为了进一步提高甘薯的市场价值,增加其经济效益,我镇赵翟坨、万田庄村甘薯种植大户把鲜食甘薯利用地窖储藏起来,以待好的商机卖上好价格,大大提高种植户的收入。为了保证甘薯能够安全储藏保鲜,其储藏方法如下:一、甘薯收获1、适时收获。甘薯收获期不宜过早或过晚,  相似文献   

3.
闽西北地区是福建省甘薯的特色产区,以连城红心地瓜干为龙头产业的区域甘薯产业有了较大发展的同时,急需寻找出以优质、特色为重点的新的甘薯产业增长点,提升甘薯产业水平。当前,叶菜型甘薯和紫肉色甘薯在闽西北地区有一定的发展规模,有望形成新的产业带。本文分析叶菜型甘薯和紫肉色甘薯的发展前景与目前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新品种、新技术应用与推广,通过政府扶持、企业介入等综合措施,打造闽西北叶菜型和紫肉色甘薯产业带。这一产业带的建成将对调整福建省甘薯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发展方向做出较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对叶菜型甘薯常见害虫甘薯大象虫、斜纹夜蛾、甘薯天蛾、甘薯麦蛾、甘薯小绿龟甲识别的主要特征及发生特点进行阐述,并提出了综合防治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了筛选出适宜遵义市生产的蔬菜型、鲜食型脱毒甘薯品种,引进7个蔬菜型、鲜食型脱毒甘薯,比较了不同品种的生育期、生物性状和产量。结果表明:001、紫云甘薯、1083、广薯87、浙紫1号适宜作蔬菜型、鲜食型品种在生产上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甘薯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鲜食型甘薯由于其营养保健功能,备受人们关注。本文总结了鲜食型甘薯大垄双行滴灌栽培技术,包括地块及品种选择、整地施肥、育苗、适时栽培、田间管理、杂草防治、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入库贮藏等方面内容,以期为鲜食型甘薯规模化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鲜食型甘薯绿色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甘薯是辽宁省葫芦岛市重要粮食作物之一,其生长习性与当地自然气候相吻合,具有明显的种植优势。近年来,葫芦岛市鲜食型甘薯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专业的甘薯种植合作社初具规模,呈现出规模化、品牌化的生产方式,但甘薯主产区存在现有品种种植年份久、种薯种性退化、病虫害发生严重等问题,严重影响了鲜食型甘薯的产量及品质,制约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对本市几种鲜食型甘薯新品种的引进试验及规模化种植示范进行梳理,总结优势甘薯品种的绿色高产栽培技术及贮藏技术,以期为鲜食型甘薯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2000年以来,加快了对食用型商品甘薯的开发,年储销量达100万吨以上。在食用型商品甘薯销售方面注重了城市和农村非甘薯产区两大市场的开发,商品薯流通以“生产户→储藏大户→贩运商→农贸批发市场→零售商→消费者”为主要流通形式。本文针对河南省食用型商品甘薯开发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推广市场适销品种、注意商品保护、改善包装、发展农民甘薯专业组织、打造甘薯品牌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孟羽莎  赖齐贤 《浙江农业科学》2019,60(12):2181-2184
介绍观赏甘薯的起源,根据观赏甘薯的观赏部位和应用形式,将观赏甘薯分为观叶型、观花型、观根型、药用观赏型和食用观赏型,根据其栽培和应用方式分为水培栽培、基质盆栽、立体装饰、坡体绿化、行道绿化和岩石绿化几种类型。观赏甘薯的用途多种多样,生长迅速,繁殖简单,且耐旱、耐盐碱、管理粗放、成本低,是理想的绿化材料,在园林绿化中得到推广和应用。但观赏甘薯在我国推广中存在一定的不足,这成为今后育种的目标和方向。  相似文献   

10.
甘薯是中国重要的杂粮作物,鲜食型甘薯的选育是甘薯育种的重要方向之一,甜度则是鲜食型甘薯选育的重要指标.甘薯熟化后的甜度取决于麦芽糖含量,麦芽糖含量的变化不仅受β-淀粉酶活性的调控,而且受甘薯淀粉糊化特性及熟化方式的影响.本文主要阐述甘薯熟化过程中麦芽糖合成相关酶的研究进展,以及淀粉糊化特性和熟化方式对麦芽糖合成的影响,旨在弄清甘薯块根熟化过程中麦芽糖变化的影响因素,为鲜食型甘薯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根据肌球蛋白重链的多态性可将猪的肌纤维分为Ⅰ,2a,2b和2x 4种类型,在代谢上分别与慢速氧化型、快速氧化型、快速酵解型和中间类型相对应。从肌纤维的构成、分类及转化等方面介绍肌纤维类型的代谢特点,重点阐述肌纤维类型对猪肉品质的影响,以及影响肌纤维类型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不同土壤类型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施肥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在不同类型土壤上的养分吸收特点及施肥增产效应,为因土施肥和资源高效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池栽试验,选用4种土壤(中壤潮土、砂壤潮土、砂姜黑土、黄褐土),设置3个施肥水平(不施肥、中量施肥、高量施肥),研究不同土壤的养分供应特点和施肥增产效应及肥料利用效率。【结果】在不施肥条件下,冬小麦、夏玉米的植株氮素、磷素、钾素积累量和产量在4种土壤上均表现为:中壤潮土砂姜黑土黄褐土砂壤潮土,表明不同土壤的养分供应能力和基础生产力差别较大。施肥显著增加了冬小麦、夏玉米植株的养分积累量和产量,周年植株氮素积累量增加37.7%—98.7%,磷素积累量增加23.6%—75.3%,钾素积累量增加29.3%—76.1%,周年作物增产26.5%—64.4%。冬小麦、夏玉米植株氮素、磷素、钾素积累的增加量和增产效果均表现为:砂壤潮土黄褐土砂姜黑土中壤潮土,整体表现出基础生产力较高的土壤,养分供应能力较强,施肥增产效应较小。冬小麦、夏玉米的肥料农学效率均表现为:砂壤潮土黄褐土砂姜黑土中壤潮土,即基础生产力较低的土壤,肥料的利用效率更高。高量施肥使砂壤潮土和黄褐土上冬小麦、夏玉米的植株养分积累量及产量显著增加,中壤潮土和砂姜黑土增加不显著。【结论】不同类型土壤的基础生产力不同,较高基础生产力的土壤养分供应能力较强,施肥增产效应较小,肥料利用效率较低;较低基础生产力土壤表达趋势相反。肥力较高的中壤潮土和砂姜黑土,应提高土壤养分的利用,降低肥料的施用量;肥力较低的砂壤潮土和黄褐土,应注意培肥地力,不断提高土壤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13.
11份白三叶材料的形态特征及生长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和方法]观察研究11份白三叶材料的生育期、形态特征、产量等.[结果]供试材料在外部形态性状上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具有丰富的形态多样性.材料5、6、10、11植株高大、叶片较大、产量高,生长表现较好;材料8、9植株低矮、叶片较小、绿色期短、产量低,生长表现较差;其余材料表现适中.对主要外部形态性状进行聚类分析,可将11份白三叶材料种质类群聚分为4类.[结论]筛选出形态差异较大的3份材料,可作为绿化、生态保护和牧草型物种选育的材料.  相似文献   

14.
楚雄州烤烟主要种植区气候生态类型区划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根据楚雄州1971~2000年的降雨量、气温、相对湿度、日照等气候因子以及海拔、土壤养分等要素,利用SPSS统计程序软件的主成分分析和动态逐步聚类方法对楚雄州烤烟种植区气候类型进行区划,将楚雄州烤烟种植区气候类型区划为低海拔富热、富湿植烟区、中海拔温暖植烟区、高海拔温凉植烟区和中低海拔富热区4个烤烟可种植区.区划结果对指导烤烟生产和发挥不同植烟区烟叶品质特色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邹明学  申宇欢  陈艳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582-21583
[目的]进行染色体免疫共沉淀(ChIP)试验,挖掘MYB类基因At3g11280和At5g05790所调控的下游基因。[方法]在构建了标签融合蛋白植物表达载体的基础上,利用农杆菌介导的转化将这些载体转入拟南芥植物中,获得转基因植株,并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标签融合蛋白在转基因植株中的表达。[结果]拟南芥植株转基因的效率很高,4种标签蛋白融合载体的转化均获得了20株以上的转基因植株。随机对4种转基因植株的8株T1代植株进行Western blotting分析,结果表明4,种转基因植株中均鉴定出阳性植株。融合蛋白的条带大小在30 kD左右,将显色信号条带与Marker比对,显示条带大小与预测蛋白大小相符。[结论]这些有融合蛋白表达的转基因植株为ChIP试验的进行提供了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16.
对云南金沙江流域受干扰退化后有代表性的天然植被类型进行调查,分析了导致天然林退化的干扰成因,探讨了该区域强度过伐林、恢复初期的天然次生林、疏林、灌木林以及破坏严重的退化生态系统的退化类型。把人为干扰程度分为微度干扰、轻度干扰、中度干扰和强度干扰等4个等级。对退化天然林类型进行划分,包括微度退化的林分24类,轻度退化的林分类型14类,中度退化林分14类,重度退化林分19类。表2参16  相似文献   

17.
紫色土旱坡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特征对侵蚀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紫色土旱坡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特征及其对侵蚀过程的影响。【方法】利用野外人工模拟降雨与土壤团聚体特征分析的研究方法,对4种紫色土旱坡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特征及其对侵蚀过程影响进行研究。【结果】(1)快速湿润使大部分团聚体崩解为细小的团聚体,慢速湿润和湿润振荡2种处理对5—2 mm大团聚体的影响最大,崩解后集中分布在2—0.5 mm范围内。(2)4种土地利用类型团聚体稳定性大小为桑园地>苜蓿地>荒草地>菜地,快速湿润作用下4种土地利用类型团聚体的平均质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都较小,慢速湿润处理的MWD和GMD总体较大,紫色土旱坡地土壤团聚体崩解机制主要是快速湿润时孔隙内封闭的空气压力作用,而黏粒膨胀对团聚体破坏的作用最小。(3)在持续模拟降雨下,4种旱坡地产流产沙量大小为:菜地>荒草地>苜蓿地>桑园地,产流产沙过程与不同土地利用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特征相耦合;团聚体稳定性指标与产流率和产沙率在第1小时降雨历时相关系数大于第2 小时,快速湿润下MWD值分别和径流总量与侵蚀泥沙总量呈显著负相关,降雨侵蚀产沙过程中土壤团聚体孔隙内部空气压力对土壤团聚体的破碎是侵蚀产沙的主要形式。【结论】土壤团聚体稳定性越差,紫色土旱坡地侵蚀产沙量和径流量越大,降雨前期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特征与侵蚀产流产沙相关性最高,MWD能更好反映紫色土土壤团聚体与侵蚀产沙和产流间的关系,紫色土旱坡地土壤团聚体内部空气压力破坏是土壤团聚体破碎侵蚀产沙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18.
宋煜  马雁军  黄艇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3183-13186
根据2001~2006年天气演变形势,分析了辽宁中部城市群受沙尘天气影响类型,发现共有4种沙尘天气类型,其中局地型最多见,主要原因是科尔沁沙地为其提供了充足的沙源。蒙古气旋携带上游沙尘过境,对中部城市群影响也很大,尤其配合其后部强冷空气影响时,沙尘对辽宁影响范围大、强度强、时间长。沙尘天气预报着眼点首先关注沙源地是否起沙;其次关注动力条件,包括气旋的生成和移动路径、冷暖平流、锋面的过境时间和产生大风的条件等;还要关注附近沙源地的气候条件;然后对照各影响天气型特点进行预测预报。  相似文献   

19.
核桃枝条酚类物质含量与其抗性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测定核桃枝条的总酚和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酚酸的种类及含量,结合其抗性表现,分析核桃枝条酚类物质含量与其抗性的关系。结果表明:供试5个核桃品种中,总酚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以中林1号为最高,晋龙1号最低。中林1号和晋龙1号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极显著高于京861和薄壳香,礼品2号居中。共检出7种酚酸,即没食子酸、对羟基苯甲酸、香草酸、咖啡酸、丁香酸、对香豆酸和阿魏酸,其中没食子酸含量(约占酚酸总量的70%)高于其余6种酚酸,对羟基苯甲酸、香草酸和咖啡酸在部分品种中未检出。抗寒和抗抽条能力强但抗病性中等的中林1号总酚含量(45.46 mg/g)与其余4个品种存在极显著差异,没食子酸含量(4.50 mg/g)和酚酸总量(5.14 mg/g)均为最高;并检出了其余4个品种中均未检出的香草酸和很少检出的咖啡酸,未检出其余4个品种中均检出的对羟基苯甲酸,丁香酸(0.084 mg/g)和对香豆酸(0.065 mg/g)的含量明显低于其余4个品种。而抗病性强的薄壳香丁香酸(0.371 mg/g)和对香豆酸(0.296 mg/g)的含量则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20.
河北省典型样带土壤类型空间格局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土壤类型空间格局特征,分析土壤类型分布的规律性,对区域土壤资源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河北省典型样带作为研究区,结合地形因子与行政区边界数据将河北省典型样带划为四个生态区,通过运用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景观生态学方法,对各生态区的土壤类型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各生态区之间土壤类型的景观分离度指数差异较大,但大部分土壤类型的景观分离度指数在0~5范围内聚集分布,四个生态区土壤类型斑块分离度依次为中部平原区 > 山前平原区 > 太行山区 > 滨海平原区。各生态区土壤斑块的复杂程度为:太行山区与山前平原区复杂程度较高,滨海平原区复杂程度较低,而中部平原区土壤类型斑块最为简单。太行山区的土壤类型丰富度最高,异质性较大,空间分布相对均匀;滨海平原区的土壤类型斑块破碎化程度最小;中部平原区的土壤景观格局主要由几种面积较大的土壤类型所支配,而山前平原区的土壤景观由多种土壤类型共同支配。本研究可为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