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一、牛环形泰勒焦虫病裂殖体胶冻细胞苗,是应用牛泰勒焦虫在网状内皮系统发育的裂殖体,通过细胞培养的方法传代繁殖后,用明胶制剂而制成的一种活细胞苗。第15代细胞苗接种给易感牛后,动物表现安全,并能产生良好的非带虫免疫,胶冻细胞苗在4—6℃下,有效保存期可达20天或30天。在实验  相似文献   

2.
牛泰勒虫病在我省流行已久,主要用药物治疗。1972—1976年,中国农科院兰州兽研所和宁夏兽研所共同研制成功牛环形泰勒虫裂殖体胶冻细胞苗(以下简称细胞苗),经试验,免疫效果可靠,较好地解决了该病的免疫  相似文献   

3.
利用液氮(-196℃)冷冻保存牛精子成功以后,近年来国内外在家畜的胚胎,人的红细胞、血小板、骨髓、眼角膜、皮肤组织以及含边虫的红细胞、含焦虫的红细胞,含牛环形泰勒焦虫裂殖体的淋巴细胞均获得冷冻成功。又如  相似文献   

4.
牛环形泰勒焦虫病在我国北方各省(区)流行广。病程长、危害大,为查清这些地区蝉传性血液原虫的种类、分布特征,媒介蝉的种类和传播方式,给“牛环形泰勒焦虫裂殖体胶冻细胞苗”这一科研成果提供进一步扩大推广应用的科学依据,我们在查阅大量有关资料的同时,利用病原检查法于1984年3月一1986年10月对陕西、内蒙、河南、湖北、辽宁等省(区)的2SM头牛进行了牛蝉传性血液原虫调查,并研究了不同生态地区虫种的分布特征。调查共发现双芽巴贝西虫、牛巴贝西虫、大巴贝西虫、环形泰勒虫、瑟氏泰勒虫和边缘边虫6种病原。据IWI年统计全国养…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环形泰勒虫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GAPDH)的功能,本试验利用PCR技术从环形泰勒虫裂殖体cDNA中扩增环形泰勒虫GAPDH (TaGAPDH)基因,将扩增产物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0a(+)中,并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中进行融合蛋白诱导表达,融合蛋白纯化后免疫家兔,制备多克隆抗体,分别用间接ELISA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抗体的效价和特异性;利用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观察TaGAPDH蛋白在环形泰勒虫裂殖体中的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克隆得到了TaGAPDH全长基因,大小为1 020 bp;SDS-PAGE分析结果显示,融合蛋白大小约44 ku,且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制备的多克隆抗体效价高达1:12 800,具有很高的特异性;亚细胞定位显示TaGAPDH蛋白主要分布于环形泰勒虫裂殖体细胞质内.以上结果表明本试验成功克隆表达了TaGAPDH基因,并制备了针对TaGAPDH蛋白的兔多克隆抗体,为筛选环形泰勒虫病疫苗、药物靶点及研究环形泰勒虫能量代谢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牛环形泰勒焦虫病分布于我国西北、华北和东北部分地区,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对养牛业危害很大,急需有效地加以防治。根据国内外防治该病的经验证明,注射含泰勒焦虫石榴体传代细胞苗是最有效的措施。目前国内制造环形泰勒焦虫苗时,多采用静置培养法繁殖细胞,此种方法操作繁杂,劳动强度大,且细胞产量低。在生物药品制  相似文献   

7.
含泰勒焦虫细胞来源于泰勒焦虫病牛血液的自细胞或淋巴结细胞,经过传代培养,当细胞内寄生的裂殖体毒力致弱后。即可用以制造预防该病的活细胞苗。搅拌悬浮法培  相似文献   

8.
正牛环形泰勒焦虫病是泰勒科泰勒属的焦虫,寄生于牛而引起的疾病。流行于我国西北、华北、东北一些省区,是一种季节性流行病,多呈急性过程,发病率、病死率高。我国北方发病多在6~8月,7月为高峰期。本病潜伏期为14~20d,根据临诊特点和病理变化可作出诊断。本病的控制重在预防,在治疗方面目前尚无杀灭本病原体的特效药物。1病原体生活史牛环形泰勒焦虫的生活史尚未完全明了,小泰勒焦虫由接种到牛体内时进入网状内皮细胞系统的细胞,以裂殖生殖  相似文献   

9.
用牛环形泰勒虫裂殖体胶冻细胞苗对山西运城地区所辖13个县94个乡(镇)的易感牛进行了防疫注射。经统计表明;注苗牛反应14头,发病6头,发病率0.044%,未注苗对照牛264800头牛中发病16420头,发病率6.2%,实际有效保护率达99.96%,安全性100%。  相似文献   

10.
牛环形泰勒焦虫病是牛血液原虫病危害最严重的一种,由泰勒焦虫病属的虫体寄生宿主的红细胞和网状内皮系统细胞形成,引起病牛以高热、贫血、出血、消瘦和体表淋巴结肿胀。本病是由于蜱叮咬牛体吸血时,将焦虫的子孢子注入牛体内使牛体感染。在本地区以1~2岁牛多发,发病死亡率达70%以上。本文对七台河市某牛场2012年6~7月患环形泰勒  相似文献   

11.
为比较研究DMEM培养基和RPMI-1640培养基对PK15细胞的培养效果,选择效果好的作为基础培养基,用大鼠血清和小鼠血清分别以不同量添加进行培养,用细胞显微病变(CPE)观察法和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测定法测定其对细胞生长的影响,为血药试验选择试验动物提供依据。结果表明:DMEM培养基较RPMI-1640培养基对PK15细胞的培养效果好,加5%大鼠血清或2.5%小鼠血清配制DMEM培养基的培养,对PK15细胞的培养生长无副作用,即两种血清的无毒安全浓度分别为5%和2.5%。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鸡肝癌细胞系LMH的生长特性,对LMH细胞复苏、冻存、传代、培养温度、培养基种类和血清含量等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LMH细胞系培养最佳温度为37℃,培养基为高糖DMEM或F12培养基,培养液中最佳血清含量含10%胎牛血清,细胞传代的最佳接种浓度为3.0×10~5个/mL,细胞连续传代后细胞形态和培养特性未发生变化。研究结果为LMH细胞系的大规模培养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 ,动物用疫苗生产中使用的细胞培养基多数来自国外的商品 ,许多兽用疫苗生产单位盼望有国产培养基。上海旭太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研制成功了多种常用细胞培养基 ,有MEM培养基系列 ,DMEM培养基系列 ,RPMI -164 0培养基系列和水解乳蛋白培养基等。上海旭太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的产品 ,得到上海市科委的重视 ,并专门组织了一次科学技术成果鉴定。会议于 2 0 0 3年 9月 16日在青浦区创业中心召开 ,在青浦区科委具体指导下 ,由上海市畜牧兽医学会理事长王永康研究员任组长 ,参加专家组的有 :冯静兰高级兽医师 (农业部畜牧兽医局原副局长 ,…  相似文献   

14.
环形泰勒焦虫病,是世界许多国家中对牛危害较大的一种原虫病。在我国随着媒介蜱的地区分布,形成内蒙、新疆、宁夏等几处发病比较集中的疫区和一些散发省区。疫区内带虫牛达80%,死亡率一般为5~10%,严重时可达30%以上。国外对此病的研究很多。1945年 Tsur 第一次报道裂殖体在包埋法培养的离体脾脏组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了牛环形泰勒虫(Theileria annulata(简称环泰虫)裂殖体抗原的制备和ELISA在诊断环泰虫病、检测免疫牛抗体水平和确定虫种间血清学关系等方面的应用。应用冻融研磨法制备的抗原进行ELISA,检测25头份带虫牛血清,阳性符合率为96%,检测30头份阴性牛血清,阴性符合率为100%;一个样本重复性试验的变异系数为9.52%,多个样本重复试验的结果基本一致。表明ELISA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重复性,ELISA检测环泰虫疫区牛,阳性检出率为61.02%(镜检法为38.98%)。ELISA值的高低,与环泰虫带虫牛的红细胞染虫率呈正相关。检测49头份非疫区牛血清,结果均为阴性。用作检测免疫牛抗体水平,32头份重环泰虫裂殖体细胞胶冻苗免疫的牛血清,7个月后ELISA值仍明显高于健牛(未免疫),有62.5%在阳性范围内。检测其他种属虫体血消.不与伊氏锥虫、贝氏贝诺孢子虫和牛肉孢子虫血清发生交叉反应。检测瑟氏泰勒虫血清,有11/12的阳性反应率,初步证实环泰虫与瑟氏泰勒虫有密切的血清学关系。  相似文献   

16.
利用生物反应器对牛含环形泰勒焦虫的血源细胞进行了培养条件的探索。结果证明,采用25L培养罐、6片叶轮搅伴、转速120r/min、装量1200ml、罐顶留一通气孔用沙布棉花封口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为最优培养条件。在此状态下,我们对原工艺要求的20%新生牛血清用量减少至7%,水解乳蛋白也由国产产品替代了部分进口的DIFCO公司产品,细胞接种密度45×105cel/ml经36小时培养后平均达24×106cel/ml,收获细胞数与原工艺基本相同,但成本费用大幅下降。  相似文献   

17.
为了筛选出环形泰勒虫TRAP蛋白在虫体入侵媒介蜱唾液腺过程中相互作用蜱源蛋白,构建了能够用于酵母双杂交筛选系统的重组诱饵质粒pGBKT7-TRAP-A。本研究以环形泰勒虫裂殖体为材料,根据环形泰勒虫TRAP-A结构域的基因序列设计引物,经过PCR扩增获得576 bp的基因片段,将其连接到线性化载体pGBKT7上。经双酶切鉴定和序列分析以及重组诱饵质粒在酵母双杂交系统中的自激活、细胞毒性及其表达情况检测,结果显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酵母双杂交重组诱饵质粒pGBKT7-TRAP-A,构建的诱饵质粒对Y2HGold酵母菌无自激活活性和细胞毒性,且构建的诱饵质粒pGBKT7-TRAP-A可以在Y2HGold酵母菌内正确表达。表明所构建的诱饵质粒pGBKT7-TRAP-A可以用于筛选小亚璃眼蜱唾液腺酵母双杂交c DNA文库,获得可能与环形泰勒虫TRAP-A蛋白相互作用的蜱源蛋白。  相似文献   

18.
旨在建立快速检测环形泰勒虫和牛无浆体的双重PCR方法,调查吐鲁番地区这2种病原感染情况。根据NCBI库中上传的环形泰勒虫Spm2、Tams1基因和牛无浆体16S rRNA基因保守序列设计、合成3对特异性引物,使用PCR扩增并测序。根据Spm2和16S rRNA基因设计双重PCR并对反应体系及条件进行优化,对该方法进行特异性、灵敏性和重复性检测,建立一种双重PCR方法。结果显示,双重PCR方法特异性扩增出环形泰勒虫和牛无浆体相应目的片段,片段大小分别为853,351 bp,而驽巴贝斯虫、马泰勒虫、绵羊无浆体和伊氏锥虫均未扩增出条带。对环形泰勒虫Spm2、Tams1和牛无浆体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环形泰勒虫Spm2基因序列与印度株同源关系最近(MH844677)、Tams1基因序列与突尼斯株同源关系近(AF214899),牛无浆体16S rRNA基因序列与突尼斯株同源关系近(KY655808)。此方法能检测环形泰勒虫与牛无浆体最低浓度分别为2.9×10-16,1.8×10-19 g/μL。用该方法对临床60份牛血DNA进行双重...  相似文献   

19.
颗粒细胞是猪卵泡的重要组成,其生长及形态功能变化伴随着卵泡的整个发育过程,同时也是研究细胞增殖、分化、信号转导等重要的细胞模型。本试验旨在筛选和摸索原代培养颗粒细胞的理想培养基及培养过程,分别使用DMEM高糖、DMEM/F12、M199、1640完全培养基(86%培养基+12%胎牛血清+1%双抗+1%庆大霉素两性霉素混合液)接种猪卵巢颗粒细胞,置于37℃、体积分数5%的CO2、饱和湿度的细胞培养箱中进行培养,每12 h观察细胞生长状态及形态特征,建立体外培养体系。结果显示,DMEM高糖培养基中,细胞增殖速度快,细胞状态好,细胞形态清晰,培养效果最佳,同时,经FSHR免疫荧光鉴定,分离的细胞为猪卵巢颗粒细胞,且纯度大于98%,说明DMEM高糖培养基在建立体外原代细胞培养体系中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0.
1流行情况 呼图壁种牛场原为历史性的焦虫病疫区,每年夏秋(5~9月)都有不同程度的焦虫病发生.建场初陆续从塔城、昭苏、原苏联、北京等地引进奶牛.1956年突然暴发焦虫病,发病头数为154头,发病率为35%,死亡数为123头,病死率为80%,1956年到1963年7年时间,种牛场奶牛因发生焦虫病共死亡167头.泌乳母牛发病后,奶产量下降,严重者干奶,怀孕母牛常引起流产或胎儿发育不良,对我场畜牧业危害极大.1975年以后,种牛场开始使用牛环形泰勒氏焦虫裂殖体胶冻细胞苗,此苗注射安全,免疫效果好,采用本法后至今再无一头牛因焦虫病而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