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实现农村互助养老内涵式发展,以清远市Y县农村为研究样本,基于新内生发展理论,探索农村互助养老充分利用内外部资源,健全县镇村衔接的三级养老服务网络,打造互助资源利益联结机制的路径。分析认为,要逐步拓展多元化养老服务方式,激发农村互助养老内生动力,推动农村互助养老服务实现本土化、精准化、特色化,不断满足广大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2.
为实现乡村振兴,提升农村老人生活幸福感,互助养老成为值得推广的养老模式。在农村人口老龄化的现实环境影响下,农村互助养老通过主体的互助行为实现福利生产。基于社会行动分析框架,从目标、行动、环境等方面阐释互助养老可持续发展困境。针对农村互助养老发展困境,提出构建互助行为激励机制以破解目标困境,引入社会资本以破解行动困境,借助乡村振兴以破解环境困境等优化路径。通过重塑乡村文化,丰富农村养老资源,提升村民积极性等措施,推动实现农村互助养老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大力推进完善农村互助养老服务是深化农村养老服务能力、构建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基于赋能型治理视角分析安徽省X村“1+N”互助养老服务站的实践运行特征及路径,加强以资源整合为基础、以赋权社会组织为主体、以老年人能力建设为中心,形成政府引领凝聚互助养老建设合力、发挥社会组织外部助力、调动老年人内部活力的方式推动农村互助养老协同建构,培养老年人的自助和互助意识,以进一步完善发展农村互助养老,为破解农村养老问题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农村养老问题逐步成为社会发展中的一大难题。互助养老是解决当前农村养老问题的有效途径。在当前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社会工作介入农村互助养老具有时代条件、外部条件、内在优势。对社会工作介入农村互助养老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针对性提出普及互助养老知识,培育专业人才;推动养老资源公平分配,增强服务持续性;链接多方社会力量参与互助养老,加强志愿者团队建设;改变不合理养老观念,提高信任度等对策,以期探寻社会工作介入农村互助养老新路径,为解决我国农村养老问题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国家战略。乡村振兴战略下探讨农村互助养老为农村互助养老的路径选择展现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使我们认识到农村互助养老的存在、发展不仅成为可能,而且会得到更大的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农村互助养老提供了法律制度保障、组织保障、经济保障和文化保障。农村互助养老的路径需要发展和创新:完善农村老年人互助养老模式的政策和措施;完善社区互助养老模式的运行机制;建设农村专业互助养老服务平台;夯实互助养老模式的保障措施;增强互助养老的信任机制,提升互助养老参与意愿。在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积极推动农村老年人互助养老的路径选择和创新,最终实现农村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对江苏省农村老人的互助养老需求意愿以及互助养老服务需求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揭示江苏省农村地区发展互助养老的重要意义。得出生活和医疗互助养老服务的需求度最高,农村老人的性别、文化程度、居住状态、婚姻状况、养老月收入、医疗便捷度、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提供情况、老人生理和心理状态等都会影响互助养老服务的需求程度,在互助养老实施前需充分在不同农村地区开展供求调研。  相似文献   

7.
互助养老是破解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农村经济基础薄弱与养老供给错位的有效措施之一,但当前农村互助养老实践主要集中于经济发达地区,在经济欠发达特别是西部地区仍推广不足,实施过程中困难重重。基于村本位视域,对西部Y县进行实地调查,剖析互助主体特点、邻里关系、业余活动、政府信任度等互助养老推广软环境可行性,阐释闲置资产、生态产业等互助养老硬条件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分析农村互助养老发展困境,进一步针对性地提出精简基层工作,强化内生动力,融合乡村振兴产业经济链,培养村庄文化等路径,助推互助养老模式在西部农村地区推广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探寻江苏省农村地区互助养老实施的可能,对苏南、苏中和苏北地区农村老人的基本信息和互助养老的供求意愿进行分析,显示农村老人的文化程度、月收入、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提供率和就医便捷度,以及对生活互助和医疗互助的需求率、生活互助的提供率皆为地区差异非常显著(P<0.01),情感互助的提供率为地区差异显著(P<0.05),各地区农村生活互助和情感互助方面无供求缺口,苏中地区的5类互助养老供求平均缺口最小。建议在江苏省各地区农村根据互助养老供求现状,有针对性的开展专业养老和互助养老互补的新型养老模式。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以甘肃省为例的欠发达地区农村人口老龄化数据进行现存统计资料分析,发现空巢老人数量增加、养老保障制度滞后、养老配套设施欠缺、老人生活来源单一、高龄女性比重大等问题。提出农村互助养老模式作为欠发达地区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的补充,对该模式在欠发达地区的实现进行了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并提出构建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在政策制度、资金来源、人才培养、场地建设的支持政策,探索互助养老模式成为解决欠发达地区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有效模式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农村互助养老供给不足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方法】本文在搜集相关文献资料和新闻报道资料的基础上,结合笔者自身的观察与思考,主要运用文献分析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目前学术界对于农村互助养老的概念界定还比较模糊,实践中存在农村互助养老模式推进缓慢、地区差异较大、有效供给不足等问题,其原因既有国家相关政策规定不够明确等具体的因素,也有各地对农村互助养老的认识不足、资金筹措渠道不畅、村民参与意识淡薄等原因。【结论】新时代的农村互助养老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基于感情的互帮互助,具有新的时代内涵和实施路径,能够有效挖掘农村闲散劳动力,缓解农村养老问题,符合我国积极老龄化的战略定位,具体可以借助乡村振兴这一历史机遇,明确相关政策要求,加大宣传和考核力度,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有效推进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的落地实施。  相似文献   

11.
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严峻,城乡之间共同面临养老问题。在“共享经济”和“乡村振兴”的背景之下,实现城市与农村养老结合,探索城乡互助养老模式,缓解城市养老压力,同时提高农村经济收入。以湖北省城乡互助养老为例,阐述进行城乡互助养老的重要性,分析城乡互助养老面临的困境:城乡互助养老模式存在互助养老政策不健全、老年人参与意识不够、有效服务难以满足现实需求、互助养老保障资金来源单一等。因此需要通过完善顶层制度设计、扩大宣传力度、完善服务体系、形成多元筹资渠道等途径完善城乡互助养老,促使城乡互助养老成为推动湖北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2.
施梦婷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23):13-15,39
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式日渐严峻,其中农村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器,解决农村的养老难题有着重大的意义.面对目前农村地区"代际反哺"家庭养老功能日渐式微、"自给自足"养老模式质量不高、机构养老模式发展受阻等状况,该文探讨了乡村振兴背景下在农村地区发展农村互助型养老的意义与价值,并基于政策视角从把握互助型养老核心方向、建设服务型政府、理清政府的角色与职能等方面提出了农村互助型养老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3.
面对当前中国农村严峻的养老形势,农村互助养老模式既符合中国文化传统,又能够满足农村老年人日常社会交往、精神慰藉等较高层次需要,是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必由之路。当前,国内各农村地区都对互助养老模式进行了积极地实践。但是,目前农村社会对于这一养老模式如何建构完备的体系、如何建立完善的运行机制,尚未得出明确结论。据此,本文设想构建一种从上至下的完备的农村互助养老体系,并针对该体系提出了资金保障、评估考核、参与监督3种创新机制,为农村互助养老的长效运行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农村的养老压力在不断增加。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在我国的发展缺乏理论的支撑,发展遇到了瓶颈。本文运用积极老龄化的理论,从积极老龄化理论的三个支柱:健康、参与、保障入手,探讨了积极老龄化理论对农村互助养老体系建设的积极意义,将积极老龄化理论嵌入到农村互助养老体系的设计中去,以推动农村互助养老体系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5.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使得乡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在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效。为了创新养老服务模式,分析了农村地区养老服务发展面临的困境。分析认为应大力支持老年人适度就业,增加其收入,大力扩展结对帮扶互助养老模式和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壮大养老服务人才队伍,以不断提升农村老年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相似文献   

16.
我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随着我国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输出,农村社区养老矛盾日益凸显。农村社区养老问题将成为农村社区治理的重要部分。情感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方式之一,在集体情感的重构和乡土情结的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为农村社区发展互助养老服务提供了有利支持。通过阐述情感治理背景下农村社区互助养老服务的内涵与意义,深入分析、探讨了情感治理视角下农村社区互助养老服务的可行性以及目前存在的困境,提出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着力社会资本培力、培育社会组织参与、注重虚实协同发力等推进农村社区互助养老服务的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为促进农村互助养老的实施与发展,以重庆市綦江区Y镇为例,对该镇老年人从个人、家庭、经济、精神和意愿特征等进行实地调查,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农村老年人对互助养老参与意愿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农村老年人互助养老意愿影响因素中,年龄、居住情况、生活幸福感、对互助养老的了解情况、理想收费情况等5个因素对重庆市綦江区Y镇老年人参与互助养老的意愿有显著影响(P<0.05);而性别、受教育程度、身体状况、婚姻状况、子女数、经济收入、村庄老年活动参与率等7个因素虽然对重庆市綦江区Y镇老年人参与互助养老的意愿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影响效果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中国农村老龄化、农村空巢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应运而生,成为家庭养老、机构养老之外应对农村老龄化的重要方式。基于积极老龄化的视角,从老年人的社会参与、老年人的日常保障以及呵护关注老年人的健康3个方面,分析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的积极效用,指出长效运行机制是农村互助养老模式持续发展的保障,建议从政策保障、资金支持、监管评估3个方面构建长效运行机制,促进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9.
农村老人作为老龄化大军中的重要部分,其养老问题急需关注。通过对农村老人养老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存在养老观念落后、资金渠道单一、互助养老设施运行欠佳及相关法律法规支持不足等问题。基于此,提出加强互助养老宣传、拓展资金来源渠道、合理运用养老设施以及完善法律法规来明确责任界定等纾解养老困境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农村养老问题关乎乡村全面振兴和新型城镇化进程。基于实地调研和访谈,以山东省淄博市Y村幸福院为例,对这一模式的运作过程、影响因素、存在问题以及优化路径进行了系统分析。调研发现,Y村幸福院存在资金短缺,参与主体互助意识不强,互助服务单一化,管理存在漏洞,运行效率不高等现实问题。为进一步推进该养老模式,政府应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为农村幸福院的运行提供物质基础;加强对互助养老模式的宣传力度,营造互助和谐的养老氛围;培养专业的养老服务队伍,优化养老服务体系;创新管理方式,打造特色管理团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