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凸显,农村养老面临更大的压力。农村互助养老模式是一种新型养老模式,本文对心理和发展两方面的优势进行分析,并针对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给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国家战略。乡村振兴战略下探讨农村互助养老为农村互助养老的路径选择展现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使我们认识到农村互助养老的存在、发展不仅成为可能,而且会得到更大的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农村互助养老提供了法律制度保障、组织保障、经济保障和文化保障。农村互助养老的路径需要发展和创新:完善农村老年人互助养老模式的政策和措施;完善社区互助养老模式的运行机制;建设农村专业互助养老服务平台;夯实互助养老模式的保障措施;增强互助养老的信任机制,提升互助养老参与意愿。在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积极推动农村老年人互助养老的路径选择和创新,最终实现农村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严峻,城乡之间共同面临养老问题。在“共享经济”和“乡村振兴”的背景之下,实现城市与农村养老结合,探索城乡互助养老模式,缓解城市养老压力,同时提高农村经济收入。以湖北省城乡互助养老为例,阐述进行城乡互助养老的重要性,分析城乡互助养老面临的困境:城乡互助养老模式存在互助养老政策不健全、老年人参与意识不够、有效服务难以满足现实需求、互助养老保障资金来源单一等。因此需要通过完善顶层制度设计、扩大宣传力度、完善服务体系、形成多元筹资渠道等途径完善城乡互助养老,促使城乡互助养老成为推动湖北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4.
我国老龄化问题的重心和难点在农村。为了探索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对我国农村互助养老现状、特征、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完善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加深,农村养老压力不断增大。农村互助养老作为一种新型养老模式,以其自身适应性、方式可及性、主体集体化、资源占用少等特点能更好地适应当下农村地区养老需求。农村互助养老应树立以人为本、顺应养老发展趋势、节约资源等工作理念。推动农村地区互助养老服务的发展,应着力推动传统养老观念的改变和养老方式的调整,做好鼓励多方力量参与、挖掘养老资源等工作。  相似文献   

6.
农村养老困难重重,如何思考解决养老难题,映射了乡村振兴在传统养老模式基础上的更新探索。分析新互助模式可能遭遇的困难点,引导乡建设计师需明确让每位村民都老有所养的目标。农村养老是乡村建设的难点问题,确立构建乡村养老规划与设计的立足点,鼓励向村民推广养老互助的创新协同系统。  相似文献   

7.
施梦婷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23):13-15,39
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式日渐严峻,其中农村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器,解决农村的养老难题有着重大的意义.面对目前农村地区"代际反哺"家庭养老功能日渐式微、"自给自足"养老模式质量不高、机构养老模式发展受阻等状况,该文探讨了乡村振兴背景下在农村地区发展农村互助型养老的意义与价值,并基于政策视角从把握互助型养老核心方向、建设服务型政府、理清政府的角色与职能等方面提出了农村互助型养老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8.
文章对以甘肃省为例的欠发达地区农村人口老龄化数据进行现存统计资料分析,发现空巢老人数量增加、养老保障制度滞后、养老配套设施欠缺、老人生活来源单一、高龄女性比重大等问题。提出农村互助养老模式作为欠发达地区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的补充,对该模式在欠发达地区的实现进行了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并提出构建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在政策制度、资金来源、人才培养、场地建设的支持政策,探索互助养老模式成为解决欠发达地区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有效模式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赡养脱离现象的普遍出现推动着养老核心由子女向老人自身转变,互助养老作为一种创新养老模式进入人们的视野。以浙江宁波的实地调研为基础,力图从地缘关系角度分析农村互助养老的发展路径并研究其内源性因素。研究发现,地缘纽带下老年人根深蒂固的乡土观念是促使其参与互助养老最主要的原因,而地缘基础上的血缘、社缘及趣缘联系则进一步联结老年人之间的熟人社会。继而提出,互助养老需要养老需求、制度保障及村庄资本的共同维系,从而使得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农村互助养老在各地的具体实践情况,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农村互助养老实践发展中面临管理理念、资金等方面的挑战,最后,探索构建了社会参与、资金保障、需求导向、监管评估的长效运行机制,以保障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的健康持续发展,真正解决好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农村互助养老在各地的具体实践情况,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农村互助养老实践发展中面临管理理念、资金等方面的挑战,最后,探索构建了社会参与、资金保障、需求导向、监管评估的长效运行机制,以保障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的健康持续发展,真正解决好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探寻江苏省农村地区互助养老实施的可能,对苏南、苏中和苏北地区农村老人的基本信息和互助养老的供求意愿进行分析,显示农村老人的文化程度、月收入、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提供率和就医便捷度,以及对生活互助和医疗互助的需求率、生活互助的提供率皆为地区差异非常显著(P<0.01),情感互助的提供率为地区差异显著(P<0.05),各地区农村生活互助和情感互助方面无供求缺口,苏中地区的5类互助养老供求平均缺口最小。建议在江苏省各地区农村根据互助养老供求现状,有针对性的开展专业养老和互助养老互补的新型养老模式。  相似文献   

13.
为实现乡村振兴,提升农村老人生活幸福感,互助养老成为值得推广的养老模式。在农村人口老龄化的现实环境影响下,农村互助养老通过主体的互助行为实现福利生产。基于社会行动分析框架,从目标、行动、环境等方面阐释互助养老可持续发展困境。针对农村互助养老发展困境,提出构建互助行为激励机制以破解目标困境,引入社会资本以破解行动困境,借助乡村振兴以破解环境困境等优化路径。通过重塑乡村文化,丰富农村养老资源,提升村民积极性等措施,推动实现农村互助养老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为深入了解目前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的情况,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对江苏农村老年人的调查及访谈数据,分析农村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主要表现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村老年人互助养老服务需求水平总体较高,其中需求度最高的是健康体检、聊天倾诉和日常陪伴。在影响因素方面,婚姻状况、女儿数量和健康自评与生活照料的互助养老需求总体存在负相关关系;年龄和文化程度与精神慰藉需求存在正相关关系,儿子数量与精神慰藉需求表现出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与他们对医疗护理各项服务的需求水平之间均呈显著负相关。本文指出应关注农村老年人精神健康状况,拓展互助领域的宽度,丰富互助养老的服务内容,提高互助养老的针对性、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农村养老问题关乎乡村全面振兴和新型城镇化进程。基于实地调研和访谈,以山东省淄博市Y村幸福院为例,对这一模式的运作过程、影响因素、存在问题以及优化路径进行了系统分析。调研发现,Y村幸福院存在资金短缺,参与主体互助意识不强,互助服务单一化,管理存在漏洞,运行效率不高等现实问题。为进一步推进该养老模式,政府应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为农村幸福院的运行提供物质基础;加强对互助养老模式的宣传力度,营造互助和谐的养老氛围;培养专业的养老服务队伍,优化养老服务体系;创新管理方式,打造特色管理团队。  相似文献   

16.
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是一种新型的互助式养老模式,目前该模式处于初步发展阶段。通过对北京市丰台区卢沟桥街道丰西路社区、海淀区中关村街道科馨社区80位老年人就对该模式的认知与认可程度进行走访与实地问卷调研,结果表明:87.75%的被访者比较了解或一般了解该养老模式,社区讲座、亲朋好友是了解该养老模式的主要渠道;仅20.00%的被访者愿意参与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中来,仅5.71%的被访者认为自己能够提供专业性服务,55.71%的被访者不能或不确定该模式能解决自己的困难;72.86%的被访者不赞同"服务时间"="存储时间"的存储模式,建议应考虑付出劳动的难易程度,服务后服务对象对服务的满意度等多个指标最终确定"存储时间"。并提出加大政策倾斜、促进宣传,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完善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的服务标准与评价体系等对策建议,以确保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可持续运行。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加重和农村养老问题凸显,农村老年人呈现出人口基数大、增加速度快、高龄化、失能化、空心化等特点,通过对诸暨市店口镇D村的实地调查,分析当地农村老年人养老面临的主要困境并以此为出发点,将善治理论运用到农村老年人互助养老模式的实践与研究中去,探索由政府、社会以及公众共同参与、共管共治的养老机制,构建由政府扶持、社会参与、主体自治的农村老年人互助养老模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农村互助养老供给不足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方法】本文在搜集相关文献资料和新闻报道资料的基础上,结合笔者自身的观察与思考,主要运用文献分析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目前学术界对于农村互助养老的概念界定还比较模糊,实践中存在农村互助养老模式推进缓慢、地区差异较大、有效供给不足等问题,其原因既有国家相关政策规定不够明确等具体的因素,也有各地对农村互助养老的认识不足、资金筹措渠道不畅、村民参与意识淡薄等原因。【结论】新时代的农村互助养老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基于感情的互帮互助,具有新的时代内涵和实施路径,能够有效挖掘农村闲散劳动力,缓解农村养老问题,符合我国积极老龄化的战略定位,具体可以借助乡村振兴这一历史机遇,明确相关政策要求,加大宣传和考核力度,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有效推进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的落地实施。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二元差异促使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村空巢老人数量急剧增加,农村养老服务问题日趋严峻.互助养老模式相较于传统养老模式具有其独特的优势,但该模式在实践过程中面临着资金投入不稳定、供需不平衡、制度建设滞后、传统观念与认知阻碍等现实困境.面对这些难题,须从政府引导、村社支持、村民参与以及社会力量协同四个角度对农村互助养老服务进行干预.政府要做好顶层规划设计,村社须保证实施过程顺利进行,村民应提高参与积极性,社会力量要助推养老服务质量提升,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农村空巢老人互助养老服务的有效实施,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农村的养老压力在不断增加。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在我国的发展缺乏理论的支撑,发展遇到了瓶颈。本文运用积极老龄化的理论,从积极老龄化理论的三个支柱:健康、参与、保障入手,探讨了积极老龄化理论对农村互助养老体系建设的积极意义,将积极老龄化理论嵌入到农村互助养老体系的设计中去,以推动农村互助养老体系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