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杉木生长,材性兼优种源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经对杉木中心产区优良种源的中间试验研究表明,种源间生长与木材基本密度性状有一定差异,根据对12年木材基本密度性状和9年材积生长性状的测定结果,初步选出广西那坡,贵州锦屏,贵州榕江等生长,材性兼优的种源。其木材基本密度与广西融水优良种源相近,材积生长比融水种源增加47.0% ̄83.6%,遗传增益达13.41% ̄23.86%。  相似文献   

2.
杉木生长与材性兼优无性系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江苏宁镇丘陵地区试验研究表明,杉木无性系生长与基本密度性状存在显著的遗传差异。按“两个阶段独立选择法”从供试材料中评选出013、026、027号等3个生长、材性兼优无性系,005、016、024、011号4个生长优、材性较优(与融水优良种源相近)无性系,和029号1代种子园最优家系子代。6年生时,它们的材积比对照(广西融水种源杉木)增加10.6%-144.9%,木材基本密度提高1.16%-20.26%,可作为优质、高产杉木优良无性系在低丘综合治理与开发中扩大应用,研究选出的021、014号等5个优质无性系,材积生长比对照差,但木材基本密度比对照高8.72%-19.68%,可作为育种材料用于杉木材性与生长杂交遗传改良。  相似文献   

3.
优质高产杉木新良种选育及高效栽培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在长江下游江苏南部沿江宁镇低丘地区研究表明 ,杉木建筑材的主要物理力学性状与木材基本密度紧密相关。木材基本密度在种源、家系、杂交组合子代间有明显的遗传差异 ,而与生长 (材积生长 )无明显的负遗传制约关系。因此 ,可按“生长、材性两个阶段独立选择法”进行生长与材性联合改良。经试验研究 ,选出了亚林 1、亚林 2、林朵 8、林朵 7、林朵 2 5、湘 2等 6个优质高产杉木优良家系 ,它们在 8a时材积比对照 (广西融水种源 )高出 11 4 %~39 8% ,木材基本密度提高了 1 2 9%~ 8 76 % ;选出林朵 19、湘 2等两个生长与对照相近 ,但材质优良的家系 ,木材基本密度比对照高 7 33%~ 10 97%。选出的这些优质高产杉木优良家系可按短轮伐期用材林栽培模式和短轮伐期材、苗 (观赏苗木 )复合栽培模式推广应用 ,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对10年生90个产地的材积生长和木材性状研究表明,马尾松树干材积和木材基本密度具有显著的种源区和产地效应,树干材积由北向南逐渐增大,而基本密度的最高值在分布区的西北,由北向南逐渐减小,最低值在分布区的中带、由中带向南又略有增加,管胞长度的种源区和产地效应很小,无一定的地理变异趋势。鉴于树干材积和基本密度之间高度的负遗传相关以及两性状显著的种源效应,在进行种源或产地选择时应强调以生长量改良为主、材性  相似文献   

5.
广西融水特色红心杉木优树材质性状变异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测定和分析广西融水种源红心杉木优树材质性状指标,以了解该地区红心杉木材性状变异规律。[方法]以广西融水种源60株20年生的红心杉木优树为研究材料,测定单株材积、红心率、基本密度、组织比量、管胞性状、微纤丝角等10个材质性状指标,分析各材性性状指标分布和变异规律及性状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红心率、基本密度、木射线比量、管胞比量、管胞长、管胞宽、管胞长宽比等性状数据分布服从正态分布。融水两个地区红心杉优树轴向薄壁细胞比量的变异系数分别为35.08%和44.97%,变异较大。管胞比量变异系数分别为3.28%和3.56%,变异较小。红心率、木射线比量、管胞长、管胞宽、微纤丝角等性状差异极显著(P0.01),轴向薄壁细胞比量差异显著(P0.05)。10个材质性状间存在12对表型显著相关。[结论]测定的10个性状均是连续性数量性状。早、晚材的管胞长度、管胞宽度和管胞长宽比等性状数据呈从心材至边材逐渐增加的规律。作为重要经济性状的红心率与木射线比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单株材积与轴向薄壁细胞比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单株材积与基本密度的相关性不显著,这使红心杉木生长量与材性相结合的遗传改良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6.
进行杉木不同种源杂交表明,杂交亲本间地理位置(经、纬度)相差愈大,杂种优势愈明显。江苏×德昌杉、江苏×广西融水、江苏×广西玉林、江苏×贵州锦屏、江苏×湖南靖排的杂种后代,造林8-9年生时,蓄积比亲本(♀)高16.8%-276.3%,比对照(优良林分子代或较好优树自由授粉子代)高14.9%-257.2%,据此认为在种源种子园中进行杂交,可进一步提高种源选择的增益。  相似文献   

7.
对杉木种源两次全分布区试验的13、16、18、28年生试验林的生长、材性测定资料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杉木种源间的树高、胸径、材积、木材比重、形数等性状都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变异,其种源的遗传力在中等以上;以速生优质为目标作综合指数选择,从57个参试种源中,评选出福建崇安、建瓯、浦城、贵州锦屏、广西融水、福建武平、南平7个优良种源,其中广西融水、贵州锦屏、福建南平为稳定性好种源,在13年生时其材积遗传增益为417%~823%,在28年生时,其树高、胸径、材积现实增益分别为77%~156%、99%~309%、308%~911%;生长性状与木材比重无显著的表型相关,但两者遗传相关呈负向,随林龄增加达到高度负相关,生长性状的改良有降低木材比重的趋势;广西融水、贵州锦屏等优良种源早期就表现出速生性,而福建崇安、浦城、建瓯等武夷山闽西北山地种源,前期速生性并不十分显著,随林龄增大,其生长速率加快,直径生长尤为突出,具有巨大的生产潜力,更适合在浙江省推广应用。杉木种源研究应延续到半个轮伐期以上。  相似文献   

8.
杉木建材林初植密度幼龄期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宁镇丘陵地区的上国营林场,选用广西融水优良种源,采用3330-166650株/hm^2的11种初植密度营建杉木短轮伐建材材林,探讨不同橼材(小条木)和小径材生产的效应,结果表明,初植密度对树冠、胸径、树高、高径比、幼林蓄积、地上部份生物量及其分配均有显著的影响。但对幼林木材基本密度(6年)影响不明显。3370-5550株/hm^2造林密度是该地区短轮伐期小径材作业适宜的初值密度,可望8年间伐椽材  相似文献   

9.
南亚热带杉木人工林材种结构长期立地与密度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揭示南亚热带杉木人工林材种发育的长期立地和密度动态效应规律。[方法]以广西大青山A(1667株·hm^-2)、B(3333株·hm^-2)、C(5000株·hm^-2)、D(6667株·hm^-2)、E(10000株·hm^-2株)5种初植密度、36 a生杉木(Ctmninghamia lanceolata)密度试验林为研究对象,分析密度和立地影响下材种株数与材种材积分布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杉木林分小径材株数和材积比率在初期随林龄增长而递增,达峰值后随林龄增长而减少,初植密度越小、立地指数级越高,减少速度越快;中、大径材株数和材积比率随林龄增长而增加,初植密度越小、立地指数级越高,增速越快。18立地指数级D及以下密度林分28 a生前中径材材积比例约50%;36 a生时A密度林分大径材材积比例约50%。16立地指数级中低初植密度林分中径材材积比例均超过45%,且以C密度林分最高、约48%;36 a生时A密度林分大径材材积比例超过26%。14立地指数级,A密度林分中径材材积比例24 a生时达44%,A、B、D密度林分小径材材积分别于12、18、24 a生时达83%、76%、69%o 10立地指数级C、E密度林分36 a生时小径材材积比例分别达71%、61%。[结论]杉木林材种形成与立地、密度和林龄关系密切,立地质量具决定性作用,而培育高规格材种时初植密度亦可成为关键限制因素。初植密度越低、立地指数越高,越利于中、大径材形成。在杉木南带产区,10指数级立地短周期经营时只适宜培育小径材及小条木。14指数级立地适宜培育中、小径材,若以中径材为第一培育材种时初植密度宜低。16指数级立地适宜培育中径材,长周期经营时也可培育大径材,但初植密度不宜超1667株·hm^-2。18指数级立地中径材生产潜力很大,但更宜培育大径材,且初植密度宜控制在A密度,轮伐期不宜低于36 a。  相似文献   

10.
苏南杉木当地单株选优与种源选择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杉木的遗传改良应以种源选择为主。先选择适宜的优良种源组成育种原始群体,再从优良种源群体中选出优良单株,建立嫁接种源种子园。然后,根据后代表现挑选最优亲本建立第一代生产性种子园,或直接引进优良种源经鉴定的优良单株无性系,建立一代性种子园.这样优树子代才能有效地提高选种的效益,而从当地种源杉木中选优,建立种子园意义不大,优树子代多表现不良。  相似文献   

11.
通过在砚山县铳卡农场对墨西哥柏、郭芬柏、冲天柏和杜仲4个不同树种以及不同的造林密度、施肥措施、育苗措施与喷洒云大-120处理等5个因素的对比试验,其幼树期(3年生)的试验结果表明:树种对林木的生长量、生物量及造林保存率影响显著,其他因素对林木生长的影响被树种的影响所削弱。同一树种在其他不同处理间的差异较明显,参试的墨西哥柏、郭芬柏、冲天柏和杜仲的造林技术措施的最佳组合分别是A1B2C2D1E2、A2B2C2D2E1、A3B1C3D1E2和A4B1C4D2E2。3年生墨西哥柏最佳组合的树高为3.4m、地径4.8cm、冠幅1.09m,生物量为29.348t/hm^2;冲天柏最佳组合的树高为2.66m、地径3.88cm、冠幅0.74m、生物量为19.000t/hm^2;郭芬柏最佳组合的树高2.42m、地径3.73cm、冠幅0.87m、生物量为18.548t/hm^2。预计在滇东南岩溶山区选择墨西哥柏、冲天柏和郭芬柏,采用最佳技术措施组合造林,能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和一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核桃室外枝接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试验研究了6种不同配方的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浸泡接穗后,在含10%助剂A 的封蜡中密封接穗顶端对核桃室外枝接成活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选用100ppmNAA+0. 3ppm 助剂 B+助剂 C 和8ppmNAA+0. 5ppmBA+2ppmGA+助剂 C 两种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浸泡接穗后封蜡,于3月31日至4月13日左右嫁接,其接穗萌芽半分别达100%和97. 7%,成活率86. 7%和80%。  相似文献   

13.
Phytochemical study on the ethanol extract of the radixes of Curcuma wenyujin Y. H. Chen et C. Ling led to the isolation of three new compounds curcuminol F (1) curcuminol G (2) and wenyujinoside (3) and a known compound aurantiamide (4). Their structures were elucidated on the basis of extensive spectroscopic analysis.  相似文献   

14.
杜鹃红山茶嫁接繁殖试验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杜鹃红山茶(Camellia azalea)属山茶科山茶属,只在阳春境内有零星分布。其花期长,花大色鲜,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和经济价值。作者对杜鹃红山茶进行了嫁接繁殖试验。结果表明,用油茶作砧木嫁接杜鹃红山茶,其嫁接成活率明显高于其他试验砧木;接穗以营养充足带顶芽的枝条效果好;10,11月嫁接成活率比较高。  相似文献   

15.
Biomass, leaf area, canopy photosynthesis, photosynthetic nitrogen-use efficiency (PNUE), nitrogen-partitioning ratio (NPR: ratio of nitrogen taken up by jack pine relative to two different competitor species), and nitrogen uptake (NU) of jack pine (Pinus banksiana Lamb.) competing with large-leaved aster (Aster macrophyllus L.) and Canada blue-joint grass (Calamagrostis canadensis (Michx.) Beauv.) were examined at three nitrogen levels in a controlled-environment growth chamber. When grown with large-leaved aster, jack pine biomass, photosynthesis and PNUE (p<0.001) increased as nitrogen level increased. Jack pine biomass, photosynthesis and NPR (p<0.001) decreased as nitrogen level increased when grown with Canada blue-joint grass. At the lowest nitrogen supply level, jack pine photosynthesis decreased as competitor PNUE increased (r2=0.84, p<0.001). Jack pine photosynthesis decreased as NU of large-leaved aster (37.5 mg N l−1: r2=0.75, p<0.001; 100 mg N l−1: r2=0.86, p<0.001) and Canada blue-joint grass (37.5 mg N l−1: r2=0.96, p<0.001; 100 mg N l−1: r2=0.84, p<0.001) increased. NU and PNUE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outcome of interactions between jack pine seedlings and competing forest vegetation in newly planted stands.  相似文献   

16.
通过柳窿桉、巨尾桉在连江长龙林场山地的造林试验,2年生(实际20个月树龄)柳窿桉树高、胸径分别达6.8 m、7.2cm,巨尾桉树高、胸径分别达7.2 m、8.1 cm,表明柳窿桉、巨尾桉在海拔500~600 m土壤贫瘠的沿海山地也能快速生长,有一定适应性,但柳窿桉抗寒抗霜冻能力较差,引种时要慎重选择品种。  相似文献   

17.
短柄ISSR-PCR反应体系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短柄(Quercus glanduliferavar.brevipetiolata)的DNA为材料,对影响PCR扩增效果的一些因素诸如模板DNA用量、Taq酶的用量、镁离子浓度、dNTP的浓度、引物用量和牛血清白蛋白浓度等指标进行筛选和优化。结果显示适合短柄ISSR-PCR分析最适宜的PCR反应条件为:10μL PCR反应体积中,1×Taq酶配套缓冲液(10 mmol.L-1Tris-HCl,pH9.0,50 mmol.L-1KCl,0.1%Triton X-100),0.75UTaq DNA聚合酶,2 mmol.L-1MgCl2,0.2 mmol.L-14×dNTP,12 pmol引物,10 ng模板DNA,2 mg.mL-1牛血清白蛋白。短柄ISSR扩增较适宜的退火温度为54.4℃。  相似文献   

18.
以荒地为参照,采用定位研究的方法对黑龙江省东部地区的榛子天然灌丛林的水文生态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灌丛能够有效地改善土壤结构和孔隙状况,地上部分最大持水量可达50.30 t.hm-2,土壤最大蓄水量和有效持水量分别为3 402.84 t.hm-2和315.76 t.hm-2。土壤渗透性能明显优于荒地,初渗、稳渗速率和到达稳渗时间都显著提高,显示出灌丛植被在当地水源涵养型植被构建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9.
米老排造林密度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属金缕梅科半落叶乔木,是中国南亚热带优良速生用材树种,材质优良,经济效益高。60年代在广西大青山试种成功后,已成为主要的造林树种之一。广西已发展到1300ha,幼林普遍生长良好,但某些林分因密度过大而出现生势衰退现象。如何提高经营水平,合理确定其造林密度,是有待解决的问题。为此,1980年我们做了米老排造林密度试验,取得了初步成效。现将试验结果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20.
对相同立地条件下的10、20、30、40年生樟子松人工固沙林进行胸径、边材厚度测定,分析不同年龄边材厚度与胸径相关关系及不同年龄边材生长特征。结果表明:10年生时平均边材宽度为6cm;20~30年生平均边材增幅小;30~40年生时边材增幅大。10年、20年生樟子松边材厚度与胸径关系模型符合抛物线模型,拟合方程分别为y=0.146 2 x~2-1.554 6 x+6.401 7(R~2=0.975 3)、y=-0.057 6 x~2+1.456 1 x-4.761 9(R~2=0.669 7);30年生樟子松东、南两个方位边材厚度与胸径关系可用曲线拟合,东方位符合指数模型,方程为y=0.980 1e0.081 1 x(R~2=0.733 7),南方位符合抛物线方程y=0.009 x~2-0.07 x+1.940 4(R~2=0.518 7)或指数方程y=1.082 7 e~(0.065 4 x)(R~2=0.516 4);40年生樟子松的东方位和北方位可用幂指数模型拟合,分别为y=0.196 5 x~(1.077 2)(R~2=0.476 8)和y=0.029 1 x~(1.748 8)(R~2=0.785 5),南、西方位的相关关系可用指数模型拟合,表达式分别为y=0.673 e~(0.104 7 x)(R~2=0.750 4)和y=0.455 8 e ~(0.123 84 x)(R~2=0.934 6)。不同年龄边材宽度显著差异,可以反映其生长状况、水分利用对策、物质生产等方面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