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0 毫秒
1.
北方污灌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我国北方污灌区农田土壤Cu、Pb、Zn、Cr、Cd、Ni、As、Hg等8种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特征,为污灌区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提供参考。【方法】以我国北方30个污灌区土壤重金属污染数据为基础,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及地质累积指数法,对北方污灌区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特征进行分析。【结果】结果表明,北方污灌区农田土壤中8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均未超过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但除Cr外,其余7种重金属的平均含量均显著高于全国背景值;8种重金属含量变异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CdHgPbAsZnCuCrNi,其中Cu、Cr、Ni在不同灌区差异性相对较小,Cd、Hg、Pb在不同灌区差异较大;Cu与Zn、Cr、Cd、As、Hg,Zn与Ni,Cr与Pb、Ni、As、Hg,Cd与As呈显著相关的概率较大,Pb与Cu、Zn、Ni、Hg,Hg与Zn、Cd、Ni、As呈高度相关的概率较大;各种重金属内梅罗综合指数和地质累积指数由大至小依次为CdHgCuAsZnPbNiCr。【结论】我国北方污灌区农田土壤中Cu、Pb、Zn、Cr、Cd、Ni、As、Hg等8种重金属元素明显积累,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2.
以宿州市环城河两侧土壤为研究对象,考虑到环城河两侧环境的不同,在河流两岸各布置18个采样点,共36个采样点,分析Cu、Pb、Zn、Cd、Ni、Cr、Hg、As共8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Cu、Pb、Zn、Cd、Ni、Cr、Hg、As平均含量分别为34.27、27.32、66.07、5.73、30.18、51.99、0.34、16.81mg/kg,其中Cd和Hg超出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一级标准,Cu超过了宿州土壤背景值,除Zn外,其余元素均超过安徽省土壤背景值;从河流沿岸土壤重金属含量空间分布特征来看,Cu、Cd、Ni、Cr、Hg这5种重金属元素含量为北侧高、南侧低,Pb、Zn、As这3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则为北侧低、南侧高,表明重金属含量分布与环境绿化间存在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3.
大寨海绵田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全面了解大寨海绵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对该区土壤Zn、Cr、Cu、Ni、Pb、As、Cd、Hg含量进行了检测,并分别以山西土壤环境背景值和国家土壤环境质量的二级标准为参照,选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土壤进行污染评估。结果表明:大寨海绵田土壤中8种重金属的平均值和最大值均没有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的二级标准,但As、Hg、Ni、Pb元素超过了山西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以山西土壤环境背景值为参照,研究区土壤受到As、Hg、Pb的轻度污染,Cu、Ni、Zn、Cd的污染指数也在警戒线上。各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系数表现为Hg﹥Cd﹥As﹥Pb﹥Ni﹥Cu﹥Zn﹥Cr。土壤环境总体存在轻度危害风险。相关分析结果表明,Cr、Ni、Zn、Cu、Cd和As可能是同源或伴生关系,Hg与其他重金属元素不相关。大寨海绵田中污染较重的重金属元素与农业施肥、旅游交通、建筑施工、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陕西西乡县茶园土壤重金属含量分析及污染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陕西西乡茶园土壤的重金属污染状况,为茶园的优选和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对西乡县8个茶园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和Pb、Zn、Cu、Cd、Ni、Hg和As 6种重金属元素含量进行了检测及统计分析,以无公害茶叶产地环境条件中土壤环境要求为背景值作为标准对其单项和综合污染指数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土壤Pb、Zn、Cu、Cd、Hg和As污染程度较轻,其含量均低于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有1个茶园土壤受到Ni污染,整体茶园土壤质量状况较好;在重金属污染因子中,Ni是主要污染因子;As和Hg是茶叶较易富集的重金属。  相似文献   

5.
选择合肥市不同功能区及不同母质上发育的20个水稻土剖面,分析cd、Hg、Pb、As、Cu和Ni等重金属元素的剖面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工业岗(圩)区、农业岗(圩)区水稻土剖面表层土壤Hg、cd元素含量均值有显著差异,cd、Hg、Pb在表层土壤中富集明显,向下迁移能力较差;工业岗(圩)区Cu、Ni元素在表层土壤中略有累积,As、Cu、Ni含量的剖面分布特征在工业岗(圩)区、农业岗(圩)区差异不显著,土壤中TFe2O3含量和地下水位是控制土壤剖面中As、Cu、Ni元素分布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明色季拉山森林土壤重金属含量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污染状况。【方法】在色季拉山阴坡和阳坡分别选取了3 700,3 900,4 300 m 3个海拔梯度,设置了6个采样点,分层(0~10,10~20,20~40,40~60和60~100 cm)采集土样,测定Cr、Cd、Hg、Ni、Se、As、Pb 7种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并参照全国土壤元素背景值,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内梅罗指数法和污染负荷指数法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1)色季拉山森林0~20 cm土层重金属元素Cr、Se、As、Pb含量低于全国土壤元素背景值和西藏土壤元素背景值;Cd和Hg含量都超过了全国土壤元素背景值和西藏土壤元素背景值,分别是全国土壤元素背景值的2.2倍和2.92倍、西藏土壤元素背景值的2.75倍和9.5倍;Ni含量低于西藏土壤元素背景值,但高于全国土壤元素背景值,是其含量的1.03倍。7种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变异系数都大于50%,其中Hg表现为极度变异,其余6种均属于高度变异。(2)在同一土层Cr、As含量均表现为阳坡低于阴坡,Pb、Ni和Hg含量总体均表现为阳坡大于阴坡。在阳坡,As、Cd、Hg含量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Se含量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增加;而在阴坡,Cr、Se和As含量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Pb和Hg含量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增加;重金属元素As含量在阴坡随土层的加深而增加,Hg含量在阳坡随土层的加深而减少。其余重金属元素含量在不同坡向、海拔及土层间无明显规律性。(3)单因子指数评价结果表明,在色季拉山森林土壤0~20 cm土层,在阳坡,Hg为重度污染,Cd为中度污染,Ni为轻度污染,Cr、Se、As、Pb都是非污染状态;在阴坡,Cd和Hg为中度污染,其他5种重金属元素都是非污染状态。(4)内梅罗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在色季拉山森林0~20 cm土层,阳坡土壤受重金属污染程度明显高于阴坡,主要污染物均为Ni、Cd和Hg。(5)通过污染负荷指数法对色季拉山林0~20 cm土层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评价发现,阳坡森林土壤受到轻度的重金属污染,阴坡土壤无重金属污染。【结论】在色季拉山森林0~20 cm土层中,Ni、Cd和Hg 3种重金属元素都达到了污染程度,其中Ni是轻度污染,Cd和Hg是中度以上污染;阳坡土壤受到轻度的重金属污染,阴坡无重金属污染。  相似文献   

7.
聊城市土壤重金属含量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曹建荣  刘衍君  于洪军  徐兴永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2):6436-6437,6508
以聊城市136个土壤监测点重金属含量为研究对象,基于SPSS软件,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区域和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值,聊城市土壤重金属含量以Cu、As、Hg污染较为严重,县市郊区靠近工业园区的重金属富集明显;As与Cd、Co、Cu、Ni、Zn呈正相关,而与Cr、Hg、Pb呈负相关;元素间的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表明,Zn相对于其他元素较为独立,Pb、Cr、Hg、As、Cd、Cu等元素含量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8.
绿洲连作棉田土壤重金属富集特征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新疆绿洲区不同连作年限棉田土壤中重金属元素As、Cd、Cr、Cu、Hg、Ni、Pb、Zn富集特征进行研究,并根据地质累计指数法对污染程度进行分级。结果表明,随连作年限延长,元素As、Cd、Zn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而元素Hg、Cu、Pb、Cr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元素Ni的全量整体变化不大;As逐年累积达轻度-中等污染,元素Cd累积达中等-强污染,元素Hg在土壤中含量水平已达到强-极强污染程度。棉田土壤中As、Cd与全磷含量达极显著相关性,表明长年连作条件下,磷肥的施用影响重金属元素的富集程度,因此棉田的耕作制度及施肥量应作适当调整,避免加重重金属污染。  相似文献   

9.
栖霞市苹果产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栖霞市苹果产地土壤重金属Cd、Hg、As、Ph、Cr、Cu、Zn和Ni的含量进行了调查分析,并采用单项质量指数与综合质量指数相结合的方法对环境质量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栖霞市苹果产地土壤中各重金属的平均含量均低于"食用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评价标准"(HJ332-2006)规定的限值,土壤环境质量定为1级,属于清洁水平,适宜发展无公害苹果.但部分监测点的土壤样品重金属含量超标,除A8和Pb以外,其他元素均出现了超标情况,超标率介于3.23%~9.68%之间.与山东省棕壤自然背景值相比,土壤中Hg、Cu、Cd、Zn、Ni和As等6种元素均出现了累积现象.除As与Ni外,其他元素之间多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结合主成分分析的结果,推测As和Ni的含量主要受成土母质的影响,而其他6种元素受人类活动影响比较大.栖霞市苹果产地土壤存在可能引起复合污染的风险,建议进一步加强对肥料和农药使用的管理和限制,最大程度地降低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10.
川东北茶区茶园土壤重金属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单因子指数和加权综合指数法对四川东部和东北部地区 16个县市的 6 9个茶园土壤样本中As、Cd、Cr、Cu、Hg、Pb、Zn、Ni元素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目前该地区的茶园土壤环境按农业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标准分析基本适合种植茶树和生产符合卫生质量标准的茶叶。若按有机茶园土壤标准分析 ,该地区茶园土壤Pb、Cu、Zn和Ni等重金属元素含量未超标 ,但Cd、Hg、As和Cr的含量存在一定程度的超标。单因子指数分析结果超标样点的比例分别为 85 5 1%、6 3 77%、37 6 8%和 11 5 9% ,加权综合指数分析结果超标样点的比例为 4 3 4 8%。  相似文献   

11.
柴草河小流域水土保持治理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草河小域内地势复杂、坡陡沟多,水土流失严重。通过对不同地形坡度的改造整治,从下到上依次为基本农田、经济林、水保林和植草的分层种植模式,配套相应的水利工程措施,土地重新规划、部分退耕还林还草等方法,基本实现了泥不下山、溪水常流,控制了水土流失,改善了生态环境,对山区小流域治理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上杭县常年果树种植面积保持在0.67万公顷以上,并以丘陵山地为主,红壤淋溶特性明显,土壤普遍瘠薄,培肥果园地力提高果树产量和品质尤为重要。为丰富山地果园绿肥品种,通过引种观察及播种密度试验,结果显示,光叶紫花苕子在上杭县山地种植表现为生长适应性良好,综合生物学性状好,具有较强的耐寒性、耐瘠性及抑制杂草的能力,具有较好的地力培肥、抑草保墒效果,11月至次年1月均可播种,可维持果园春季至7月底无需清除杂草措施,盛花期每667m2鲜草产量1800kg以上,每667m2播种量4-5kg较为适中。  相似文献   

13.
本文简述了星斗山自然保护区的自然成土条件,并根据鄂西自治州和利川县《土壤志》土壤分类,描述了该区山地黄壤、山地黄棕壤、山地棕壤、山地草甸土和山地沼泽土的基本性状,提出了该保护区土壤合理利用和保护的意见。  相似文献   

14.
应用菌草技术,以改良红壤山地地力、保持水土所栽种的决明属牧草圆叶决明和五节芒及稻草为培养料,建堆发酵返生态野生栽培姬松茸,通过对姬松茸子实体的产量和营养成分即脂肪酸、氨基酸及多糖含量的比较分析,为探讨返生态野生栽培姬松茸的培养料及发展瓜蒌棚下生态循环栽培技术提供新模式。  相似文献   

15.
覆盖对山地甜柿园土壤性状及树体生长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秸秆覆盖和薄膜覆盖对山地甜柿园土壤水热变化规律、土壤理化性状和树体生长结果的影响。3年定位试验结果表明,覆盖提高了果园各层土壤含水量和土壤养分的有效性,改善了果园土壤的结构和性状、增加了植株根系数量,对叶片数量、质量、叶片大小以及枝条抽生数量、质量和树冠大小、叶面积系数等指标均有良好的优化作用。秸秆覆盖有降低生长季节土温和提高冬季土温的作用,薄膜覆盖有增加土温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明确山地草甸毒害草蔓延现状下的合理载畜量,研究不同放牧强度下草地植被特征、毒害草白喉乌头种群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野外调查取样的方法,在那拉提山地草甸测定不同放牧强度(轻牧13.5只羊/hm2,中牧20.3只羊/hm2,重牧26.3只羊/hm2,极牧33.0只羊/hm2)下绵羊增重量、白喉乌头的种群特征以及草场质量指数状况。【结果】(1)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可食牧草的生物量、高度、盖度均呈逐渐下降的变化趋势,放牧区可食牧草生物量和草场质量指数比对照区极显著降低了32.2%~70.2%、23.6%~65.7%(P<0.01);(2)白喉乌头重要值随放牧强度的增加呈逐渐下降的变化趋势,且放牧区极显著高于对照的51.5%~114.7%(P<0.01);(3)放牧强度与单位绵羊增重、可食牧草生物量、草场质量指数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负相关系(P<0.01),但与白喉乌头重要值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在毒草增生的山地草甸合理的放牧强度为20.0只羊/hm2。  相似文献   

17.
对陕西省11个主要土类50个样本的粘粒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发育在黄土母质上的黄绵土、黑垆土、(土娄)土和褐土,粘粒矿物以水云母为主,并含有一定量的绿泥石、高岭石和少量蒙脱石;在红棕色粘黄土母质上发育的黄褐土和水稻土,粘粒矿物仍以水云母为主,但含有较多量的高岭石和蒙脱石;山地黄棕壤、山地棕壤、山地暗棕壤、森林草甸土和亚高山草甸土粘粒普遍富含水云母,蛭石和绿泥石,其主要矿物组合有明显的不同。  相似文献   

18.
清晰地认识区域土壤有机碳的时空变异特征,能够为土壤质量动态监测和科学利用土地资源提供重要保障。选择赤峰市敖汉旗作为研究区,在实测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敖汉旗在1985-2014年土壤有机碳的时空变异特征。结果表明: 1985年和2014年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为6.91和7.49 g·kg-1,且在空间上均呈现由南向北逐渐降低的分布特征。1985年,土壤有机碳含量在研究尺度内具有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经过30 a的变化,农、林、草3种土地有机碳含量平均分别增长5.92%、10.22%与8.47%,土壤有机碳的空间自相关距离缩短。退耕还林、还草以及沙地植被恢复后,土壤有机碳含量均有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9.
农牧交错带退耕还草的生态经济效益与技术措施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在农牧交错带退耕还草的试验结果,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探讨了农牧交错带退耕还草的生态、经济效益,归纳提出了农牧交错带退耕还草的4项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0.
苗儿山海拔2142m,年降水量较高,植被繁茂,土壤母岩主要为花岗岩,局部杂有砂页岩、千枚岩和板岩。从山脚到山顶,依次分布着成土过程由强到弱的山地红壤、山地黄壤、山地黄棕壤和山地灌丛草甸土。其相应的粘粒矿物为2:1型矿物逐渐增加,高岭石不断减少。所有土壤都出现埃洛石和三水铝石,后者在剖面中有由下往上减少的倾向。14A过渡矿物多分布在山的中部消下土壤中。混层矿物出现普遍。 花岗岩发育土壤原生产矿物的风化指数,从山脚到山顶逐渐变小。本文还讨论了三水铝石的转化条件,并对土壤富铝化与土壤风化、红壤化的关系提出初步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