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沙区常绿灌木沙冬青的防风固沙改土效能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沙冬青是我国荒漠地区目前残存的唯一常绿阔叶珍稀濒危树种,属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沙冬青抗逆性强,根系发达,固沙保土性能好;根部具有根瘤,改良土壤作用大。沙冬青种子富含油脂,其脂肪酸组成中亚油酸含量高达87%以上,在食品、化工、医疗保健等方面具有很大的挖掘潜力。沙冬青是一种一年种植,多年受益,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于一体的优良固沙植物种。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仅少量分布于民族地区——新疆、内蒙古、宁夏的沙冬青属植物是西北部荒漠地区唯一的超旱生常绿阔叶灌木,也是国家重点保护的第一批珍稀濒危物种。在长期适应恶劣自然环境的过程中,沙冬青形成了抗旱、抗寒、抗风蚀等特性,其基因组中蕴藏着大量优异的抗逆基因。沙冬青不仅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本文从沙冬青种质资源的生物学特征、价值、保护生物学研究和抗逆基因挖掘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天然沙冬青生长、更新状况调研及利用前景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沙冬青是古地中海的孑遗植物种.是中国荒漠地区唯一超旱生常绿阔叶灌木。通过野外调查对沙冬青在宁夏分布地域、地上部分生长状况,根系分布与土壤基质关系、以及天然更新情况作了初步研究,分析沙冬青在荒漠植被建设中利用前景。为解决沙冬青“出圃造林极不易成活”做了前期准备。  相似文献   

4.
以超旱生灌木沙冬青在园林应用中的植物景观价值为研究对象,从植物的观赏特征、资源潜力、生态适应、抗逆性、其他价值等主要的制约因素入手,利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植物景观价值评价综合模型,并运用模型对沙冬青在园林应用中的植物景观价值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标准层23个因素中观果价值(0.452 8)、再生能力(0.392 3)、适应环境(0.376 4)、耐沙埋性(0.242 9)、水土保持(0.285 8)等指标的权重较大,分别对沙冬青观赏价值、资源潜力、生态适应、抗逆性和其他价值等约束层的影响较为显著;约束层权重最大的是抗逆性(0.392 6),随后依次是生态适应(0.303 9)、资源潜力(0.147 2)和观赏价值(0.092 9),其他价值(0.063 5)的权重最小;从总权重可以看出,适应环境(0.114 3)、分布范围(0.091 6)、耐沙埋性(0.085 6)这3个指标的排位比较靠前。  相似文献   

5.
沙冬青植物群落特征及其根瘤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沙冬青是西北荒漠地区珍稀常绿阔叶灌木.该文在其分布区内,综合土壤、水分条件,选定宁夏中卫县沙坡头、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内蒙古磴口县、内蒙古乌拉特后旗4个地区作为调查样区,研究了沙冬青植物群落和沙冬青根瘤的特征.结果表明:沙冬青植物群落组成较为丰富;因水分、土壤类型及地形差异,不同样区内沙冬青群落成分、结构有一定变化,水分是沙冬青植物群落的决定性生态因子;沙冬青根瘤的最佳采集时间是在结果期之前,根瘤的外部形态呈现多样性,不同样区根瘤的着生部位有差异;水分是根瘤菌侵染沙冬青根系并形成根瘤的主要限制因子;沙冬青群落其他豆科植物的根瘤与沙冬青根瘤具有相似的外部形态.   相似文献   

6.
沙冬青是亚洲荒漠唯一的常绿阔叶灌木,由于分布范围狭小、人为调查困难、资源分布不清,加上人类活动的破坏,其数量正在不断减少。快速、准确识别其生长状况、种群动态对进一步研究沙冬青种群分布及生长监测具有重要意义。采用便携式地物光谱仪测定不同龄级沙冬青反射光谱,利用马氏距离法对其原始光谱、一二阶微分谱特征差异波段选取分析;将冠层原始及其微分光谱与叶片叶绿素含量进行分析。通过其相关性的大小理解沙冬青的生长状况与叶绿素含量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龄级沙冬青原始光谱曲线趋势较接近,符合植被光谱特征的规律性,幼龄沙冬青反射率差异较明显;不同龄级微分光谱曲线基本一致,幼龄峰值起伏变化显著,极大峰值位于719 nm处,主要受幼龄沙冬青长势的影响;2)通过分析得出马氏距离法对不同龄级沙冬青光谱差异显著波段的选择具有显著性,且所选择波段均为光谱特征波段;3)冠层光谱与叶绿素相关性分析得出不同龄级与叶绿素的敏感波长均为<740 nm的可见光波长范围内,说明可见光波段属于沙冬青叶绿素光谱反应的敏感波;与原始光谱相比,经过导数处理的微分光谱与叶片叶绿素的相关性更高,且相关性大的波段数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7.
吸湿-回干处理为一种经济实用的提高种子活力、增加抗逆性的实验方法,同样能应用于新疆沙冬青种子的研究上,经吸湿-回干处理的新疆沙冬青种子无论在萌发率、苗长及活力指数上均高于对照,即使在低温吸胀24 h的冷害条件下也呈现同样的规律,甚至有更高的活力指数。  相似文献   

8.
王丹丹  尹伟伦  夏新莉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4):11446-11449
[目的]建立适合于沙冬青cDNA—AFLP的反应体系。[方法]以对照、3种逆境处理的沙冬青为材料,采用Trizol法和改良CTAB法提取总RNA。[结果]改良的CTAB法可抽提到较高质量的总RNA,适于沙冬青总RNA的提取。采用EcoRI/MseI酶切体系,64对选择性扩增引物中有35对适合沙冬青cDNA-AFLP分析。[结论]该研究为利用cDNA-AFLP标记对沙冬青抗逆基因进行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矮沙冬青是国家Ⅱ级濒危保护植物。综述了矮沙冬青种群的濒危原因、繁殖技术及分子机制研究3个方面回顾了矮沙冬青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研究方向提出一些建议,旨在为今后矮沙冬青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西北荒漠地区土壤缺水少氮的环境条件下,寄主植物与根瘤菌共生关系对固沙植物沙冬青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沙冬青根瘤菌的多样性及其抗性与沙冬青抗旱、抗寒和抗高温的特性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正在不断深入,尤其是功能微生物的多样性研究得到关注.加强沙冬青根瘤菌资源多样性的研究和保护,对濒危植物沙冬青的保护和利用具有重要作用.对沙冬青的研究现状,包括沙冬青根瘤菌多样性研究现状及研究方法的进展进行简单回顾和介绍.  相似文献   

11.
通过135个地理分布数据,利用MaxEnt生态位模型,选择19项环境因子预测沙冬青未来的分布格局及面积。结果表明:1)模型模拟的训练集和测试集的AUC值分别为0.990和0.988,模型的预测结果可靠;2)沙冬青主要分布于内蒙古西部地区、宁夏北部、甘肃东部地区以及蒙古国南部;3)模型模拟当前沙冬青的分布面积为6.3×105 km2,模拟2050年沙冬青的分布面积为9.1×105 km2,沙冬青分布范围和种群面积将呈增加趋势;4)影响沙冬青分布的主要因子为最冷季降水量、最冷月最低气温、最热季降水量、年平均气温、最湿月降水量和年降水。研究结果不仅提供了沙冬青适生分布的划分,也为沙冬青调查与监测提供了重要的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中草药党参和黄芪种植地土壤水浸液对蚕豆的化感作用,采用生物测定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0.5000、0.2500、0.1250、0.0625 g/mL)中草药党参和黄芪种植地土壤水浸液对蚕豆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中药种植地土壤水浸液对受体蚕豆种子吸胀过程中相对吸水量的增加有抑制作用,抑制程度随着水浸液浓度的升高而增强;水浸液对蚕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效应在低浓度时表现为化感促进作用,在高浓度时表现为化感抑制作用;水浸液对蚕豆幼苗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MDA和Pro的含量均有显著影响;种植地土壤水浸液对蚕豆的化感效应由强到弱依次为:党参和黄芪>黄芪>党参.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蒙古鲌的科学用药提供参考,促进其养殖业的发展.[方法]对蒙古鲌进行了一些常用药物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蒙古鲌对氯氰菊酯十分敏感,48 h TLM为0.072 mg/L,最低致死浓度范围为0.063~0.069 mg/L,安全浓度为0.021 6 mg/L.蒙古鲌鱼苗对甲苯咪唑、敌百虫、硫酸铜、强氯精、聚维酮碘均不敏感.以安全浓度为标准,蒙古鲌鱼苗对氯氰菊酯的敏感性大于辛硫磷.[结论]该研究可为更好保护和开发蒙古鲌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沙冬青胚胎晚期发生丰富蛋白基因序列及表达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沙冬青叶片EST文库中获得了胚胎晚期发生丰富蛋白(LEA)基因cDNA全长序列,命名为AmLEA14。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全长579 bp,含有一个459 bp编码152个氨基酸的开放阅读框,推测编码的蛋白质分子质量为166 ku。二级结构预测显示此编码蛋白属于第4类LEA蛋白。系统发生分析表明,此编码蛋白与大豆LEA14蛋白(P465191)的亲缘关系最近。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AmLEA14的表达量在低温、干旱、盐胁迫条件下升高,但是主要在低温胁迫后期富集。推测AmLEA14基因可能在沙冬青抵御低温、干旱、盐胁迫中发挥作用,主要是参与沙冬青的低温防御机制。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揭示蒙古沙冬青根围土壤AM真菌遗传多样性以及环境对AM真菌遗传特征的影响,为AM真菌形态学分类提供依据,选取内蒙古地区乌海、阿拉善、磴口、乌拉特后旗等4个样地,结合孢子形态鉴定和分子克隆方法研究了样地间AM真菌分子特征及其差异性,并比较了荒漠、农田、人工繁育和森林等4种不同生态系统中摩西管柄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的遗传距离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样地条件下,蒙古沙冬青根围土壤同种AM真菌种内遗传变异小,4个样地共有的AM真菌遗传相似度较高。内蒙古荒漠系统F.mosseae遗传距离显著小于其他生态环境F.mosseae的遗传距离,环境差异能够影响AM真菌遗传多样性。系统发育分析显示,F.mosseae与管柄囊霉属更为近缘,同意将其归入管柄囊霉属(Funneliformis)。  相似文献   

16.
该文以沙冬青、绿豆为材料,利用微电极技术实时记录了活体沙冬青和绿豆根冠细胞膜电位对不同盐分的原初响应,分析了质膜转运蛋白抑制剂(Vanadate、TEA)对植物根冠细胞膜电位的影响。结果表明:50、100、200 mmol/L NaCl、KCl和LiCl均会引起植物细胞膜电位去极化。对于同一阳离子而言,去极化程度随处理液中离子浓度的增加而加强;对于同一浓度、不同阳离子而言,由于水合离子半径大小不一(K+<Na+<Li+),在根自由空间的迁移速率不同(K+>Na+>Li+),因此引起膜电位的去极化程度也存在差异(K+>Na+>Li+);同一阳离子且同一浓度下对于不同植物来说,绿豆根冠细胞膜电位去极化程度大于沙冬青,即单位时间绿豆根对Na+的通透性大于沙冬青。质膜H+ ATPase和K+通道参与了沙冬青和绿豆在盐胁迫时的原初响应,K+通道可能参与了Na+的跨膜转运。   相似文献   

17.
沙冬青容器育苗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以沙冬青作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基质对沙冬青实生育苗出苗率、生长量和根系生长的影响规律,为沙冬青人工繁殖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基质对沙冬青播种后出苗动态、出苗率有重要影响,其中沙土和上沙下土基质出苗快、出苗率高.不同基质对沙冬青幼苗生长有明显的影响,在壤土和上沙下土基质中沙冬青幼苗植株最高、叶数最多、叶片最大,沙土中各项指标最低,混合基质介于二者之间.10叶期和15叶期断根处理的幼苗平均侧报数较多,幼苗成活率和移栽成活率均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从Genbank数据库中选择与新疆沙冬青(Ammopiptanthus nanus)亲缘关系最近的同属蒙古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抗冻蛋白(AFP)基因AY590122、AY843521、AY843522的mRNA序列,设计扩增新疆沙冬青AFP基因保守区引物.[方法]以新疆沙冬青为研究材料,提取其总RNA,利用RT-PCR技术克隆出新疆沙冬青AFP基因的保守区域.[结果]序列分析表明,新疆沙冬青与蒙古沙冬青的保守区域同源性达98.15;.[结论]得到新疆沙冬青的抗冻蛋白的保守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