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表达的丙型肝炎病毒(HCV)NS4B对Hep3B细胞非折叠蛋白质反应的影响。NS4B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NS4B通过脂质体转染Hep3B细胞,G418筛选和Western blot鉴定稳定转染细胞;RT-PCR检测稳定转染细胞内XBP1 mRNA剪接,Western blot鉴定ATF6蛋白切割,荧光素酶试验检测稳定转染细胞内GRP78和XBP1启动子活性。G418筛选和Western Blot鉴定证实获得稳定表达NS4B的Hep3B细胞;在该细胞内,XBP1 mRNA剪接、ATF6切割、XBP1和Grp78启动子激活均被检测到。NS4B在Hep3B的稳定表达诱导了非折叠蛋白质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寻找新的具更高杀虫活性松油烯-4-醇类化合物。【方法】以松油烯-4-醇为原料,对其4位羟基进行修饰,设计合成了6种未见报道的具有杀虫活性的松油烯-4-醇卤代类及双键改变类衍生物(L1~L3,S1~S3),对其结构采用核磁共振谱、质谱等方法进行鉴定,并分别采用三角瓶熏蒸法和毛细管点滴法测定合成衍生物对家蝇的杀虫活性。【结果】目标化合物均对家蝇具有一定的熏蒸和触杀活性,卤代类衍生物中氟代产物L1的熏蒸活性明显高于松油烯-4-醇,其熏蒸毒力(LC50)为2.4242μL/L;双键改变类衍生物中环氧化衍生物(S2)的活性较松油烯-4-醇明显提高,其LC50为1.5152μL/L,触杀毒力(LD50)为0.0573mg/头。【结论】4位羟基与双键的修饰对松油烯-4-醇衍生物的杀虫活性有较大影响,双键环氧化能明显提高其熏蒸及触杀活性。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萘醌类化合物的化学修饰,研究2-取代5,8-二甲氧基-1,4-萘醌类衍生物对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衰老的抑制作用。应用噻唑蓝(MTT)、流式细胞术(FCM)、SA-β-gal染色等方法检测多种萘醌衍生物对细胞毒性、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和细胞衰老的作用,实验结果显示:2-苄硫基-5,8-二甲氧基-1,4-萘醌在降低其细胞毒性作用的同时,具有清除细胞内活性氧从而抑制细胞衰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采用噻唑蓝(MTT)法测定6种千金子Lathyrol与Ingenol型二萜醇及其衍生物对不同p53基因型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的抗肿瘤活性,研究千金子二萜醇及其衍生物的构效关系及p53蛋白在千金子二萜醇发挥抗肿瘤活性中的作用与机制。结果表明:天然千金子二萜醇3位羟基成酯后可增加非小细胞肺癌毒性,其中以巨大戟醇甲基丁烯酸酯的细胞毒作用最强。表达p53蛋白可以进一步增加二萜醇酯类衍生物的细胞毒性。在千金子二萜母体醇中引入酯基团可以增强其抗肿瘤活性,同时也能增强其p53依赖的抗肿瘤作用。这一研究为千金子二萜醇作为抗肿瘤先导物来源及其进一步结构优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寻找新的高活性杀虫化合物。【方法】以松油烯-4-醇为原料,对其4位羟基进行修饰,设计合成了6种松油烯-4-醇酯类衍生物Z1~Z6和2种松油烯-4-醇醚类衍生物M1~M2,其中Z3、Z5为新化合物,其结构经核磁共振谱、高分辨质谱等方法确证;并分别测定了合成衍生物对家蝇的杀虫作用。【结果】目标化合物普遍对家蝇具有一定的熏蒸和触杀活性,其中熏蒸活性均弱于松油烯-4-醇;丙酸酯衍生物的触杀活性明显提高,其LD50为0.038 7mg/头,触杀毒力是松油烯-4-醇的3.42倍;苯甲酸酯、苯磺酸酯和对甲苯磺酸酯衍生物的触杀活性也有所提高;而丙烯酸酯、甲醚、乙醚衍生物的活性大幅下降。【结论】4位羟基的改变对衍生物的杀虫活性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双四氢呋喃类木脂素的结构与杀菌活性的关系,以Prinsepiol为起始原料,选择性地对其4,4′位羟基进行改造,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设计、合成了3个烷氧基化衍生物和1个苯磺酰基化衍生物,采用UV、IR、1H-NMR、13C-NMR、HR-MS等方法鉴定其结构,并同时测定包括前期合成的两个酰化衍生物在内的6个化合物对番茄灰霉病菌和玉米大斑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4,4′-酰化衍生物对两种病原菌的抑制活性都比母体化合物Prinsepiol高,4,4′-烷氧基衍生物的活性大体上与母体化合物Prinsepiol相当,苯磺酰基衍生物的活性比母体化合物Prinsepiol低。  相似文献   

7.
槲皮素金属配合物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其中肿瘤细胞抑制活性是重要研究课题之一。选用槲皮素和苯甲酸铜合成槲皮素铜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紫外对配合物进行分析;通过体外细胞实验检测配合物对肝癌细胞Hep3B细胞形态与细胞毒性的影响;应用凝胶电泳法,研究配合物对超螺旋p BR322 DNA的裂解作用,初步探索抗肿瘤作用机制。结果分析表明槲皮素和苯甲酸铜形成两种配合物,槲皮素和铜比分别为2:1和1:4配位形式,其中1:4配位为新型配合物。MTT实验表明两种配合物对肿瘤细胞具有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和时间依赖,配合物对Hep3B肝癌细胞的IC_(50)值分别为122.36μg·mL~(-1)和102.89μg·mL~(-1)。DNA裂解实验显示,两种槲皮素铜配合物具有核酸酶活性,能高效裂解DNA,1:4配位的新型配合物表现出较强的裂解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6-溴-1-异丙烯基-1 H-咪唑[4,5b]吡啶-2-酮酰胺衍生物抑制真菌活性的构效关系,为病原菌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5-溴-2,3-二氨基吡啶为原料,经乙酰乙酸乙酯环化制得中间体化合物6-溴-1-异丙烯基-1 H-咪唑[4,5b]吡啶-2-酮,再按照目标化合物合成路线设计合成6-溴-1-异丙烯基-1 H-咪唑[4,5b]吡啶-2-酮酰胺衍生物。通过核磁共振、质谱以及元素分析对目标化合物进行结构表征。以嘧菌酯为对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目标化合物对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玉米弯孢霉病菌(Curvularia lunata)、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f.sp.vasinfectum)、茄子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西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和苹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的抑菌活性。【结果】合成了17个6-溴-1-异丙烯基-1 H-咪唑[4,5b]吡啶-2-酮酰胺衍生物,其中脂肪羧酸酰胺衍生物10个(B01-B10),芳香羧酸酰胺衍生物6个(B11-B16),杂环羧酸酰胺衍生物1个(B17)。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17个目标化合物对供试病原真菌均有一定的抑菌活性,其中化合物B01,B03-B06和B13在100μg/mL质量浓度下对部分供试病原真菌菌丝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尤以化合物B06的抑菌活性最为突出,抑制率均可达到70%以上,其对6种供试植物病原真菌的EC50值分别为8.23,49.32,21.45,24.87,36.40和28.65μg/mL,均高于对照药剂嘧菌酯。【结论】6-溴-1-异丙烯基-1 H-咪唑[4,5b]吡啶-2-酮衍生物对6种供试病原真菌均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该类化合物的结构具有进一步改造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利用甾体原料合成了4个3β-羟基-5-烯类甾体肟化合物,采用MTT法测定了甾体肟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甾体肟化合物对LTEP-α-2细胞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随受试物浓度的增加,对细胞的抑制作用增强.16-脱氢孕甾烯醇酮肟对LTEP-α-2细胞生长抑制作用最强,IC50值为11.6μg·mL-1.  相似文献   

10.
齐墩果酸衍生物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齐墩果酸氧化成3-氧代齐墩果酸,再与2,4-二硝基-苯肼反应合成了3-(2’,4’-二硝基)-苯腙齐墩果酸,采用MTT法测定了三个化合物体外抗肿瘤活性。方差分析的多重比较结果表明齐墩果酸及其衍生物对肺癌LTEP-α-2细胞均有抑制作用,3-氧代齐墩果酸的活性最高,其抑制率为90.0%,IC50为24.2μg·mL-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