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葛桐  林仕伟  曹阳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7):9419-9421
[目的]研究纳米二氧化钛对热带海洋细菌的广谱抑菌作用。[方法]在菌液中加入适量纳米TiO2,在UV固化灯照射下,每隔10min采集一次菌液,并进行培养和计数,研究其对热带海洋细菌的广谱抑菌作用。[结果]纳米TiO2在UV固化灯激发下具有很强的抑菌性,且最佳使用量为0.9 g/L。[结论]二氧化钛具有无毒、廉价、光谱抑菌的特点,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新型材料。  相似文献   

2.
[目的]制备琥乙红霉素纳米乳,并对其进行体外抑菌活性研究。[方法]利用伪三元相图法筛选琥乙红霉素纳米乳处方;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琥乙红霉素纳米乳对致病性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和变形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 MIC)和最小杀菌质量浓度(MBC)。[结果]琥乙红霉素纳米乳中各组分的质量分数如下:琥乙红霉素2.8%、乳酸甲氧苄啶0.6%、EL-4035.2%、肉桂醛7.5%、蒸馏水53.9%。体外抑菌试验表明,琥乙红霉素纳米乳对致病性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和变形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 MIC)分别为4、1、2和4μg/mL,其抑菌效果明显优于其他对照药物组。[结论]该研究成功研制了琥乙红霉素纳米乳,其体外抑菌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不同作用条件对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抑菌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当纳米二氧化钛浓度增加时其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和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ginosa)的抑菌作用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最佳浓度值为0.4 g/L;光照强度越高,初始菌液浓度越低,纳米二氧化钛的光催化抑菌效果越好;在相同实验条件下,纳米二氧化钛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优于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不同作用条件对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抑菌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当纳米二氧化钛浓度增加时其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和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ginosa)的抑菌作用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最佳浓度值为0.4 g/L;光照强度越高,初始菌液浓度越低,纳米二氧化钛的光催化抑菌效果越好;在相同实验条件下,纳米二氧化钛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优于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制备双金属纳米颗粒二氧化钛复合材料,提升二氧化钛光催化效率,并研究其作用机理。[方法]采用辐射合成法制备金铜双金属纳米颗粒胶体溶液,使其沉积到二氧化钛表面形成Au-Cu-TiO_2光催化复合材料,使用TEM、UV-Vis、DSR等手段对其进行表征,分别在紫外光和可见光下降解目标污染物罗丹明B和苯酚测试合成材料的光催化性质。[结果]Au/Cu摩尔比1∶3时,二氧化钛负载的双金属纳米颗粒最小,为3.8 nm,并具有最高的光催化效率。P25负载的Au-Cu合金纳米颗粒捕捉电子的效率很高,使紫外光下P25光催化活性提高。Au-Cu双金属纳米颗粒修饰的P25比Au纳米颗粒修饰的P25的催化活性高。[结论]Au-Cu双金属比Au纳米颗粒具有更高的光激发电子捕获能力,因此可提高TiO_2的光催化效率。  相似文献   

6.
胡波  李国元  姚国新  黄宏霞  邓青云  李淑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790+22031-21790,22031
[目的]确定冬枣贮藏期腐烂的原因,为其针对性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从分离、鉴定引起鄂北冬枣贮藏期腐烂的主要病原菌入手,研究不同药剂对冬枣病原菌的抑菌效果。[结果]从冬枣病组织部位分离纯化得到的病原菌经鉴定为细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e(Fr.)Keissler]。咪酰胺、烯唑醇、代森锰锌、百菌清、甲基硫菌灵和多菌灵对病原菌的抑菌率分别为81.42%、64.51%、55.85%、37.67%2、9.04%和24.38%。供试药品的抑菌效果达极显著水平,其中以25%咪酰胺的抑菌效果最好。不同浓度咪酰胺的抑菌效果均达极显著水平且浓度越高抑菌效果越好。[结论]初步认定导致鄂北地区冬枣贮藏期腐烂的主要病原菌是细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e(Fr.)Keissler],咪酰胺作为一种广谱杀菌剂对病原菌的抑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拓宽德国洋甘菊精油在抑菌方面的应用,以德国洋甘菊精油为芯材,壳聚糖为壁材制备德国洋甘菊精油纳米胶囊。[方法]采用离子凝胶法制备德国洋甘菊精油纳米胶囊,并对所制备的德国洋甘菊精油纳米胶囊进行包埋率测定;同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德国洋甘菊精油纳米胶囊对水稻纹枯病菌、小麦赤霉病菌、玉米弯孢病菌的抗菌性能。[结果]德国洋甘菊精油纳米胶囊的包埋率为36.33%,抑菌试验表明德国洋甘菊精油纳米胶囊对水稻纹枯病菌、小麦赤霉病菌、玉米弯孢病菌均有抑制作用,EC50值分别为4.61、15.51、12.20 mg/mL。[结论]德国洋甘菊精油纳米胶囊对植物病原真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具有开发为天然杀菌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闵良  晏爱芬  赵家升  姚文华  刘经伦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1997-11998,12000
[目的]开发不需要人造光源和太阳光直射激发的,以及改性离子不易泄漏的新型无机抑菌材料。[方法]合成金属离子Co改性的锐钛矿型二氧化钛介孔材料,并用N2解析付仪、XRD进行表征,确认其结构。在无紫外光和人造光源直射的条件下,对材料进行抑菌性能以及细菌吸附研究。[结果]抑菌试验表明这种材料在无紫外光和人造光源直射条件下对大肠杆菌有一定抑制作用和吸附作用。[结论]该研究对其他金属离子改性的抑菌介孔材料的研究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直接酯化法,合成反丁烯二酸-6-L-抗坏血酸甲酯(Vc酯)。[方法]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合成产率可达53.45%,并对产物的抗氧化性能和抑菌效果进行了测定。[结果]反丁烯二酸-6-L-抗坏血酸甲酯具有优良的抗油脂氧化性能,抑菌活性优于苯甲酸钠和山梨酸钾。[结论]反丁烯二酸-6-L-抗坏血酸甲酯是一种具有广泛开发前景的食品添加剂。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3种拟南芥转基因报告系,研究纳米二氧化钛对拟南芥生长发育及基因组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将拟南芥分别暴露于2种不同粒径的纳米二氧化钛材料中,检测其生长发育指标的变化,并进一步以DNA损伤修复同源重组频率和表观转录沉默基因(TGS)的激活为遗传学终点,检测纳米二氧化钛对拟南芥基因组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在所使用的纳米二氧化钛材料浓度不影响拟南芥生长发育时,可以诱导拟南芥同源重组频率的增加以及同源重组相关基因表达的上调,同时能够激活受TGS调控的TGS-GUS基因、TSI以及180 bp。经ICP-MS分析,钛元素在地上部分的含量并无显著增加。[结论]考虑到纳米二氧化钛材料的局部暴露,推测纳米二氧化钛可能通过间接作用诱导植物基因组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蒲螨对危害石楠的梨小食心虫的寄生能力和田间防治效果。[方法]进行蒲螨对梨小食心虫的室内侵染试验以及野外防治试验,观察蒲螨的寄生能力及活动特性,研究湿度、温度等环境因子对蒲螨寄生能力的影响。[结果]在适宜的条件下蒲螨对梨小食心虫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在不同的温度、湿度条件下蒲螨对寄主的搜寻能力存在差异,湿度对蒲螨活动能力影响较大,而温度对蒲螨个体活力影响较大。[结论]蒲螨对梨小食心虫的控制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梁盛年  李充璧 《安徽农业科学》2014,(35):12510-12512
[目的]寻找有效抑制柑橘黄龙病病原菌的拮抗内生菌.[方法]从肇庆地区所属的6个县(市)的柑橘果园中采集24份柑橘植株的枝叶样本,利用平板分离培养方法对其内生细菌进行了分离,并对其进行了鉴定.[结果]从柑橘枝叶样本中共分离得到柑橘内生细菌55株,经显微形态初步鉴定,分属于5个属.[结论]为柑橘黄龙病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鉴定生防菌株TC35,评价其对辣椒疫病的防治效果。[方法]克隆gyr B基因序列鉴定生防菌种类,采用对峙培养法测定抑菌谱,通过田间药效试验研究其防治效果。[结果]生防菌TC35鉴定为多粘类芽孢杆菌,与辣椒疫霉的抑菌带为22 mm,对辣椒疫病的防治效果为84.3%~92.1%。[结论]多粘类芽孢杆菌TC35发酵液对辣椒疫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可应用于辣椒疫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4.
正交试验优化橘皮中橙皮苷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凤  黄芳  李健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1):11048-11049
[目的]对乙醇为提取剂提取橘皮中橙皮苷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考察了乙醇体积分数、液料比、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对橙皮苷得率的影响。[结果]提取橙皮苷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以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为提取剂,液料比15∶1ml/g,70℃下回流提取2.5 h,在此条件下橙皮苷得率为4.38%。加样回收试验表明,方法平均回收率为100.90%。[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稳定可靠,可用于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明新疆鼠尾草种子的最佳发芽条件,为新疆鼠尾草的人工栽培提供依据。[方法]在不同温度、光照强度和贮藏条件等因素影响下,对新疆鼠尾草种子进行发芽试验,统计其发芽率。[结果]在光照和贮藏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温度为20℃时,各类种子的平均发芽率最高;在最佳温度20℃条件下,新疆鼠尾草种子在光照与黑暗条件下的发芽率变化不大;在温度20℃及黑暗条件下,经过冷藏处理的种子其平均发芽率为89%,对照种子发芽率为90%,两者相差不大。[结论]温度对新疆鼠尾草种子萌发率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深入了解南丰蜜橘、害虫、天敌间的3级营养关系以及定量描述害虫与天敌的种群动态,以有效推动南丰蜜橘园生态控虫技术的发展。[方法]利用改良的稀土元素铕荧光物示踪法和食物链传递标记定量分析法研究南丰蜜橘园中橘叶-害虫-天敌食物链间的能量流动,并利用灰化、显色、紫外测定和吸光度换算等生物化学方法测定各营养级的铕含量;将各营养级之间的能流关系进行量化,从而确定自然状态下害虫对南丰蜜橘的危害程度和天敌的控虫能力。主要分析挂果前不同龄期南丰橘树橘叶-柑橘木虱-草间钻头蛛食物链各环节标记物动态变化、相关性和能流。[结果]一定条件下,改良的铕荧光示踪法是一种简便灵敏的橘园生态能流定量测试法,它能较准确地测定南丰蜜橘园食物链中各能流关系。[结论]将改良的铕荧光示踪法用于南丰蜜橘园食物链营养关系的定量分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高金岗  王锐萍  安飞飞  郝清玉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6):12750-12751,12779
[目的]探索生化黄腐酸(BFA)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抑菌效果的最适试验条件。[方法]采用4个因素4个水平的正交试验方案。4个因素为BFA浓度、培养基pH、培养温度和菌种的生长时期。以抑菌圈直径为指标,研究BFA的抑菌作用。[结果]BFA具有抑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要好于大肠杆菌。试验条件的最优组合为:BFA浓度80 mg/ml,培养基pH 7.6,温度18℃,2种菌均处于对数生长期。[结论]当试验条件为最优组合时,BFA对2种菌的抑菌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医院制剂补脾强力膏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采用常规法、培养基稀释法对补脾强力膏的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测定进行加样回收率试验.[结果]采用培养基稀释法(1∶10供试液,0.5 ml/皿)能使三个批号样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加样回收率均大于70%;常规法能使3个批号样品对大肠埃希菌、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及黑曲霉的加样回收率均大于70%,控制菌中大肠埃希菌按照药典常规法可检出.经验证补脾强力膏的细菌计数方法为培养基稀释法(1∶10供试液,0.5ml/皿);霉菌及酵母菌的计数方法为常规法;控制菌大肠埃希菌的检查法为常规法.[结论]该复方制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较强,符合药理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古巴蝇人工繁殖技术及其对二点螟的寄生能力。[方法]通过人工接种试验,研究了不同蝇蛆与大蜡螟幼虫接种比例对古巴蝇生长发育的影响;通过室内低温储藏试验,研究了低温对古巴蝇蛹羽化率的影响;通过室内、田间比较试验,研究了不同生态条件(湿度、阳光)对古巴蝇蛹羽化率的影响以及古巴蝇对二点螟的寄生能力。[结果]蝇蛆与大蜡螟幼虫的最佳接种比例为3∶1和4∶1,古巴蝇产蛹量分别为279和327头;10℃条件下进行短期贮藏对古巴蝇蛹的羽化率影响较小,但贮藏时间不宜超过15 d;室内、田间寄生试验结果表明,古巴蝇对二点螟的寄生能力较强,寄生率达33.3%~50.0%;在甘蔗拔节期和成熟期寄生率分别为47.8%和41.7%,苗期几乎不能寄生。[结论]该研究结果为人工大规模繁殖古巴蝇及其田间释放技术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筛选青枯病的有效防治措施。[方法]通过小区试验研究了烟草-丹参轮作、土壤熏蒸处理、拮抗菌剂处理、链霉素处理对烟草青枯病的防效和烟叶产值的影响。[结果]拮抗菌剂处理对青枯病的防治效果较好,并且其产量、产值方面均表现较好。丹参茬处理均价及上中等烟比例较高。土壤熏蒸处理对烟草青枯病的防治效果相对较差。[结论]为达到较理想的防治效果,建议采用丹参轮作及使用拮抗菌剂对烟草青枯病进行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