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松材线虫入侵对浙江平湖地区松林植物群落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使用样方法和每木调查法,对松材线虫入侵后不同比例的马尾松混交林与黑松混交林的胸径和材积生长量(变化率)、生物量等群落功能指标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就林分胸径和材积生长量而言,随着混交比例(感病树种株数占林分总株数)的减小,各功能指标受害后变化幅度就越小,表现出整个林分对松材线虫的抵抗能力就越强,在该研究中,5针5阔表现出最强抵抗力;此外,松材线虫的侵入改变了未受害时不同混交比例黑松林的胸径生长量、材积生长量的数量对应关系(纯林>7针3阔>6针4阔>5针5阔),马尾松林则无此现象;就胸径与材积生长变化率而言,松材线虫入侵后,黑松林的变化较马尾松林更明显,这说明黑松纯林抵抗松材线虫的能力比马尾松纯林弱;松材线虫的侵入加速了松林从纯林向针阔混交林,进而向顶级群落常绿阔叶林方向演替的步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松材线虫病入侵30余年紫金山马尾松林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演替进程。[方法]对松材线虫病危害前为马尾松林,现为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马尾松林的植物群落结构、Margalef物种丰富度(S1)、个体数量、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Simpson生态优势度(C)及重要值进行了调查、分析和比较。[结果]紫金山原马尾松林植被群落正处在被地带性混交森林植被群落逐渐替代的不同演替阶段;3种植被群落乔木层主要树种相互间具有相关性,这种相关性与马尾松重要值的消涨密切关联,马尾松重要值的消涨除受到松材线虫病的影响外,还受到植树造林、直播造林、卫生伐、森林抚育等人为因素的影响;3种植被群落灌木层均未见马尾松,灌木层主要树种的相对密度消涨除了人为因素的影响外,树种的生态适应性和生理生态功能的差异是其中重要的原因;3种植被群落草本层以阔叶林中物种最为丰富,马尾松林草本层种类多于针阔混交林,草本层植物种类分布对环境有极大的依赖性;现在的马尾松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林乔、灌层中的植物种类、S1和H'均呈递增趋势,与C的变化趋势相反,H'和J的变化趋势不一致,原马尾松林整体朝着马尾松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方向进行演替。[结论]该研究可为紫金山森林培育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使用样方法和每木调查法,对松材线虫入侵后不同比例的马尾松混交林与黑松混交林的胸径和材积生长量(变化率)、生物量等群落功能指标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就林分胸径和材积生长量而言,随着混交比例(感病树种株数占林分总株数)的减小,各功能指标受害后变化幅度就越小,表现出整个林分对松材线虫的抵抗能力就越强,在该研究中,5针5阔表现出最强抵抗力;此外,松材线虫的侵入改变了未受害时不同混交比例黑松林的胸径生长量、材积生长量的数量对应关系(纯林〉7针3阔〉6针4阔〉5针5阔),马尾松林则无此现象;就胸径与材积生长变化率而言,松材线虫入侵后,黑松林的变化较马尾松林更明显,这说明黑松纯林抵抗松材线虫的能力比马尾松纯林弱;松材线虫的侵入加速了松林从纯林向针阔混交林,进而向顶级群落常绿阔叶林方向演替的步伐。  相似文献   

4.
按森林进展演替方向从次生灌丛到马尾松阔叶落叶混交林,将该地区森林群落划分为3个演替阶段,即次生灌丛(Ⅰ)、马尾松纯林(Ⅱ)和马尾松阔叶树混交林(Ⅲ)。采用"以空间换时间"的方法,对枞阳大山3个不同演替阶段群落结构特征和植物多样性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①该地群落共出现植物42种(包括乔、灌、草),分属23科38属。②群落从次生灌丛到马尾松阔叶树混交林演替趋势明显。从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来看,乔木层3个演替阶段差异显著,灌木层部分差异显著,草本层差异不大。从均匀度指数来看,乔木层马尾松纯林阶段与针阔混交林阶段差异极显著,灌木和草本层差异不显著。研究表明,枞阳大山天然次生林处于以常绿树种为主的马尾松林向以落叶树种为主的化香+枫香+麻栎+马尾松混交林群系演替阶段,处于相对稳定的进展演替状态。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lius病疫木采伐对马尾松人工纯林林分结构的影响,对松材线虫病入侵后的马尾松林分的经营管理有理论和实践价值。  方法  在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分别选择松材线虫病危害及周边未受害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纯林设置样地并进行调查。  结果  疫木卫生伐12 a后的结果表明:与马尾松纯林相比较,卫生伐之后马尾松重要值显著下降,从100.00%降至38.41%;胸径结构由正态分布变为反J型曲线;树高结构由单层林变为复层林;林木大小个体差异显著增加,两级分化显著加剧;林木分布从均匀分布变为随机分布;林木竞争压力增加,6 cm径阶林木竞争压力最大。  结论  卫生伐促使受害马尾松纯林向混交林演替的速度加快,多个林分结构指标发生了重大变化,单层马尾松同龄纯林演替为复层马尾松落叶阔叶树混交异龄林。图2表4参18  相似文献   

6.
从森林生态系统林冠截留降雨、林下植被及枯落物持水、土壤蓄水以及不同林地土壤的抗侵蚀性等四个方面对黔东南5种森林类型涵养水源功能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黔东南5种主要森林类型截留率介于9.98%~28.46%,以马尾松纯林和针阔混交林截留效果最好。林下灌木层的持水能力表现为针阔混交林>马尾松纯林>落叶阔叶林>杉木纯林>常绿阔叶林。草本层持水能力表现为马尾松纯林>常绿阔叶林>杉木纯林>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枯落物层持水能力大小分别为针阔混交林>马尾松纯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杉木纯林。5种森林类型中落叶阔叶林表层土壤容重最小、仅为0.84 g/cm3,对土壤改善最为明显,表层土静态总蓄水量也相对较大。针阔混交林在各个层次的土壤稳渗速度均为最大,因此动态蓄水方面强于其他森林类型,表层土方面马尾松林次之、其后分别是常绿阔叶林和杉木纯林,而落叶阔叶林的表层土壤稳渗速度最小,其土壤抗侵蚀性优于黔东南其它森林类型。  相似文献   

7.
松材线虫入侵对不同类型松林群落演替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马尾松和黑松纯林及混交林不同类型森林生态系统的植物分层情况、种类丰富度、个体数量、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生态优势度及重要值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内陆型生境中,无论是马尾松纯林还是马尾松混交林群落,被松材线虫危害后,乔木层植物的种类及植物多样性均有较大程度的增加,原有森林群落并未向灌丛方向退化,反而比危害前生物多样性指数有较大的增加.危害后的黑松混交林群落比纯林的生物多样性指数大,种类丰富度及个体数量均增大.无论是纯林还是混交林,马尾松林乔木层植物的种类丰富度、生物多样性均大于黑松林,种类组成及空间分布更趋合理.  相似文献   

8.
三峡库区森林流域林地的地表糙率系数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2002—2003年期间,作者选择三峡库区响水溪流域11块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林地,在野外小区径流实验基础上,通过曼宁公式,对地表糙率系数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地表糙率系数介于0.018 2~0.257 5之间,其中板栗林地小区糙率系数值最小,杉木、马尾松、阔叶林混交林地小区糙率系数值最大.大小依次排序为杉木、马尾松、阔叶林混交林>尖杉、马尾松、阔叶林混交林>石栎纯林>柳杉纯林>马尾松、阔叶林混交林>柳杉、楠竹混交林>尖杉纯林>荒草地>楠竹林>杉木纯林>板栗林.   相似文献   

9.
针对以马尾松纯林存在的树种单纯、林分质量低、生物多样性下降、美学效果差、森林火灾风险大、生态功能等级及经济效益低等系列问题,采用间伐套种阔叶树的培育改造试验,把马尾松纯林培育改造为异龄复层的针阔混交林,结果表明:改造10年后混交林的马尾松胸径生长均高于马尾松纯林,细柄阿丁枫生长良好,显示出较好的生长效益。  相似文献   

10.
旅游区人为干扰对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人为干扰对湖北省梭布垭石林针阔混交林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人为干扰对乔木层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和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优势种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没有根本性的改变,但使群落平均胸径(或地径)和平均树高降低,群落种类组成发生变化。重度干扰和中度干扰降低了群落乔木层阔叶树种和灌木层优势种的作用和地位,重要值降低,但增加了群落物种多样性水平。不同干扰类型的群落,在垂直高度1.0 m以下,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较大,1.1 ~ 3.0 m高度达最大,以后随高度升高,多样性指数降低,在9.1 m以上的高度层,树种单一,多样性为0。图3表3参13  相似文献   

11.
利用64个样地实测数据,运用SPSS软件,以江西省杉木林、马尾松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4种主要森林类型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了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容重的关系。结果表明:江西省4种主要森林类型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在1 m土壤剖面分布均表现为:表层>亚表层>底层,森林土壤有机碳主要分布在土壤表层,在同一土壤层次均表现为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杉木林>马尾松林,不同森林类型和土壤层次有机碳含量差异性明显;4种森林类型在不同土壤层次土壤有机碳含量均与容重呈显著负相关;森林土壤有机碳密度阔叶林(13.2265±1.18197 kg/m2)>针阔混交林(11.1804±1.78677 kg/m2)>杉木林(9.1065±1.18197 kg/m2)>马尾松林(6.2019±0.94853 kg/m2),不同森林类型的土壤有机碳密度差异性显著,江西省主要森林类型的土壤有机碳密度为10.1740±0.6935 kg/m2。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人工林面积居世界第一位,而马尾松是中国人工林面积较大的树种之一,广泛分布于中国的亚热带区域。马尾松适应能力强,耐干旱、瘠薄,是南方低山丘陵区群落演替的先锋树种,也是荒山绿化造林的主要树种,马尾松人工林对生态防护、生态治理有着重大的意义。但是,绝大部分马尾松人工林为人工纯林,生态系统比较脆弱,生态服务功能较差。人工林的近自然改造对于增加林地生物多样性,提升人工林的生态服务功能具有重要意义。2005年,对中国林业科学院热带林业试验中心1993年造林的马尾松人工林进行4种不同强度(50%、40%、30%、20%)间伐后,套种大叶栎(Castanopsis fissa)、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润楠(Machilus pingii)、红锥(C. hystrix)4个乡土阔叶树种,各种套种密度皆为120株/hm2。分别于间伐前(2004年)及2010年对群落生物多样性及人工套种树种生态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间伐处理后,自然更新至乔木层的物种种类和数量都有显著的增加,600 m2的样方中,物种数由(2.75±2.56)种增加到(11.17±4.32)种,个体数由(5.75±4.31)株增加到(32.17±19.09)株,群落中乔木亚层的优势种变化不大,主要有南酸枣(Choerospondias axillaris)、水锦树(Wendlandia uvariifolia),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破布木(Cordia dichotoma)、白背桐(Mallotus paniculatus)等。新增加到乔木层的物种大都为之前群落中灌木层的种类,主要有三桠苦(Evodia lepta)、鸭脚木(Schefflera minutistellata)、白花龙(Styrax faberi)、中平树(Macaranga denticulata)、黄毛榕(Ficus esquiroliana)、华南毛柃(Eurya ciliata)、罗浮柿(Diospyros morrisiana)、猴耳环(Pithecellobium clypearia)、木姜子(Litsea pungens)、毛黄肉楠(Actinodaphne pilosa)等。(2)间伐处理前,600 m2样方中出现的灌草种类数量为(24.63±4.24)种,间伐处理后,600 m2样方中出现的灌草种类数量为(27.58±3.80)种,不同间伐强度处理后林下灌草的优势种与间伐前大致相同,灌木层优势种为三桠苦,草本层优势种为弓果黍(Cyrtococcum patens)。不同间伐强度处理林分间,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指数均无显著差异,且与间伐前林分也无显著差异。(3)间伐促进了4个乡土树种幼树的生长,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大叶栎、红锥幼树的高度和胸径显著增长;50%的间伐强度的林分中,阔叶树种幼树的长势要显著好于其他间伐强度,50%的间伐强度最有利于马尾松林下套种的阔叶树种生长。(4)在马尾松林下套种的4个阔叶树种幼树的初期生长有明显差异。总体而言,大叶栎与米老排幼树的早期生长速率要明显高于红锥和润楠。  相似文献   

13.
云南金沙江流域退化林地群落特征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分析了云南金沙江流域退化林地的类型、群落特征和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该区域退化林地类型丰富,但各类型结构简单,垂直分布不明显.物种多样性指数在乔、灌层按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灌丛的顺序递减,草本层按针叶林>针阔混交林>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灌丛的顺序递减.退化程度大的类型,物种多样性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退化程度较小的类型表现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  相似文献   

14.
长白山不同林型空间格局及树种多样性多尺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种空间分布如何影响群落多样性格局目前还不清楚。以长白山针阔混交林、椴树红松林和云冷杉林3 个 5.2 hm2 样地为基础,采用Ripley爷s K 函数分析了树种的空间分布,在种群水平上检验了不同树种对局域多样性格 局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针阔混交林、椴树红松林和云冷杉林样地中绝大多数树种在小尺度上呈聚集分布;针 阔混交林样地中簇毛槭、色木槭和蒙古栎在大尺度( 30 m)上呈现随机或均匀分布;椴树红松林和云冷杉林样地 中树种空间分布受研究尺度影响较小,在不同空间尺度上树种空间格局基本一致。2)在物种组织水平上,同一树 种对不同林分的多样性格局影响存在差异。但在群落组织水平,针阔混交林、椴树红松林和云冷杉林却具有一致 的多样性格局组建规律。多样性促进种比例随着空间尺度的增加而减少,中性种比例随着空间尺度的增加而增 大。中小尺度上多样性促进种在群落构建中起主导作用,而在大尺度上中性种决定了群落多样性格局。3)绝大多 数树种的空间分布与其多样性维持作用之间没有明显关联性。少数针叶树种臭松、红松和鱼鳞松在空间聚集分布 的尺度范围越大时,其对局域群落多样性呈非促进效应的尺度范围相对也越大。建议未来从物种聚集效应角度出 发进一步探讨群落多样性的形成和维持机制。   相似文献   

15.
马尾松林下套种阔叶树生长状况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林下分别套种拉氏栲Castanopsis lamontii,青栲Cyclobalanopsis myrsinaefolia,格氏栲Castanopsis kawakamii和苦槠Castonopsis sclerophylla,形成针阔混交复层林。对该混交模式16年生的不同阔叶树种林分生长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种阔叶树种的树高连年生长量的高峰值分别出现在第14年,第4年,第6年,第12年。而胸径连年生长量高峰值分别出现在第10年,第8年,第10年,第8年。不同阔叶树种的林分生长存在明显差异,表现为格氏栲>青栲>苦槠>拉氏栲。在混交林模式中,林间套种苦槠更有利马尾松的生长,种间关系更为协调,马尾松平均树高为23.1 m,平均胸径为31.1 cm,单株材积可达0.536 m3。图4表1参7  相似文献   

16.
安徽休宁县森林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休宁县森林群落的类型、组成、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休宁县的典型森林群 落为常绿阔叶林,但由于森林破坏,群落为成层现象和层片不甚明显;物种多样性指数(S、 D、H)是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低海拔>高海拔; 在同一类型不同层次中,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  相似文献   

17.
通过测定群落内乔木层的重要值、灌木层的Shannon-Wiener(H′)指数和Pielou(J)均匀度指数,以及郑元润改进后的M. Godron稳定性指数,对武夷山4个不同类型的针阔混交林群落进行所处演替阶段的分析和群落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1)群落A(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 Hook.、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赤杨叶Alniphyllum fortunei Makino.)处于从针叶林向针阔混交林演替阶段的中期;群落B(马尾松+细柄蕈树Altingia gracilipes Merr.)处于从阔叶马尾松林向阔叶混交林演替的中期;群落C(马尾松+甜槠Castanopsis eyrei Tutch.)处于从针阔混交林向阔叶混交林演替的中后期;群落D (杉木+赤杨叶)处于从针阔混交林向阔叶混交林演替的初期;(2)群落内灌木层的物种构成及多样性将影响并决定群落演替的方向;(3)4个针阔混交林乔木层仍有大量针叶树种存在,稳定性测定坐标值远离20/80这个点,表明这些森林群落均未达到顶级群落阶段,处于不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8.
合理的森林恢复方式能提高植物多样性,进而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在我国南方红壤区研究了3种典型森林恢复方式(引进种恢复的湿地松(Pinus elliottii)人工林本地种恢复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和自然恢复的天然次生林)的植物区系构成和植物群落多样性.结果表明:(1)湿地松人工林有155种植物,隶属66科118属,马尾松人工林有137种植物,隶属59科97属;天然次生林有226种植物,隶属86科160属,3种森林恢复方式的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优势科属明显不同,马尾松人工林的优势物种和天然次生林更相似;(2)天然次生林的植物区系基本构成、植物区系类型种类高于马尾松人工林和湿地松人工林,并且天然次生林的温带成分比例高于湿地松人工林;(3)恢复方式对植物群落的多样性指数有显著影响,天然次生林的物种丰富度、辛普森指数明显高于马尾松人工林和湿地松人工林,两种人工林之间差异不显著;(4)3种森林恢复方式的植物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相比湿地松人工林,马尾松人工林的植物群落组成与天然次生林更相似.总之,自然恢复的天然次生林植物群落多样性高于人工恢复的马尾松人工林和湿地松人工林,本地种马尾松人工林在维持区域植物群落结构功能上优于引进种湿地松人工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