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瓜蒌又称栝楼,属葫芦科瓜蒌属,为多年生藤本攀援植物,是具备较大开发价值与药食保健功能的中药材。瓜蒌全株都可入药,药用价值巨大。为了获得更高的产量与更好的品质,必须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种植瓜蒌。  相似文献   

2.
栝楼(见第24页图4),又叫瓜蒌、吊瓜、天瓜、地楼等,为葫芦科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栝楼全身都是宝,种子称栝楼仁,根叫天花粉,果实、根均可入药。栝楼作为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具有清热化痰、宽胸散结、润燥滑肠、消肿排脓等效果。栝楼籽富含人体所需的脂肪、蛋白质、亚油  相似文献   

3.
试验探讨栝楼与生姜立体种植模式的效益。从栝楼和生姜两个角度出发,分析栝楼与生姜的多个产量、品质指标,并对栝楼园立体种植模式种植效益进行综合评价,以期为该区域栝楼园立体种植模式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福建道地瓜蒌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瓜蒌亦称栝楼、吊瓜、药瓜等,为葫芦科栝楼属多年生攀援草本植物,雌雄异株。瓜蒌的果实、根均可入药,全瓜蒌入药有清热散结、润肺化痰、养胃生津等作用。瓜蒌是我国传统大宗中药材,应用历史悠久,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研究栝楼的品质性状,通过对其综合评价,筛选出栝楼优良品系。【方法】测定栝楼的生长性状、果实性状、化学成分含量的相应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法综合打分排名。【结果】各指标种质间的变异系数均较大;主成分分析提取出栝楼优良选择的6个重要成分:果实形态、种子、果皮、果实产量、瓜蒌瓤、游离氨基酸含量品质,这6个主成分代表20个品质性状的86.507%信息;通过综合得分排名筛选出4个优良品系:牛心瓜蒌、青瓜、6号苗和PYGL19。【结论】通过对性状因子的分析,用主成分作为栝楼优良品系选择标准,较用单一性状加权打分更为简便;同时避免了性状间相互作用造成的重复选择,较人为加权打分更加科学准确。  相似文献   

6.
陈香艳  张谦  王晓 《新农业》2022,(2):22-23
瓜蒌是一种可以作为食物和药物兼用型的农作物,其具备产量高,易于栽培种植以及具有良好经济效益的优质特点,在临沂市农产品种植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但是由于以往瓜蒌种植中化学肥料的过量使用,存在重茬以及品种退化等情况,导致瓜蒌种植的产量和品质出现下降,种植的经济效益降低.本文将对瓜蒌种植中的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介绍,旨在为提高瓜蒌产...  相似文献   

7.
<正>瓜蒌,又名蒌瓜、栝楼、吊瓜等,葫芦科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瓜蒌为中药材,主产山东、河南、江苏等地,因其籽仁可食药两用,果、皮、根可加工成药材,附加值高[1],效益佳,经人工驯化栽培后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均可栽培。近年来湖北省武汉市在黄陂、新洲、东西湖等地引进瓜蒌种植,以收获瓜蒌籽粒为主,经济效益较好,在全市推广应用较快,目前全市推广种植面积约1.5万亩。但由于引进种植时间较短,栽培技术不规范,严重影响了瓜蒌的产量和品质。为规范瓜蒌栽培技术,提高生产水平,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笔者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研究,总结出瓜蒌绿色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应用该技术,种植1个周期5年平均每年亩产瓜蒌籽粒110 kg、亩收入4 400元;此外,还可每年收获瓜蒌果皮以及最后1年收获瓜蒌根产生效益,5年总计平均每年每亩瓜篓总收入为5 600元。  相似文献   

8.
该文结合巢湖市瓜蒌产业发展实际,从种植条件、栽培过程、水肥管理、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方面总结瓜蒌高产优质栽培技术,规范了瓜蒌种植技术,对提高瓜蒌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可以为发展瓜蒌产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栝楼是湖南一种重要药食兼用植物,全身是宝,经济效益相当明显。对湖南栝楼立地条件、整地、搭建棚架、种根培育、种根栽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和贮存等方面进行了科学规范总结,初步制定了栝楼规范化栽培技术规程,规范了栝楼种植技术,对提高其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作用,为湖南栝楼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栝楼(TrichosanthesKirilowiiMaxim .)是葫芦科栝楼属的一个种,别名瓜蒌、药瓜、栝楼蛋。其全身皆是宝:果实的中药名为全栝楼,具抗菌、抗癌作用;果壳的中药名为栝楼皮,在体外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变形杆菌等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根的中药名为天花粉,具有中期引产的作用,近年  相似文献   

11.
于2005年至2006年,以无限生长型番茄品种卡特琳娜为试材,在三个不同栽培密度下,研究了日光温室内不同部位长季节栽培的番茄植株生长发育及果实品质和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定植密度对番茄产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非常大,并且对冬春季果实的坐果率和单果重影响也很大。不同的部位对植株生长发育和产量的构成影响很大。在本实验条件下,北方地区番茄长季节栽培在日光温室内不同部位的最适定植密度是不同的。综合比较产量、果实单果重、产值等方面,整个温室最适宜的平均栽培密度为80 cm×50 cm×46cm,其中温室南部最适宜的栽培密度为80 cm×50 cm×40 cm。  相似文献   

12.
[目的]筛选适宜糯玉米种植的密度。[方法]选用金糯628作试验材料,设置37 500、45 000、52 500、60 000株/hm~24个处理,分析糯玉米的穗部性状、农艺性状。[结果]种植密度影响糯玉米的穗长、果穗率、经济效益等,种植密度在52 500株/hm~2时,合格果穗率、一级果穗率较高,经济效益高。[结论]在糯玉米的种植过程中,应采用合理的种植密度,以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秋大棚番茄密度与留果数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以产量为第1考核指标,筛选出秋大棚番茄定植密度、每株留果数的最佳组合。试验结果表明,1)随着密度的增加,植株的高度和叶面积均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弱的趋势。2)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密度、留果数的增加,产量也增加,3200株/667m2、留果数12果/株时产量达到最高;当密度高于每3200株/667m2时,此后的产量呈下降趋势。3)随着密度的增加与留果数的增多平均单果质量逐渐减小;对各个密度而言,留果数不宜低于每株10果。4)生产中推荐采用3200株/667m2、留果数每株12个果的组合为宜。  相似文献   

14.
[目的]筛选营建油茶早实丰产林的最佳品种与最适栽培密度。[方法]调查设2个示范基地,一是调查栽培品种与生长量、产量的关系,二是调查栽培密度与生长量、产量的关系。[结果]在不同品种中,岑软2号的树高、地径、冠幅积显著高于长林4号、长林27号,且岑软2号的产果量显著高于长林4号、长林27号;从花芽分化分析,长林4号的花芽分化量显著高于长林27号,而岑软2号与长林27号、长林4号均无显著差异;从不同的栽培密度分析,栽培密度为1.5 m×2 m的树高和冠幅积显著高于1.0 m×1.5 m、2.0 m×2.5 m栽培密度的树高和冠幅;而栽培密度为1.5 m×1.0 m的地径显著高于其他两个栽培密度的地径;从产果量分析,栽培密度为1.5 m×2.0 m的产果量显著高于其他的栽培密度。[结论]岑软2号品种,早期植株生长量大,产果量高,营建早实丰产林的栽培密度采用2.0 m×3.0 m;岑软3号品种,早期产果量高,营建早实丰产林的栽培密度采用1.0 m×1.5 m或1.5 m×2.0 m,第4~6年投产后进行移栽。  相似文献   

15.
秋大棚番茄不同密度、不同留果数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通过5个密度主处理、4个留果数副处理对产量的影响,探讨秋大棚番茄栽培的合理密度和最佳留果数。结果表明,不同定植密度和不同留果数对产量影响明显,其中,3700株/667m2且14果/株产量最高,是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16.
不同苹果矮化中间砧组合适宜栽植密度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确定不同苹果矮化中间砧组合宽行密植栽培模式的合理栽植密度.[方法]选用2010年的定植天红2号/SH40/八棱海棠、烟富3/M9/八棱海棠、烟富3/M26/八棱海棠为试材,进行不同栽植密度试验,调查分析树体发育情况、枝类组成、果实品质、产量.其中,栽培密度:天红2号/SH40/八棱海棠0.75 m×4.00m、1.50m×4.00m、1.00m×4.00m、1.25 m ×4.00m;烟富3/M9/八棱海棠1.25m×4.00m、1.00m×4.00m、0.75 m×4.00m;烟富3/M26/八棱海棠1.50m×4.00m、1.25 m ×4.00 m、1.00 m ×4.00 m、0.75 m ×4.00m.[结果]3种砧穗组合所有处理树高均小于行距,行间均无交接现象,果胎枝所占比例0.75 m×4.00m和1.00m×4.00m处理较高.天红2号/SH40/八棱海棠以栽植密度0.75 m ×4.00 m处理产量最高,1.00m×4.00m处理果实硬度最高,1.25m×4.00m处理干截面积产量最低;烟富3/M9/八棱海棠以栽植密度0.75 m×4.00 m处理产量最高,并且果实品质优于其他处理;烟富3/M26/八棱海棠以1.25 m ×4.00 m处理干截面积产量较高,0.75 m×4.00m处理产量最高,并且果实品质优于1.25m×4.00m和1.50 m ×4.00 m处理.另外,0.75 m×4.00m栽植密度下,烟富3/M9/八棱海棠产量最高,烟富3/M26/八棱海棠次之,红2号/SH40/八棱海棠最低.[结论]烟富3/M26/八棱海棠和烟富3/M9/八棱海棠进行宽行密植栽培株行距选择0.75 m×4.00m为宜,天红2号/SH40/八棱海棠应选择0.75m ×4.00 m或1.00 m ×4.00 m.  相似文献   

17.
不同种植方式密植对花生开花结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珍珠豆型花生远杂6号为研究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调查了夏直播花生在不同密度和不同种植模式下的开花物候、群体开花规律、群体成针、成果特性及产量性状等指标的变化,探讨了合理密植对花生群体生殖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25×10~5穴/hm~2密度种植比1.80×10~5穴/hm~2始花时间晚1~2 d;第一对侧枝基部10 cm内节数减少了10.29%;有效分枝比率提高8.50%;饱果率和出仁率分别提高3.81%、2.25%。宽窄行种植比等行距种植始花时间提前2~3 d,饱果率和出仁率分别提高3.03%、1.58%。双粒播种比单粒播种有效分枝比率提高10.60%,饱果率和出仁率分别提高3.70%、1.43%。2.25×~穴/hm~2宽窄行双粒种植的群体开花总量最高(1 873.31万朵/hm~2),群体果针数和结果数也最多,分别达1 365万个/hm~2和488万个/hm~2。远杂6号为耐密品种,夏直播种植,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可有效提高产量,改善荚果商品性。  相似文献   

18.
阿拉尔垦区不同栽培密度下骏枣果实外观色度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究不同栽培密度下骏枣果实色度的差异,为新疆红枣产业的发展提供选择依据和指导信息.[方法]以3-5年生不同栽培密度(1 100、592和317株/667 m2)的骏枣为研究对象,采用X - rite色差计可以快速、准确获得果实的色品坐标系(L、a、b).通过新复极差法分析各栽培密度之间果实色度的差异.[结果]栽培密度为592株/667 m2的骏枣试验地果实色度较其他两个栽培密度(317、1 100株/667 m2)显著,尤其是果实亮度(L)和果实饱和度(C).[结论]充足的光照更有利于提高红枣果实的色度品质,主要是果实的红色程度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9.
2008—2011年进行了人参果不同栽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管理情况下,不同的栽植密度对人参果的产量、单果重均有明显影响。由4年平均产量得出,采用宽窄行形式株行距,宽行株行距为30 cm×70 cm,窄行为30 cm×50 cm,栽植密度为55 555株/hm2,长丽和爱斯卡两个品种的人参果产量最高,分别为51 300和48 405 kg/hm2;果实单果重也较大,长丽和爱斯卡2个品种单果重分别为219 g和231 g。  相似文献   

20.
2011-2012年进行了番木瓜不同密度栽植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马来10号番木瓜最佳种植密度为2.5m&#215;2.0m,采用此种植密度能明显提高番木瓜产量并保证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