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信仰作为人类精神世界的最高形式,是人们安身立命和精神寄托的根本。共产党人的政治信仰就是马克思主义.并为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为此要始终不渝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在更为科学的意义上和更为科学的形态上信仰马克思主义;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教育,把科学信仰建设与人民的利益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和崇高使命,为了检验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效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开展调查和研究。“危机论”是众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当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的基本观点,但是多数大学生的现实表现并不符合“危机论”。对产生“危机论”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批判、重新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进行科学判断可以深化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认识,弄清楚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推进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3.
讲授“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这一部分内容,需要从意识形态的现实内容、舆论宣传、理论发展、信仰主体等层面展开.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必须立足民众切身利益,着力于增强社会发展的实践推进力;立足社会文化安全,着力于增强主流舆论的引导力;立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着力于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生命力;立足党性修养,着力于增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感召力.  相似文献   

4.
对农民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可以坚定农民的理想信念,凝聚和团结农民为崇高理想而奋斗。当前,农民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仍面临诸多困难,如信仰教育环境中消极因素的影响、信仰教育对象本身的复杂化、信仰教育主体功能缺失、信仰教育活动开展不便等。建议夯实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物质基础和条件,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普及,发挥共产党员在信仰教育中的积极作用,采取灵活有效的信仰教育方法和形式。  相似文献   

5.
在解析信仰与马克思主义信仰具体含义的基础上,分析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现状,并探求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构建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特征是科学信仰,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的灵魂是信仰教育,在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中,如何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进行有效的信仰教育已是当代哲学教育的一个重中之重,所以说,提升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是势在必行的。  相似文献   

7.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4):230-231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就非常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当代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不仅与大学生自身的发展紧密相连,更与我国民族的繁荣和富强密不可分。这使我国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迎来了挑战。目前大部分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处于积极向上的状态,能够正确的认识马克思主义信仰。但是有一小部分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理解有偏差,甚至出现了信仰迷失的现象。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直接关系到大学生能否成长为社会有用的人才。可见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的重要性。本文以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当前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主体状态有信仰者、徘徊者、不信仰者之分,马克思主义信仰者当中也存在着自觉不自愿、自愿不自觉、自觉且自愿的不同境界。这些不同的状态和境界是在动态中生成变化的,有前进型、停滞型和后退型之别。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健康发展,但也易流向不健康的信仰,应强化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因此,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首要任务就是如何始终做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个根本不动摇。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 就是要求我们党不断提高处理以下四种基本辩证关系的能力: 意识形态建设的个性与共性的辩证关系; 意识形态的一元与多样的辩证关系; 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关系; 在理论学习和信仰问题上关于党员先进性要求与全社会的广泛性要求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0.
试论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削弱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淡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弱化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模糊了社会主义荣辱观.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坚定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信心;弘扬和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1.
高校校园文化构建的主要价值就是使大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崇高的理想和信念,有强烈的道德责任感和自律能力,面对多元文化的冲击,青年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很容易受到影响而转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要认可思想观念上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又要掌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在思想领域的主导权、主动权,对于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提供了坚定和可靠的基础。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核心价值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是高校大学生的必修课。为了使大学生对之真心喜爱并终身受益,讲课教师必须努力提升该课的魅力,即"欣赏指数"。从3个方面对提升该课的"欣赏指数"进行了分析:第一,讲课教师要立场坚定、矢志不渝地信仰马克思主义;第二,讲课教师要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第三,讲课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  相似文献   

13.
为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收到更好的效果,在实施中要确立以人为本的原则,融合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两类课程,做到教材、教师、学生三个结合,体现科学性、时代性、历史性、实践性四个特点。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能否大众化关键在于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方式和方法。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找准与教育对象特点相适应的教学方法。运用问题导向教学法使整个课堂教学始终由问题贯穿,师生之间通过问题激发思考、展开交流,教师始终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在思想的交流与碰撞中达到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解、认同和接纳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和效果。  相似文献   

15.
青年教师岗前培训是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地方高校开展这项工作以来,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文章对岗前培训工作存在的不足进行了理性的分析,从转变认识、教师库建设、计划制定和考核管理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2010年以来借鉴其他高校改革经验,安徽农业大学积极开展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此次改革将对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为此青年教师应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此次改革,并在行动上采取如下职业规划策略:利用优势,抓住机会,强化科研方面投入的SO策略;规避劣势,虚心求教,弥补教学方面不足的WO策略;发挥年富力强优势,争取从事社会服务、出国进修机会的ST策略;积极进取,团结协作,逐渐积累学术成果,规避威胁的WT策略。改革之后,青年教师将会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但这种挑战必将转化为青年教师奋勇向前、提升自我的动力。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青年理想信念观是指导青年学生树立远大目标、勇于付诸实践的理论指南,其内质意蕴要求青年学生能够坚定信仰、信念、信心。高校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关键支撑,是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阵地。践行习近平青年理想信念观就是要把理想信念教育融入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实践中,渗透到大学生内心深处,从而提高高校青年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实践表明,习近平青年理想信念观为高校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指明了方向、厘清了内容框架、提出了方法,对大学生的成长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倦怠是一种社会现象。其成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教师自我效能感的衰减却不容忽视。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我效能感为切入点寻求缓解教师职业倦怠方法:重塑理想信念,提升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建构社会支撑体系,促进个体自我效能感的发展;积极主动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我效能感正面信息;改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我效能感形成与发展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9.
思政课教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者和传播者,是时代新人的培育者,是课程教学的实施者。其中,思政课青年教师作为非常重要的中坚力量,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由于种种因素制约,他们在角色实现过程中容易产生一系列关系冲突、能力冲突和行为冲突。深入分析思政课青年教师存在的角色缺失,帮助其对自身角色定位进行科学调适,并从社会、高校、个人等层面建构其成长择优路径,可调适角色冲突,促进思政课青年教师与大学生共同成长,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序推进。  相似文献   

20.
由吴兆雪教授主编斌创新思维培养的理论与实践—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新视野》一书,是若干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多年的教师们集体研究的新成果。该书对于如何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中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这一重大课题作出了可贵的探索,提出了一系列独到的见解,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视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