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森林公园的景观系统规划设计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公园是以森林景观为主体,融自然、人文景观于一体,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及地形、地貌特征,具有较高的观赏、游览、文化、科学价值,经科学的保护管理及合理的规划设计,可为人们提供一系列森林游憩活动及科学文化、考察研究活动的良好场所。  相似文献   

2.
为了更加客观真实反映生态旅游地居民环境友好行为作用机理,基于居民文化原真性感知为视角,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方法,对南朗森林小镇居民文化原真性感知对环境友好行为意愿的影响进行研究,构建了居民环境友好行为概念模型。结果显示:文化原真性感知对地方依恋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并通过地方依恋间接影响环境友好行为;地方依恋2个维度均直接影响环境友好行为,同时地方依赖显著影响地方认同。因此,建议南朗森林小镇通过营造生态旅游地文化原真性,促进居民人地情感的形成,是居民实施环境友好行为的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3.
以南京老门东为例,构建游憩者个人涉入和地方依恋的结构方程模型,运用AMOS软件进行测量模型的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构模型的路径分析及南京居民和外来游客的多群组分析,结果表明:吸引力和中心性显著正向影响地方认同;地方依赖受到吸引力、自我表达和地方认同的显著正向影响;中心性对地方认同影响最大;对地方依赖影响最大的是地方认同;多群组分析显示,南京居民和外来游客在7个假设路径中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基于人与城市公园的关系,分析城市综合公园感知可达性的维度构成,探讨感知可达性与感知物质空间、感知社会文化、感知安全之间的关系.采用AMOS软件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并以福州市西湖公园、南江滨公园、北江滨公园、金鸡山公园为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感知安全与感知社会文化间接正向显著影响感知可达性(总效应0.28,0.166);感知物质空间正向直接影响感知可达性(总效应0.417).建议提升公园管理与娱乐活动以加强感知安全与社会文化因素对感知可达程度的影响.增加公园游憩设施与环境卫生以增大感知物质空间对感知可达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乡村景观作为游客放松身心、体验乡村风土人情的景观场所,具有丰富的景观价值、生态价值以及美学价值;但目前国内部分乡村景观存在景观感知度不足、景观生态化较为脆弱等问题。通过文献研究法和实地调查法,基于生态性原则、人性化原则、参与性原则和可持续性原则,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四个方面对乡村景观的优化策略性进行探索,以期提高乡村景观的景观质量,从更多方面凸显乡村景观的景观特色。  相似文献   

6.
指出了地方依恋是描述人与地方之间的积极情感,它包括地方依赖和地方认同.回顾国内外的地方依恋的研究,人们在与某个地方的长期互动过程中,发展出对该地的依恋.由于目前地方依恋影响因素中的植物景观因素研究较少,因而提出了可通过对植物景观色彩、气味、植物形态、季相变化以及植物不同的观赏部位等的讨论来阐述植物景观与地方依恋关系;在...  相似文献   

7.
以三苏坟纪念园的景观设计方案为例,通过分析三苏坟的遗产价值和景观特点,用现代景观的设计手法将文化的主题融入到园林景观中。该设计方案体现了对历史场所的尊重,以简洁的方式,多视角的变换,使历史文化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示给后人。最后探讨了纪念性景观的设计方法,总结了设计纪念性景观的思路和经验。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森林旅游游客亲环境行为形成机制,明晰地方依恋对森林旅游游客亲环境行为的调节效应。【方法】构建一个有调节的并联中介模型,从感知价值视角出发,考察满意度和忠诚度的并联中介作用,引入地方依恋作为调节变量,选择被列入首批森林型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的湖南省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为案例研究地,获取674份有效数据,对整合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分析。【结果】1)感知价值能直接正向影响游客亲环境行为,也能通过中介变量间接正向影响游客亲环境行为;2)满意度与忠诚度作为中介变量连接感知价值和亲环境行为,均显著正向影响亲环境行为,即生态旅游体验的满意度和忠诚度越高,游客的亲环境行为水平越高;3)中介变量(满意度与忠诚度)连接自变量(感知价值)和因变量(亲环境行为)关系受到调节变量(地方依恋)的影响,存在被调节的中介作用。此时,中介效应是可变的,随着调节变量(地方依恋)大小而改变;4)地方依恋显著负向调节满意度在感知价值和游客亲游客亲环境行为的中介效应,正向调节忠诚度在感知价值和游客亲游客亲环境行为的中介效应。【结论】可通过增强游客对森林旅游活动的感知价值认知,进而提高森林旅游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来强化亲环境行为。首先将管理的重点放在森林生态旅游价值的创造与传递。其次,要注重保护和塑造森林旅游地的地方性,培育和强化游客的地方依恋。基于游客的地方依恋水平,对亲环境行为实施科学分层管理。针对地方依恋高的游客,满意度的中介效应低,忠诚度的中介效应高,管理的重点应提升游客的忠诚度。地方依恋低的游客,满意度中介效应高,忠诚度的中介效应低,应重点提升游客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城市公园作为重要的开放空间,其视听交互体验极为重要。文章以福建漳州南山文化生态园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调查与景观感知评价探讨城市公园不同空间景观属性变化对景观感知评价的影响,并厘清和比较视听感知对景观评价的贡献机制。结果表明:1)影响声景满意度的感知属性从大到小依次是舒适度、协调度、生动性、安静度。2)影响视觉景观满意度的感知属性从大到小依次是舒适度、协调度、自然度、多样性、开敞度。3)影响视听景观满意度的感知属性从大到小依次是舒适度、协调度、多样性、自然度、趣味性。4)在视听综合评价中,通常是视觉景观感知评价的贡献大于声景,但当视觉或声景一方出现短板时,便会凸显其在整体景观中的贡献;当视觉与声景出现明显不匹配现象时,声景在视听场景中所占的贡献大于视觉。  相似文献   

10.
依恋是依托于公共空间产生的一种高级正向情感,中国乡村社会结构的特殊性赋予了乡村依恋更深层的社会意义。通过对依恋情感的内涵释义与形成机理的研究,构建了依恋空间的研究框架,梳理归纳出了唤醒产生依恋情感有关联的空间条件与景观要素,包括植物、材质、构筑物、功能行为、民俗文化等方面。以增城大埔围村为例,通过实地调研与问卷调查,探讨了村民对村内3个公共空间的依恋程度,分析了其差异性,从空间主题、设计语言、景观构筑物、乡土植物5个方面总结出了提升村民依恋情感的空间设计策略,为完善乡村社会建设和管理以及提高村民满意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高校校园为师生营造了具有依恋感与归属感的场所,使人的情感与场地有机连接。文章以山西农业大学校园为例,采用李克特量表法及问卷调查方法,对学校师生的环境满意度和场所依恋度进行测度,并对各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使用人群对校园整体的场所认同程度略高于场所依靠程度,体现了底蕴深厚的校园文化对使用人群具有重要的影响;情感性依恋大于功能性依恋,说明校园场所营造水平有待提升。  相似文献   

12.
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女子学院的210名大学生为受访对象,以景观意象素描法为研究方法,从语言知识、空间维度、自我定位、社会意义等方面细分张家界森林旅游景观类型,并探析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张家界森林旅游景观类型可以分为"典型性的峰林景观""高互动性的游憩景观""高植被覆盖度的阔叶林景观"和"高美景度的远山景观"等四大类。影响张家界森林旅游景观类型细分的主要因素为受访对象18岁前主要居住地类型、18岁前主要居住地周边的景观类型和游览张家界次数。构建了张家界森林旅游景观类型细分影响机制模型,提出了优化森林旅游产品供给、加强自然教育产品供给、丰富森林旅游景观的内在价值等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3.
文章在保护广东历史桥梁的基础上,结合景观规划设计理念,对广东历史桥梁景观有机更变之后,作为人们游憩的场所,在满足悠闲、旅游、生活等功能的需要方面进行集约复合一体化设计,提出较为全面的景观更变设计方法。对广东城乡人文环境的保护,提高生活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杜鹃园现状条件分析,在尊重地方场所和文脉精神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杜鹃文化内涵,应用各类杜鹃品种与植物群落景观特征,营造一个具有一定景观和文化氛围的主题园,并总结了杜鹃园设计的方法和要点.  相似文献   

15.
指出了以三线建设文化为主题打造的跃进路历史文化街区和126文化创意园是绵阳市两处具有代表性的后工业景观。对跃进路历史文化街区和126文化创意园的建筑、植物、景观设施等景观元素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发现:两处景观在满足市政服务和改善生态环境功能需求的同时,通过创意景观元素,实现了现代文明与三线建设文化的融合,得以三线建设文化为主题的后工业景观成为现代城市发展建设中传承城市文化精神:诠释城市文化形象、展现地域文化特色,改善人居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张东强  李海燕 《绿色科技》2013,(3):111-113,117
指出了景观陶艺是基于文化景观而形成的兼具人文与自然特性的复合型微景观,作为微景观元素分散置入景观环境,传承着人居环境文化的演绎变迁。基于景观设计和文化景观感知的视角,对景观陶艺的文化内涵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以吐鲁番城市公园为研究对象,划分可达程度、顾客预期、感知价值、感知质量、游客满意度、顾客忠诚和顾客抱怨等影响模块,构建城市公园居民游憩满意度模型。经研究,游憩影响模块中,可达程度的影响最大,感知质量次之,感知价值影响较小。深入分析发现,感知质量中的"治安服务"、"休憩设施"、"公园规模"、"植物"和"道路安排",可达程度中的"出入口分布"、"与居住区距离",感知价值中的"出游成本"等观测变量对相应潜变量的作用更明显,是影响游憩满意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从网师园的历史沿革、造园立意、平面布局、主要景观及空间特色等方面分析了园内环境景观与古代文人雅士的居、息、游、赏,以及现代游览者领略文化、休闲游园等行为活动之间的关系。探究了“因诗成景”、“以画入园”的独特景观营造思想和布局手法及其在有限空间的无限意境中提高人们感知、体验、参与环境的行为价值。最后结合当下的时代精神,提炼了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景观环境行为理念。  相似文献   

19.
以陕西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域,采用条件价值评估法对其游憩价值进行量化评估,得出针对保护区资源的游憩价值人均支付意愿值为80元/年,总游憩价值为3 560万元/年。同时,通过对受访者特征与支付意愿和支付意愿值进行相关性分析可知:支付意愿与其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月收入水平、环境保护意识、景观满意度、周边旅游次数显著正相关;支付意愿值与其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月收入水平、旅游倾向、保护区了解程度和景观满意度显著水平上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邵晓微 《中国林业》2011,(13):41-41
景观林是具有较高美学价值并以满足人们审美需求为目标的森林的总称,是风景旅游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中自然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景观林是风景名胜区发展旅游事业的基础,它迷人的景色和优越的小气候环境为人们游憩、疗养提供了一个理想的自然场所。景观林在景观创造方面需要巧妙地利用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质地进行构图,并通过植物的时态变化和象征意义,表现出植物的个体美和群体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