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桃果实发育期间内源IAA含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生长素在桃果实中含量变化及其作用,以‘瑞光5号’正常桃、裂核桃、栽培‘久保’桃和野生桃果实为试材,应用酶联免疫法分别测定桃果实不同发育时期,内果皮和中果皮的IAA含量。结果表明:‘久保’桃中果皮前期IAA含量高于野生桃,可能是造成裂核的原因,内果皮中含量变化趋势较一致,但野生桃IAA含量高于‘久保’;‘瑞光5号’成熟期正常桃内果皮与裂核桃IAA含量差异显著,变化趋势不同,花后77d裂核果IAA含量明显高于正常果,表明裂核导致IAA含量异常。说明桃果实在正常发育、成熟及果核开裂过程中与生长素含量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桃树生理落果会使产量遭受重大损失。桃树的生理落果一般从6月份开始,持续期2~3周,落果的轻重因品种而异,也受栽培条件的影响。据调查,落果较多的桃果实常有裂核现象,且胚在1~2毫米大小时便停止发育。故硬核期  相似文献   

3.
1金艳早桃王 是近年育成的极早熟桃新品种.该品种树姿较直立,树势强健,各类果枝均能结果,丰产稳产.果实近圆形,平均单果重120克,最大单果重168克.果实整齐,色泽艳丽,果面1/2以上着玫瑰红色.果肉白色,硬溶质,含可溶性固形物9.50%,汁多,风味浓.黏核,核小,核硬不裂.在长江流域5月上旬成熟.适合在我国各地露地和大棚栽培.  相似文献   

4.
桃果实内果皮木质素沉积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桃果实内果皮的发育机理及裂核果形成的可能原因,本试验以‘露王仙’桃果实为试材,利用木质素特定显色反应,研究木质素在桃果实内果皮中的沉积过程以及裂核果木质素沉积的变化。结果表明:花后39d起,桃果实内果皮由种尖开始有木质素沉积,然后从里向外逐渐木质化,花后60d木质化过程完成。裂核果的内果皮没有完全木质化,核开裂部位形成愈伤组织。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桃果实内果皮的发育机理及裂核果形成的可能原因,本试验以‘露王仙’桃果实为试材,利用木质素特定显色反应,研究木质素在桃果实内果皮中的沉积过程以及裂核果木质素沉积的变化。结果表明:花后39d起,桃果实内果皮由种尖开始有木质素沉积,然后从里向外逐渐木质化,花后60d木质化过程完成。裂核果的内果皮没有完全木质化,核开裂部位形成愈伤组织。  相似文献   

6.
综述了光照对桃果实品质的影响,论述了光照对露地栽培、设施栽培、套袋及地面覆反光膜4种情况下桃果实内在品质的影响、发生机理以及提高光照和光能利用率等技术措施,并对以后要开展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西充县是四川省产桃大县,桃树种植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首选。本文对西充县桃树几种重要生理病害(裂核、软顶、软沟综合障碍及裂果、黄化、再植病等)的病害表现、发病原因、防治措施进行了分析总结,对川北地区乃至川渝大面积桃生产有一定的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大果、味甜、硬肉、离核及耐贮运的鲜食桃是北京市平谷区主要引种目标之一,为解决桃品种耐贮运性差、离核品种不配套问题,更好地为桃树更新储备优良品种;1997年开始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林业果树研究所引进了桃新品种"早玉"进行栽培试验;结果表明:"早玉"为优良的中熟桃新品种。果实近圆形,平均单果质量195g,白肉,硬肉,硬度大,风味甜,离核,耐贮运,丰产。在平谷区7月底成熟,果实发育期为93d;花蔷薇形,有花粉。早玉栽培表现优良,适应性强,商品性好,可以作为桃更新换代品种在平谷区发展,目前发展面积达到400hm2。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王志强研究员领衔的核果类果树栽培生理与技术创新团队最新研究表明,限速酶基因——类黄素单加氧酶基因对桃果实肉质调控具有重要作用。桃,依据其果肉质地差异划分,可分为溶质桃、不溶质桃、硬质桃三种类型。目前我国主栽桃品种多为溶质桃,成熟后果肉迅速软化,不仅大大缩短了果实的贮藏时间,而且极易受到病原微生物侵染,造成大量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0.
鹰嘴桃在我国许多地区都有栽培的历史,大面积栽培主要分布在广东地区。鹰嘴桃的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对鹰嘴桃的产量、质量有很重要的影响,2013年广西梧州市万秀区龙湖镇开始引进种植鹰嘴桃,并结合实际总结推广适合当地情况的鹰嘴桃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为广大农户和农业部们栽培高产、质优的鹰嘴桃提供一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1.
矿质营养对锦橙裂果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锦橙植株喷K能显著提高叶片含K量,可减轻裂果发生。裂果果皮含K量显著低于正常果皮。叶片有效B含量较高有助于减轻裂果发生。叶片K、B含量与裂果率呈高度负相关,并呈极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果皮有效B含量与裂果率呈显著负相关。叶片含K1.30%、有效B26ppm可能是裂果严重发生的临界值。叶片K与有效B呈显著正相关和高度的线性回归关系。K、B间的相助作用有利于减轻裂果发生。果皮K与Ga呈极显著负相关和高度的线性回归关系。Ca可能通过对K的强烈拮抗作用间接影响裂果发生。本文还讨论了低K、B导致裂果的机制,并提出了减轻裂果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油桃果实细胞组织结构与裂果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对油桃,普通桃果实细胞组织结构的变化进行了电镜扫描观察。结果表明,油桃果面组织和果皮,果肉细胞结构与裂果关系密切;(1)普通桃果面有密集的茸毛保护,而油桃果面无茸毛保护,除气孔外,油桃果面有波纹状裂痕,随果实生长裂痕明显,若遇外界不良因子侵袭产生裂缝,使果皮细胞裸露,就会产生裂果,(2)普通桃果皮细胞厚,层数多,多为横向排列,紧密,间隙小,而油桃果皮细胞薄,多为纵向排列,松散,间隙大,果肉细胞膨大时易将果皮撑裂;(3)果实着色期果肉细胞膨大速率油桃高于普通桃,油桃果肉细胞对果皮细胞施加的膨压增长的越快,越易引起裂果。  相似文献   

13.
关于影响果树光合作用因子的概述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光合作用是作物产量形成的基础,研究果树田间条件下的光合特性对提高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通过叙述果树光合速率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尤其对影响果树光合作用的内外因子进行了详细阐述,为其栽培和管理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黄金梨果实纵径和横径的生长曲线相似,均呈“双S”型。果实细胞分裂进行到花后30d左右,细胞停止分裂后,果实增大主要依靠细胞体积的增加。果实发育期主要营养成分(糖、酸、维生素C、淀粉等)含量呈规律性变化,可溶性糖含量呈逐渐上升趋势,可滴定酸含量呈不断下降趋势,维生素C含量为“降-升-降”变化趋势,淀粉含量变化呈“抛物线”型,随着果实的成熟,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逐渐增加,果实硬度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荔枝花果发育生物学的若干问题,包括花芽分化、花器形成、授粉受精,种子发育和果实发育及其控制的研究进展.并就荔枝花芽分化的控制和荔枝的座果机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评述.也就其中的一些问题,如荔枝花芽分化的长期性可为控制花芽数量和克服大小年提供机会提出了作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根据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综述了黄瓜果实表面蜡粉及其形成机制、影响蜡粉形成的因素以及嫁接对蜡粉形成的影响。黄瓜果实表面的蜡粉是由4~8个无核细胞组成且表面硅化的球状体,蜡粉形成过程有硅参与,蜡粉的有无或多少受一对主效基因控制,同时可能存在与之相关的修饰基因。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素以及嫁接砧木均对蜡粉形成有显著影响,砧木可能通过改变嫁接黄瓜的硅吸收特性而影响蜡粉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疏花疏果与套袋对枇杷果实生长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13~14年生田中枇杷为材料,研究疏花疏果与套袋对枇杷果实生长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疏花后可有效减少养分消耗,使座果率提高10.2%;枇杷疏果以每穗留3~5个果为宜,疏果后可使平均单果重和商品果率分别比对照提高13.4g和27.3%,锈斑果率、日灼果率和裂果率分别比对照降低12.4%,0.6%和9.7%;疏果后套袋可完全避免日灼的发生,锈斑果率由35.2%降低到0.9%,商品果率从57.8%提高到96.3%;同时可提高枇杷果实的可食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糖含量和糖酸比,有效改善果实品质、口感风味、色泽和贮藏性能。  相似文献   

18.
鲜食葡萄采后贮藏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葡萄果实采后果穗不同部位的呼吸代谢及呼吸模式,果实中乙烯变化、果梗与果粒之间离层的形成、果实中酶的变化,SO2对贮藏葡萄果实的伤害机理,并提出了尚需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