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天然橡胶加工废水处理、排放是天然橡胶加工产业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探究不同菌剂对天然橡胶加工废水的发酵效果并将其资源化利用,具有较高的生产应用价值。设置不添加菌剂、添加芽孢杆菌、放线菌、黑曲霉菌4 种不同的处理对天然橡胶废水进行好氧发酵,并以清水和复合肥作为对照,进行盆栽试验研究不同发酵液对小白菜生长、品质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黑曲霉菌发酵效果最优,其次为芽孢杆菌、放线菌发酵处理;不同处理的发酵液灌溉对小白菜的生长品质均有较好的提升作用,其中添加黑曲霉菌、放线菌发酵处理提升效果最优,其次为添加芽孢杆菌处理;添加菌剂各处理对土壤孔隙度有提升趋势,且平均值高于清水对照(1.76%),其中添加黑曲霉菌发酵液对土壤孔隙度提升最高。与清水对照相比,添加黑曲霉菌发酵液灌溉后土壤pH、有机质含量分别提高了0.33%、19.21%。综上,添加黑曲霉菌处理对小白菜生长品质提升效果最优且对土壤孔隙度不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2.
陶莲  周禾  郭旭生  玉柱 《农业工程学报》2011,27(14):258-262
为探讨金属肽酶在苜蓿青贮过程中对蛋白的降解作用,以苜蓿(Medicago stativa L.)绿汁发酵液模拟青贮发酵过程,添加金属肽酶抑制剂后,测定发酵后第0.5、1、1.5、2、2.5、3、4、5、7和14天时绿汁发酵液的蛋白组分。结果表明,在苜蓿发酵液发酵过程中添加金属肽酶抑制剂能够降低pH值、非蛋白氮、游离氨基酸和氨态氮含量,增加乳酸含量;发酵第14天时,抑制剂处理组非蛋白氮、游离氨基酸和氨态氮质量分数为483.98 g/kg TN,256.98 g/kg TN和26.11 g/kg TN,与对照组相比分别降低28.92%,38.59%和67.08%。金属肽酶对苜蓿发酵液蛋白降解起着一定的作用;添加金属肽酶抑制剂能够提高发酵液发酵品质。  相似文献   

3.
互花米草与土豆混合厌氧发酵产酸和产沼气特性(英)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中温(35℃)批量发酵条件下互花米草与土豆VS配比分别为6∶1、7∶1和9∶1时混合厌氧发酵的产酸发酵和产沼气特性。试验结果表明:1)与互花米草单独发酵时的丙酸型产酸发酵不同,混合发酵的产酸发酵表现为丁酸型发酵;混合发酵时发酵液中总挥发性有机酸(TVFAs)的浓度比互花米草单独发酵时提高了1倍多;混合发酵时发酵液中各单一有机酸浓度依次为乙酸>丙酸>丁酸,而互花米草单独发酵时为丙酸>乙酸>丁酸;2)6∶1、7∶1和9∶1三种配比下的沼气产量分别为460、431和415 mL/g VS,比互花米草单独发酵时的361 mL/gVS分别提高了27.4%、19.3%和15.0%;3)6∶1、7∶1和9∶1三种配比下的沼气中的甲烷含量分别为60.3%、62.4%和62.7%,比互花米草单独发酵条件下57.4%的平均甲烷含量提高了大约3%~5%。总之,混合发酵显著改变了互花米草的产酸发酵特性,这些改变对促进互花米草的厌氧发酵和提高所产沼气的质量均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酵母菌PA4酿造苹果酒发酵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三因素二次正交旋转回归实验设计,考察了发酵温度、接种量、发酵液初始pH值对酵母菌PA4酿造苹果酒品质的影响,得出苹果酒质量与影响因素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发酵温度和接种量对苹果酒质量的影响极显著(p<0.01),发酵液初始pH值对苹果酒质量的影响显著(p<0.05);菌株PA4酿造苹果酒的最佳工艺参数是发酵温度为24℃,接种量为10%,pH值为3.4。  相似文献   

5.
酶解牛乳蛋白多肽复合果汁乳酒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克服传统乳酒缺陷,该文采用蛋白酶水解法及酒精酵母乳酸菌混合发酵法研究了牛乳蛋白多肽复合果汁乳酒的生产工艺。通过对比和正交试验确定了牛乳蛋白的最佳水解酶、水解条件及牛乳蛋白多肽复合果汁乳酒的发酵条件和配方。结果表明:牛乳蛋白的最佳水解酶是中性蛋白酶,最佳水解条件是:酶用量140 mg/L,温度50℃,pH 6.5,酶解5 h,牛乳蛋白水解最彻底;牛乳蛋白多肽复合果汁乳酒的最佳发酵条件为经中性蛋白酶水解的牛乳,用蔗糖调整其糖度为15%,再配以4%的猕猴桃浓缩汁,添加0.35% kefir发酵剂在25℃发酵12 h,发酵液中的酒精及总酸含量较高;牛乳蛋白多肽复合果汁乳酒的最佳配方组成是:发酵液60%、糖6%、酸0.28%、甜味剂0.1%、稳定剂0.5%、复合香精0.06%、风味增强剂8 mg/L,乳酒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6.
藏嵩草绿汁发酵液提高苜蓿青贮发酵品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探讨不同海拔藏嵩草绿汁发酵液(previous fermented juice,PFJ)对青贮饲料发酵品质和营养价值的影响,以苜蓿为青贮原料,分别添加4种不同海拔的藏嵩草PFJ及添加等量蒸馏水为对照制作苜蓿青贮,每个处理4次重复,青贮60d后分别测定其发酵品质和营养成分。结果表明,藏嵩草附着及PFJ中乳酸菌数随着海拔升高显著增加(P<0.05);与对照组相比,添加4种PFJ均能显著降低袋装苜蓿青贮的pH值、乙酸和丁酸含量(P<0.05),并且随着海拔升高呈降低趋势;添加4种PFJ均显著增加了苜蓿青贮的干物质(dry matter,DM)和可溶性糖(water soluble carbohydrate,WSC)含量(P<0.05),海拔越高,藏嵩草绿汁发酵液对苜蓿青贮过程中蛋白降解的抑制作用越强,青贮饲料中非蛋白氮(non-protein nitrogen,NPN)的含量越低(P<0.05)。综合试验结果,添加藏嵩草绿汁发酵液可以明显改善苜蓿青贮的发酵品质,抑制青贮过程中蛋白的降解,且藏嵩草生长的海拔越高其绿汁发酵液制作的苜蓿青贮饲料品质越好。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发利用高寒地区牧草附着乳酸菌种质资源及研制开发青贮饲料乳酸菌制剂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酿酒酵母缺陷型(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与黏红酵母(Rhodotorula glutinis)为亲本菌株,分别采用聚乙二醇(PEG)和电击方法进行原生质体融合。对得到的融合细胞进行木糖发酵验证,通过检测发酵液中乙醇的含量,筛选出1株产乙醇的重组酵母菌株。利用该重组酵母进行木糖、葡萄糖共发酵,发酵条件为接种量3%,发酵温度27~30 ℃,pH 5.5~6.5,发酵组分为4%木糖、3%蛋白胨、2%酵母浸粉和12%葡萄糖,发酵周期40 h,结果重组酵母可发酵木糖,木糖消耗速率明显低于葡萄糖,乙醇浓度为72 g/L。  相似文献   

8.
采用改进的体外发酵产气技术评价8种不同燕麦品种秸秆的体外产气特性,分析并讨论不同品种燕麦秸秆发酵动力学参数的差异及其与营养成分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燕麦秸秆发酵动力学参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理论最大产气量(A)和产气速率(b)以B a iY an N o.4最高,极显著高于F 004和M eng Y an H-8631(P<0.01),A显著高于Y ou Y an N o.1(P<0.05);发酵延滞时间以B a iY an N o.4最短,而以M engY anH-8 6 3 1最长;ZaoY anN o.2和F 0 0 1的发酵液pH值显著高于0 7 0 4 6-1 8-1-2-3和B etty-1的;其他燕麦秸秆间差异不显著。相关分析表明,12、24、48 h产气量及产气速率(b)与中性洗涤可溶物减去灰分(NDS-A sh)及中性洗涤可溶物减去灰分后再减去粗蛋白质(NDS-A sh-CP)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与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理论最大产气量(A)仅与NDS-A sh及NDF-A sh-CP含量呈显著(P<0.05)正相关关系;而发酵延滞时间(LAG)则与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与NDS-A sh及NDF-A sh-CP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燕麦秸秆中的NDF及NDF-A sh-CP含量是影响燕麦秸秆发酵产气特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白酒糟水解液摇瓶发酵生产木糖醇的工艺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充分利用白酒糟资源,探讨酸水解液作为碳源发酵生产木糖醇的可行性。采用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tropicalis1779)发酵酒糟水解液生产木糖醇,分别利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了影响发酵的工艺条件。发酵在250mL摇瓶发酵瓶中进行。结果表明,当种子龄27h、接种量20mL、装液量100mL、氮源添加量20mL、氮源浓度48g/L时发酵效果最好。该条件下发酵液中木糖醇浓度为11.85mg/mL,木糖利用率和还原糖利用率分别为45.62%和74.81%,残留木糖浓度为463.51μg/mL。发酵试验表明酒糟水解液作为碳源发酵生产木糖醇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选用4种不同原料组成的培养基,进行猴头菇液体发酵试验结果表明:玉米粉、蛋白胨、葡萄糖培养基为最佳,菌丝球小,直径为1-1.5mm,浓度大,每100ml发酵液菌丝球达到11153.3个/100ml;其次为麸皮、蛋白胨、葡萄糖培养基,菌丝球直径为1.5-2mm,每100ml发酵液菌丝浓度为1826.7个/100ml;麸皮、黄豆饼粉、蛋白胨、葡萄糖培养基上的菌丝球直径为1-2mm,每100ml发酵液菌丝  相似文献   

11.
合成气/CO发酵制备燃料乙醇是一项具有吸引力的新技术,为促进C.autoethanogenum在该技术中的应用,对C.autoethanogenum的乙醇发酵工艺及过程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autoethanogenum代谢木糖的产物以乙酸为主,只产生少量乙醇;与无机氮源相比较,C.autoethanogenum在含有机氮源的培养基中生长迅速,菌体浓度高。在3 L发酵罐中进行C.autoethanogenum的批式发酵试验,采用木糖生长-CO发酵两步法,乙醇主要在CO发酵阶段产生,最高乙醇质量浓度为1.71 g/L;发酵罐经改进之后,采用CO一步法发酵,虽然得到的菌体浓度降低了,但是发酵时间延长,最高乙醇质量浓度达到7.36 g/L,而乙酸质量浓度在整个发酵过程中均低于1.1 g/L。此外,研究发现发酵液的pH值和氧化还原电位ORP与乙酸/乙醇产物分布密切相关,尤其是pH值。上述研究结果可为C.autoethanogenum发酵CO生产乙醇的中试放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水解酶活性直接影响到秸秆厌氧干发酵的沼气产量。本文以麦秸为主要原料, 配制干物质含量(TS)35%的混合发酵物料, 设置20 ℃、25 ℃、30 ℃、35 ℃、40 ℃ 5种不同温度条件, 发酵周期为35 d, 测定发酵过程中料液的纤维素酶、木聚糖酶、淀粉酶和蔗糖酶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 沼气产气高峰在35 ℃左右, 20~40 ℃时, 随着温度的升高, 发酵后料液的料液干物质含量(TS)、可挥发固体含量(VS)、C/N均明显下降, 发酵产沼气后, 各处理发酵液 pH都降到7.0以下, 其中40 ℃的pH降低幅度最大。纤维素酶活性在发酵初期较低, 峰值出现也较晚, 温度升高明显有利于提高纤维素酶活性。木聚糖酶的起始活性较高, 整个发酵过程中呈先升高后降低并渐趋于平缓的变化趋势, 20~25 ℃处理的木聚糖酶活性在整个发酵过程中没有明显峰值。淀粉酶的起始活性较低, 但随后迅速升高, 30~40 ℃处理在10 d左右达到峰值后开始下降, 此后酶活力的变化幅度较前期平稳。蔗糖酶的起始酶活力较低, 随后升高迅速, 温度在30 ℃以上时酶活性增加更快, 35 ℃时15 d达到峰值后迅速下降, 下降速度明显大于30 ℃和40 ℃处理。由此可见, 温度对秸秆厌氧干发酵过程中不同水解酶活性的影响还是有所差异的。  相似文献   

13.
适宜原料压实度改善玉米秸秆厌氧干发酵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干发酵原料中固形物含量高,结构疏松,原料的压实度直接关系到发酵罐的利用率和生产成本。为了探讨原料压实度对厌氧干发酵过程的影响,该文以玉米秸秆粉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固形物含量(TS)条件下原料压实度对厌氧干发酵产气特性及物料特性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TS下,随着压实度的增加,日产气量(基于可挥发性固形物,VS)峰值降低且出峰时间略有滞后;原料压实度对累积产气量、日产气量变化趋势以及甲烷体积分数的影响不明显。基于发酵罐容积计算产气量时,原料压实度与日产气量峰值、累积产气总量以及累积甲烷产量均呈显著正相关。不同TS条件下的原料压实度对厌氧干发酵过程的影响程度不同,TS含量越高原料压实度对产气量的影响越明显。TS为20%和25%时,逐层压实发酵罐的单位容积累积产气量比自然填料罐分别提高了37.1%和60.2%。当发酵料初始TS为20%时,原料压实度的增加可促使物料中形成连续的液相,改善物料层间的传质,从而使发酵料上下层间的差异减小。当发酵料初始TS提高到25%时,原料压实度增加对传质特性无明显影响。综上所述,在该试验研究范围内,提高原料压实度可以保证玉米秸秆厌氧干发酵产气过程的正常进行,且可以显著提高发酵罐的容积利用率。该研究对厌氧干发酵原料压实度与发酵特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为有效提高厌氧干发酵罐的产能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利用有效微生物菌群进行鸡粪处理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实验室和生产场地进行了有效微生物菌群处理鸡粪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有效微生物菌群能大幅度减少鸡粪臭味、氨味,使鸡粪保存较多有效养分和具有较高生活活性,肥效好、有效微生物菌群处理鸡粪的适宜发酵条件为:采用自研有效微生物菌群,发酵鸡粪含水量50%,有效微生物菌群的发酵浓度3.5%-5.0%,发酵温度25℃以上,发酵时间3-7d。  相似文献   

15.
苏云金杆菌发酵培养基配方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苏云金杆菌发酵培养基配方优化*陈锦权①关雄黄志鹏(福建农业大学)苏云金杆菌(Bt)是最重要的生物杀虫剂之一,生产上采用深层发酵法生产Bt杀虫剂,选用材料是以价格便宜的工农业生产副产物作为发酵培养基的主要成分,如豆饼粉、花生饼粉、麸皮、玉米粉、鱼粉、废...  相似文献   

16.
为探明不同季节不同发酵时间有机物料发酵流体成分含量变化及其对连作苹果生物量的影响,本研究选择富士/八棱海棠二年生嫁接苗为试材,设置季节(春、 夏、 秋)和发酵时间(30 d、 45 d、 60 d)两个因素,共9个处理,盆栽条件下对发酵流体成分含量与连作苹果幼树生长间的关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有机物料发酵流体可以减轻苹果连作障碍,与对照相比,施入春、 夏、 秋分别发酵60 d、 45 d、 45 d的发酵流体的植株干重分别增加了22.42%、 22.82%和19.63%。从总体上看,测定范围内夏、 秋季处理发酵流体相关成分平均含量大于春季处理,同时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发酵流体相关成分含量有增大的趋势。其中春季发酵60 d、 夏季和秋季发酵45 d发酵流体相关成分含量最高,且对促进连作苹果幼树株高、 地茎、 鲜重及干重增加的影响最大。在发酵流体相关成分中与苹果幼树生长相关性最大的为细胞分裂素(6BA)、 维生素B12(VB12)、 苹果酸、 氨基酸和乙酸,与植株干重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5、 0.81、 0.53、 0.51和-0.5。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玉米秸秆的综合利用效率,降低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利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固态发酵氨化玉米秸秆生产饲料蛋白工艺中菌株组合、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对发酵产物真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温度对发酵产物真蛋白含量具有显著影响(P〈0.05),发酵时间、发酵温度与发酵时间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发酵产物真蛋白含量具有极显著影响(P〈0.01)。最佳菌株组合为青霉和葱色串孢,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25℃、发酵时间5 d。在最佳菌株组合和最佳发酵条件下,玉米秸秆经氨水氨化和固态发酵后真蛋白含量由2.05%提高到29.66%,比原料本身的真蛋白含量提高了13倍多;粗蛋白含量由2.80%提高到35.41%,比原料本身的粗蛋白含量高提高了11倍多。  相似文献   

18.
猪骨粉制备胶原多肽螯合钙工艺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充分利用猪骨资源,该文以猪骨粉为原料,研究了胶原多肽螯合钙的制备工艺。首先利用乳酸菌发酵酶解猪骨粉,以发酵液中游离钙含量为指标,确定最佳发酵条件为:蔗糖添加量7%,温度35℃,转速120 r/min,接种量12%,发酵时间18 h。对发酵液进行浓缩后,再与胶原多肽溶液进行螯合,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确定螯合的最优条件为:pH值7.9,温度40℃,胶原多肽溶液与发酵液体积比为7∶1,螯合时间 4 h,无水乙醇添加倍数为11,此时螯合率为79.9%,为猪骨的深入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猪粪沼液中氨态氮含量的影响因素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猪粪在不同工艺条件下的厌氧发酵实验,研究了以猪粪为发酵原料所产沼液中氨态氮含量的各种影响因素及其最优发酵工艺技术。沼液中的氨态氮含量随发酵时间呈增长趋势,发酵温度为15℃时的增长速度缓慢,而发酵温度为30℃以上时的增长明显加速,适宜的搅拌速度和较高的原料浓度也有利于氨态氮含量的迅速增加。并且,pH值对沼液中的氨态氮含量有较大影响,发酵液呈酸性时的沼液中氨态氮含量随发酵时间逐渐减少,而碱性发酵液的沼液中氨态氮含量随发酵时间不断增加。沼液中氨态氮含量达到最大时的可控发酵工艺条件为:发酵时间,5 d;发酵温度:30℃;原料浓度,3.7%。  相似文献   

20.
李玉彤  吴祖芳  翁佩芳  陈功 《核农学报》2021,35(10):2369-2376
为了提高10 L发酵罐发酵胡柚汁中活菌数、总酚含量和总黄酮含量,本试验以植物乳杆菌L1(Lactobacillus plantarum L1)和发酵乳杆菌L2(Lactobacillus fermentum L2)为发酵菌种发酵胡柚果汁,考察了摇瓶发酵条件下初始pH值和溶氧对胡柚汁乳酸菌发酵过程以及菌体细胞凝聚性的影响,并对10 L发酵罐发酵放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pH值和装液量会影响胡柚汁发酵过程中活菌数、总酚含量和总黄酮含量,且胡柚汁发酵过程中乳酸菌细胞有自凝聚能力。在10 L发酵罐中控制搅拌转速为100 r·min-1并结合pH控制发酵,胡柚汁发酵最大活菌数达到2.86×1010CFU·mL-1,总酚和总黄酮最大含量分别达到268 和752 μg·mL-1,比10 L发酵罐静置发酵分别提高47%、12%和13%,达到摇瓶最佳发酵效果。本研究结果为乳酸菌发酵胡柚汁饮料的规模化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