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信息通信技术创造了人类与事物互动的新范式,智慧校园是大学信息化建设的高级形式.智慧校园的建设,为高等农业院校转型升级指明方向.基于智慧校园的教学、管理、服务的智能化,是农业类院校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人才培养质量的路径选择.基于此,分析了智慧校园的综合标准,探讨了智慧校园背景下高等农业院校转型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着校内与校外、积极与消极等诸多因素。基于江西案例利用SWOT和QSPM分析模型,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整理分析得出影响地方高等农业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因素的权重以及有效反应程度,通过对这些因素的优化组合,形成促进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四种备选模式,分析比较得出最优方案,综合分析得出地方农业院校实施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生物技术将在新的农业技术革命和未来农业中扮演重要角色,在农业大学建设“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本对华中农业大学建设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的思路与措施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国内外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国内外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分析了国外教育的合理性.探讨了如何借鉴国外经验构建和优化高等农业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我国高等农业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需要改革的方面.  相似文献   

5.
建设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的初步探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适应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生物技术产业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求 ,教育部和国家计委于 2 0 0 2年 7月批准在北京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 36所高校建立“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本文对华中农业大学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两年来的建设情况进行了初步总结。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地方高等农业院校研究生的生源结构、层次,知识和能力结构特点以及存在的思想问题进行分析,寻找与国家综合大学及重点农业院校之间的差异,进而探讨提高地方高等农业院校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高等农业院校如何利用资源优势,塑造自身专业特色,与新农科进行融合,打造有特色的会计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在分析农业院校人才培养现状的基础上,以沈阳农业大学会计学专业为例,探讨了应用型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一系列举措,包括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课程建设及教学方法改革等,并以省级一流专业为目标,探索了专业未来建设完善的目标:持续优化课程、保障师资队伍数量和结构、建设校内外实践基地、建立基于认证导向的OBE教学理念和教学保障机制等。  相似文献   

8.
数理化学科虽是高等农业院校的非主流学科,但其设置状况既体现着学校的办学理念,又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校的办学实绩。通过对7所教育部属和省部共建高等农业院校数理化学科专业布局的实证分析,探寻数理化学科既保持基础教学科研的初心又与农业、生命科学交融渗透的建设路径,以期在推动高等农业院校数理化学科形成自身独特优势的同时,助力学校内涵发展。  相似文献   

9.
加快校内教学实习基地建设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知识经济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农业科学发展、时代特征以及学生学习特点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加快校内教学实习基地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结合安徽农业大学实际,对基地的功能及其建设的具体措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明确了基地建设与发展的方向、作用与意义,为高等农业院校校内教学实习基地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高等农业院校作为辽宁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科技成果的"孵化基地"、农业科技推广的"辐射源基地"、农业科技人才的"输出基地"、农业科技信息的"服务基地"。为加大高等农业院校服务辽宁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力度,对其实施的路径与模式进行选择: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构筑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立"学校+企业+农户"的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实施"一心双翼"的农业科技推广新模式、实施以项目为纽带的科技特派行动和创建"一院三区"的新型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等,同时提出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教育是基础,农业科技是关键,服务"三农"人才是保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必然需求大量人才,尤其是服务"三农"的科技人才将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高等农业院校既是服务"三农"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培养阵地,又是农业科技创新和传播基地。通过探讨高等农业院校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对社会主义新农村视野下高等农业院校人才培养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实施双语教学是高等农业院校教学改革的一项新举措,它有利地开创了高等农业院校人才培养的新途径。文章从高等农业院校双语教学中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手段、教材建设 与选用、师资力量、学生外语水平等方而分析了目前高等农业院校开展双语教学存在的实际问题与困难,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3.
高等农业院校职业农民培养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从社会服务、人才支持、开辟生源新渠道和促进产教融合及科研成果的转化推广等方面,阐释高等农业院校培养职业农民的意义和优势。从高等农业院校农科类人才培养、农村劳动力再培训和农业专门人才短期培训的角度分析高等农业院校农业专门人才培养现状。构架高等农业院校职业农民培养路径图,涉及学员选拔、高等农业院校人才培养过程和培养效果三个主要环节,旨在打通职业农民教育的准入,体现高等农业院校在职业农民培养中的核心地位,使职业农民培养成为高等农业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高等农业院校职业农民培养路径实施的建议,即建立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间的转换机制;加强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在教学中的融合;搭建高等农业院校科研创新与科技推广通路;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等。  相似文献   

14.
高等农业院校新工科建设分析与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高等农业院校新工科建设进行研究是破解高等农业院校工科建设困境,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及适应新工科建设的关键。厘清现代农业发展与高等农业院校工科人才培养之间的内在联系,探析高等农业院校工科建设现状,提出高等农业院校新工科建设的指导思想,提出高等农业院校新工科建设的具体路径:构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的人才培养方案;推进教育教学适量提升强化专业内涵建设;强化师生服务"三农"意识。  相似文献   

15.
高等教育是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高等农业院校是实施高等农业教育为主的高等教育基地.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等农业教育对于乡村振兴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地方高校农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也需要不断地进行创新,才能培养出乡村振兴需要的高层次农科人才.该文论述了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地方高校农学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措施和宜春学院农学专业助力乡村振兴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实践.  相似文献   

16.
文章在分析我国高等农业院校独特优势和特点的基础上,总结了高等农业院校在高级农业人才和实用技术人才培养、农业新技术与新产品研发、农业新技术转化与推广等方面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并结合现代农业发展新特征,深度挖掘了高等农业院校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机制体制矛盾和障碍,提出高等农业院校职能需要按照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围绕人才培养、产业需求、市场导向、协同协作、自主创新等方面进行再矫正和再定位,以期为高等农业院校进行机制体制改革,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的使命之一,是加快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本在总结南京农业大学“基地”人才培养经验的基础上,根据生物技术产业化要求和“基地”人才培养目标,探讨了“基地”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相似文献   

18.
高等农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前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基本分为研究型、通识型、复合型、应用型和技能型等类型。分析了我国高等农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指出高等农业院校采用应用和研究型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并对此模式体系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9.
目前以培养学生自学和创新能力为重点的教育改革正在广泛开展。高等农业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更要大力深化教育改革,构建适当的教育培养体系,但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等诸多问题。因此从教学目标、教学主体等角度打造管理类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构建相应的教学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平台,对高等农业院校人才培养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创业教育的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以下简称为“基地”)培养的是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领域内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因此决定了“基地”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实行创业教育模式。本文结合南京农业大学“基地”3年多的创建实践和经验,分析了“基地”创业教育的涵义及其实现途径,并对推进创业教育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