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可中 《油气储运》2004,23(1):15-17
在室内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混合原油温度对流变性的影响,提出了混合原油凝点、粘度、稠度系数、流变指数等参数与混合原油温度的关系式,通过对鲁宁输油管道现场实测证明,该关系式的计算结果能够满足管道运行的需要,为鲁宁输油管道的生产决策提供了可靠的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任京输油管道秋季加剂低输量现场试验,通过逐步降低输量的方法,监测管道运行参数,以确定任京输油管道秋季加剂正反输允许的安全输量.研究了原油流变参数受正反输流程的影响程度和输量对原油输送温度变化的影响,并系统研究了任京输油管道自恢复投产以来等效管径的变化趋势,初步探讨了正反输管道的运行规律.  相似文献   

3.
针对2008年以来秦京输油管道低输量输送冀东原油的运行需求,以冀东原油基本物性参数为基础,研究了热处理温度对冀东原油低温流变特性的影响,筛选了改性效果最佳的降凝剂,确定了加剂浓度和热处理温度,制定了秦京输油管道输送冀东原油(输量为280×104t/a)的运行方案。根据原油流动能量耗散理论,利用加剂原油凝点预测数学模型,预测了加剂冀东原油管输过程中地温显著变化时的凝点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4.
蒋洪  朱聪  雷利 《油气储运》2006,25(5):10-13
应用热平衡法测定魏荆输油管道总传热系数,通过为期一年的现场测量工作,魏荆输油管道全年的平均总传热系数为1.86 W/(m2·℃).根据魏荆输油管道的总传热系数测定结果,结合管道原油重复添加降凝剂的输油工艺,对输油管道进行了水力和热力计算,结果表明,提出的管道降温输送工艺方案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哈萨克斯坦肯基亚克-阿特劳输油管道是中外合作的一条原油长输管道,在给出该管道基本设计参数的基础上,通过相应的水力计算及工艺布站要求,对比分析了直径为530mm和610mm两种管道的输送能力,同时对两种管道相同输量下的布站要求和经济投资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6.
为制订切实可行的安全经济运行方案,确保中洛输油管道冬季运行的安全性,对中洛输油管道输送的混合原油的密度、凝点和粘度进行了测试和记录,并对不同配比的油段进行现场跟踪、测取和分析.基于现场测试结果,采用优化运行软件对混合原油的流变参数进行了计算.  相似文献   

7.
李立  王晓梅 《油气储运》2006,25(9):32-32
分析了库鄯输油管道的管输能力、运营现状以及塔里木原油、新星原油的物性,在室内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在新星原油、塔里木原油的混合比例不大于3:7(新星原油:塔里木原油),混合原油密度小于0.880g/cm^2的条件下混输,能够保证库鄯输油管道安全、平稳的运行,并经过了现场试验的验证。同时给出了库鄯输油管道全年混输新星稠油的工艺运行方案。  相似文献   

8.
管输过程中控制原油粘度的必要性及实验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输油管道进泵原油组分的变化,引起原油运动粘度产生偏离设计的波动,该波动具有随机性,是无法预测的,造成这种变化不大而缓慢波动的因素较多,原油粘度波动会影响输油工况的稳定,降低离心泵效率,影响降粘剂的最佳用量和原油最佳加热温度,为此,提出了将进泵原油粘度控制在设计值的输油工艺及在加热和不加热输送中的实现方法,将在线粘度传感器安装在泵附近的采样管中,随时检测进泵原油的运动粘度,看其是否与设计值一致  相似文献   

9.
原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油气储运》编委会副主任罗塘湖同志被选入大型权威性全球人物志《世界名人录》。 罗塘湖同志是我国著名原油流变学与输油工艺专家,早年曾留学原苏联。1958年参加了我国第一条输油管道(克拉玛依至独山子输油管道)的设计、施工和投产。以后,又参加了多条管道的勘察、设计、施工和投产。在几十年的科学研究和工作实践中,在原油流变学、输油工艺以及管道热力计算方法的研究等方面做出  相似文献   

10.
《原油和油品管道的热力与水力计算》(,1981)和《原油和油品的管道输送》(,1982)是输油工艺方面两本比较好的新书。他们对从事输油工艺科研、设计以及输油管道运行管理的科技人员很有参考价值。《原油和油品管道的热力与水力计算》一书综合研究原油在管道中的水力和热力条件,针对高粘和易凝原油,讨论其流变特性和常温输送工艺;研究加热输送时稳定和过渡状  相似文献   

11.
庆哈埋地管道允许停输时间的计算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输油管道停输后,当管内原油温度降到一定值时,管道的再启动会遇到极大的困难,甚至造成凝管事故。为了避免凝管事故的发生,需要对输油管道的停输安全性进行研究。通过对大庆-哈尔滨埋地输油管道的测试与分析,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测试了管道在各种地势条件下的总传热系数,确定了庆哈输油管道停输后的最危险截面。在充分考虑大地恒温层、热油管道对大地温度场影响范围的基础上,建立了管道停输时的非稳态传热简化物理模型及相应的数学模型,并编制了模拟计算软件,计算得出了管道停输后管内原油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及庆哈管道的允许停输时间,计算结果对输油管道的科学管理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蒋玉卓  于方涌 《油气储运》2011,30(6):435-437,393
花土沟-格尔木输油管道是世界上海拔最高、落差最大的输油管道,管输原油凝点为33.5℃,且沿线条件艰苦、社会依托差。分析了花格管道年输量由200×104t增至400×104t时沿线各站的运行参数及启泵、启炉情况。以进站油温42℃为标准,分别计算了冬季、夏季大乌斯站在热力越站和非热力越站两种工况下管道各站的出站油温,并通过计算加热炉的功率分析启炉情况;基于原油的粘温曲线,计算得出各站间管段原油的运动粘度;由泵的特性曲线得出多台泵并联情况下泵的特性;通过计算各站进站、出站压力,得到沿程摩阻损失和各站的启泵数据。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长输管道加热输送原油时对泵特性的影响及特性粘度换算的动态处理方法,实现了修正系数的态搜寻及泵性能自动换算的目标,针对输油管道泵管耦合进行了运行优化分析,对先泵后炉及先炉后泵两种工艺的运行经济性进行了计算比较,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工程精度及实用性,进泵原油粘度对泵流量,扬程影响较小,但对泵较大,采用先泵后炉工艺,在不考虑泵粘性影响的情况下,动力费和总运费分别上升10%和4%以上,这说明泵的粘性影响在优化分析时不可忽略,若采用先炉后泵工艺,则可以很大程度上消除泵的粘性影响。  相似文献   

14.
混合原油粘温数学模型的建立对输油管道的设计和运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目前混合原油粘度计算尚无普遍适用的粘温数学模型这一现状,综合分析了国内外文献资料提出的混合原油粘温数学模型,介绍了单对数模型、Cragoe模型、双对数模型的数学表达式和适用范围,阐述了近期的相关研究成果,引入带温度影响参数的Bergman和Sutton混合原油粘温数学模型,以及反映混合原油相对密度、摩尔质量与Watson K特性常数关系的数学模型。提出了进行改善混合原油粘温数学模型计算准确度和适用范围的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万周输油管道结蜡分析及清防蜡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万周输油管道的主要输油参数有原油物性,针对万周输油管道结蜡的情况,对结蜡原因及蜡晶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采用实际运行数据对结蜡厚度进行了理论计算。通过分析该管道热洗清蜡的效果,提出了对此类管道清防蜡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6.
张伟  刘乔  曲岩  赵旭东 《油气储运》2011,30(5):385-389,317,318
输油管道总体工艺方案设计是整个输油管道设计工作的核心,方案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管道建设项目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性。以"实用性"作为软件开发的着眼点,以系统计算期内总费用现值最小为目标函数,针对热油管道建立了总体工艺方案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并采用多级递阶的方法进行求解。基于建立的优化模型和优化方法,开发了热油管道总体工艺方案设计软件OILINE,该软件具有良好的交互式功能。以西部原油管道鄯善-兰州段为设计实例进行工艺方案设计,与实际工艺方案进行比较,表明该软件可为输油管道工艺设计提供有效帮助。  相似文献   

17.
清洗工序是原油管道改输天然气作业中的关键。以濮阳-临邑管道改输工艺为例,介绍了其清洗方案、工艺流程、相关参数的计算方法和清管列车的结构,指出了清洗作业中应注意的事项。经采用物理-化学结合清洗后,输油管道达到了输气要求,在提高输气质量、确保管道安全正常运行方面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秦京输油管道停输再启动安全性评价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秦京输油管道处在接近于生产规程规定的最低输量状态下运行,流动安全性问题值得关注。针对缺少定量评价结果的情况,利用原油管道停输再启动凝管概率计算软件,评价了秦京输油管道在当前输量和生产规程规定的允许停输时间下停输再启动的安全性,并提出在不同站间合理分配安全裕量的建议,探讨了基于流动安全性评价结果,分站间进行工艺参数优化配置的可行性。秦京输油管道全线大部分站场在全年大多数月份安全性良好,可以考虑通过降低进站温度或延长允许停输时间等方法合理分配安全裕量,为秦京输油管道在保障流动安全性的前提下实现经济输送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19.
李明  徐长安 《油气储运》1995,14(3):62-64
我国原油多属“三高”原油,因此,掌握含蜡原油的流变特性是提高原油输量,避免“凝管”现象发生的关键。而含蜡原油的粘度和析蜡点是流变参数中的主要物理量。也是输油工艺设计和管道运行中不可缺少的基本参数,所以,准确测定原油的粘度值和析蜡点对输油管道的运行与管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为了降低魏荆线的输油成本、减少能耗,在南阳原油热处理工艺试验的基础上,作者经过详细的工艺计算和分析,提出了用热处理与降低热输油温相结合的输送方案。如付诸实施后,可使魏荆输油管道每年收到近92万元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